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叶片按形态差异可分为芽鞘(胚芽鞘或鞘叶)、不完全叶和完全叶三种。我们通常所说的稻叶指的是完全叶(计算叶龄一般从完全叶开始),它由叶鞘、叶片(叶身)、叶枕(叶环)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另外还有叶耳和叶舌。无叶耳和叶舌的品种称为筒稻。  相似文献   

2.
为解析小麦叶片直立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快中子辐射诱变获得的小麦直立叶突变体MtHS29及其野生型衡S29为材料,通过转录组分析挖掘与MtHS29叶片直立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突变体MtHS29的叶片相较于野生型衡S29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其中旗叶和倒二叶的叶枕、叶舌和叶耳全都缺失,叶片呈直立向上生长的状态。突变体MtHS29和野生型衡S29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的叶枕部位存在共同差异表达基因1567个,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的生物合成、苯丙素的生物合成、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以及氨基酸和核苷酸糖代谢等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细胞壁松弛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合成相关基因、参与调控叶舌形成和叶夹角大小的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合成或信号转导相关基因,以及多个参与植物器官形态建成调控相关基因在突变体MtHS29中差异表达,与叶枕处近、远轴面细胞分裂和伸展活动减弱,以及突变体叶舌、叶耳和叶枕等结构的缺失密切相关。本研究为小麦株型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也为阐明小麦直立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初中植物学课本第四章(叶)第一节(叶的形态)中,在讲述变态的叶时指出,仙人掌的刺“是由叶变成的,叫做叶刺。仙人掌的叶全部变为叶刺”。高中生物学课本第七章第一节里也讲到“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几位读者来信对此提出了疑问。我们曾把信转给北京大学李正理教授,他也认为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说明澄清的问题。人们只要留心观察仙人掌科植物的生长情况,不难看到,许多仙人掌科植物茎尖的幼嫩部分,在长出新芽的过程中,有绿色的小叶片出现,在叶腋内萌生出一个或几个刺,有的还有一  相似文献   

4.
紫竹梅、吊竹梅和鸭跖草气孔分布与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洪飞 《植物学通报》2000,17(4):375-380
用无色指甲油印痕法对鸭跖草科的紫竹梅、吊竹梅和鸭跖草的幼茎、成熟茎、成熟叶鞘的外表皮和幼叶、成熟叶和上、下表皮的气孔分布进行观察。并借助于计算机对三种植物的各器官各部分的气孔分布进行差异性检验和总体比较。结果表明 :三种植物的幼茎、成熟茎和成熟叶鞘外表皮的上部、中部、基部的气孔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 ,而幼叶和成熟叶的上、中、下部的气孔分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三种植物的总体比较 ,只有幼茎无显著性差异。同科不同属的三种植物不同器官的气孔分布存在差异与其遗传和生境条件有关。在植物不同的器官中 ,叶表面的气孔分布特征可以作为植物分类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吕洪飞 《植物学报》2000,17(4):375-380
用无色指甲油印痕法对鸭跖草科的紫竹梅、吊竹梅和鸭跖草的幼茎、成熟茎、成熟叶鞘的外表皮和幼叶、成熟叶和上、下表皮的气孔分布进行观察。并借助于计算机对三种植物的各器官各部分的气孔分布进行差异性检验和总体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幼茎、成熟茎和成熟叶鞘外表皮的上部、中部、基部的气孔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幼叶和成熟叶的上、中、下部的气孔分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三种植物的总体比较,只有幼茎无显著性差异。同科不同属的三种植物不同器官的气孔分布存在差异与其遗传和生境条件有关。在植物不同的器官中,叶表面的气孔分布特征可以作为植物分类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土壤营养匮乏是盐碱地植物生物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藜科植物是盐碱地的优势类群。为了明晰盐环境中不同藜科植物主要营养元素计量特征及其与矿质土壤环境间的关系差异,本研究以呼伦贝尔4种典型藜科植物——碱蓬(Suaeda glauca)、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刺沙蓬(Salsola tragus)、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为对象,比较4种藜科植物生境土壤因子和不同器官7种元素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碱蓬种群土壤Na含量和土壤电导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藜科植物种群,刺沙蓬种群土壤N含量最低,雾冰藜种群土壤P含量最低。(2)叶片C/N依次为碱蓬种群>刺沙蓬种群>尖头叶藜种群>雾冰藜种群,尖头叶藜种群根C/P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雾冰藜种群、碱蓬种群和刺沙蓬种群叶N/P>16,除尖头叶藜种群外,3种植物种群根N/P<14。(3)雾冰藜种群具有显著高的叶、茎和根K含量,刺沙蓬种群具有显著高的叶、根Ca含量,碱蓬种群具有显著高的叶、茎和根Na含量,雾冰藜种群具有显著高的叶、根Mg含量。(4)刺沙蓬种群各器官具有显著高的N...  相似文献   

7.
用Cry1Ab/Cry1Ac板式试剂盒测定了Cry1Ab蛋白在转基因高粱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器官的Cry1Ab蛋白含量有明显差异,其顺序为叶鞘>叶>颖壳>籽粒>根>茎髓,在花药中则检测不到;不同部位的叶片、叶鞘和茎髓的Cry1Ab蛋白含量也有较大差异,中部叶的Cry1Ab蛋白含量高于上部叶和基部叶,叶鞘中是中部>基部>上部,茎髓中则表现为基部最高。  相似文献   

8.
内吸杀虫剂可自植物的叶、根及茎进入植物体内,随着内部液汁的流动而输导至植物的其他部分。因此未经药液处理的部分,也会对某些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表现毒杀作用。内吸输导药剂的作用大致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药剂被植物吸收后,仍以原型化合物输导至植物各部而发挥毒效,例如2-氟乙醇的几种衍生物(Schrader 1952);另一类药剂则能与植物体  相似文献   

9.
多年生草本, 高17~40cm;根状茎褐色, 具褐色细弱的细根。茎丛生, 直立, 圆柱形, 直径0.7~1.4mm, 表面有纵条纹。叶基生和茎生;低出叶1~2枚, 鞘状褐色, 长0.5~1.5cm, 顶端尖;基生叶(1~)2(~4)枚;叶鞘长1.3~8cm, 边缘膜质, 叶耳卵形, 长1~3mm, 顶端渐尖;叶片线形, 下面圆, 上面具沟槽, 长8~26cm, 宽1~1.7mm, 顶端钝;茎生叶2~3枚;叶鞘长1~5cm, 边缘膜质;叶耳明显, 卵形, 膜质, 长1~3mm, 顶端钝, 叶片线形, 上面具沟槽, 下面圆, 长2.5~27cm, 宽0.8~1.5mm, 顶端钝。  相似文献   

10.
小麦杆锈病菌(Puccinia graminis Pers)是真菌门,担子菌纲,并隔担子菌亚纲,锈菌目的主要代表植物。锈菌有二种寄主,第一寄主为小麦、大麦、燕麦及其他禾本科植物,第二寄主为小檗或十大功劳。锈菌的生活史中出现5种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寄生在双子叶植物小檗或十大功劳叶上。锈孢子被风吹到小麦、大麦等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叶鞘或杆上,便萌发芽管从气孔侵入,在组  相似文献   

11.
假橐吾属, 中国菊科植物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有多数纤维状根,茎基部有残存的叶柄。叶互生、纸质,基生叶在花期宿存,具长叶柄,长圆状心形或宽卵状心形,楔状下延成具翅的叶柄,基部扩大,半抱茎,但绝无叶鞘;中部茎叶与下部叶同形,较小,具短叶柄,叶柄具翅,自中部向基部逐渐扩大,基部具叶状卵形抱茎的叶耳。头状花序盘状,在茎端排列成总状;花序梗有2枚小  相似文献   

12.
小麦的穗领有三种类型:领腹完全敞开的U形穗领、领腹完全闭合的O形穗领和领腹呈V型交叉的V形穗领。穗领是系统演化中顶生叶叶鞘减化后的遗迹,也是个体发育中穗轴基部第一侧生小穗下苞叶原始体的痕迹。在一定条件下,从穗领可以长出叶鞘和叶片,穗轴基部节间可以变为茎节间,穗领腋内的小穗可以变为腋芽、带柄分枝穗或分枝花序。其余侧生小穗下都有一个领腹完全敞开的U形小穗领,其形态与U形穗领相似。它们是系统演化中二次轴分枝花序的苞叶叶鞘减化后的遗迹,也是个体发育中苞原始体的痕迹。一定条件下,从小穗领也可以长出叶鞘和叶片。穗轴基部节间变茎的同时,基部几个小穗若发生向圆锥花序的部分返祖变异,随着变异程度加深,从穗领和小穗领逐渐形成叶鞘和叶片。说明在系统演化中。顶生叶和苞叶先减化叶片,后减化叶鞘,最后形成穗领和小穗领。小麦祖先的花序与茎叶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水培条件下,研究了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不同器官中Na+、K+,Ca2+,Mg 2+和Cl-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各个部分Na+和Cl-含量、Na+/K+和Na+/Ca2+比值均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而迅速提高,Na+,K+和Cl-含量的变化幅度为根系>成熟叶叶鞘>生长叶>成熟叶叶片,玉米幼苗根系最易受外界离子浓度的影响,叶片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各器官中Ca2+、Mg2+对盐胁迫的响应不一致,NaCl胁迫使根系中Ca2+、Mg2+含量下降,成熟叶叶鞘中Mg2+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而NaCl胁迫下,成熟叶叶片中Ca2+、Mg2+含量增加;玉米幼苗具有拒Na+机制,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它的耐盐性是通过根和成熟叶叶鞘来实现的,Na+主要贮存在根系和成熟叶叶鞘中,而向成熟叶叶片和生长叶中运输较少;成熟叶叶鞘同时还具有拒Cl-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14)C-氯代乙酸钠制备~(14)C-增产灵;以 Na~(125)I制备~(125)I-增产灵。在孕穗期或湖浆初期,采取叶面涂布、喷施或淋浇根部方法,将标记物分别引进水稻体内。 涂布~(125)I-增产灵(1000 ppm,0.1毫升)于剑叶面3小时后,标记物在叶片中已达附着量的75.2%;一部分标记物并从叶片传递至叶鞘、茎、穗及其它叶片,其中以叶鞘的积累量较多。 叶面喷施~(125)I-增产灵(100 ppm),l小时内渗入量为附着量的26.5%,随时间延长,吸收量增加。标记物在叶片积累量最多,叶鞘次之,运入茎与穗很少,加入0.1%肥皂液可增加叶面药液附着最及渗入量,但不会使叶鞘、茎、穗中的积累量增多。 通过根系吸收的~(125)I-增产灵大部分留在根内,少部分向上运转,以叶鞘积累量较多,茎部次之,叶片及穗部运入量很少。 在水稻生育后期喷施增产灵,糙米中的标记物残留量在2ppm以下。 在显微放射自显影中,~(14)C-增产灵的轨迹首先在茎的维管束及其周围细胞中密集出现,其后分散在茎叶的薄壁组织中。标记物较多地积聚于叶、茎中,推论增产灵有调节韧皮部的运输和动员贮藏物向代谢中心运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土区植物可利用营养匮乏是植物生物量限制的主要因素之一,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是盐碱环境中的最大类群,其整体营养策略对盐碱地育种和农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呼伦贝尔4种典型盐碱地藜科植物碱蓬(Suaeda glauca)、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刺沙蓬(Salsola tragus)、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器官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试图揭示藜科植物C、N、P计量特征共性及其与土壤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1)藜科植物茎、叶N/P>16,根N/P<14;各器官C、N含量显著相关,且根C含量>茎C含量>叶C含量,N含量表现为叶N含量>茎N含量>根N含量,表明N元素从根、茎到叶之间具有良好的转移效率。(2)相对于C元素和N元素,各器官内P元素含量具有最大变异系数,叶P、茎P含量与叶N、根N含量显著正相关,根P含量与叶N、根N含量显著负相关,表明N、P元素在叶和根中具有较强的协调关系。(3)RDA排序表明土壤P是影响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水韭叶舌和缘膜的发生及其发育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以人工培养的中华水韭幼苗的最初几枚叶至成熟植株的叶为实验材料,连续解剖观察其叶舌和缘膜的发生、发育进程,并分析其发育进程与孢子囊和叶片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华水韭叶舌与叶片在其个体发育早期来自于同一原基,但叶舌最初的发育速度快于叶片.(2)中华水韭的苗龄达到15枚叶时开始有孢子囊发生,此时的叶舌下方有明显的缘膜结构.(3)当中华水韭的孢子体达到30枚叶片以上时,早期产生于植株外围的孢子囊已经发育成熟,可以清楚地区分出大、小孢子囊,其中在已经成熟的大孢子叶上,叶舌相对于孢子囊的长度变短,下唇萎缩,缘膜消失;成熟小孢子叶的叶舌比大孢子叶的叶舌长,上翻程度大,下唇萎缩程度不如大孢子叶明显,缘膜也退化消失.研究认为,缘膜是水韭系统发育早期的普遍结构,而演化后期一些地区的缘膜则显著退化甚至消失;对于系统发育初期的中华水韭,其叶舌与叶片的差异并不像现代水韭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应用石蜡切片法对濒危植物缙云黄芩茎和叶的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同时获取不同发育阶段的叶表皮,观察其微形态特征,为地方特有珍贵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缙云黄芩的茎尖生长锥呈半球状,由原套和原体构成,是发育的起点。(2)茎的发育经历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次生生长,木质化程度加深,表面腺毛消失,非腺毛数量增加,最终形成成熟茎的结构。(3)叶源于叶原基,之后分化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最终形成成熟的叶肉和叶脉;叶片成熟时栅栏组织占比大大缩减,叶片内腔隙极大;叶柄中央维管束与叶片主脉结构相似,突起处的维管束简化。(4)缙云黄芩的叶表皮气孔指数变化幅度较小,整体略有降低,气孔密度则先骤降后缓慢降低,腺毛逐渐消失,非腺毛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1.小麦叶片、叶鞘的干重消长呈单峰曲綫变化;同一叶位的叶鞘,干重高峰出現較叶片迟,下降持续时間也較叶片长,“和尚麦”最后二叶鞘能延至籽粒成熟期。 2.剪除鞘叶的試驗証明,剪除的时期愈早,减低粒数、粒重愈多,叶片和叶鞘的叶位愈高,影响也愈大。 3.从叶片、叶鞘衰老时期的早晚、干重的消长变化,以及不同时期进行剪叶剪鞘所引起的籽粒生长变化都証明,同一叶位的叶片与叶鞘对籽粒形成的影响,先是叶片的作用較大,然后才是叶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方法,对一号冰川地区生长的4种藓类植物茎、叶的内部结构及叶表皮角质层褶皱、疣和中肋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扭口藓(Barbula asperifolia Mitt.)茎横切面呈多棱形;叶背、腹面角质层厚,粗疣不分叉,但顶端朝细胞凹陷处倾斜;叶背面细胞壁凹陷深,象张开的气孔,粗疣也藏在其中,中肋突出明显。丛叶扭藓(Tortella humilis (Hedw.) Jenn.)茎横切面呈椭圆形;叶背、腹面中上部均密被鹿角状粗疣,这些分叉的粗疣,从凹陷的细胞壁处成束突起,顶端向下弯曲成钩状,在叶的下部疣状突起则逐渐减少至无,中肋较宽。异叶提灯藓(Mnium heterophyllum (Hook.) Schwagr.)茎横切面呈五棱形;叶细胞一层,呈不规则多边形,细胞壁凹陷使叶片呈网状;中肋红色。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茎的横切面呈圆形;叶背、腹面均密被疣状突起,且差异不大,粗疣顶部均倒向孔口呈遮盖状;中肋短而弱。  相似文献   

20.
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植物不同的适生机制。本研究对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的叶片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二者在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在显微结构方面: 岩溶区生长的扇叶铁线蕨的叶片具有旱生植物叶片特点, 即叶片为等面叶, 叶肉细胞排列较 为紧密以及叶片维管组织发达等; 而非岩溶区生长的扇叶铁线蕨的叶片为异面叶, 特点为叶肉细胞排列相对疏松, 维管组织不发达。扫描电镜分析显示: 非岩溶区扇叶铁线蕨叶片表面具有很多明显的凹槽状结构, 而岩溶区扇叶铁线蕨的叶片与之有明显不同, 其叶片表面特别是叶脉位置具有明显的刺状结构, 超 薄切片发现这些刺状膨大部分细胞内存在液泡结构, 并且这些刺状结构在叶片抽真空的过程中变瘪, 说明这些刺状结构可能具有储存水分的功能。岩溶区扇叶铁线蕨特有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保证了该种植物在岩溶干旱环境中可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