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仓鼠种群年龄组存活率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知彬  朱靖 《动物学报》1993,39(1):56-63
本文根据体重年龄组成数据和体重生长标准曲线,提出了一种估算鼠类各年龄组存活率的方法,其原理如下:设N_(i,k)为第k次取样时年龄组i的数量,DT_k为第k至k+1次间取样间隔,m为总取样次数,N_i和N_i分别为取样期年龄组i和j的总数量,T_i和T_j分别为年龄组i和j的发育历期,T_(i,j)为年龄组i到年龄组j的发育历期,φ_(i,j)为年龄组i到年龄组j的存活率,s_(i,j)为年龄组i到年龄组j的月均存活率,若DT_k相对的小,则有如下关系式:若DT_k恒定,即取样间隔一定,那么, φ_(i,j)=N_i/T_j/N_i/T_j s_(i,j)=e~[(30.Inφ_(i,j))/T_(i,j)] 根据夹捕和标志重捕资料,分别估算了1986和1988年河北省饶阳县大仓鼠(Cricetulustriton)种群各年龄组间月均存活率。在1986年,胎—Ⅱ,Ⅱ—Ⅲ,Ⅲ—Ⅳ和Ⅳ—Ⅴ月均存活率分别为0.6031,0.5874,0.7423和0.7426,平均为0.6689±0.0852;在1988年分别为0.5716,0.6417,0.5658和0.7437,平均为0.6307±0.0829。此外,还分别估算了大仓鼠雌、雄种群的月均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生 态 大熊猫的昼夜活动节律,,…,………………………………………………………………胡锦矗7(4):241 菊头幅耳廓方位对障碍回避能力的影响……………………………孙心德 李 华 黄 宏7(二):8 生态龛宽度的刀切法研究及其在高原鼠兔生态龛研究中的应用………………………蒋志刚7(1):20 黑线仓鼠种群年龄组成及其数量季节消长的研究………:………··卢浩泉 李玉春 张学栋7()。28 高原鼠兔种群生产量生态学的研究1.高原鼠兔体重生长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 ,……………………………………………………··周 立 刘季科 刘 阳7(1):…  相似文献   

3.
1.引言1963年F.E.Smith在VerhulSt-pear工作的基础上认为种群的实际增长率不是种群的内禀自然增长率,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增长率总存在一个上限k.当种群的密度N(t)和种群的增长速度N(t)的ρ倍之和逐渐向着上限上升时,实际增长率就要减少,因而提出如下模型其中可为种群的内禀自然增长率,k为环境容纳量,N(t)为种群在时刻t的密度(或数量).(1)中调节因子op所引起的调节效应,多数情况下会有某种时滞,也就是说种群的增长率不仅与时刻t的种群密度有关而且还与以前的时间,;的种群密度有关,于是(1)式加滞…  相似文献   

4.
张炳根 《生态学报》1982,2(1):85-88
生态学的数学模型中最简单的是只考虑一个种群的生长过程。若假定在瞬时间δt中,每一个体产生的新个体数为αδt,于是得到描述单个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dN=Nαdt=αNdt,α>0 (1)式中N是时间t时种群的个体数,而α为内禀(Intrinsic)增长率,这方程的解为 N=N_0e~(αt) (2)  相似文献   

5.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俊霞  李洪建  李君剑 《生态学报》2015,35(24):8184-8193
为研究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测定了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地的土壤呼吸(R_s)及其影响因子,运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4、2 m和1 m间隔取样尺度下R_s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传统统计分析表明:除土壤温度(T_(10))和碳/氮(C/N)比变异程度较小外,其他测定因子的变异系数在15%-59%之间,均为中等变异;R_s与凋落物量(L_w)、凋落物含水量(L_m)、土壤全碳(C)和全氮(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水分(W_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温度(T_(10))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N比和土壤全硫(S)相关性不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_w、T_(10)、N和C/N比四个因子能解释土壤呼吸空间变化的26%。地统计学分析表明,T_(10)、W_s、L_m、C、N和C/N比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因素对其空间分布起着主导作用;R_s和L_w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机因素和结构因素对它们的空间分布起的作用相当;S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机因素对其空间变异起着主导作用。R_s及其影响因子在相同的尺度上起作用,基本上都在17 m左右。分维数是事物复杂程度的一种量度,各指标的分维数大小依次为:L_w(1.87)S(1.84)L_m(1.82)N(1.77)R_s(1.74)C(1.73)W_s(1.69)T_(10)(1.56)C/N(1.46)。R_s的空间分布模式与W_s、L_m、L_w、C、N和S的空间分布模式较为一致,而与T_(10)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4、2 m和1 m取样尺度95%置信水平误差在5%和10%内必要采样数量分别为74、44、39个和19、11、10个。  相似文献   

6.
在[1]中讨论了一般形式的非线性共生模型的稳定性,其中N_1(t)和N_2(t)分别表示 dN_1(t)/dt=f(N_1(t),N_2(t))N_1(t), dN_2(t)/dt=g(N_1(t),N_2(t))N_2(t) (1) t时刻种群1和2的个体总数。这里我们把这个模型按自然方式推广到带年龄结构的两种群共生模型 (?)+μp+f(N_1(t),N_2(t))P_i=0, p(0,t)=integral from n=0 to m_i b_i(r)p(r,t)dr, p_i(r,0)=p_0(r), N(t)=integral from n=0 to m_i p_i(r,t)dr,i=1,2。 (2)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顺义农田黑线姬鼠和大仓鼠两大害鼠种群繁殖力存在的差异及其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制定科学灭鼠策略提供依据,1994-2014年,采用夹线法于每年3~11月(或1~12月)进行调查,每月上旬在5个监测点农田布放鼠夹500夹夜。捕获的样本测量体重、体长、尾长、耳高、后足长,解剖观察繁殖情况。以种群繁殖力为指标,分析黑线姬鼠与大仓鼠在繁殖力方面的差异,由此揭示出黑线姬鼠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黑线姬鼠和大仓鼠每年都有2个繁殖高峰期,并以成年以上个体为繁殖主体,分别占总胎仔数的94.5%和95.6%。黑线姬鼠的繁殖期和主要繁殖期均比大仓鼠延长1个月,且主要繁殖期的雌、雄繁殖鼠占比均高于大仓鼠,胎次数是大仓鼠的1.7倍,仅平均胎仔数低于大仓鼠,由此说明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力比大仓鼠更强,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一种复方避孕药物对围栏内大仓鼠种群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本文报道了由左炔诺孕酮和炔雌醚配伍制成的复方避孕药物(代号: EP -1) 对围栏内大仓鼠种群繁殖力的影响。实验分为4 个组: 对照组、0.001 %毒饵组、0.003 %毒饵组和0.003 %毒饵预处理组, 并各设有一组重复。于2001 年6 月, 在每组围栏内各放入5 雄5 雌成年大仓鼠, 检验投放EP-1 毒饵后对大仓鼠繁殖力的影响。至9 月份, 2 个对照组新出生鼠数量均为12 只, 平均每雌繁殖力为214 ; 而所有6 个EP -1 处理组新出生鼠数量均为4 只或以下, 平均每雌繁殖力在014~018 之间。结果表明, 处理组大仓鼠的繁殖力明显受到了不育剂EP-1的抑制。在半自然状况下, 投放足量的EP-1 毒饵可以有效降低大仓鼠种群的繁殖力和数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羽鳃鲐的生长特性和死亡参数,并讨论了捕捞规格问题。其纯体重 W 和总体重 W’与叉长的相关式分别为 W=2.5687×10~(-7)L~(3.7545),W’=1.003×10~(-6)L~(3.5140);叉长生长方程 L_t=346.5[1-e~(-0.2209(t+1.2263))]~(0.5700),体重生长方程 W_t=881.1[1-e~(-0.2209(t+1.2263))]~(2.1399);1988—1989年种群存活率为0.2808,瞬时总死亡率为1.2600,瞬时自然死亡率和瞬时捕捞死亡率分别为0.5863和0.6738;最佳最小捕捞叉长为170.3mm,最佳最小捕捞纯体重和总体重分别为63.9g 和71.0g.  相似文献   

10.
呼和浩特地区黑线仓鼠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84—1989年,每年3—11月中旬在呼和浩特郊区定点调查,共捕获黑线仓鼠2920只,本文分析了该鼠每年的种群数量变动和年龄结构,用臼齿咀嚼面磨损程度划分年龄组,研究种群年龄结构。种群数量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变化也较明显,一般年有两个繁殖高峰和数量高峰(后峰8—10月,前峰5—6月)。每年3—10月为繁殖期,平均每胎产仔6.2±0.1只,各年间繁殖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