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心、肝、脾、肾和腿肌的 α-酯酶,β-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的活性在5种器官组织中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以肝组织的酯酶活性最高,不同器官组织的酶谱也有明显差别,如脾的β一酯酶仅有B区带,同一器官组织通常以α-酯酶活性高于β-酯酶。苹果酸脱氢酶在碱性溶液中染色,肝组织有明显的AB医。心肌与腿肌的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略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2.
臭鼩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薄层(o.5毫米)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臭鼩(Suncus m.murinus) 心肌、骨骼肌、肾脏、脾脏、肝脏和脑6种组织器官的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臭鼩6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分别具有11—24条酶带,存在着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实验还发现其酯酶同工酶存在异型酶。臭鼩6种组织的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则未发现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本兔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本兔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同工酶进行普通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发现大脑、肺、小肠、脾、肾、肝、心、卵巢、肌肉、血浆、血清、溶红细胞等12种组织都有酯酶同工酶活性,其平均电泳迁移率分别为Rf 0.13—0.39和Rf 0.39—0.70,并以肝脏、肾脏两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安南龟冬眠前后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安南龟冬眠前后心、肝、脾、肺、肾、胃、骨骼肌7种器官组织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检测.结果表明,安南龟不同器官组织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有明显差异,反映了酯酶同工酶的器官组织特异性;同一器官组织在冬眠前后其酶谱也出现明显的变化,反映了安南龟冬眠前后代谢过程和代谢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鲮鱼冷休克及其死亡的某些生化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淀粉凝胶电泳法初步研究了鲮鱼冷休克前后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和三种酶的同工酶类的动态变化。并根据鲮鱼在冷休克期间(7—6℃)脑AchE活力显著降低和肝脏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活性明显升高以及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同工酶类出现酶活性变化的情况,讨论了导致鲮鱼耐寒能力差的某些生化因素。同时提出脑AchE可以作为评定鲮鱼冷休克期间中枢神经系统受害程度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艳梅  余燕  牛红星 《四川动物》2007,26(4):807-809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活性电泳,分析了普通伏翼的心、肝、肾、胸肌、肺、胃、小肠、舌8种组织的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3种同工酶。结果表明:普通伏翼8种组织的3种同工酶存在差异,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器官或组织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华绒螯蟹(Erlocheir sinensis)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及流产胚胎的6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乳酸脱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酯酶及淀粉酶酶谱表现出一定差异。受精卵中未检测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性,卵裂期和囊胚期出现4条酶带,无节幼体及溞状幼体期只有2条酶带;醇脱氢酶同工酶在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各阶段均有表达,但表达的酶带数和活性有区别;在受精卵和溞状幼体期无苹果酸脱氢酶酶带显示,卵裂期酶带数最多,酶活性相对也最强,以后随着发育的进行,酶带数和酶活性都有减弱的现象;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较为复杂,特别是囊胚期,酯酶酶带突然全部消失;淀粉酶有两种类型:α-淀粉酶和R-淀粉酶。从受精卵发育到幼体其酶带数不增反减。不同发育阶段均检测不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第二次抱卵胚胎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低于或有别于第一次抱卵的卵裂期胚胎。流产胚胎中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与第一次抱卵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酶谱相比略有变化,而苹果酸脱氢酶、酯酶酶带数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8.
鲮鱼冷休克及其死亡的某些生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淀粉凝胶电泳法初步研究了鲮鱼冷休克前后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和三种酶的同工酶类的动态变化。并根据鲮鱼在冷休克期间(7—6℃)脑AchE活力显著降低和肝脏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活性明显升高以及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同工酶类出现酶活性变化的情况,讨论了导致鲮鱼耐寒能力差的某些生化因素。同时提出脑AchE可以作为评定鲮鱼冷休克期间中枢神经系统受害程度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棉蚜抗氧化乐果品系及敏感品系羧酸酯酶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在室内用氧化乐果逐代筛选的棉蚜抗性品系,相对于敏感品系的抗性倍数是17。用α-乙酸萘酯(α-NA)、α-丁酸萘酯(α-NB)、α-磷酸萘酯(α-NP)和β-磷酸萘酯(β-NP)作底物比较研究了氧化乐果抗性和敏感品系棉蚜Aphis gossypii羧酸酯酶的比活力、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等有关的动力学常数。以α-NA和α-NB作底物时,抗性品系棉蚜的比活力显著低于敏感品系的;以α-NP和β-NP作底物时,两个品系棉蚜的比活力、Km和Vmax没有明显差异。用α-NA、β-NA作底物染色做酯酶同工酶电泳,抗性品系棉蚜的酯酶同工酶染色比敏感品系棉蚜的浅。  相似文献   

10.
寄主植物对棉蚜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高希武 《昆虫学报》1992,35(3):267-272
不同棉花品种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在试验的7个棉花品种中,取食中棉12叶片的棉蚜α-乙酸萘酯(α-NA)羧酸酯酶活性最高(2.47微摩尔/毫克蛋白质分钟),是取食泾阳鸡脚棉种群的5.74倍.β-乙酸萘酯(β-NA)羧酸酯酶的活性以取食方渑双无的棉蚜最高(3.41微摩尔/毫克蛋白质分钟),是取食BR-S-10棉蚜的4.49倍.在取食方渑双无叶片的棉蚜中,羧酸酯酶活性大于2.5(微摩尔/毫克蛋白质分钟)的个体占28.3%(α-NA)和67.1%(β-NA),而在取食BR-S-10的种群中仅占2.6%(α-NA)和1.3%(β-NA).取食中棉12的棉蚜对β-NA与α-NA活性的比值为0.79,而取食其它棉花品种的种群β-NA与α-NA活性比值均大于1.用中棉12饲养的棉蚜对α-NA和β-NA活性均低于种群平均值的个体(CE1型)占26%;均高于平均值的个体(CE2型)占19%;对α-NA活性高于平均值,对β-NA活性低于平均值的个体(CE3型)占31%;对α-NA活性低于平均值,对β-NA活性高于平均值的个体(CE4型)占24%.取食其它6个棉花品种的棉蚜中,CE1和CE2型的比例分别为49.4—64.0%和23.4—47.2%,明显高于取食中棉12的种群,而CE3和CE4型个体仅占0—7.6%和3.4—10.4%,明显低于取食中棉12的种群.说明寄主植物对棉蚜羧酸酯酶的量和质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β-细辛醚对谷蠹成虫体内四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对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成虫进行拌粮处理,测定β-细辛醚对谷蠹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酯酶同工酶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β-细辛醚对试虫体内4种酶的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强的时间效应。LC50(94.49 mg/kg)剂量的β-细辛醚处理后,谷蠹成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羧酸酯酶和酯酶同工酶则表现诱导增加作用。低剂量(67.5 mg/kg)β-细辛醚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但是随着处理剂量的升高,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多数表现为抑制作用。低剂量(≤100.0 mg/kg)β-细辛醚对谷胱甘肽S 转移酶具有诱导作用,而高剂量(≥133.3 mg/kg)β-细辛醚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β-细辛醚对羧酸酯酶的活性多数表现为诱导作用,提高β-细辛醚的处理剂量可提高羧酸酯酶的活力。不同剂量的β-细辛醚处理对谷蠹酯酶同工酶均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但诱导效果与处理剂量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社鼠组织器官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必谦  袁虹 《兽类学报》1997,17(2):141-14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分析了社鼠的肝、肾、心肌、骨骼肌、肺、脾和脑等多种组织器官的LDH、ADH、EST、和SOD4种同工酶,对各组织器官的酶带数目和分布,以及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社鼠的LDH同工酶、ADH同工酶和EST同工酶具有比较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而SOD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较低。肺和脾除EST同工酶活性较高外,脑除LDH同工酶活性较高外,其它3种同工酶的活性均较低;而肝和肾中4种同工酶的活性普遍很高。心肌和骨骼肌因氧张力不同而使LDH同工酶酶谱存在明显差异,但其它3种同工酶酶谱却非常相似。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与各组织器官所执行的生理功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对甘蔗绵蚜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对甘蔗绵蚜的毒力,并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了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后活虫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甘蔗绵蚜的LC50为2.400×10-2mg·mL-1。甘蔗绵蚜体内β-NA羧酸酯酶活性高于α-NA羧酸酯酶,随着阿维菌素处理质量浓度的升高,α-NA羧酸酯酶活性逐渐升高,当质量浓度升高到4.500×10-2mg·mL-1时,活性达到最大,随后开始缓慢下降,而β-NA羧酸酯酶的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甘蔗绵蚜体内β-NA羧酸酯酶的活性与阿维菌素的质量浓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β-NA羧酸酯酶活性的升高可能会使甘蔗绵蚜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甘蔗绵蚜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阿维菌素处理质量浓度为2.250×10-2mg·mL-1时最高,而在处理质量浓度为4.500×10-2mg·mL-1时则降至最低,后又随阿维菌素处理质量浓度的加大而缓慢上升,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与阿维菌素的质量浓度不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华稻蝗两地理种群酯酶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江苏徐州和山西临猗两个种群中华稻蝗进行了马拉硫磷敏感性的生物测定,同时对两个种群的酯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徐州种群的LD50值(13.00 μg/g虫重)是临猗种群(4.64 μg/g虫重)的2.8倍;用对氧磷、马拉氧磷、西维因及毒扁豆碱等四种抑制剂对该两个种群的酯酶的体外抑制研究表明,两个种群所含酯酶大都为B型酯酶;酯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徐州种群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值)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均较临猗种群为高;用α-乙酸萘酯(α-NA)、α-丁酸萘酯(α-NB)和β-乙酸萘酯(β-NA)三种底物测定酯酶活性,在雌性稻蝗中,徐州种群比临猗种群分别高2.02、1.58和1.28倍,雄性中则分别高2.71、1.67和1.33倍;对两个种群酯酶活性频率分布进行比较,徐州种群中酯酶活性高的个体数远大于临猗种群。我们推测徐州种群酯酶的生化特性可能不同于临猗种群,这可能与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食物条件不同有关,杀虫剂选择压力不同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21B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两系雄配子发育过程中酯酶(EST)、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幼叶和花蕾的EST同工酶酶谱在谱带数目和酶带强弱上存在时空表达差异,并且随着雄配子发育的进行,保持系21B从中花蕾至特大花蕾比不育系21A多1条清晰的谱带(EST3e),其差异表达发生在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时期之前;在GDH同工酶中,保持系21B从大花蕾至特大花蕾比不育系多6条谱带(GDH,和GDH1/2),酶谱差异表达时期与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时期一致;而在MDH同工酶中,不育系21A和保持系21B的幼叶和各级花蕾的酶谱在谱带数目和谱带强弱上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团头鲂的胚胎及成体组织中八种同工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垂直的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胚胎发育阶段(0—105小时)和成体6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谷氨酸脱氢酶(G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醇脱氢酶(ADH)、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酯酶(EST)和碱性磷酸酶(AKP)等8种同工酶系统的酶带。共约有23个基因座位在其胚胎发育期和成体组织中表达。所分析的大多数同工酶在团头鲂个体发生过程中表达的情况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①胚胎发育期间持续存在的同工酶类,它们在成体组织中无特异性分布;②到胚胎发育后期才开始表达的同工酶类,它们往往和特定的组织或器官的形态发生或机能分化紧密相关,并在成体组织中呈特异性分布;③在成体组织中都没有被发现而只在胚胎发育期所特有的同工酶。团头鲂的MDH同工酶类之间以及它们和G6PD同工酶活性变化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调控机制。与许多其他鱼类不同,团头鲂的GDH同工酶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都有活性,但在其成体组织中无特异性分布。基因调控系统的时空精确性是保证团头鲂胚胎发育正常代谢活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家鸽不同组织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家鸽不同组织的酯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酶谱进行了观察和试验分析。计算了家鸽8种组织酯酶同工酶各自酶带的Rf值。显示出家鸽8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酶带和7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初步分析了基因位点与酶谱带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鸟类的生化分析和遗传研究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楝素对菜青虫体内几种酶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张兴  赵善欢 《昆虫学报》1992,35(2):171-177
用川楝素处理菜青虫Pieris rapae L.五龄前期幼虫,对其体内几种重要酶系的活性作了测定.结果表明,取食川楝素后的幼虫中肠组织中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明显被抑制;蛋白酶活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淀粉酶、脂肪酶及乙酰胆硷酯酶活性均无明显影响.酯酶总活性降低,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亦有个别酶带得到加强.注射川楝素于血腔后,试虫中肠酯酶活性下降,但血淋巴中酯酶活性却升高,电泳图谱亦稍有不同,故有必要对酯酶同功酶作详细研究.通过测定可以看出,川楝素对菜青虫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可能是引致中毒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作者采用三种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雌雄黄鳝6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DH同工酶谱为细带型,可分为3区8条带,其迁移率为A>B>C,其中C_4仅出现在心、脑和肌肉中。LDH在肝中表达甚微。EST同工酶显示3区7条带。黄鳝的同工酶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两性中的表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EST比LDH明显;肝、肾和性腺比其它组织较明显。这两种同工酶在雌性中的表达均比在雄性中强。以上反映了差别的基因活性。本文还讨论了黄鳝同工酶的遗传基础,亚基的组成以及LDH迁移率和黄鳝演化地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肋间肌酶组织化学变化。方法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尿病2周和4周大鼠肋间肌组织脱氢酶、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糖尿病2周大鼠肋间肌组织琥珀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和辅酶Ⅰ黄递酶活性较对照组增强,乳酸脱氢酶活性较对照组减弱,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酸性-α-萘酸性酯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无变化。糖尿病4周大鼠肋间肌组织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辅酶Ⅰ黄递酶、酸性磷酸酶和酸性-α-萘酸性酯酶活性较对照组增强,乳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减弱,异柠檬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无变化。结论糖尿病2周大鼠肋间肌组织有氧氧化代谢能力增强,糖酵解能力减弱。糖尿病4周大鼠肋间肌组织有氧氧化能力增强、糖酵解能力减弱及能量代谢紊乱。在糖尿病早期呼吸肌存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