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常见的全身性疾病.溃疡的形成是由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致,因此,称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2.
陈勇 《蛇志》2014,(2):207-210
<正>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原因为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而导致溃疡形成。根据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症状如上腹痛、上腹胀闷不适、嗳气反酸等,可将消化性溃疡归属中医胃痛、痞满、吐酸、嘈杂等证范畴。近年来,我国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其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中cagA和hrgA基因对胃癌的致病作用及其检测的意义。方法:胃癌及消化性溃疡术后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快速尿素酶法和PCR检测。结果:40例标本经组织学检查24例为胃腺癌,2例为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瘤,14例为消化性溃疡。经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腺癌中,12例H pylori( ),消化性溃疡中,12例H pylori( )。经PCR检测,胃腺癌中,18例hrgA( ),6例hrgA(-),20例cagA( ),4例cagA(-);消化性溃疡中,6例hrgA( ),8例hrgA(-),12例cagA( ),2例cagA(-)。结论:H 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CR检测较快速尿素酶法准确。检测cagA和hrgA基因对了解Hpylori菌株的致病性、估计疾病程度、了解病变预后及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胃超声造影剂检测上消化溃疡。方法:采用“胃窗-85超声造影剂化水量500毫升口服后进行超声检查。结果:56例超声检获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36例。经手术病理,胃镜证实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31例,B超误诊8例。B超诊断符合率分别赤85%;86%。结论:胃超声造影检查对上消化溃疡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联和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察90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治疗,A组:丽珠胃三联-枸椽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B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C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疗效均为一周。用药前及停药4周后作内镜。尿毒酶检测及病理学检测后二者Hp均阳性者定为Hp感染,均为阴性定为Hp根除,A、B、C三组Hp根除率分为别为87.5、85.2、87.0;溃疡治疗总有百分率分别为93.8、92.5、96.7。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均有轻微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果表明丽珠胃三联-周治疗方案具有药物剂量小,疗效程、疗效高、价格低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根除、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在胃内环境中,幽门螺杆菌多聚集在胃上皮表面,其在胃上皮感染的密度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严重性直接相关。为进一步阐明趋化性在幽门螺杆菌定植中的作用,作者观察了在人血浆及胆汁中幽门螺杆菌趋化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6年6月至1989年6月检查了634例病人的胃粘膜,从幽门弯曲菌(CP)的细菌学、致病性、病理学、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C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结果发现CP有两种形态并与空弯菌不同,不产生肠毒素;消化性溃疡的CP检出率为80.9%,慢性胃炎为41.6%,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3.7%);C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特别是活动性炎症有密切关系;CP对胃型上皮或粘液有某种亲和性;观察到上皮细胞破溃处有大量细菌聚集,CP有致细胞病变的能力。用阿的平代替吖啶橙荧光染色,并制成CP感染快速诊断试剂盒。呋喃唑酮促进溃疡愈合,使45~73%病例CP消失,50~70%胃炎好转。但有复发,根除CP有困难。  相似文献   

8.
抗胃酸分泌药物对胃内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40例内镜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泰胃美、奥美拉唑口服;干服药前后分别行胃镜检查,并抽吸胃液行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培养。结果示:胃液细菌量及硝酸盐还原菌量与胃液pH值呈正相关(r=0.802和0.7,p<0.01),抗胃酸分泌药物尤以奥美拉唑引起胃内菌量增加明显。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应注意胃内微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9.
邹燕  黄忠  侯聪  李智  王兰  张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9):3724-3427
目的:研究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因素及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以消化性溃疡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300例,进行钡餐及胃镜检查,其中合并出血者125例,未合并出血者175例,对照组选用相同时期出现消化道疾病且经胃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者310例。检测所有患者HP感染的情况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NSAIDs)药物的情况,根据是否服药及服用时间的长短分为ABCD组。测定消化性溃疡组与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比即O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发生消化性溃疡的OR值,HP合并NSAIDs组为20.31,明显高于HP组和NSAIDs组,且大于两者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与服用NSAIDs药物时间的关系显示,B组的OR值为3.79,C组的OR值为7.88,D组的OR值为10.41,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生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OR值,HP合并NSAIDs组为13.31,明显高于HP组的1.12和NSAIDs组的1.54,且大于两者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主要与消化性溃疡有关,HP感染与服用NSAIDs药物在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和胃镜在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初步诊断为胃间质瘤患者350例,其中行超声内镜检查175例,行胃镜检查175例,两组均行镜下病理活检,并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与病理结果之间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内镜诊断阳性率为100%(175/175),胃镜诊断阳性率为97.14%(170/175),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97.14%(170/175),高于胃镜诊断符合率的94.29%(165/17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及胃镜诊断胃间质瘤各有特点,超声内镜诊断率高可作为胃间质瘤的术前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芪芍安胃胶囊/黄柴安胃胶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0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114例,分成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给予对照组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芪芍安胃胶囊或黄柴安胃胶囊,疗程均为35 d。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和G-17水平。治疗后,两组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HP转阴率和1年内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46%(P0.05)。观察组HP转阴率89.47%,高于对照组HP转阴率73.68%(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11.11%,低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27.6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GR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芍安胃胶囊/黄柴安胃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提高HP转阴率,降低1年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并改善血清PGⅠ、PGⅡ、PGR和G-17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及胃镜、超声内镜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术前诊断方法,以提高该疾病的术前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资料,评估胃镜活检、超声内镜及CT对该病诊断的作用。结果:21例术前CT检查,误诊为浸润型胃癌11例,间质瘤2例,未见明显异常3例。CT术前诊断率为23.8%(5/21)。全部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淋巴瘤14例,胃镜活检诊断率为66.7%(14/21)。其中10名患者实施超声胃镜检查,判断胃淋巴瘤6例、胃癌3例、间质瘤1例;术前诊断率为60.0%(6/10)。结论:胃镜及超声内镜是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主要术前诊断方式;CT扫描能明确有无纵隔及腹腔内淋巴结肿大,为原发性胃淋巴瘤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潘柳萍 《蛇志》1997,9(3):42-43
粘膜防御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潘柳萍广西柳州市红会医院柳州545001众所周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致溃疡的侵蚀力增强和/或抗溃疡的防御力下降。多年来,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着重于如何消除侵蚀因素而促使溃疡愈合。近年来,“强化”粘膜防御逐渐受到...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是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自身粘膜作用的结果,从微生态学观点出发,是胃内微生态平衡异常的表现,对溃疡治疗则是调整受到破坏的微生态环境。本文主要研究了西咪替丁(Cimetidin)和奥美拉唑(Omeprazole)对溃疡患者胃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开腹手术患者镇痛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A组(应用1.0 mg/kg的盐酸羟考酮及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应用0.75 mg/kg的盐酸羟考酮及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麻醉)、C组(应用0.5 mg/kg的盐酸羟考酮及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麻醉)和D组(应用1.0 mg/kg的盐酸羟考酮麻醉),每组各25例。对比各组镇痛效应满意度以及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5 min(T2)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统计各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B、C三组的镇痛效应满意度均分别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三组的镇痛效应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T1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均分别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2时,各组的SBP、DBP、MAP及HR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T1时SBP、DBP、MAP及HR水平与T0时相比明显上升,而T2时又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A组的36.00%、C组的44.00%及D组的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盐酸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开腹手术患者的镇痛效应较好,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均造成一定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以及0.75 mg/kg的盐酸羟考酮复合麻醉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剂量克拉霉素三联短程疗法对儿童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脲酶快速诊断试验(HPUT)为Hp感染的患儿75例,男57例、女18例。分3组进行对比性研究。A组为大剂量短疗程组、B组为小剂量短疗程组、C组为小剂量长疗程组。小剂量克拉霉素为15 m g/(kg.d),大剂量为30 m g/(kg.d),分2次口服。短疗程为1周,长疗程为2周。结果临床疗效A组有效率为96.6%,B组有效率为90.9%,C组有效率为91.6%,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75,P>0.05)。Hp根除率A组为93.1%、B组为90.9%、C组为95.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7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27.6%、B组为4.6%、C组为29.2%。B组与A组之间(χ2=4.57,P<0.05)、B组与C组之间(χ2=4.84,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儿童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理想方案,其根除率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疗程短、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IL-1和TNF-α基因多态性与H.pylori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H.pylori阳性的14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和1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方法检测该人群中IL-1B-511、TNF-A-308、TNF-A-857位点多态性和IL-1受体拮抗剂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IL-1B-511和IL-1RN各基因型的频率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组中TNF-A-308和TNF-A-857各基因型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分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与携带TNF-A-308G/G者比较,携带TNF-A-308 A/A者发生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危险性为OR=15.37(95%CI:3.50-67.50);携带TNF-A-308 A/G者发生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危险性为OR=5.12(95%CI:2.54-10.34);与携带TNF-A-857 C/C者相比较,携带TNF-A-857 T/T者发生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危险性为OR=3.20(95%CI:1.35-7.60)。结论 IL-1B-511和IL-1RN各基因型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不相关。TNF-α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奥美拉唑与半托拉唑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利用抽签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应用半托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94%(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27/33),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6.06%(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6/33),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托拉唑相比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更安全、更有效,临床的实用性、可推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PAA23G及XPGC46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9例,化疗前提取其外周血DNA,用DNA测序技术检测XPA、XPG基因型,所有患者均接受2-4个周期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结果:1)89例患者中,携带XPA23A/A及A/G+G/G基因型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7.5%和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7,P=0.023);携带XPG46C/C及C/T+T/T基因型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7.6%、23.4%,二者间也有统计学差异(x2=5.729,P=0.017),联合分析显示A/A及C/C型化疗有效率最高,达63.0%,而A/A及C/T+T/T型最低,仅15.4%,四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14.080,P=0.003)。2)89例患者中位TTP为7个月,XPA23A/A基因型中位TTP为11个月,A/G+G/G基因型为6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4.640,P<0.01);XPG46C/C基因型中位TTP为10个月,C/T+T/T基因型为6个月,两者也有统计学差异(x2=32.236,P<0.01)。联合分析显示,XPAA/A+XPGC/C型中位TTP最长,达到11个月,而A/G+G/G及C/T+T/T基因型最短,仅有4个月,四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9.295,P<0.01)。结论:XPAA23G及XPGC46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单独及联合用于预测晚期NSCLC病人对铂类药物的化疗疗效及TTP,初步提示可以根据患者基因型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清醒气管插管中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清醒气管插管中的最适靶控浓度。方法:择期困难气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为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B、C、D组分别接受舒芬太尼0.1 ng/m L、0.3 ng/m L、0.5 ng/m L效应室靶控输注,记录入室后(T0),达到设定血药浓度时(T1)、气管插管时(T2)和气管插管后(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分别于入室后、插管后3 min、5 min采血测皮质醇浓度。结果:1SBP:T1时,B、C、D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T3时A、B组明显升高(P0.05);2DBP:T2时A、B组升高显著(P0.05),C、D组无较大变化(P0.05);3HR:T1时B、C、D均下降,D组下降最明显,与A、B、C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A、B组HR升高(P0.05),C、D组插管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4Sp O2: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皮质醇:插管后三分钟C、D组较A组降低(P0.05),C、D组内五分钟、三分钟同入室后比较皮质醇降低(P0.05)。结论:0.3 ng/m L效应室浓度(ce)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以有效的减弱清醒气管插管所致的应激反应,0.3ng/ml以上效应室浓度的舒芬太尼能将心血管反应抑制得更加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