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岳山丘陵地带中国林蛙成体的体长和体重及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欣 《四川动物》1991,10(4):32-33
  相似文献   

2.
卢欣 《生态学杂志》1993,12(4):33-35
太岳山丘陵地带中国林蛙成体的肥满度和某些器官系数的季节变化卢欣(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太原030006)SeasonalVariationsofAdult’sCorpulenceDegreeandOthcrOrgans’IndicesofCommonFrogsinTaiyucMountainIIillyLands¥.LuXin(ShanxiInstituteofBiology,Taiyuan030006).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4):33-35.InvestigationswerecarriedoutfrornFebruary1989toApril1990inTaiyuemountainofShanxiprovince.Theadult'scorpulencedegreeofcommonfrogsishigherduringhibernationaidlowestinMayandJune,andthatofmalesissignlficantlyhigherthanfemales’(exceptinAugust).DuringApril-August,thecoef-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645只蒙古旱獭体重体长变化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体重体长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但体重和体长的增长速度和幅度不同。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幅度较大;体长增长速度较慢,幅度较小。经相关分析证明:体重体长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为: Y_w=1377.16x~(O.7729),R_w=0.9970; Y_L=33.95x~(0.2529),R_L=0.9947。 并根据相邻两个年龄组间体重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频数分布重叠不明显;组内变异具有一致性等特征,参考各年龄组蒙古早獭体重标准值(Mean ±Sx),划分了各年龄组早獭的体重范围。  相似文献   

4.
干旱对中国林蛙体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运用椎骨年轮返算体长方法,分析了干旱年,正常年天津蓟县中国林蛙第1至第3年龄体长增长量。结果表明,干旱年体长生长减缓,t-检验差异显著或差异极显著。证实了代偿性生长在两栖类上存在。做不同年份体长分布频率图比较之间差异,干旱年秋季出现大量体长极小的性成熟个体♂♂<41mm,♀♀≤40mm,干旱年中国林蛙种群优势年龄组比正常年的推迟一年。  相似文献   

5.
1985和1986年对647只蒙古旱獭体重、体长的增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体重体长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但体重和体长的增长特点不同,体重随年龄增加而直线上升,体长则呈抛物线形上升。根据这一规律,将体长的增长划为突增期、稳增期和停滞期三个时期。并根据体重和体长分布呈二元正态分布之特点,以直线回归方程Y=30.78+0.004X表示体重(X)与体长(Y)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602(p<0.01)。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的生殖量特征及其地理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卢欣 《生态学报》1994,14(2):209-214
标本采自山西省境内的8个地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性成熟雌蛙平均体长范围是34.5-52.3mm,高山森林带种群明显偏高;研究种群雌蛙的体长显著低于东北居群。2平均生殖量的范围是422.4-840.9枚,个体的最低,最高值分别为38和1978枚,平均相对生殖量的范围是10.7-18.0,个体的最低,最高值各为1.3和34.4。与东北居群相比,生殖量的变异幅度较高。3除高山森林带外,其余调查点的生殖  相似文献   

7.
对昆明呼马山昭觉林蛙可利用食物资源研究表明:环境中可利用食物资源以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和蛛形纲动物为主,其中昆虫纲主要由双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等组成。可利用食物资源组成和数量都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影响可利用食物资源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选择种类丰富和满足其生理需求适宜性较大的食物是昭觉林蛙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1991~ 1998年对内蒙古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体长、体重和胴体重资料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田鼠体长、体重、胴体重的均值在低密度回升期均逐年增高 ;雌性越冬鼠的胴体重均值低于雄性越冬鼠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秋季雄鼠与雌鼠的 3项指标的均值无显著差异(P >0 10 ) ,体长、体重和胴体重间相关极显著 (P =0 0 0 0 1)。分别给出了体重与体长 :胴体重与体长的模型W =aLb,其中W为体重或胴体重 ,L为体长 ;胴体重与体重的关系适合于模型NW =W / (a bW ) ,其中NW为胴体重 ,W为体重。  相似文献   

9.
温度变化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开展中国林蛙南移和人工养殖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而南方多变的气温是否影响其胚胎发育是一个尚未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受精卵在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间移换,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快速升温对中国林蛙胚胎卵化率,正常率均有影响,且温差越大影响越大;缓慢升温对胚胎的影响与温差大小和升温起点有关,高起点升温对胚胎的影响比低起点的升温更大,生产中快速升温以不超大2℃,慢速升温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婚垫的显微结构变化及其与睾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镜观察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婚垫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并对婚垫内的睾酮(T)和雄激素受体(AR)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结果表明:婚刺的形成是由生发细胞增生、颗粒细胞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所致,其消退是由角质细胞包裹的颗粒细胞小体脱落所致。婚腺发育与婚刺形成同步,在林蛙婚配期间婚腺的分泌活动最旺盛。T和AR在颗粒细胞、生发细胞和婚腺内的分布与婚垫显微结构的变化周期一致,说明婚垫的形成与消退受T调控。婚垫发育的变化剧期与精子发生进程和精巢系数具相关性,即婚垫的形态特征可间接反应精巢的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1.
温度变化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开展中国林蛙南移和人工养殖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而南方多变的气温是否影响其胚胎发育是一个尚未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受精卵在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间移换,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快速升温对中国林蛙胚胎孵化率、正常率均有影响,且温差越大影响越大;缓慢升温对胚胎的影响与温差大小和升温起点有关,高起点的升温对胚胎的影响比低起点的升温更大,生产中快速升温以不超过2℃,慢速升温以不超过4℃为宜。(2)慢速降温幅度为4℃时,对胚胎发育无影响,为8℃时,有影响;快速降温幅度为4℃时,对胚胎孵化率和正常率均有影响,生产中慢速降温以不超过8℃,快速降温以不超过4℃为宜。(3)变温幅度相同时,变温速度越大,对胚胎的影响越大。(4)原肠期是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升温敏感期,神经管期为升温非敏感期,中国林蛙胚胎发育中对升温变化较降温敏感。(5)中国林蛙的胚胎发育不会因南方天气的异常而遭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栖息于横断山地区的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身体状况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本实验对野外、实验室饲养及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的体重和身体能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绒鼠体重及身体能值存在季节性变化,大绒鼠体重及身体能值的平均值3月最低,6月最高,9月次之,11月开始下降.冷驯化条件下大绒鼠的体重和身体能值均显著低于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的,说明在季节变化过程中温度可能是影响其体重和身体能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大绒鼠的体重和身体能值的季节变化模式与横断山区的特殊生存环境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物种对横断山特殊环境的生存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2010至2018年珠江下游肇庆江段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的生物资料调查,探究了其体长-体重关系以及肥满度及年龄结构年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0至2018年珠江下游肇庆段广东鲂种群的体长及5+龄以上个体占比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0至2018年珠江下游广东鲂种群体长-体重幂函数相关的条件因子a为0.011~0.004,异速生长因子b为2.816~3.261。广东鲂种群在2010、2011和2014年呈现负异速生长,而在2013及2015至2018年份表现出正异速生长。2010至2018年珠江下游广东鲂种群肥满度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此外,2010至2018年珠江下游肇庆段日平均水温20℃以上天数占比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洪峰数量减少且相对集中。本研究发现广东鲂异速生长因子与日平均水温和径流量呈现一定线性正相关关系,揭示栖息地环境与广东鲂生长潜在的关联性。持续的高捕捞压力加快了广东鲂种群生长速度,并导致了该种群负异速生长。珠江禁渔期制度实施及其栖息地水温变化,可能是珠江下游广东鲂种群肥满度逐渐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体重和体长鉴定黑线姬鼠年龄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中,年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繁殖、生长、死亡和数量发展的趋势。计算不同年龄组所占的比例,更有助于判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动态。因此,探讨黑线姬鼠年龄鉴定的方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内蒙古草原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和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体重、身体脂肪、水分含量及身体热值等指标的季节变化.2种动物的体重都是在春季最高,布氏田鼠的体重具显著的季节变化,长爪沙鼠的鲜重具季节变化,但干重则基本维持恒定.2种动物的脂肪含量和身体热值都...  相似文献   

16.
独龙江流域鰋鮡鱼类分布特征及其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鰋鮡鱼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周边,是一群适合于急流生活的鮡科鱼类。在独龙江流域7个点共采集271号鰋鮡鱼类标本(隶属鮡属、鰋属和异齿鰋属),结合各采集点数据绘制大鳍异齿鰋、藏鰋和扁头鮡的分布直方图,结果显示,藏鰋(E.labiatum)在流速较快的独龙江下游各采集点的种群数量较上游高,更适应急流生境。同时研究了这3种鰋鮡鱼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参数b(W=aL^b)的范围在2.8201和3.0131之间,均为异速生长;藏鰋的生长类型最接近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17.
鲤鱼微卫星标记与体重、体长和体高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张义凤  张研  鲁翠云  曹顶臣  孙效文 《遗传》2008,30(5):613-619
利用47个鲤鱼微卫星标记, 对柏氏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自交F2代的92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 得到162个等位基因, 各座位等位基因数2~6个, 片段长度100~444 bp, 有效等位基因数1.3069~4.2288, 杂合度0.2361~0.7677, 位点多态信息含量0.5368。利用统计软件SPSS的GLM程序对47个微卫星标记与鲤鱼体重、体长和体高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HLJ695、HLJ716、HLJ739、HLJ759、HLJ774、K16与体重、体长和体高相关, HLJ776与体高相关。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 找到与3种性状相关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应用2003年11月~2004年10月晴好天气涡度相关通量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CO2交换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凉季、干热季和雨季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均呈现出单峰型曲线的日变化趋势,昼间其变化规律较强,夜间呈波动状态。昼间NEE(取绝对值)雾凉季和雨季均显著大于干热季;夜间NEE雨季显著大于干热季 ,而干热季显著大于雾凉季。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NEE日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不是造成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饱和水汽压差和气温对NEE的季节差异有较大贡献。另外,应用Micha elis _Menten模型对昼间不同饱和水汽压差和气温下NEE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季节较高饱和水汽压差下的表观最大光合速率(Pmax)、表观暗呼吸速率(Re)比较低饱和水 汽压差下的PmaxRe大,而表观光量子产额(α )则相反。各季节较高气温下的Re比较低气温下的Re大;雾凉季气温的差异对Pmaxα的影响较小;干热季和雨季较高气温下的α较小。  相似文献   

19.
秦岭北坡中国林蛙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光镜观察了秦岭北坡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精巢显微结构的年周期变化,结合精巢系数的变化探讨其生殖规律。结果显示,秦岭北坡中国林蛙的生精周期属于非连续型。精巢系数的变化与精子发生的活动周期相一致。精子发生从每年5月开始,翌年4月结束,历时1年。生精周期可划分为5个时期。Ⅰ期,精原细胞增殖期,5~7月,精巢系数最小,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Ⅱ期,精母细胞成熟分裂期,8~9月,精巢系数最大,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在生精小管内共存;Ⅲ期,精子形成期,9~1 0月,精子细胞变态形成精子;Ⅳ期,成熟精子贮存越冬期,1 1月至翌年2月,成熟精子贮存在生精小管中;V期,精子排放期,翌年3~5月,精巢系数显著下降,成熟精子从生精小管脱离,通过输精管道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20.
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高寒生境中的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的两性异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表明:在5月份(繁殖季节),雄性腹部色斑显著大于雌性(t41,74=-2.309,P=0.023),而尾尖腹面色斑在两性间差异不显著(Z=-0.939,P=0.347).雄性在非繁殖季节(4月初)腹部色斑显著大于繁殖季节(5月份)(t38,41=5.312,P<0.000),而尾尖腹面色斑在4、5月间无显著变化(t38,41=-1.734,P=0.087).成体腹部色斑大小与体重(r=-0.07,P=0.39,n=154)和肥满度(r=-0.05,P=0.53,n=154)无显著相关性,尾尖腹面色斑与体重(r=0.09,P=0.27,n=154)和肥满度(r=0.1,P=0.24,n=154)也无显著相关性.气象资料表明若尔盖4月份气温低于5月份,推测雄性青海沙蜥红原亚种腹部色斑大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对温度适应的结果,而雄性尾尖腹面色斑大小随季节无显著变化,推测该特征可能与环境变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