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栀子黄色素的提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植物的果实中,采用水浸提、醇沉淀的萃取工艺,经真空蒸发浓缩和喷雾干燥生产的安全性商、着色力强、色泽鲜艳、稳定性好、而且应用范围广、成本较低的天然黄色素,是食品工业上良好的着色剂。  相似文献   

2.
zhi子黄色素的提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1985年9月,商业部商业科学研究院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的技术鉴定会。参考会议的有全国有关科研、管理部门及专业公司等十二个单位三十多名代表。会议期间,专家对商业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提供的栀子黄色素的提制及其应用研究技术报告、毒性鉴定报告、制品应用试验报告,以及色素浸膏含50%固形物和粉剂二种剂制品进行了严格审查。报告指出,栀子黄色素的提制采用“水提醇沉法”、“真空薄膜  相似文献   

4.
以栀子黄色素为原料,对其水解反应制备藏红花酸及其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经碱水解法制备藏红花酸的最佳条件为:KOH溶液10%、温度为60℃、反应时间120 min,水解所得藏红花酸通过甲醇除杂,重结晶后,所得结晶其mp.、uv与文献报道一致,其质谱的诱导碰撞解离技术获得碎片裂解信息均表明所得到的结晶为藏红花酸,经HPLC检测纯度达到98.43%,得率为8.42%。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采用 WP_1—米平面光栅摄谱仪测定栀子黄色素矿质元素的方法,测出了栀子黄色素的20种矿质元素:Cu、Fe、Zn、Mn、Ni、Mo、V、Sb、Pb、Sn、Bi、Ga、Ag、Cd、Co、Ba、Be、B、Zr、Ti。有毒元素 Aa 未检出,Pb 含量小于3PPm,综合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UDC),是一种安全性极高、具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从栀子(Ga(?)denia Jasminoides Ellis)果实中提取的黄色素,与铁、铜、锡和铝等金属离子的效应。研究表明,栀子黄色素与铁、铜离子反应后,色素的共轭双键的发色基团破坏,栀子黄色素退色;与锡、铝离子反应后,生成黄色络合物,增加了吸光度,保持鲜艳黄色。因此,在提制和使用栀子黄色素时,应注意它们的不同效应。本试验是通过 FeCl_3、SnCl_2、AlCl_3和 CuSO_4四种试剂与栀子黄色的反应,探讨生产上经常遇到的铁、锡、铝和铜离子与栀子黄的效应,为提制栀子黄色素的设备选材、包装材料的选择;为栀子黄色素食品的加工、包装金属材料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1986年9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商业部科学研究院委托江苏省供销社主持召开通过了“栀子黄色素的提制及其用研究”的中试鉴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产及应用厂家等十八个单位的二十八位代表。会议期间,专家、教授对商业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提供的“栀子黄色素的提制及其应用研究中试技术报告”、“毒性鉴定报告”,“产品应用报告”、“生产情况及成本核算报告”和“栀子及其国家标准(审批稿)”及“国标起草说明”进行了严格的评审,  相似文献   

8.
栀子黄色素的醇提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栀子黄色素乙醇提取工艺。乙醇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0%、液固比8:1、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每次1h。在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栀子苷和总三萜酸的提取率分别为1.32、110.76和94.91mg/g。  相似文献   

9.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黄色素中栀子酚和栀子甙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生产的栀子黄色素主要成份是藏花素(Ⅰ)和藏花酸(Ⅱ),但也还有一些其他成份,主要有栀子酚(Ⅲ)和栀子甙(Ⅳ)等。从着色的作用来看栀子酚和栀子甙也显黄色, (Ⅰ)R:龙胆二糖 (Ⅱ)R=H但色价较差,而且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完全不同。藏花素、藏花酸对人体的肝有治疗保健作  相似文献   

10.
以多年生木本埴物桑(Morua alba L.)的成熟果穗——桑椹为原料可提取获得一种天然色素桑椹红。因其对光、热的稳定性良好,实际无毒,适用于糖果、清凉饮料、配制酒、果冻、果味冰糕等食品的着色,所以是一种极有前途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黄色素,将混合酶-超声波技术相结合,对栀子黄色素进行了提取的研究。为了获得提取栀子黄色素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法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了酶的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的用量4.33%,提取温度61.84℃,提取时间65.06 min,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吸光度为0.914。  相似文献   

12.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黄色素,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萃取相结合的集成技术,从栀子中分离纯化得到高色价的栀子黄色素.先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黄色素进行初步精制,以306型大孔吸附树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孔树脂对栀子黄色素的静态吸附率、吸附流速和洗脱剂浓度对吸附的影响,从而得到较为合适的工艺:吸附流速2.O mT/mi...  相似文献   

13.
果胶在食品工业中虽早已应用[1],近年来人们还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2,3,4],但有关提制工艺技术条件却未见详细报道。国内从五十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研究,迄今,仍无工业化生产,目前需要的果胶基本上还是依靠进口[5,6]。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正交实验法,优化从栀子黄色素中提取制备藏红花酸的碱水解工艺,以期可以简单高效地获得高纯度藏红花酸。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藏红花酸含量,以藏红花酸的含量和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碱水解工艺中的料液比、NaOH浓度、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对产品中藏红花酸含量和得率的影响。确定栀子黄色素碱水解的最佳条件:料液比1∶6 g/mL、NaOH浓度3 mol/L、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60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获得的藏红花酸得率可达15.33%±1.25%;含量可达到97.24%±0.78%。优化后方法步骤简单易行,绿色无污染,一步制得高纯度藏红花酸,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优质黄色素生产资源及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为材料,利用有机溶剂辅助超声波破碎等方法从固体平板和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中提取黄色素,并分别研究了光、温度等理化因子对该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溶剂辅助超声波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黄色素;该色素耐受日光灯光、室内散射光,不耐阳光和紫外光;耐酸,不耐碱;对温度敏感。各种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磷酸的破坏性显著;H2O2、NaHSO3对该色素有较强的破坏力;柠檬酸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同等条件下,苯甲酸钠的破坏大于山梨酸钾;EDTA-Na2和Vc有一定的护色作用;糖类、NaCl、草酸和乳酸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是野生常绿灌木。栀子果实中含有京尼平甙。(?)栀子甙等环烯醚萜苷类及藏花素素类胡萝卜素系列的色素,其中藏花索用作黄色的天然食品色素已被开发利用。从栀子成熟果实中提出来的黄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而且对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因而栀子黄色素不仅广泛用于果汁、酒类等饮料中,而且在烹调菜肴、腌制酱菜中以及中西糕点中都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国际市场需要量急剧增加,仅仅靠从野生栀子的果实中  相似文献   

17.
栀子类药材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栀子类药材的植物资源、形态组织学鉴别、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绿原酸含量和栀子苷含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拟合实验因素与响应值的多元二次方程,并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优化得到栀子超声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液料比42.67 m L/g、甲醇浓度56.89%、超声时间15.67 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含量为27.38 mg/g,栀子苷含量为48.47 mg/g,与模型预测值相近,相对偏差分别为0.60%和1.16%,说明响应面优化所得的栀子提取工艺可靠、可行,提取更为完全、充分,更有利于实现栀子质量的综合评价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栀子色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栀子果中可提制出黄色、蓝色、天蓝色、红色等色素。本文详尽评述了栀子黄和栀子蓝的提制和纯化分离的各种技术,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小麦面粉黄色素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小麦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和脂肪氧化酶(LOx)基因可能影响面粉黄色素含量。根据玉米P5y 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小麦PSY基因的部分片段,序列比较表明小麦和玉米PSY基因外显子DNA序列长度一致,但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序列一致性为90%;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其序列一致性为97%, 说明一些SNP并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该基因在玉米和小麦中应具有类似的功能活性。利用非整倍体材料将小麦 PSY基因初步定位到1D染色体。用同样方法,发现小麦的LOX基因与大麦、水稻、玉米的L0X基因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并将其初步定位到4BS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