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1年11月在南非首次发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Omicron变异株(B.1.1.529),随后世卫组织将该毒株定义为第五种关注变体(VOC)。与其他四种VOC(Alpha、Beta、Gamma和Delta)相比,Omicron是突变最多的毒株,更易传播和发生免疫逃逸。如今Omicron正发展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的主要毒株,给预防和控制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带来新的挑战。本文章旨在对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病学、突变及来源、传染性、核酸和抗原检测、临床致病性、疫苗反应性等信息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监测、预防和疫苗研发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截至2021年5月11日,基于Pango命名法,依据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基因组变异变迁将其划分为1281种亚型或分支.而SARS-CoV-2刺突(spike,S)蛋白的变异直接影响病毒的生物学功能.2020年下半年至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SARS-CoV-2的S蛋白发生氨基酸突变,特别是受体结合区或单克隆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突变引起病毒的传播力和致病力改变以及部分免疫逃逸等.世界卫生组织将重要变异株划分为"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和"关注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其中,VOC 有4个,分别是 VOC 202012/01、501Y.V2﹑P.1 和 B.1.617;VOI 有6个,分别是 CAL.20C、P.2、B.1.526、B.1.525、B.1.616和P.3.一些氨基酸突变在多个VOC和VOI病毒株中交叉出现或同时出现,E484K/Q等重要氨基酸突变引起的部分免疫逃逸导致全球现有疫苗免疫效力下降,但现有新冠疫苗对VOC和VOI变异株仍然有效.本文通过对SARS-CoV-2变异株流行概况及S蛋白重要氨基酸突变特征进行归纳分析,为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防控和二代疫苗的研制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19株抗鸡新城疫病毒(NDV)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测定与14个NDV国际参考株和16个NDV国内分离株的反应性,将毒株分为a~h 8个群。该组单抗能较精细地测出流行病学上不同的毒株间的抗原变异,毒株分群显示了抗原变异与流行病学特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g126位为Thr,表明HBsAg126Ser是一个新的变异株。用计算机做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突变体HBsAg126Ser主蛋白aa120-aa130区段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adrHBVHBsAg126Ile相比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构象的变化可能会影响a抗原决定簇(a124-aa147)的抗原性。为了证实这一点,构建了突变S基因表达质粒,在SV40早期启动子的控制下进行抗原表达。利用HBsAg9肽(Thr-Ile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i单克隆抗体和9肽(Thr-Thr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t单克隆抗体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这种Ser126突变蛋白对抗i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比野生蛋白减弱,对抗t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则与HBsAg126Thr接近。但用三种抗-a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揭示,突变蛋白HBsAg126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在其复制过程中需通过以 RNA 为中间体的逆转录过程,因而其突变率较一般的 DNA 病毒高,随着对 HBV 研究普遍和深入开展,最近几年发现了一些新的具有不同生物功能的变异株.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 HBV 变异株研究的进展,内容主要包括:表面抗原相关变异,e 抗原表达变异,核心抗原相关变异以及变异与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评价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抗原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采用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淋巴细胞亚型分群实验 ,对甲肝抗原 (HAAg)、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和甲乙肝混合抗原 (HAAg +HBsAg)进行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混合抗原没有降低相应单价抗原的各项细胞免疫反应强度 ,且较单一 ,HBsAg表现出了显著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Th2细胞增殖作用 (P <0 .0 5 )。混合抗原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免疫反应原性 ,同时可能辅助B细胞 ,增强体液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组织培养的籼稻雄性不育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R8及IR54的成熟种子与幼穗培养在MS培养基,蔗糖6%附加生长刺激素及其它成分的条件下,在再分化植株第一代(R_1)中各发现了1株雄性不育突变(其中来自IR54的1株为育性嵌合体)。在IR24及IR54体细胞无性系第二代(R_2)各发现1个株系分离出雄性不育与育性正常两类植株。上述雄性不育有花粉败育与无花粉型两类。IR24对无花粉型的雄性不育(来自IR54)为半恢复。F_1及R_2代的育性分离完全符合15/16∶1/16的模式,表明雄性不育为两对独立的核基因所控制。通常雄性不育是通过杂交(包括远缘与品种间)理化诱变或自发突变产生的。最近在烟草上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也获得了雄性不育。但从体细胞培养的无性系及其后代中获得雄性不育的突变,本研究乃属首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与血清中HBV DNA含量高度相关的两种HBV抗原(前S1抗原与核心抗原)为靶标,建立了联合检测这两种HBV核酸相关抗原(NRAg)的双抗体夹心法ELISA试剂.对系列稀释血清的检测表明,该试剂的平均分析灵敏度为103.2基因组拷贝/mL(95%可信限102.2-4.2基因组拷贝/mL),显著高于前S1抗原或核心抗原的单独检测.对994份HBsAg阴性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NRAg ELISA的特异性为99.7%(95%可信限:99.1%~99.9%).对271份临床慢性肝炎血清进行检测,结果NRAg ELISA与HBV DNA结果的总符合率达96.3%(95%可信限:93.3%~98.2%),NRAg ELISA的读值/临界值比(S/CO)与HBV基因组拷贝数呈正相关.利用NRAg试剂,发现了1例HBsAg"a"抗原表位突变的变异株.这些结果显示HBV NRAg ELISA与HBV DNA具有高度相关性,并能够检测出HBsAg抗原变异株,有望成为HBsAg变异株筛选的有力工具,并为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提供一种便捷的替代HBV DNA定性检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丁型肝炎病毒抗原的表达纯化和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是一种缺陷负链RNA病毒,其表面被乙肝病毒抗原(HBsAg)所包裹,内为丁型肝炎抗原(HDAg)及其基因组RNA.HDV基因组中有多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其中只有抗基因组RNA链上的一个ORF编码的蛋白与HDAg相关[1,2].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于2021年11月26日将首次在南非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 B.1.1.529 变异株列为受关注变种(variant of concern, VOC),并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该变异株存在约50个突变,仅在刺突蛋白区域就有至少30个突变,远远超过其他流行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根据对突变位点的分析以及初步实验证实,该毒株可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以及免疫逃逸能力。Omicron变异株会怎样影响新冠疫情的走向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Omicron变异株的基本特征、检测、致病性、传染性、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蕲州地区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的考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有润  黄奏球   《广西植物》1983,(1):25-31
<正> 蕲州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是湖北省蕲春县的一个集镇,,是我国中医药大师李时珍的家乡。该地区生长的菊科蒿属植物Artemisia Linn。颇多,其中入药的有十余种,并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这里仅对该地区常见入药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结合《本草纲目》记载的材料作初步的考订。  相似文献   

14.
15.
16.
Chinchilla "big" and "little" gastri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strin heptadecapeptides (gastrins I and II which differ in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on the tyrosine of the latter) have be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 from several mammalian species including pig, dog, cat, sheep, cow, human and rat. A 34 amino acid precursor ("big" gastrin), generally accounting for only 5% of total gastrin immunoreactivity, has be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 only from the pig, human, dog and goat. Recentl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uinea pig (GP) "little" gastrin is a hexadecapeptide due to a deletion of a glutamic acid in the region 6-9 from its NH2-terminus and that GP "big" gastrin is a 33 amino acid peptide. The chinchilla, like the GP, is a New World hystricomorph.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little" and "big" gastrins from 31 chinchilla antra. Chinchilla "little" gastrin is a hexadecapeptide with a sequence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GP and its "big" gastrin is a 33 amino acid peptide with the following sequence: (See text)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