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利达嗪(Thioridazine,THO)在临床上通常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THO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效果,但其对肝癌干细胞的杀伤作用还未曾有报道。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转移、复发及耐药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体外悬浮培养富集肿瘤干细胞并检测药物THO对其杀伤效果,并以此评价THO对肿瘤生长的体外抑制效应。通过检测体外悬浮培养肝癌干细胞在肿瘤干细胞相关因子表达、耐药性及细胞周期等方面因素,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其具备肿瘤干细胞样特征,磷酸化STAT3、NANOG和XIAP表达显著上调,而Albumin表达下调;进一步运用MTT、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流式等实验验证了THO对肝癌干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效果并能诱导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而对分化的肝癌细胞影响较弱;此外,THO和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的联合使用显著增强了其对肝癌干细胞和分化的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因此,该结果首次显示THO对肝癌干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可能为今后肝癌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的悬浮培养及细胞分化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eda(1965)首次尝试利用悬浮培养的方法,培养水稻诱导愈伤组织和分离游离细胞获得了成功。以后他又曾对悬浮培养下游离细胞的形态、内含物以及影响细胞增殖速度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1968、1969、1973等)。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把通过悬浮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进一步再诱导成苗的报道。我们利用粳型杂交水稻组合丰锦A×C 57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繁殖试验,初步获得了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3.
1970年 H(?)yry 等首先报道了体外诱导细胞介导的细胞毒(CMC)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技术,随后 Golub 等用人的肿瘤细胞,和 Wagner 等用鼠的肿瘤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建立了异基因,同基因,自身的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MLTC)系统诱导CMC。通过这一技术,学者们研究了细胞  相似文献   

4.
类器官3D培养是一种新兴的用来研究组织成体干细胞生长、分化、器官形成的体外研究系统.目前,肠道类器官的3D培养是将分离的肠道隐窝或干细胞植入含有多种生长因子的基质胶中,在基质3D支撑下生成具有肠道上皮样结构的微型空心球体,这些球体被称为肠道类器官.该类器官包含有所有种类的肠道功能上皮细胞,能最大程度模拟肠道组织,故也称之为"迷你肠".结直肠肿瘤细胞也可以利用该3D体系培养得到肿瘤类器官.这些肠道类器官可被广泛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肠道损伤再生、肠癌等多种肠道疾病的研究.本综述讨论了关于肠道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正常类器官和肿瘤类器官的培养,同时还将探讨类器官在疾病建模和组织再生、基因修复、肿瘤个性化治疗等精准医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五种雀形目鸟类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对于了解物种的特性,探索物种的遗传、进化、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关鸟类的核型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Castrovicja,1969; Hammar,1966,1975; Ray-Chaudhuri et al.,1969;Shidds,1982;Ta—kagi,1972等)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较迟,已作过核型分析的鸟类为数不多,仅见王应祥等(1982)的报道。迄今,作过核型研究的鸟类已达500多种,其中雀形目有200种。本文比较分析了五种野生雀形目鸟类的核型,它们是黑头蜡嘴雀,斑鸫,黄腹山雀,红尾伯劳和灰背椋鸟。  相似文献   

6.
脊髓薄片器官型培养技术是一项借助体外器官培养技术,通过活体切片机、微孔膜技术的应用,将脊髓一部分分离出来进行培养、研究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观察直观,且可长时间进行体外实验,便于施加实验因素等特点,为体外研究脊髓的生理、病理变化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新的途径,但是该项技术在国内目前应用、报道很少,而其应用价值极高,故本文就脊髓薄片器官型培养技术的发展、特点、方法、注意事项、应用等方面对该项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恶性浸润和无限制增生是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两大特征,常被作为区别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已受到细胞生物学家和临床学家所重视。近年,国外运用组织培养术对人体和动物某些肿瘤的体外浸润曾做了一些工作,虽然有个别观察结肠癌肝转移标本的体外浸润,但是,对于人体肝癌的类似研究,迄今文献上尚未见报道。现就我们对人体肝癌细胞系与鸡胚中肾器官联合培养的实验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8.
鲶鱼小窝器官的后期发育及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感官包括结节器官(tuberous organ)和壶形器官(ampullary organ)二大类。前者仅存在于电鱼上,后者则在电鱼及某些非电鱼都有发现。对于淡水鲶鱼而言,其壶形器官又称为小窝器官(small pit organ)。行为实验表明某些鱼类的小窝器官有极高的电敏感性,能检测0.5—0.8 nA/cm~2的电流刺激(Peters,1974;Kalmijn,1976),同时有不少报告描述了它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Sato,1949,1956,1969;Wachtel,1969;Roth,1969)。但是对这种器官的发育过程的研究报告还不多。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肝癌细胞反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机制,在体外进行肝癌细胞和TIL混合培养后,检测两种细胞FasL、Fas、caspase-8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肿瘤细胞反击时TIL凋亡比例的变化.将肝癌细胞与TIL按照不同的比例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IL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癌细胞与TIL FasL、Fas和caspase-8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Western印迹检测FasL、caspase-8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的肝癌细胞与TIL共同培养48 h后,随着肝癌细胞接种浓度的增加,TIL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人肝细胞相比,人肝癌细胞FasL mRNA表达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人肝癌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TIL Fas、caspase-8基因mRNA的表达也明显升高;TIL caspase-8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果表明,肝癌细胞可以通过Fas系统诱导TIL发生凋亡,这为肝癌的免疫逃逸和肿瘤反击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细胞遗传信息研究方法是对大量混合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一群细胞基因表达的平均值,忽视了细胞间存在的异质性。肝癌作为一种人类常见的恶性致命肿瘤,其内部肿瘤细胞存在高度异质性,群体水平分析无法精确揭示其恶性细胞克隆结构和免疫微环境的细胞种类、状态和亚群分布,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分析,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肝癌发病机制,进行精准肝癌分型指导临床治疗。同时发现,新型治疗靶点及有效生物标记物,为肝癌患者今后进行精准诊疗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单细胞基因组和转录物组测序技术在肝癌免疫微环境、肝癌细胞异质性、肝癌细胞演化与诊疗和肝癌转移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本文还总结了在肝癌研究中,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在发现新肿瘤亚群、精确识别肿瘤细胞间的异质性和了解肿瘤微环境构成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HO-1)是细胞内的一种可诱导的保护性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它在肿瘤细胞(如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一般会增强,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等生物学行为。一方面,HO-1能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通过减少氧化应激产生的氧自由基而对肝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使肝癌细胞对治疗产生抵抗性。另一方面,HO-1使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癌中的免疫排斥降低,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本文简要概括了HO-1对肝癌发生进展的影响,并阐述了HO-1在肝移植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可能对抗肝癌药物的研发及肝癌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肝癌细胞中少量存在并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在肝癌发生、转移、复发、耐药性方面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肿瘤细胞的代谢以及生存机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LCSCs相比于非肝癌干细胞具有更强的糖酵解能力和对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适应能力。本文介绍了LCSCs的特点、糖酵解特性以及其在TME中的适应性机制,为后续应用LCSCs实施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宇  王琳  刘蕾  刘君星  马淑霞  陈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2):1101-1102,1106
目的观察牛至油对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牛至油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不同浓度牛至油作用后,人肝癌细胞系HepG2、人子宫颈癌细胞系JTC-26和肺癌细胞系A549出现增殖阻滞。MTT法确定牛至油对肝癌HepG2的IC50为118μg/ml;人子宫颈癌JTC-26的IC50为118μg/ml;肺癌A549的IC50为59μg/ml。结论牛至油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肿瘤细胞的转移与白细胞贩运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白细胞贩运是由化学激动素 (在细胞之间起信使作用的可溶因子 )调节的 ,所以研究人员分析了人类乳腺癌中化学激动素的表达和功能。结果表明 ,在决定肿瘤细胞的转移目的地方面 ,化学激动素和它们的受体起关键作用。在淋巴结、骨髓、肺和肝等目标器官中有特殊的化学激动素表达。因此 ,化学激动素受体的拮抗剂也许能够影响肿瘤的发展和转移。肿瘤细胞的转移机制@车笛  相似文献   

15.
动物或人的肿瘤细胞中常出现个体发育阶段胚胎细胞所具有的某些蛋白质、酶、转移核糖核酸等,这已为大家所熟知(Fishman和Sell,1976)。我们曾用免疫膜荧光法对离体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进行了研究,发现肝癌细胞具有与胎儿肝细胞有交叉反应的膜抗原(施渭康等,1977)。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胚胎抗原在这些细胞表面的分布,我们用铁蛋白标记抗体技术进行了电镜观察。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免疫膜荧光法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人体  相似文献   

16.
龟鳖嗜碱性粒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丕鹏  朱洪文 《动物学报》1990,36(2):210-211
在龟外周血细胞中,嗜碱性粒细胞数量较多,而且细胞颗粒大(Duguy 1969;喻维新等,1983;Kelly 等 1984),但关于这种细胞的比较研究还未见到,本文报道乌龟、黄喉水龟和中华鳖嗜碱性粒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7.
类器官(organoid)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研究模型能够高度模拟原位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可以稳定地维持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特征,同时也适用于高通量的药物筛选和个性化治疗。此外,类器官模型又是干细胞研究的有力工具,可以在体外重构具有部分生理功能的类器官组织。基于这些优点,类器官模型将会在肿瘤和干细胞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该综述将从类器官的发展简史、主要类型、研究应用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缺氧应激对肝癌细胞代谢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阐明在缺氧条件下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索活性氧(ROS)介导肝癌细胞代谢途径及对相关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调节作用.以SMMC-7721人肝癌细胞和L02正常肝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单纯缺氧及加葡萄糖缺氧条件下,观察细胞生长,并检测糖代谢关键酶:丙酮酸激酶(pyruvate-kinase,PK)、己糖激酶(hexokinase,HK)、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ic dehydrogenase,IDH)mRNA表达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还检测了pkb基因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表达.实验结果说明:a.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具有更强的缺氧耐受性;b.缺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的增强是保证肿瘤细胞能快速增殖的机制之一;c.ROS通过HIF-1介导了糖代谢通路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参与肝癌细胞缺氧信号通路调节,用抗氧化剂干预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缺氧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肢散白蚁品级分化势能的诱导和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季达 《昆虫学报》1980,(4):374-380
自从Luscher(1958)发现在一种木白蚁(Kalotermes flavicollis)里移植生殖蚁的咽侧体能诱导兵蚁的发育以后(Miller,1969),随着昆虫激素(JH)及其类似物(JHA)的不断发现,合成及研究,已有愈来愈多的报道表明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亦能诱导各种白蚁的先兵和兵蚁的发育(Luscher,1969;Hrdy,1976;Lenz,1976;等)。1976年在美国华  相似文献   

20.
<正> 植物病原真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传代,往往导致生孢能力的丧失,这给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植物病原真菌进行研究造成许多困难,曾有人报道通过改变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光照处理条件可促进分生孢子的生成(Leach,1961;Deahl&Elliott,1967;Freeman&Luke,1969;Kumagai,1983;Shahin&Shepard,1979;Shankerlingam&Balasubramanian,1983)。本试验针对粟长蠕孢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传代后生孢能力丧失的问题,对在实验室条件下诱导其分生孢子产生的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