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美白祛斑药物对强脉冲光(intensive pulse light, IPL)作用下的鼠皮黑色素的影响,探讨IPL作用下,皮肤的黑色素的增生和美白药物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期探寻美白药物在减少光子嫩肤术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以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用IPL在一定的波长及能量密度照射活体小鼠皮肤, 在照射后15 min涂抹低浓度的维A酸霜,分别在照射后的4 h、5 d,用显微镜观察涂霜剂、没涂霜剂的皮肤黑色素及其周边组织的变化情况;在照射后的1 d用多光子显微镜观察涂霜剂、没涂霜剂皮肤组织的变化.讨论了美白祛斑药物在光子嫩肤过程中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过程,为如何减少光子嫩肤术并发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结合组织学染色技术和组织透明化策略研究耳部皮肤中神经纤维和血管的空间对应关系。方法 将耳廓前面和后面的皮肤从其中间软骨仔细剥离,然后直接分别用蛋白基因产物9.5 (PGP 9.5)和鬼笔环肽对耳部皮肤的神经纤维和血管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组织透明化处理。随后,以全包埋方式将耳皮肤组织裱贴在载玻片上用于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本研究显示PGP 9.5阳性神经纤维伴随鬼笔环肽标记的血管一道从耳廓的基部走行到其外围区域形成耳廓的神经血管网。在传统的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基础上,后续的组织透明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展示耳部皮肤中神经纤维和血管的形态学细节。结论 从方法学的角度来看,组织透明化技术增进了耳部皮肤中免疫荧光标记的可视性,它可能成为有效的技术手段用于解析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耳部神经血管网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PECAM-1、ICAM-3、VCAM-1和CD44在组织淋巴管和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的表达.方法取狗的空肠和腹前壁皮肤,作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标记粘附分子在组织淋巴管内皮的表达.分离和培养狗胸导管的LECs,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粘附分子在培养LECs的表达,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粘附分子表达的光密度值(OD值),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脂多糖(LPS)刺激细胞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组织内淋巴管内皮的PECAM-1和ICAM-3呈免疫反应阳性.培养LECs表达PECAM-1、ICAM-3和CD44,而VCAM-1的表达不明显.用TNF-α刺激细胞后,PECAM-1和ICAM-3表达的OD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CD44的OD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用LPS刺激细胞后,PECAM-1、ICAM-3和CD44表达的OD值均无显著性变化.用TNF-α或LPS刺激LECs后,VCAM-1呈弱表达.结论粘附分子PECAM-1、ICAM-3、VCAM-1和CD44的表达在培养LECs和组织内淋巴管内皮细胞存在着差异.用TNF-α或LPS刺激后,LECs的VCAM-1表达增强.这可能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郑明杰 《激光生物学报》2010,19(3):423-426,F0003,390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是一段不断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和对比度的历史。双光子显微镜是近30年来非线性显微镜的研究发展的代表。它在分辨率上与共聚焦显微镜相当,但在成像的层析穿透深度上有显著提高,并且大大减少了光毒性与光漂白。由于生物细胞组织中富有各种自家荧光源,因此双光子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组织甚至癌组织以及细胞的成像。基于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双光子显微镜可以很容易的与二次谐波显微镜组合,对皮肤组织中的重要成分胶原纤维进行成像。双光子显微镜还可以结合其他非线性光学现象对组织以及细胞进行成像,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将来随着携带方便且廉价的双光子显微镜的出现,双光子显微镜有望在临床医学上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IPL作用下鼠皮形态改变的显微观察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光子嫩肤(IPL)后鼠皮的形态学随时间的改变情况,如:表皮层、真皮层的增厚或变薄的情况。探讨IPL作用下,皮肤的表皮、真皮厚度变化与IPL在特定波长的能量密度的关系。以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先去毛,用IPL在一定波长不同的能量密度照射活体小白鼠皮肤,分别在照射前、照射后,以及之后的1天,3天,7天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肤内部的结构,并对其不同的能量密度与照射前相比进行分析,讨论了真皮胶原蛋白在组织的修复过程的作用及其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促凋亡基因在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探讨其意义及相互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EPO/EPO-R、Bcl-2、Bax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EPO/EPO-R、Bcl-2、Bax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 1.EPO/EPO-R在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和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P0.01);EPO/EPO-R在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Bcl-2在增生期血管瘤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P0.01);Bcl-2在退化期血管瘤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Bax在退化期毛细血管瘤中表达高于增殖期和正常皮肤组织(P0.01),Bax在增殖期中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 Bcl-2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使其增殖;Bax可能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凋亡而抑制血管瘤的增生;EPO/EPO-R可能上调Bcl-2及下调Bax,改变Bcl-2与Bax比值,促进了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用低分子量的聚乙亚胺(PEI)开发一种新的非病毒基因转染系统,为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有效转染提供一种可靠、廉价的方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的真核表达质粒与阳离子聚合物聚乙亚胺结合,用肝癌细胞株CM7721试验,研究其转染效率及可能引起的细胞毒性;进一步转染小鼠皮肤组织,研究转染基因的表达位置及持续表达时间。结果发现,低分子量PEI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最高可达55%,转染效率与PEI结构无关(P>0·05),但是随着PEI分子量的增加,其转染活性略有下降。同时,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EI对细胞的毒性也相应加大;小鼠皮肤转染实验显示,转染24h后,gfp即可在皮肤组织的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处高效表达,表达可持续7~9d;进一步对皮肤用氮酮、维甲酸处理后,gfp可在皮肤组织的颗粒层细胞中高效表达。PEI是一种高效、有用的非病毒基因转染载体,能够在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及动物皮肤组织中进行基因转移,这对皮肤疾病的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IL-1β)在创伤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小鼠皮肤深II度烫伤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烫伤部位组织Tnf-a mRNA和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TNF-a和IL-1β的含量,以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小鼠皮肤烫伤修复期间TNF-a和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用0.2 mg/g EGCG膏剂涂敷烫伤皮肤,处理12 h可致组织Tnf-a mRNA表达水平和TNF-a含量下降,处理24 h可致组织Il-1β mRNA表达水平和IL-1β含量下降.上述结果提示0.2 mg/g EGCG处理能抑制烫伤组织TNF-a和IL-1β的表达,减弱创伤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助于创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ab2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0例皮肤SCC、1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Rab23的表达。结果:Rab23在皮肤SCC和正常皮肤中阳性率分别为90%和1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b23在皮肤SCC中高表达可能在皮肤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微生物学会会讯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引起的皮肤脱落性综合征(scalded skin syndrome,SSS)研究有新进展.美国、日本学者联合研究发现,该菌所产生的毒素A可具有部分消化皮肤中一种特殊蛋白,从而可对抗金葡菌在皮肤组织中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