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成虫的消化系统和马氏管的形态,详细描述了消化道、唾腺和马氏管三个部分的构造。观察到有两种构造是前人有关文献中未描述过的:1.吸泵被区分为几丁质的底壁和极薄的背壁;2.唾窦背面存在有一对囊形小体,它们伸入到吸泵中。 相似文献
2.
利用昆虫飞翔测试仪等装置,对小地老虎Adgrotis ypsilon(Rottemberg)成虫的飞翔活动及飞翔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种蛾类具有较强的远距离飞行能力;蛾龄与飞翔能力关系密切,7—9日龄蛾飞翔力最强,静风下其累计飞翔时间为34—65小时,累计飞行距离为550—1003公里,全程平均飞行速度为3.5—4.3米/秒;成虫具有明显的昼夜飞翔活动节律,前半夜19:15—22时与后半夜1—5时飞翔活动最为频繁;适宜飞翔的温度为10—30℃,19℃附近为最适飞翔温度;起飞的临界低温约6℃,停飞的临界高温约38℃;光照强度0.41x时飞翔活动开始显著下降,2.01x时则完全抑制飞翔活动;顺风飞翔时,飞翔速度随风速增加而下降,可逆风飞翔的最大风速为4.6米╱秒;幼虫期营养不良或成虫期无补充营养,其飞翔力明显减弱;从成虫阶段营养状况来看,羽化后的前3天是影响飞翔能力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小地老虎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害虫。通过对成虫种群消长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我国境内的越冬基地,成虫种群具有两次(冬、春季)出现高峰;春季蛾量较高,其消长为典型的先坡后陡型。在一代为害区,成虫种群常有三次出现峰(春、夏、秋季);春季成虫均为迁入蛾,其消长为先陡后坡型;夏季蛾蜂高而蛾期短,消长动态属先坡后陡型。影响成虫种群消长的主要原因为虫源及性质、蛾子迁飞特性、气温与天气等。 相似文献
4.
用电镜和光镜以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幼虫蜕皮腺的形态与结构,及其在5龄—6龄幼虫的蜕皮期和预蛹—蛹的变态期的变化,并对蜕皮腺分泌的蜕皮液进行了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幼虫期的蜕皮腺共有15对,其中12对位于胸部1—3节和腹部1—9节的背侧面,其余3对位于前、中、后胸基节窝的外侧,至化蛹30小时后逐渐解体;(2)蜕皮腺的分泌细胞均为“液泡型”,在幼虫每次蜕皮期间出现周期性变化,随着蜕皮过程的结束,细胞由分泌状态进入静止状态,体积逐渐变小,色泽由乳白色趋向透明,液泡变小或消失,内质网数量溅少,液泡内含物对PAS反应减弱;(3)蜕皮前蜕皮腺分泌细胞的内含物PAS强阳性,表明蜕皮液是粘多糖或糖蛋白性质的,它通过导管分泌到新旧表皮层之间. 相似文献
5.
6.
文山州小地老虎发生及迁飞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是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也是文山州山区、坝区大小春旱地作物主要害虫之一,受害轻者缺苗断垄,重者翻犁重栽。为了掌握该虫在我州的发生及迁飞规律,作者于1979~1987年进行了本项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观察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末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的直肠结构及成虫直肠乳突的细胞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成虫直肠是由幼虫的隐肾复合体解体后,原有幼虫直肠细胞经过分裂、重组和分化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预蛹至化蛹5d;(2)成虫直肠乳突呈圆盘形,自内向外包括内膜、乳突细胞、底膜、肌肉和围膜5层。乳突细胞按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帽状细胞、微气管细胞、网状细胞和盘底细胞4种;(3)试验发现成虫直肠膨大是由乳突体积扩增引起的。细胞结构剖析,直肠乳突有一整套完整而精细的结构,能扩增乳突体积和供应足够氧气及营养。文中还讨论了直肠的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9.
10.
几种杀虫剂对小地老虎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了9种杀虫剂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nberg)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结果得出,触杀毒力从大到小的顺序:功夫菊酯、溴氰菊酯、农哈哈、卡死克、拉维因、米满、辛硫磷、锐劲特、敌百虫。其中功夫菊酯、溴氰菊酯和农哈哈的触杀毒力最强,比敌百虫高出10000倍以上,在生产上可推荐使用。本试验还发现3龄幼虫的体重对毒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25℃下,分别用人工饲料和嫩棉叶饲养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幼虫,测定通过其生活史的能流.取食人工饲料时,幼虫发育快,个体大;用棉叶饲养时,大部分幼虫都增加一个龄期.人工饲料组黄地老虎在整个幼虫期约摄入能量12000焦耳,同化效率(AI-1是54.6%,能量转化的毛生态效率(PI-1)、净生态效率(PA-1)和能量生产对呼吸消耗的比值(P:R)分别是24.2%、44.3%和0.80.自然食料组幼虫约多摄入1000焦耳的能量,但对能量的利用和转化效率较低(AI-1=49.7%,PI-1=15.7%,PA-1=31.7%,P:R=0.46).两组幼虫的AI-1都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降低,PI-1,PA-1和P:R则随着幼虫的发育、成熟而升高. 黄地老虎在雌蛹—成虫期的能量转化效率在65—70%之间,雌蛾将体内能量的34%(人工饲料组)至53%(自然食料组)用于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12.
黄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Agrotis segetum Nu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sNPV)的国内分离株(AsNPVC),多角体呈六边形,大小1.7—2.6μm,为多粒包埋类型.每个病毒束内有2—7个核衣壳,大小约52nm×308nm.感染烟青虫(Heliothis assttlta)后分离到的多角体(As-HaNPV)其形状不规则,大小0.7—2.6μm,亦为多粒包埋类型.核衣壳2—6个不等,大小约40nm×300nm.EcoR1和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电泳图谱分析表明,AsNPVCDNA和As-HaNPV DNA的EcoRI、HindIII酶切图谱一致,两者与HaNPV DNA的EcoRI,HindⅢ酶切图谱存在明显差异,AsNPVC DNA的EcoRI酶切图谱共有15个片段,分子量在12.74×106—1.18×106道尔顿之间,总分子量约88.6×106道尔顿,相当于134.25kbp.HaNPV DNA的EcoRI酶切图谱共有19个片段,分子量在13.89×106—1.10×106道尔顿之间,总分子量约93.86×106道尔顿,相当于142.25kbp.AsNPV对黄地老虎2龄和4龄幼虫以及对烟青虫4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1.4×105pIB、7.4×104PIB和2.61×104PIB. 相似文献
13.
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蓝光和近紫外光受体,介导生物对蓝光的一系列反应并能导引生物钟。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cryl和cry2基因,分别命名为Aycryl和Aycry2。Aycryl基因(GenBankNo.JQ616846)读码框1587bp,编码52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60.5ku,等电点6.68。Aycry2基因(GenBankNo.JQ616847)读码框2439bp,编码81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92.1ku,等电点8.45。保守区分析表明:Aycryl和Aycry2均含有FAD结合位点的PHR区域和c末端保守区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小地老虎的AyCRY1和AyCRY2分别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CRY1和CRY2有很高的一致性,其中与棉铃虫HelicoverpaaFmigera的一致性最高,分别为89.5%和73.8%。NJ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昆虫含有两类CRY,即CRY1和CRY2,它们可分别以目为单位进行聚类,其中AyCRY1和AyCRY2分别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CRY1和CRY2聚到一起。以室内饲养的小地老虎为材料,以3h为间隔检测了Aycry1和Aycry2的24h昼夜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这2个基因均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Aycry1和Aycry2表达趋势白天高于晚上,表达峰值出现在ZT7(Zeitgebertime)。方差分析其昼夜波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蓝光和近紫外光受体,介导生物对蓝光的一系列反应并能导引生物钟。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cry1和cry2基因,分别命名为Aycry1和Aycry2。Aycry1基因(GenBank No.JQ616846)读码框1 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60.5 ku,等电点6.68。Aycry2基因(GenBank No.JQ616847)读码框2 439 bp,编码81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92.1ku,等电点8.45。保守区分析表明:Aycry1和Aycry2均含有FAD结合位点的PHR区域和C末端保守区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小地老虎的AyCRY1和AyCRY2分别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CRY1和CRY2有很高的一致性,其中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一致性最高,分别为89.5%和73.8%。NJ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昆虫含有两类CRY,即CRY1和CRY2,它们可分别以目为单位进行聚类,其中AyCRY1和AyCRY2分别与其它鳞翅目昆虫的CRY1和CRY2聚到一起。以室内饲养的小地老虎为材料,以3 h为间隔检测了Aycry1和Aycry2的24 h昼夜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这2个基因均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Aycry1和Aycry2表达趋势白天高于晚上,表达峰值出现在ZT7(Zeitgeber time)。方差分析其昼夜波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小地老虎变态期间马氏管超微结构与酯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幼虫在变态期间马氏管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成虫马氏管的重组过程,同时还研究了变态期马氏管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变态期间马氏管外形完整,除至预蛹期隐肾复合体解体外,其余无明显变化.(2)变态期间管壁细胞变化显著.幼虫6龄末期马氏管细胞结构开始变化,主要特点为:细胞质电子密度高,充满了核糖体颗粒,微绒毛萎缩,线粒体从萎缩的微绒毛中退出进入细胞质,基膜内褶破坏.进入预蛹期幼虫马氏管细胞解体:基膜内褶、顶端微绒毛、线粒体及细胞质内的其它细胞器消失,并形成自体吞噬泡,细胞质内仅存细胞核及各种类型的液泡.但是在变态期间因底膜始终存在,故马氏管外形不变;至蛹后期,成虫马氏管细胞在原位重组,基膜内褶由浅变深,微绒毛由短变长,线粒体内嵴从无到有.(3)变态过程中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以六龄幼虫最强,预蛹期次之,蛹期最低. 相似文献
16.
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的飞行肌具有十分发达的肌原纤维与线粒体;肌原纤维的收缩率较小,说明肌纤维对翅的高频振荡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吊飞状态下,翅振频率高达100—120赫兹,飞速为7,500米/小时,一次能持续飞行10多小时。飞行时的呼吸率较静息时增加100倍左右,胸温升高5—9℃,每小时消耗脂肪5毫克。起飞的临界温度为8℃,其飞速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The common cutworm (Agrotis segetum) and the black cutworm (Agrotis ipsilon) are serious soil pests of many vegetable and field crops all over the world. We have demonstrated the cross-infectivity of two baculoviruses, A. segetum nucleopolyhedrovirus (AgseNPV) and A. ipsilon nucleopolyhedrovirus (AgipNPV) for these two insect pests. The susceptibility of A. segetum to AgipNPV was confirmed by DNA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es of DNA isolated from virus harvested from infected A. segetum larvae. For an initial comparison of both viruses, partial polyhedrin sequenc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cloned, and sequenced. Both viruses shared a very similar polyhedrin gene sequence resulting in only three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Phylogenetic analyse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both viruses belong to NPV group II and a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a clade consisting of Spodoptera exigua NPV, Spodoptera frugiperda NPV, and Spodoptera littoralis NPV. Since AgipNPV shows high virulence for both cutworm species, it appears to be a suitable candidate as a single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of A. segetum and A. ipsil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