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考古所及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等文博部门联合组成野外考察队,对毕节地区的几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点、古人类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化石爱好者孙贵川等人提供的线索,在大方县响水乡韦家坡穿洞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石制品、动物遗骸等遗物。  相似文献   

2.
瓦啄嘴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官田沟村2组,地貌特征为长江右岸二级阶地。地理坐标30°01′56.7″N,107°51′51.7″E,海拔167 m,为距今约70-80 ka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遗址与附近发现的井水湾遗址等紧密相连,反映三峡地区二级阶地曾分布有密集古人类活动遗迹。遗址出土有7科10属11种小哺乳动物化石,分别为Soriculus nigrescens,Chodsigoa smithii,Anourosorex squamipes,Crocidura suaveolens,Rhinolophus pearsoni,Hipposideros armiger,Rattus norvegicus,Rattus flavipectus,Trogopterus xanthipes,Rhizomys pruinosus,Nesolagus sinensis。小哺乳动物生境和活动规律反映,古人类经济生产所涉及资源域广泛,对垂直高差显著的山地环境有很强适应能力。遗址小环境为峡谷区低海拔热带季风气候。但在遗址周围山地,则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等立体植被带。遗址小哺乳动物群中食虫目种类和最小个体数较多。而中华苏门答腊兔(N.sinensis)的发现,则为三峡峡谷晚更新世早期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发现旧石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野外队,在贵州省博物馆协同下,于1964年冬在贵州省毕节专区黔西县沙井公社观音洞,发现了旧石器。观音洞是一个发育在下三迭系中厚层石灰岩中的溶洞。主洞洞口向南偏西70°左右,延长80余米。主洞内部有两个支洞:其一向北延伸,长约35米,有小出口;另一个向南延伸,长约20米,无出口。主洞内一般宽约2米,高3米到6米。洞底全部充填以砂砾、砂质土、粘土及石钟乳等组成的堆积物,厚4米以上,略有层次,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顶部由石钟乳和角砾凝结成一个硬板,由洞口向里微微倾斜。  相似文献   

4.
老鸦洞遗址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发掘,出土大量石制品及动物碎骨。为进一步研究该遗址,明确遗址文化及年代性质,2013年7月至8月,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再次系统发掘,出土包括石制品、骨制品、古人类牙齿化石、动物化石、植物果核、碳屑在内的标本两千余件,其中,石制品在制作技术上显示了典型的小石片石器传统特征。另有未统计碎骨上万件。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出土物及遗迹记录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7000-20000年,以及距今14000年古人类在老鸦洞内生存的历史,是毕节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初阶段古人类生存栖息的证据。多个石制品及碳屑、灰烬富集的层位表明了古人类对该洞穴的长时间反复利用,以及末次冰期最盛期期间人类活动的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 一九七九年,辽宁本溪市博物馆刘兴林等人在溪湖区三道岗洞穴堆积物中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最近,笔者同高尚华、许振宏等同志对这个化石地点(E123°45′21″、N41°20′24″)进行了试掘.该地点的堆积物赋存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洞中.洞内堆积面积约15平方米,我们仅在距洞口约4米处挖了一个1米宽、2米长深达洞底仅1米的探沟.堆积物为褐黄  相似文献   

6.
同号文 《化石》2011,(4):48-52
田园洞位于周口店遗址区西南6公里处,在行政区划上隶属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管辖,在北京市田园林场的地界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9°39′31″,东经115°52′19″。洞口海拔174.5米。洞穴开口朝北北西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军  周一云  刘政 《生命世界》2012,(10):24-27
2011年8月3日,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临近孔望山风景区,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19°36′、北纬34°36′的一处房地产项目在施工中,从距地表2.5米至3米深的地下淤泥中挖掘出一块鲸鱼脊椎骨化石。化石出土时呈灰黑色,质地如石,重约15公斤,大小约32厘米×22  相似文献   

8.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三亚人”遗址,位于三亚市东北约15公里的落笔洞,地理座标在东经46°30′,北纬28°30′。落笔洞为石灰岩所构成的一个溶洞,洞高12.5米,宽7—8米,深16米,洞口高大,阳光充足,适宜于远古人类栖息。三亚人遗址发掘表明,远在一万年前,已有人类在海南岛上生息、繁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拓这片南疆沃土。 1992年12月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组成了以海南省博物馆、三亚市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方业务人员参加的考古发掘队,对三亚人遗址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考察和发掘。这次科学发掘共清理11个探  相似文献   

9.
从1964年起,我们整理了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产地(周口店第一地点)的粪化石,以及我国其他化石地点,如广西柳城巨猿洞里的一些同类材料。在整理工作中,清理出周口店遗址现有的粪化石,除破碎的外,约有1500枚左右。在遗址目前发掘到达的40米厚的堆积物剖面中,它们和其他化石一起,占据了从底部到上部的好几个层位,如第10层,第8—9层,第6层等。这些标本,有时密集成层,也有的是较零星的分布的。  相似文献   

10.
杨正纯 《人类学学报》1990,9(3):282-282
1989年3月,笔者在昆明市近郊官渡区大板桥鸡街子山南坡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文化遗址。遗址埋于一个被堆积填满,洞顶塌陷遭到剥蚀的洞穴内,海拔1963米,高出当地河水面约8米。经试掘,地层层序清楚,文化层厚达2米以上,其中含有人类化石。脊椎动物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烧骨、灰烬、炭屑、烧过的树籽等。初步工作表明,它是一处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的石器制造场。  相似文献   

11.
佛洞地遗址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勐简村大军赛村民小组燕子洞,坐落于一处东南开口的二叠纪灰岩穿洞,南临南汀河。2016~2017年,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在公路考古调勘期间发现该遗址;为进一步认识滇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17~2018年对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区域位于洞内第四台面到第五台面间,共发掘20 m2,出土了包括石制品、动植物化石等在内的大量遗物。初步地层年代学分析显示,遗址时代为距今18400~14000年,共包含3期连续文化,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主,总数达到9735件。佛洞地遗址作为一处热带-亚热带生境下的史前遗址,为我们构建旧石器时代晚期滇西地区文化序列、探讨特定自然生态背景下史前人类的文化适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消息     
1993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湖北科归县两河口镇二甲村孙家岩屋发现一处旧石器洞穴遗址。洞穴海拔约820米,发育于高出谷底约60米的奥陶系石灰岩中。洞口高约3.5米,在里洞顶逐渐降低。遗址面积约4x60m,文化层至少厚1.5m,无人工扰动痕迹。石制品含量丰富,在不到1米3的文化层中挖出16件。石制品岩性多为石英砂岩,加工技术简单,具有我国华南中、晚更新世的旧石器文化特征。文化层中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系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常见属种。包括犀牛、摸、大熊猫巴氏亚种、猫类、东方剑齿象、鹿类、牛、青羊等至…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4日笔者在呼和浩特市第三苗圃(40°48.445′N,111°433.49′E)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于15:40左右在东侧靠近东墙的灌丛中发现两只体长约30cm的类似灰斑鸠的鸟,在距其约8m的地方,通过8×40倍双目望远镜观察发现:通体粉褐色,头部灰褐色;后颈具宽阔的黑色领圈,其上杂以珍珠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9月8日,在上海市大金山岛的南坡中段(30°41′30″N,121°25′04″E,海拔40 m)距山脚约30 m和40 m处,采集到2号蛇类尸体标本。经查阅文献(浙江动物志委员会1990,赵尔宓1999,2006)和鉴定,确认为游蛇科(Colubridae)两头蛇属(Calamaria)的钝尾两头蛇(C.septentrionalis),系上海市首次发现。标本现保存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两栖爬行类标本库房。  相似文献   

15.
1983年底,贵州省博物馆蔡回阳同志在毕节县进行旧石器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调查时,在青场区青场乡大湾寨附近的老鸦洞(东经105°1′8″,北纬27°21′14″)和海子街区海子街乡周家桥村附近的大洞(东径105°23′27″,北纬27°22′26″)中找到几件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制品。1984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派人复查了这两个地点,又采到一些石制品和动物化石。1985年10—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中的淡水瓣鳃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甑皮岩洞穴遗址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南郊独山的西南麓。笔者受桂林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委托,于1978年4月和9月对甑皮岩洞穴遗址进行观察,并采集化石。该洞高约8米,宽约13米。洞顶岩层向东北倾斜,在棕黄、黄褐及浅灰色砂质泥岩中含瓣鳃类、腹足类、脊椎动物和人类骨骼。瓣鳃类化石相当多。现仅根据试掘中所采部分标本的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作一简单介绍,以供有关方面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地处陕西省宝鸡市的太自县、眉县和西安市的周至县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2′30″~107°51′30″和北纬33°47′30″~34°07′50″之间,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34.5公里。总面积56325公顷。秦岭主梁从保护区通过,区内形成明显的南北坡,且呈北陡南缓之势。主峰拢仙台海拔3767.2米。相对高差2707米,是我国大陆东经105°以东地区的最高名山。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文化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淼 《人类学学报》1988,7(4):387-387
1987年5月,四川省攀枝花市在文物普查时,在仁和区的民政乡金沙江北岸支流——把关河畔,名叫迴龙湾的石灰岩溶洞中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遗址(E、101°35′,N、26°38′)。
迴龙湾洞座东向西,略偏南15°,东西最深处12米,南北平均宽3米,洞口宽4.6米,面积约36平方米。洞口高11.9米。海拔1550米,高出把关河水面300米。
经初步试掘,该洞穴遗址的地层堆积中含丰富的文化遗物,平均厚约2米,可分三层。第一层表土,第二层灰色土层,第三层红色亚粘土层,较致密。第二、三层为未扰乱的文化层。从中出土大量石制品、骨角器和动物化石。在石制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用玛瑙、燧石、脉石英等石料制作的细石器。数量众多,器型颇繁杂。骨角器中有精磨制成的针、锥、凿和锨等。动物化石多为单个牙齿。经初步鉴定,有猴、象、犀牛、豹、巨羊等20多种。动物骨骸极为破碎,有些碎骨上留有敲砸和烧灼的痕迹。
从上下两层文化已初步看出一些差别。上层者原料以砾石和石英为主,下层者则岌石和玛瑙较多。较 大型的石器均出自上层, 犀象等化石只见于下层。依据初步整理, 其时代可能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上文化层也有可能略晚一些。迥龙洞遗址层位清楚, 富含大量细石器材料, 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 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9.
辽宁鸽子洞旧石器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序言鸽子洞(野外编号K7301A和B位于大凌河上游,地属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下简称喀左县)水泉公社瓦房大队,在东经124°50′,北纬41°15′附近,海拔约250米,遗址高出大凌河水面约35米(图1)。 1973年辽宁省博物馆主持了鸽子洞的发掘。鸽子洞1973年发掘工作自5月18日  相似文献   

20.
李有骞 《人类学学报》2021,40(1):118-127
小龙头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浪河岸边,地理坐标44°25′36.2″N,129°10′43.1″E.该遗址发现于2012年,2014年发掘10 m2,获得石制品82件.原料以玄武岩为主,还有黑曜岩、凝灰岩、安山岩和英安岩等.剥片技术以石叶、细石叶技术为特点,石器类型有雕刻器、尖状器、两面器和大型的斧形器.个别石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