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维新 《生物学通报》1993,28(10):42-43
1953年,两位年轻的科学家——美国的沃森(J.D.Watson)和英国的克里克(F.H.C.Crick)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是20世纪生物学的伟大成就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在整个生物学史上比之双螺旋的发现,几乎没有更为决定性的突破。”(见迈尔:《生物学思想的发展》第843页)  相似文献   

2.
岳东方 《生命科学》2007,19(6):582-583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Mario R. Capecchi)和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Martin J.Evans),以表彰他们通过应用胚胎干细胞向小鼠中引入特定基因修饰技术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颗被埋没的珍珠 ——纪念罗莎琳·富兰克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洪  罗静初 《遗传》2003,25(3):247-248
195 3年 4月 2 5日 ,英国自然杂志 (Nature)发表了沃森(JamesDeweyWatson ,192 8- )和克里克 (FrancisHarryComptonCrick ,1916 - )的著名文章“核酸的分子结构”(Molecularstruc tureofnucleicacids) ,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现代遗传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而他们也因此与莫里斯·威尔金斯 (MauriceHughFrederickWilkins ,1916 - )分享了 196 2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也许很少有人知道 ,在 2 0世纪 5 0年代初期探索DNA分子结构的竞赛中 ,沃森和克里克曾经落在一位女科学家的后面。她就…  相似文献   

4.
任本命 《遗传》2003,25(3):245-246
1953年2月28日,在英国剑桥的伊尔(Eagle)酒馆,37岁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向在场吃午饭的人(主要是一些科学家)宣布,他和25岁的美国同事沃森已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科学发现——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从而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消息传出,满座皆惊。不久,他们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和《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遗传学意义》两篇文章相继于4月25日和5月30日在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刊出。  相似文献   

5.
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基因的物质本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翼之 《遗传》2002,24(6):691-694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阐明了他们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沃森-克里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沃森和克里克为遗传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作出了非凡贡献。 The Double Helix Model of DNA Structure——The Physical Nature of the Gene GAO Yi-zhi Southeast University,School of Medicine,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In 1953,Watson and Crick set forth their hypothesis for the double-helical nature of DNA.The Watson-Crick model had an immediate effect on the emerging discipline of molecular biology.It was a remarkable feat and highly significant in the history of genetics and biology. Key words:The Watson-Crick model;history of genetics  相似文献   

6.
郭晓强 《遗传》2007,29(7):777-778
1953年,生命科学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时代,在随后的50多年中该领域出现了许多大师级的科学家,其中多位都荣获了诺贝尔奖,如沃森、克里克、霍利等,从而为大家所熟知.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样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却并没有获得该项荣誉,但仍然不失其大师风采,菲利普·里德(Philip Leder)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探讨FⅧA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凝胶阻滞实验(EMSA)结果证明,FⅧA基因第1内含子5′区的前12碱基与转录因子结合并由此调控基因表达.FⅧA基因第1内含子第12位碱基由C突变为A(内含子1( 12)C→A)导致与转录因子结合能力降低.构建不同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Luc1、Luc2、Luc3、Luc4、Luc5、Luc6,并转染U937细胞和HepG2细胞.结果显示,如果Luc5(具有最高表达活性)的内含子1( 12)由C突变为A,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与Luc5相比,突变后的Luc5的活性分别下降了52·9%(U937,P<0·01)和47·6%(HepG2,P<0·01).将Luc5与PN3 Sp1共同转染U937细胞和HepG2细胞后,Luc5的荧光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2·4%(U937,与Luc5单独转染比较P<0·01)和54·9%(HepG2,与Luc5单独转染比较P<0·01),而突变后的Luc5(Mut)与PN3 Sp1共同转染则没有明显的改变.表明转录因子Sp1在FXA基因表达的重要性.这些结果也表明,内含子在FⅧA基因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Ⅷ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正1953年,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和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撰写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刊载,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轰动。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此生命科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现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书中,讲述了这两位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其中有段描述是:"沃  相似文献   

9.
1953年,活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提出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开创了生命科学的分子生物学新纪元。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成功又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向微观水平迅速深入。与此同时,新概念、新名词层出不穷。书刊作为积累和传播知识的工具,必然面临一个名词术语和符号的统一和规范化的问题。我国在专业名词术语统一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早在1985年就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作为名词委的主任,钱三强先生郑重指出:“根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术语,科研、教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三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对生物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于是诞生了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的问世,是使人们从微观上更本质地认识生命现象、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的分子基础的新起点。早起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以微生物和动物为对象的。微生物和动物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整个生物科学研究带来突飞猛进的生力,推进了其它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生命科学最伟大的发现──纪念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四十周年1953年,美国遗传学家沃森(Watson)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Crick)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个发现宣告了分...  相似文献   

12.
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TV)新任主席,英国的F.Brown、最近在Intervirology(25:141,1986)上发表文章,择要报道ICTV1984年9月在仙台国际病毒会议期间作出的下列决定:1.改组执行委员会;2病毒种(Species)的命名;3.由ICTV批准的50个新分类建议的细节, 一、当选ICTV执委会的成员名单如下:主席F.Brown(英格兰),副主席H.W.Ackermanm(加拿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描述了一种关键肿瘤抑制蛋白的分子结构,或为后期阐明该蛋白在细胞中的关键角色提供新的思路,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BRCA1是一种人类机体基因,其能够产生名为BRCA1的肿瘤抑制蛋白,该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在一生中出现65%-75%患乳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大片吸虫(Fasciola gigantica Cobbold,1855)是Cobbold(1855)采自英国马戏团的长颈鹿而描述的。此后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菲律宾、夏威夷和非洲等地区皆有牲畜感染的报导,给当地畜牧业带来严重损失。以往学者描述的安哥片形吸虫变种(F.hepaticavar.angusta Railliet,1895)、埃及片形吸虫变种(F.hepatica var.aegyptiaca Loss,1896)和印度片形吸虫(F.indica Varma,1955)等,目前认为皆是大片吸虫的同种异名(Jackson1927:Sarwar 1957)。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25日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57周年纪念日,全世界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我们为沃森和克里克的伟大发现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纪念曾经为这一发现做出突出贡献、被称为DNA的"第一夫人"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本文简要介绍了富兰克林短暂而又富于贡献的一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她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所作的功勋。  相似文献   

16.
消息和动态     
《人类学学报》1982,1(1):97-99
1981年欧洲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陨落了三颗巨星:法国的瓦娄哇教授(H·Vallois)和博尔德教授(F·Bordes)、英国的奥克莱教授(K·P·Oakley)。瓦娄哇是法国著名古人类学家步勒的学生,多年从事古人类学的研究并负责法国著名的《人类学》杂志的编辑工作。他和步勒合著的《化石人类学》是古人类学方面最负盛誉的教科书之一。我国杰出的学者裴文中教授在留学法国期间,经常和瓦娄哇在一起共同探讨学术问题。我国读者可能还不太熟悉博尔德教授,但他在西方是步日耶教授之后的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泰斗。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欧、美好多旧石器时代考古专家都出自他门下。博尔德在前人研  相似文献   

17.
942224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重组抗体并分泌碱性磷酸酶 [英3/Rather,A.!J.…/Appl.Microbi01. Biotechn01.一1994,40(6).-851~856E译自 DBA,1994,13(7),94—03868] 测试了表达重组抗体(rAb)的Sp2/0细胞系 F3blo和表达相同rAb(分离自同一质粒(BHK ·IgG))或分泌碱性磷酸酶(BHK·SEAP)的 BHK21细胞的生长和产率,该rAb含有小鼠IgGl 抗体可变区和人IgGl分子恒定区。F3blo细胞系 以单细胞悬浮方式生长,BHK细胞则以自然聚集 方式悬浮生长或固着在Gytodex-3微载体上。在 F3b10~~,细胞的~LrAb产率随着比生长率(u)的 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三位分子生物学家获得化学诺贝尔奖的是:F.Sanger(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发展核酸分子技术、W.Gibert(美国哈佛大学)以发展核酸序列的各种技术以及P.Berg(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从事核酸和遗传操纵方面的研究而著称。  相似文献   

19.
杜鹃花属的修订1—2(A REVISION OF RHODODENDRON 1—2)已经出版,作者J.Cullen & D.F.Chembetlain.本书原载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丛刊39卷  相似文献   

20.
莫里斯·威尔金斯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与沃森和克里克分享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尽管如此,科学界对他的关注甚少,甚至一度遭受争议与批评。本研究较为客观地介绍这位伟大科学家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历程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