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模式动态分析(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果表明,在东方红农场稻田中总共有11科29属43种蜘蛛,其中早稻田中有8科19属43种,晚稻田中有10科27属36种。在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差异。在早稻发育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别是聚集的、随机的和聚集的;在晚稻发育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其空间分布模式依次是均匀的、聚集的和均匀的。同时,对其空间分布模式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3.
1978~ 1992年 ,在山东省已查明的水稻害虫天敌蜘蛛种类为 15科 ,40属 ,70种。1.卷叶蛛科 Dictynidae1种( 1)黑斑卷叶蛛 Dictyna foliicola Boes.et Str.,190 62 .蜣蛛科 Ulobridae 1种( 2 )中华涡蛛 Octonoba sinensis( Simon,1880 )3.幽灵蛛科 Photchidae1种( 3)长崎幽灵蛛 Pholcus opilionoides( Schrank,1781)4.圆蛛科 Araneidae16种( 4)角圆蛛 Araneuscornutus Clerck,175 7( 5 )叶斑圆蛛 Araneus sia Strand,190 6( 6 )大腹圆蛛 Araneus ventricosus( L.Koch,1877)( 7)交迭圆蛛 Araneus alternidens Schenkel,1936( 8)黄斑圆… 相似文献
4.
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群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oes.et Str.和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Boes.et Str.)种群的重建过程。食虫沟瘤蛛种群的重建过程基本上体现过程基本上体现了由近而远、由稀而密的规律;拟水狼蛛种群则只能观察琉由稀布密的现象。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种库,增加种库中食虫沟瘤蛛和拟水蛛的数量,将有助于稻田蜘蛛群落优势种群的重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稻田蜘蛛群落结构研究初报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通过近30a的调查研究,中国稻田蜘蛛群落的物种组成,经不断分类鉴定,有22科、108属、375种,其中已定出种名的有337种,未定种名的38种。22科中有优势科8个,优势属13个,及17个优势种,但优势科中不一定都含有优势属或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8.
几种化学农药对稻田优势种蜘蛛杀伤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种化学农药对稻田优势种蜘蛛杀伤力的盆栽与田间进行测试。结果表明,5种化学农药对稻田4种优势种蜘蛛都有较大的杀伤力,总的杀伤率达62.1%-91.7%,盆栽施药比田间施药对蜘蛛的杀伤力大。田间试验结果应当比较符合实际;田间试验对照组蛛虫减退的民政部进一步说明,蜘蛛对目标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晚稻后期,如果蛛虫比在1:5以下,用不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相似文献
9.
10.
报道海南省琼山县稻田蜘蛛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优势种群的动态变化。已鉴定的稻田蜘蛛种类有49种,分属11分科。食早 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oes.et Str.、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um(Sundevall)、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Boes.et Str.)、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蛛治虫对优化稻田生态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稻田蜘蛛已知有 2 3科 1 0 9属 373种 ,其中东南、西南、华中、西北和东北稻区分别为 2 2 8、2 2 0、2 0 7、1 2 6和 97种 .田间优势种群较其它天敌相对稳定 ,蜘蛛与稻飞虱的种群数量季节消长和生态分布相关性强 ,彼此制约关系明显 .以蛛治虫 ,创造有利于蜘蛛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 ,大幅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 ,保护了其它天敌 ,发挥多种天敌对稻虫的自然控制力 ,减少了环境污染 ,优化了稻田生态系统 ,使之呈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稻田杂草稻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杂草稻在江苏省海安县各类稻田中的发生率达44.35%,平均每公顷穴数和穗数分别为1023穴和10796穗,最高田块分别达12万穴和180万穗,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潜在威胁。杂草稻在不同稻田的发生程度表现以下趋势:轻-中壤〉砂-轻壤〉重壤土稻田、直播〉抛栽〉机插〉手栽稻田、非统一供种〉统一供种稻田。 相似文献
15.
应用GIS技术进行野生动物生境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 GIS的特性及对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产生的影响近年来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在多层次、多水平上展开 [2 7] ,其中对野生动物生境的保护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生境 ( habitat)一词首先由美国的 Grinnel于 1 91 7年提出 ,指的是生物的居住场所 ,即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能在其中完成生命过程的空间 [11]。自然界的生物都有它特定的生活环境 ,都有各自要求的适宜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种类繁多 ,生物和环境、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因此 ,野生动物生境的保护涉及到许多与时间动态及空间格局相关的问题。传统动物生态学和动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一个水稻RIL群体定位控制淀粉特性的QTL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个山籼粳(Oryza sativa L.)杂交发展成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研究影响淀粉特性的遗传因子,测定了一系列淀粉特性有关性状,包括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淀粉糊粘度、胶的质地、糊化温度、热学特性、回生特性等22个参数。共定位了44个QTL,分布在第2~6、8、9、11染色体上,每个性状所定位的QTL在1到4个不等。其中有2个是主基因,一个是第6染色体上的Wx基因,它控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淀粉糊粘度、胶的质地、回生特性等性状,另一个足第6染色体上的alk基因,它控制糊化温度与热学特性等性状,其他QTL都是微效基因,在第9染色体上RZ404和G295区间系首次检测到,它控制淀粉胶的硬度(hardness)、胶粘性(gumminess)、咀嚼性(chewiness)、回生淀粉的最高糊化温度、回生率等性状,这些性状都未曾研究过。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在不同天气下对蚕豆地蜘蛛的内分布型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其内分布型随天气的变更而变化.为菜地蜘蛛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20.
水稻日本晴与广陆矮4号杂交F2群体SSR标记偏分离原因探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的材料粳稻日本晴和完成了第4染色体全序列测序的籼稻广陆矮4号的杂交F2作为构图群体,共90个单株,构建了一张含148个微卫星标记的水稻分子遗传图谱。该F2群体显著偏分离非常高,发现有49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P〈0.05),占总标记数的33.11%,这些偏分离标记中有36个偏向广陆4号,13个偏向杂合体,没有偏向日本晴的偏分离标记。讨论了配子体基因和孢子体基因导致偏分离的原因,通过已经定位的配子体基因和杂种不育基因分布在偏分离集中的区域来进一步说明配子体基因和杂种不育基因确实是导致偏分离形成的原因,而且还通过未定位的标记分析了偏分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