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老年人群中,适量饮酒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联。但是,因为在40岁以下的男性和50岁以下的女性中冠心病的自然发病率很小,所以很难考察饮酒对于年轻人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价不饱和脂肪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中胆同醇增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据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百分数及血清胆固醇的浓度与冠心病死亡率及心肌梗塞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84,即呈明显的正相关。最近 Turner 从多方面强调了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因此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防止高脂血症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自1952年 Kinsell 氏等首次报告食用植物油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来。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属 PuF 的植物油,如红花油、包谷油及豆油等确有良好的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实验和临床两方面也证实属 PuF 的橡胶种子油也具有良好的降胆固醇作用。并且在现场调查中初步证实长期食用橡胶种子油的职工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低于同地  相似文献   

3.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物质,血清HDL的作用则恰恰相反,是从动脉壁上清除LDL的物质基础,可被视为防御和保护动脉血管壁的重要物质。 许多研究证明冠心病患者即使血清总胆固醇正常,而HDL亦可降低。有人认为血清HDL的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先兆,因此,测定血清HDL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CHD)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其中血脂异常是重要因素之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CHD防治中调脂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他汀类药物降低LDL水平则是治疗的首要目标。既往研究证实,对中到高危CHD患者,他汀类治疗获益较大,而低危患者获益较小。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血浆脂蛋白的一种,许多研究表明,HDL有防护冠心病的作用。美国、挪威、夏威夷和以色列等国不同地理区域的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血浆HDL—胆固醇浓度与冠心病发生率呈负相关。例如,在Framinghan地区的研究显示,在老年组中,最主要的冠心病易患因素是HDL—胆固醇降低。男性或女性,HDL—胆固醇浓度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P<0.001),HDL—胆固醇浓度低于35毫克%者的发病率高于65毫克%者8倍。还发现,HDL—胆固醇浓度较高的家族,除了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之外有许多长寿者具有相对较高的HDL—胆固醇浓度,有些人具有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中microRNA-221/222表达情况,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2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及20例条件齐同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实验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集外周血提取内皮祖细胞行体外培养,应用RT-PCR检测内皮祖细胞中microRNA-221/222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microRNA-221/22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组病患者,冠心病组患者microRNA-221/222表达水平与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呈负相关,经阿托伐他汀干预6个月后,冠心病组患者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较基线时明显增加,而microRNA-221/222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增加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以及降低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中microRNA-221/222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一类含磷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的大分子颗粒,其电泳迁移率处于α带,又称α-脂蛋白。1975年Miller G.J.与Miller N.E确认HDL与冠心病呈负相关后,引起广泛重视。这里仅讨论HDL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一、HDL与AS相关的主要根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中HDL降低是AS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主要根据:(1)对正常人群与冠心病患者的对比研究发现,后者HDL降低。Castelli等认为,当HDL-ch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钙、镁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61例冠心病患者和57名健康人测定血清钙和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钙、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有离子代谢的异常,可表现为血清钙和血清镁浓度的降低,血清钙和血清镁浓度测定对冠心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网膜素是最近发现的脂肪因子,肥胖或2 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血清网膜素-1 较正常者明显降低。本 次研究主要为观察绝经后女性血清网膜素-1 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有心绞痛症状,并行冠脉造影的 105 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7 例)和对照组例(3),常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血液生化和血脂指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血清网膜素-1 浓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网膜素-1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05.62± 73.31 vs 401.64± 146.79, 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网膜素-1 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组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示血清网膜素-1 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网膜素 -1 水平下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可成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众多关于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发展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不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上海地区、汉族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23例),按入选排除标准,将入院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析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男性(81.4%vs 51.6%)、吸烟(49.2%vs 21.9%)、血清尿酸水平升高(6.10±1.2 mg/dl vs 5.37±1.5 mg/dl)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统计值分别为0.02,0.02,0.005。血尿酸水平升高与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成正相关,除单支血管病变外,双支血管病变患者尿酸水平为(6.11±1.07)mg/dl,对照组为(5.37±1.55)mg/dl,P0.05,三支病变患者尿酸水平为(6.84±1.29)mg/dl,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及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冠心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对尿酸水平的监测。尿酸水平能否作为冠心病患者预后、转归的预测因子以及降低尿酸水平的治疗能否给冠心病患者带来收益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特点,以便对其早期干预及优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3例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88例(男≤55岁,女≤ 65岁)和晚发冠心病组185例,对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血糖、尿酸、胆红素水平及冠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肥胖、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主要是单支病变多见,与晚发冠心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吸烟、饮酒、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脂血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故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早发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见,故给予合理支架植入及必要的药物优化治疗,可明显的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生化发光分析法测定40例正常对照组和40例阿托伐他汀10mg组及39例阿托伐他汀20mg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10mg及20mg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TNF-α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并且阿托伐他汀20mg组比阿托伐他汀10mg组血清TNF-α下降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LDL-C水平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LDL-C和TNF-α水平,减轻冠心病的炎症反应,并且这种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相似文献   

13.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脂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 ANGPTL3)被认为是有效、有前景的降脂治疗靶点。靶向抑制ANGPTL3具有降低血浆脂质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该文主要就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与脂质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尿酸(UA)水平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82例患者,分为以下3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另外,随机选择单纯性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和UA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类型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⑴冠心病组的血清Hcy和U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⑵AMI组的血清Hcy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⑶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AMl组中血清Hcy和UA水平呈高度正相关(P0.01);⑷Logistic风险回归显示:血清Hcy和血清UA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Hcy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Hcy与高UA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联合监测二者对预防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中、重度牙周炎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7在二者相关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检测和分析40名健康者(健康组)、4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组)及47例患冠心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的患者(冠心病+牙周炎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血脂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和牙周临床指数(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牙周炎组、冠心病组及牙周炎+冠心病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分别为(13.01±1.23)、(24.45±2.13)、(59.90±2.23)和(68.87±3.43)ng/L,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受教育状况、血压和体重指数后显示,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间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高于牙周健康者,其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率比值比为2.416(P=0.039;95%CI:1.126-6.659)。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受教育状况、血压和体重指数后,各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间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严重的牙周感染可能通过改变白细胞介素17水平,影响全身炎症反应和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是冠心病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冠心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介入前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痛患者105例,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A组)、双支病变组(B组)和多支病变组(C组),同时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正常时照组35例(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洲定术前术后血清MCP-1和VEGF水平.结果:1.血清MCP-1水平测定结果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支架置入术后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水平测定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VEGF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的升高和VEGF水平降低,监测血清中MCP-1和VEGF水平变化可了解治疗效果和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7.
血胆固醇早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静  黄天贵 《生物学通报》1998,33(11):20-21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中国,冠心病为第4号死因,近几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过去30a(年)的研究表明:血液总胆固醇(TC)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胆固醇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减低。目前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腹针疗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对焦虑、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平行对照原则把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都治疗观察4周。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低,试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便秘、嗜睡、头晕、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 %,对照组为21.7 %,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针疗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能促进缓解焦虑抑郁症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434例冠心病(冠心病组)患者和417名非冠心病人(对照组)的IL-6基因型,探讨-572C/G单核苷酸多态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IL-6基因-572C/G多态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分别为59.68%、37.09%、3.23%,等位基因频率C和G分别为78.23%、21.77%;在健康成年者中基因型分别为67.87%、30.22%、1.92%,等位基因频率C和G分别为82.97%、17.03%。IL-6基因-572C/G位点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经Logsitic回归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后,IL-6基因-572C/G单核苷酸多态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356倍〔OR=1.356,95%CI=1.0648~1.7279〕。...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及甲状腺功能与他汀致冠心病患者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日)后1-3个月肝功能正常组(ALT和AST均正常者)300例;肝功能轻度异常组(ALT或/和AST升高3倍以下者)300例;肝功能重度异常组(ALT或/和AST升高3倍以上者)300例。在转氨酶重度升高组中选取停用他汀药观察组和加用CoQ10(20mg,3次/日)治疗组各100例,对比两组转氨酶下降情况。结果:PCI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3个月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甲状腺功能降低;肝功能的异常与年龄及饮酒有相关性。转氨酶重度升高患者中,加用CoQ10治疗组较仅停药组转氨酶显著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引起的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及甲状腺功能下降与肝功能损伤有明显相关性。CoQ10可显著降低转氨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