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棺头蟋属四种蟋蟀音锉形态的比较(直翅目:蟋蟀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描述了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棺头蟋属Loxoblemmus 4种常见昆虫即石首棺头蟋Loxoblemmus equestris尖角棺头蟋,L.angulatus,哈尼棺头蟋L.haani,多伊棺头蟋L.doenitzi的音锉和音齿形态特征,观察描述中,首次使用拐角,音齿分布,音齿左,右端等形态特征,并详细地给予了描述,为头蟋属乃至蟋蟀科种类鉴定提供了新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三种蟋蟀鸣声结构分析(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点对湖北省3种蟋蟀的鸣声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从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明显地显示了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的白须双针蟋,短翅灶蟋,银川油葫芦,迷卡斗蟋4种蟋蟀雄性的鸣声结构,白须双针蟋雄性鸣声的每个脉冲组持续时间和每个脉冲组的脉冲数不同,主能峰频率为6.5kHz,短翅灶蟋雄性鸣声的时域波形较规则,每个脉冲组由3个脉冲构成,每个脉冲组的持续时间,脉冲组间隔基本相同,主能峰频率6.6kHz,银川油葫芦雄性的鸣声由两类脉冲组构成,主能峰频率为3.94kHz,迷卡斗蟋雄性鸣声的时域波形较规则,每个脉冲组由6-7个脉冲构成,主能峰频率为3.86kHz。  相似文献   

4.
蟋蟀常见鸣声类型的比较研究(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蟋蟀的3类常见鸣声(召唤声、求偶声、争斗声)进行了分析比较,同种3类鸣声在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上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的特征;3类鸣声中,召唤声在分类研究上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七种蟋蟀基因组DNA的RAPD多态性研究(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应用10种随机引物,对西北地区常见的3属7种蟋蟀进行RAPD多态性检测,共筛选出2种引物S142,S8可以对7个种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性片段,多态性片段共计58条,相对分子质量在320bp-2400bp之间。应用UPGMA(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对多态性片段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树状图,推测系统发生关系。每一种蟋蟀均先各自聚为一类,棺头蟋属与油葫芦属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斗蟋属4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较为复杂,明显分为2个支系,与传统分类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蟋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蟋蟀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整理了铁蟋属Sclerogryllus已知种的检索表,描述了采自海南省尖峰岭的铁蟋属1新种;单耳铁蟋S.tympanalis,sp.n.。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8.
用RAPD技术研究了我国油葫芦属Teleogryllus 5种蟋蟀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中使用了15个标本,在所试用的54种随机引物中,有9种引物能扩增出清晰而稳定的多态性片断,多态性片断共计167条。应用UPGMA法对多态性片断进行聚类分析,构建树状图,推测其系统发生关系。每一种蟋蟀先各自聚为一类,聚类结果所呈现的属内种间关系与传统分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支持黑脸油葫芦与黄脸油葫芦为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郑彦芬  吴福桢 《昆虫学报》1992,35(2):208-210
甲蟋属Acanthoplistus Saussure,1877隶属于蟋蟀总科、蟋蟀科。以前Chopard等蟋蟀分类专家曾根据此属的外部形态特征将其归于铁蟋科,1983年Gorochov l研究其外生殖器后认为Acanthoplistus属应属于蟋蟀科更为合理。其属征是前胸背板方形,盘区前缘向后凹星缓弧形,后缘平直,盘区和侧叶之间具明显纵隆线;足短,侧扁,后胫节具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采自中国福建省蟋蟀总科长须蟋属的1个新种:武夷长须蟋Aphonoides wuyiensis Yin。同时列出中国长须蟋属已知种类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中国云南隐蟋属1新种,即四纹隐蟋Sonotrella(Calyptotrella)quadrivitt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学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2.
记述蟋蟀总科、蛉蟋科、异针蟋属1新种:太白异针蟋Pteronemobius taibaiensis Xu et Deng,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安徽蚱总科一新种记述(直翅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裕文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93,36(4):477-478
作者在整理采自大别山区蚱总科际本时,发现内有米蚱属(Mishtshenkotetrix Harz,1973)一新种,本属为国内首次记录,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大学生物系及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突背米蚱 Mishtshenkotetrix gibberosa新种(图1—2) 雌性 小型。颜面近垂直,颜面隆起侧面观与头顶形成圆角形,在复眼之前明显凹陷,在触角之间向前突出,在中央单眼之下又明显凹陷;颜面隆起在中单眼以上具纵沟,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蟋蟀总科两新种记述(直翅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蟋蟀总科2新种,即青海异针蟋Pteronemobius qinghaiensis Yin,它与印度异针蟋P.indicus(Walker)相似,但额突和单眼区淡黄色,雄性前翅与生殖器也不相同;海南小须蟋Micrornebius hainanensis Yin,它与M.graclicornis Chopard近似,但下颚须第5节端缘平直,前胸背板侧片前部和后部均较低,近中部明显向下突出。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蟋蟀科Grylidae棺头蟋属Loxoblemmus6种常见种类的鸣声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从其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上明显地显示了种间差异,并将其鸣声特征用于分类。  相似文献   

16.
17.
刘举鹏 《昆虫学报》1997,40(2):185-186
本文记述分布在新疆的网翅蝗科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赛里木毗蝗E。mippussay。mensisLiu,新种(图1)雌性体小型。头短小,其长明显短于前胸背板。颜面明显向后倾斜,颜面隆起自上向下渐宽,全长具明显纵沟。头顶较短,三角形,顶端是钝圆形,侧缘隆线明显,背面低凹;头顶在复眼前的最宽处约为颜面隆起触角间宽的2倍。头侧窝明显,前狭后宽,其长约为宽的1.5~2倍。触角丝状,其顶端到达或不到达前胸背板的后缀。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呈弧形向外突出;中隆线明显;侧隆线明显,侧隆线间最宽处约为最狭处的2倍…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色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在整理生物系标本室蝗虫标本时,发现金色蝗属一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室。 呼盟金色蝗 Chrysacris humengensis新种(图1—3) 雌虫:体中型,较粗壮。头顶短,其长度小于复眼前最宽处的2倍,具中隆线;缺头侧窝;颜面倾斜与头顶形成锐角。颜面隆起明显,在中单眼之下具浅纵沟。触角狭剑状,超  相似文献   

19.
中国裸蟋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蟋蟀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云南蟋蟀科裸蟋属1新种,齿瓣裸蟋Gymnogryllus odonopetal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武汉工业学院。  相似文献   

20.
两种草螽精子超微结构比较研究(直翅目,螽斯总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比较研究了长翅草螽Conocephalus longipennis与鼻优草螽Euconocephalus nasutus精子的超微结构。两种精子的顶体复合体侧生于核上且包裹了核的一部分;轴丝为典型的9 9 2型;轴丝两侧的副纤维结构前者为2副体,后者为2副微管;线粒体衍生体横切面前者为鞋履形,后者卵圆形;轴丝与线粒体衍生体之间的连接带前者为5条,后者3条;近线粒体衍生体的两扁平膜池在长翅草螽中连接在一起呈飞燕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