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我国河南省2例重叠感染HCV或HBV/HDV的献血啼中,分离到HBVNS5区的部分cDNA,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河南株HGVNS5工核苷酸与两中国HGV主同源性高于国外代表株(88.5-90.6%),但由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都无明显的地区性区别。HGVNS5区氨基酸序列较保守,缺乏明显高变区,中国4株HGV在7384位发生了由C→T的变异,从而导致一个人 相似文献
2.
用RT-PCR方法从北京株丙型肝炎病毒中扩增出NS3区基因片段,该片段经pGEX-T载体克隆到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经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出NS3基因的728bp长的核酸序列.发现在该片段中第31位核苷酸发生A→T突变,产生一个终止突变.这表明,丙型肝炎病毒北京株存在一定的变异,产生缺陷型病毒,这类缺陷型病毒的出现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庚型肝炎病毒(HGV)NS5区部分基因的克隆和cDNA序列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技术从一例献血员血清标本中扩增出HGV非结构区的部分基因片段,克隆后测定。cDNA序列。该序列与国外三株HGV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0%以上;与GBV—A和GBV—B的同源性分别为44.7%和33.17%;与已发表的23个HCV全序列的相应序列比较,同源性均小于40%。结果表明,克隆的病毒株为HGV中国株。同时,用RT—PCR检测了河北固安和南京地区的115份HCV感染者标本.HGVRNA阳性率为3.47%。表明我国某些特殊人群中HGV感染率较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HGVNS5特异的2对引物,对两个香港株和一个广东株HGVRNA进行逆转录套式PCR扩增,PCR产物克隆入pUC19,重组质粒转化DH5α和JM109菌株。PCR和酶切法鉴定阳性克隆,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核苷酸变异呈散在分布,三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94%及97%~99.2%,与已报道的中国株(CN)相比,则同源性分别为90%~91.2%和94%~96.3%,与美国株(PNF2161及R10291)相比,为87.1%~89.5%和95.2%~97%,而与西非株(GBVC)相比,则达91.4%~93.8%和97%~97.9%。提示HGVNS5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不同HGV株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HGV NS5特异的2对引物,对两个香港株和一个广东株HGV-RNA进行逆转录套式PCR扩增,PCR产物克隆入pUC19,重组质粒转化DH5α和JM109菌株.PCR和酶切法鉴定阳性克隆,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核苷酸变异呈散在分布,三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94%及97%~99.2%,与已报道的中国株(CN)相比,则同源性分别为90%~91.2%和94%~96.3%,与美国株(PNF2161及R10291)相比,为87.1%~89.5%和95.2%~97%,而与西非株(GBV-C)相比,则达91.4%~93.8%和97%~97.9%.提示HGV NS5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不同HGV株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CV)NS3区是HCV的核酶区,编码的NS3蛋白有血清蛋白酶、NTP酶和RNA解旋酶的活性,可影响HCV的复制和增殖过程;而且HCVNS3区还可以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目前HCVNS3区已成为研制抗HCV药物和疫苗的靶基因区,本文就HCVNS3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对同一地区两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PCR分型,结果为Ⅱ型。分别将其NS5区基因部分片段克隆到pUC18和M13mp18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NS5区基因相同区段,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04%,氨基酸同源性为90.75%。而且在分离株V中第70~72位发现阅读框内终止密码子TGA。与Ⅱ型代表株HCVBK序列相比,相同区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5%,91.92%和91.91%,91.91%。对比分析表明,在同一地区基因型相同的不同分离株间NS5区基因仍存在较大变异,分离株V可能为缺陷性病毒 相似文献
8.
对同一地区两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PCR分型,结果为Ⅱ型。分别将其NS5区基因部分片段克隆到pUC18和M13mp18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NS5区基因相同区段,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04%,氨基酸同源性为90.75%。而且在分离株V中第70 ̄72位发现阅读框内终止密码子TGA。与Ⅱ型代表株HCV BK序列相比,相同区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5%,91.92%和91.91%,91. 相似文献
9.
根据猪瘟病毒C株的序列,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学合成1对引物(PF5648/PR6604),应用RTPCR技术从感染猪血中成功地扩增了我国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株NS23基因片段,大小为957bp,位于NS3基因的中部NTPase和Helicase活性区。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该段基因产物具有解旋酶超家族全部七个特征性保守序列,包括共同的NTP结合基序A位点(GXGKT/S)和B位点(3hy,2x)D。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石门株与日本的ALD和GPE-株同源性最高,与其它3株猪瘟病毒(C株、Brescia株和Alfort株)的同源性也很高,并与2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ADL株和SD1株)也有较高的同源性,尤其是由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0%,是瘟病毒属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区段,这与该基因产物在病毒复制及聚蛋白前体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是由登革病毒所致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DHF/DSS以高热、出血、休克、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迅速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迄今,DHF/DSS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亦无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方法[1]。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有Ⅰ、Ⅱ、Ⅲ、Ⅳ四个血清型,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约11kb,编码三种结构蛋白和七种非结构蛋白。基因组顺序为5′CPrMENS1NS2aNS2bNS3N…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S1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性。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S1基因,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将此序列与数据库中不同时间、地点、宿主来源的H5N1亚型流感毒株NS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获得了678bp的NS1全长基因,可编码225个氨基酸;其与毒株A/chicken/Jilin/hq/2003的同源性最高,二者的核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9.1%。比对分析发现,该毒株NS1基因在第238-252位有15个核苷酸的缺失;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与1997年香港流行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毒株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分支。结论:克隆了一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S1基因,并初步分析了其序列特性,为进一步研究NS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香蕉束顶病毒(BBTV)NS株DNA组分5的全基因,该基因全长为1014nt,具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46个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6个α螺旋,7个β折叠。NS株系与南太平洋组澳大利亚、夏威夷、埃及分离物DNA组分5核苷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介于88%~89%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介于80%~88%之间。NS株系与其它分离物在编码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protein,Rb)的基元序列“LXCDE”附近的二级结构上表现明显的差异,推测这种差异可能影响与植物中Rb蛋白的结合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抗 HCVNS3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 ,对人工合成的噬菌体随机 12肽库进行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的筛选过程 ,随机挑取 4 2个克隆 ,经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鉴定并进行交叉反应实验以及竞争抑制性结合实验 ,最后对所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 ,以确定HCVNS3抗原的模拟表位。经噬菌体富集后 ,从随机筛选的 4 2个克隆中得到 11个阳性克隆 ,确定氨基酸序列XXIXXXXMSNXX为HCVNS3的模拟表位。我们用噬菌体12肽库成功筛选得到HCVNS3的模拟表位 ,为开展用HCV模拟表位探索HCV的防治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香蕉束顶病毒(BBTV)NS株DNA组分5的全基因,该基因全长为1014nt,具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46个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6个α-螺旋,7个β-折叠.NS株系与南太平洋组澳大利亚、夏威夷、埃及分离物DNA组分5核苷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介于88%~89%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介于80%~88%之间.NS株系与其它分离物在编码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Rb)的基元序列"LXCDE"附近的二级结构上表现明显的差异,推测这种差异可能影响与植物中Rb蛋白的结合效率. 相似文献
19.
探讨HCV准种在NS2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变异状况。利用逆转录-巢式PCR从1份HCV慢性携带者的阳性血清及1份丙肝患者的血清中获得HCV NS2全长cDNA,将其克隆于T载体,各随机挑取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克隆到HCV NS2全长基因,所测克隆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互不相同。该慢性携带者HCV NS2区序列以完整读码框架(ORF)为主,一个于HCV多聚蛋白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而该丙型肝炎患者以NS2N端发现终止信号的序列为主,其中三个于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一个于第887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仅一个克隆的序列为完整ORF。对ORF完整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丙型肝炎患者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于N端,蛋白二级结构模拟显示丙肝患者NS2与慢性携带者的优势二级结构类似,研究表明从我们选择的两种感染者的HCV NS2序列看,不同临床类型的HCV病人体内的HCV准种在NS2区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病毒存在于机体的状态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