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利平  罗丹  黄宵 《蛇志》2012,24(1):88-8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死亡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成为早期再灌注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将我科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行PCI术成功抢救15例AMI病人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赖凤新 《蛇志》2010,22(2):183-18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缺氧,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该病起病急骤、变化快,死亡率高。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并发心衰、休克及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2007年以来,我院门诊17例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及时判断抢救,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急救技能抢救患者生命,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位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1],死亡率为10%—15%。特别是近年,心肌梗塞病例在逐年增加,且有年青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塞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其血管变窄、内壁增厚,导致血栓形成、栓塞冠状动脉,进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组织坏死。心肌梗塞作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心肌梗塞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顽疾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48例病人在入院,住院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提高心肌梗塞的认知率,从而减少心梗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潘荣巧 《蛇志》1997,9(3):75-75
中西医结合抢救急性心肌梗塞21例的护理体会潘荣巧广西中医学院二附院南宁530011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伴有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严重的心律失常[1]。近6年来我们运用中...  相似文献   

6.
刘宝林 《蛇志》1990,2(4):40-41
自从1912年Herriek提出血栓形成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意义后,三十年来成为传统,经典论著;因为在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人尸检中冠状动脉发现血栓,同时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促使血流在高凝状态下诱发微血栓形成,但在四十年代,有人提出质疑,(1)在心内膜下心梗者只有10%的人发现血栓,在透壁心梗的病人只有50%发现血栓,即有一部分人未发现血栓形成。(2)A..I后注入I.意思为心梗发生在血栓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而引起心肌缺血、管腔狭窄,严重的会发生心肌梗死。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国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缺血后高 FFA 血症的发生、有害作用以及抗高 FFA 血症的措施等主要进展情况。急性心肌缺血后,血中 FFA 迅速升高,而高 FFA 血症可加重心肌缺血程度、扩大梗塞范围、减弱心肌收缩功能,并且还可能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其作用机制一般认为是:FFA 可导致酸中毒,并和心肌细胞内阳性离子结合形成皂盐,破坏生物膜,降低细胞内 Ca~(++)、Mg~(++)离子的浓度;此外,继发性脂酰 CoA 在细胞内堆聚可抑制各种有关代谢酶。近来证明:通过改善 FFA 代谢、抑制 FFA 升高,对减轻心肌缺血损害,改善心肌收缩功能以及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取得较好效果,从而为防治急性心肌梗塞及其并发症方面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小冠状动脉阻力调节的研究有助于精确地认识神经-体液因素对冠状血管的作用及其分布方式。神经-体液因索在促发和加重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及心性猝死中有重要作用;大、小冠状动脉对神经及血管活性物质刺激反应性的差异以及疾病过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缺血对冠状血管反应性的影响;以神经-体液因素对大小冠状动脉调节机制及其与心肌缺血性疾病的联系为靶子展开研究,对冠心病的防治有望。  相似文献   

10.
吴胜锋 《蛇志》2007,19(3):221-22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管腔急性闭塞和血流中断,使血栓血管供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须紧急救治。现将2001-2006年本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后送人心内科治疗的AMI43例,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急性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日趋年轻化,近年来中青年男性成为患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为了能够提前预防和控制AMI的发生,分析中青年AM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近6年里46例45岁以下和106例60岁以上AMI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中青年AMI的发病特点及原因有助于减少中青年AM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578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减少并发症,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0月行冠行状动脉介入治疗578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并进行护理观察。结果:术中、术后在部份人群中出现的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转归良好,所有病人达预期效果出院。结论:规范化的护理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保障。  相似文献   

13.
胸闷、头晕、疲劳是冠心病的预报信号。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气胸是肺结核病的常见并发症,其特点是发病急,病人突然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严重症状,如抢救不及时或护理不当,病人可迅速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文献报导此类病人占结核病住院病人的1.2%~2%。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两年间住院肺结核病人共1245人,其中以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收容住院者16例,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28%。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前列环素(PGI)、神经肽Y(NPY)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关系及对近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9月本院诊治的80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与8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别作为临界组与病例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正常冠状动脉人群8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三组前列环素、神经肽Y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近期预后并进行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分析。结果:病例组、临界组的血清前列环素含量低于正常组,血清神经肽Y含量高于正常组,病例组与临界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临界组的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心理维度、环境维度等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病例组也低于临界组(P<0.05)。在240例人群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前列环素、神经肽Y含量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列环素、神经肽Y为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所有临界组患者预后随访到2022年4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1.02±2.58个月,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21例,发生率为26.3 %。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前列环素、神经肽Y预测功能性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6。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多伴随有前列环素、神经肽Y表达异常,可导致生命质量下降,前列环素、神经肽Y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存在相关性,两者预测近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崇平 《蛇志》2004,16(2):59-59
硝酸甘油是血管扩张剂,具有扩张血管及松弛平滑肌的作用.静滴硝酸甘油的特点是:起效快、疗效显著、易调剂量,没有肝脏的首过代谢,使用恰当可以起到拯救患者生命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绞痛、慢性心衰、高血压等疾病.但如剂量过大、滴速过快,反而加重心肌缺血,产生眩晕、头痛、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严重时出现休克而危及生命.我科从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运用硝酸甘油治疗心血管疾病共65例,其中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现将有关情况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作为目前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模式动物,小鼠虽可在高脂饲料喂饲下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但其斑块主要集中于主动脉,冠状动脉通常不发生或仅发生轻度病变,不足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因此目前小鼠冠心病造模主要依赖冠状动脉结扎或异丙肾上腺素注射等人工干预方式,缺乏冠状动脉病变的病理基础。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对包括清道夫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等基因进行修饰,目前已研发出若干个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冠状动脉硬化的自发性与诱导性冠心病小鼠模型,其病变特点与人类冠心病类似。本文将对该类模型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的某支突然闭塞后,局部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根据其缺血程度,由中心向边缘表现为三个不同区带:中心坏死区,边缘缺血区(即边缘带)和非缺血区。近年有大量关于缩小梗塞范围的研究报道,提出了一系列挽救心肌缺血的药物和措施。近年因研究技术的发展(诸如放射性微球技术,电生理学,酶学和心肌力学等),对上述传统概念提出了异意,特别是关于缺血心肌的边缘带和侧支循环的作用等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急性心肌梗塞后是否真正存在缺血的边缘带,这是问题的中心环节。一系列研究确认,冠脉闭塞后,缺血中心区血流量并不是零,而是原有血流的5~10%。在中心缺血区和非缺  相似文献   

19.
吴红女 《蛇志》2007,19(2):157-158
颈椎外伤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还会继发其他并发症,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科收治颈椎骨折脱位并发高位截瘫患者2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生长因子可增加心脏血流量最近,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的StephenEpstein等报道,基因工程生长因子能改善狗和猪的心脏血供,并认为这类药物终将用于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反复发生心肌缺血,后果极为严重。每个人心脏都有侧枝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