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监测湿地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指示物种,其角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对我国北京南海子、天津七里海、江苏大丰、湖北石首、河北滦河上游、海南海口、浙江临安、浙江慈溪8个地区圈养和半散放种群及湖北石首杨坡坦野生种群的麋鹿角中5种重金属和39种微量元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4种元素在麋鹿角中均被检测出,统计分析表明Li、Be、Sc、V、Co、Ni、Cu、Ga、Sr、Y、Mo、Cd、Cs、La、Ce、Pr、Nd、Sm、Er、Tm、Lu、Pb、Th、U、Zr、Hf等26种元素是麋鹿角的特征元素;不同区域、不同部位之间,麋鹿角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浙江慈溪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和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群Pb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GB 2762-2012,WM-T 2-2004),天津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海南海口热带野生动植物园4个种群Cr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GB 2762-2012)。研究表明,部分麋鹿栖息环境或者食物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冬至解角,激素在茸软骨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采集麋鹿血液样品,测定激素含量,进行年度节律、冬至前(11—12月)后(翌年1—3月)比对及茸生长期(冬至—惊蛰,12月至翌年3月)波动变化的递进分析,以期为鹿茸软骨再生与激素含量关系的研究提供进一步印证。结果显示:(1)血液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褪黑素(Melatonin,MT)的含量均存在显著(F11,486=3.98,n=507,P=0.004)的年节律变化;血液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含量与茸骨化呈现同步(F11,486=1.72,n=507,P=0.081)的月规律变化。(2)冬至后麋鹿茸血液中E2、GH、T和PTH含量开始逐渐提升,IGF-1含量上升滞后。(3)整个生茸期,血液IGF-1、MT、GH、T、E2含量与麋鹿茸再生速度显著正相关,血液PTH含量与鹿茸增重显著正相关。其中在麋鹿茸胚孕育的Ⅰ期和茸的萌发Ⅱ期,大雪节气(12月初)时,血液MT、GH、IGF-1含量开始增加,E2与T的含量处于年度的次高峰期;麋鹿茸的缓慢生长Ⅲ期和级数增长Ⅳ期,冬至(12月22日)后,麋鹿茸血中MT、GH、IGF-1含量急剧上升(F3,80=4.69,n=84,P=0.002);E2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差异显著(F3,80=3.14,n=84,P=0.045),T的含量则由(0.696 9±0.09) ng/m L (n=84)下降至(0.664 7±0.06) ng/m L (n=84),差异不显著(F3,80=5.79,P=0.178)。茸增长停滞的Ⅴ期,雨水节气(2月底)后,血液中GH含量明显回落,差异显著(F3,80=3.25,n=84,P=0.037),E2与T的含量则持续提升。PTH含量在脱角前及整个生茸期均处于不断提升中,由立冬节气的(11.78±2.54) pg/m L (n=22)上升到春分节气的(69.23±7.89) pg/m L (n=22),两者差异极显著(F1,20=4.44,P=0.001)。可见,E2、MT、GH、IGF-1、T和PTH均参与冬季麋鹿茸再生全过程,冬至低生理浓度褪黑素和睾酮与麋鹿角脱落相关。本研究可为冬季改善雄性麋鹿的饲养条件提供依据,同时为激素对软骨增殖调控及茸再生多样化机制的研究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3.
麋鹿     
我国特产的麋鹿(四不像),和大熊猫一样,是一种珍奇的野獸。它在动物学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国内外科学工作者非常珍视这种稀奇的鹿。  相似文献   

4.
关于野生麋鹿绝灭原因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克清  陈彬 《四川动物》1990,9(1):41-42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在人类历史时期绝灭,人类活动是其首要的因素。本文试就内外因素两个方面,对其绝灭原因进行补充探讨。众所周知,全新世(Holocene)野生麋鹿最后最佳生活地区是在长江下游。此地区又是今天我国人烟最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开发最充分的地区之一。以江淮之间、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人口为例,古代人口一般比较稀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扩大,野生麋鹿和人类直接争夺地盘的斗争当愈演愈烈。麋鹿“千百为群”的苏北古“海陵”(以泰州和泰县为中心,西起江都附近的小纪和樊川,东到大海之滨,北起盐城…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麋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光明日报》1984年11月24日报道,最近,英国乌邦寺公园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为了发展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以私人名义,按一雄三雌的比例,建议将20—25头麋鹿赠给北京市,在中国消失一百多年的珍稀动物,将于1985年4—6月份,返回它们的祖籍——北京南海子野生放养。这将是中国人民包括生物学界的一大喜讯,鉴于我国的中学生可能对麇鹿了解不多,现予以简介。麋鹿(Elaphurusa davidianus)俗称“四不象”,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鹿类。(见封面)一般认为它的尾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颈似驼非驼,  相似文献   

6.
为了为麋鹿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基础,2007年7月~2009年6月对麋鹿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了研究.2007年7月,对5只雄性麋鹿进行了6次电刺激采精试验,成功率100%(6/6),采得的精液品质优良,采精量为0.7~4.0 mL,平均采精量(1.7±1.3)mL,平均精子密度(14.25±2.88)亿/mL,精子活力为50%~80%.2007年,应用孕激素类药物(CIDR)对6只雌鹿进行同期发情处理,采用定时1次人工输精,鲜精输精6只,受胎1只,受胎率为16.7%;2008年,5只雌鹿发情采用雄鹿试情,冻精输精5只,受胎1只,受胎率20%.这两只麋鹿孕期分别为288 d和268 d.  相似文献   

7.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麋鹿回归大自然的目标,1993年和1994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分别从北京麋鹿苑引入麋鹿30头(8♂,22♀)和34头(10♂,24♀)建立了繁殖种群。自2000年6月开始,作者每月一次(7-10d)实地监测石首麋鹿保护区内、外的麋鹿种群动态。到2006年产仔季节结束后,该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达522头,2006年产仔前性比为1∶1.22。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种群增长曲线,1998年后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呈指数增长(Nt=84e0.226t),其瞬时增长率为0.226;1998年夏季长江暴发特大洪灾,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部分麋鹿逃逸到长江南岸,形成了自然野化麋鹿种群。该自然野化种群比保护区内麋鹿种群增长快,其瞬时增长率达到0.267。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出生率和增长率差异显著,而两地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年均出生率(26.8%,P=0.010)和年均增长率(21.7%,P=0.038)均显著地高于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年均出生率(21.6%)和年均增长率(17.0%)。由于生境退化和人为干扰,当前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增长已开始出现密度制约迹象,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麋鹿的生存繁衍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曾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沼泽湿地型鹿科动物。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历史变迁等因素,麋鹿于1900年前后在中国本土灭绝,少数圈养个体流落海外(计宏祥,1985;曹克清和陈彬,1990)。1986年我国从英国引进39头麋鹿放养在苏北沿海滩涂,建立了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丰麋鹿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的原因,前清由中国皇家花园北京南苑传到世界的珍贵兽类现生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目前反而以英国乌邦寺(Woburn Abbey)半野生放养的鹿群为最有名,中国却没有自己放养的麋鹿群。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前不久乌邦寺的主人泰维斯脱克(Tavistock)侯爵乐于对中国免费赠送麋鹿,英国航空公司乐于免费运输,英国的濒危物种人民基金会(The People's Trust for Endangered Species)等国外团体乐于资助研究,中国政府和学术界也正积极地准备引进麋鹿,这就为近期内在中国本土麋鹿原栖息地恢复自己的自然种群提供了可能。我们的研究旨在使这种…  相似文献   

10.
我和麋鹿     
我拍麋鹿,首先是因为一种缘分 我的家乡在黄海之滨一个叫做小海的地方,这里在20年前新出土了一批麋鹿化石。资料表明,我的祖先曾经与珍稀动物麋鹿毗邻而居。古籍记载:“麋鹿践踏成泥,民人不耕而获”。可见我们这块土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