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锥蚤属一新种(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是松鼠的主要寄生蚤。我国已知有7个种和亚种,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浙江等省。著者等在1965年采自云南德钦的跳蚤中发现一种寄生于松鼠的大锥蚤,与已知各种均有明显区别,遂订为新种。  相似文献   

2.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的蚤类主要寄生于松鼠科动物。目前已知约15种(包括亚种)以上,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如印度;缅甸;越南;锡金;尼泊尔;锡兰;马来亚以及我国的云南、四川、福建等地。我国记载有三种,即:无值大锥蚤M.euteles(Jordan &  相似文献   

3.
角叶蚤科(Ceratophyllidae)中的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是东洋区树栖松鼠类的典型寄生蚤,迄今已知有十六个种和亚种,分布于中国南部、越南、缅甸、锡金、印度、锡兰、马来亚和婆罗洲。其中我国现有三种,即无值大锥蚤(M.euteles J.& R.,1911)、三宗大锥蚤(M.trispinosus(Liu),1939)和李氏大锥蚤(M.liae Wang,1957)。晚近,浙江温州崔秀亭同志曾从浙江庆元采得另一种大锥蚤,经过比较研究,其形态与国内外已知各种均有区别,鉴定为一新种,为了纪念其采集者起见,特命名为崔氏大锥蚤。  相似文献   

4.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是分布在东洋区中印亚区,寄生于松鼠的主要跳蚤(Jordan,1948)。现已知将近20种和亚种。我国纪录仅有4种:1.无值大锥蚤[M.euteles(J.et R.,1911)],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贵州;2.李氏大锥蚤(M.liae Wang,1957),分布于福建;3.崔氏大锥蚤(M.cuiae Liu,Wu et Yu,1964)自浙江和福建;4.三刺新角叶蚤(Neoceratophyllus trispinosus Liu,1939),采自浙江天目山的Sciurussp.。著者等认为新角叶蚤属乃大锥蚤属的同物异名,故此种应移入大锥蚤属中,名为三刺大锥蚤(M.trispinosus)。  相似文献   

5.
报道采自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锥蚤属1929一新亚种,即河北大锥蚤神农架亚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媒介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一新种,木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muyuensis sp.nov.,采自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的棕足鼯鼠窝和岩松鼠体上,模式标本分别存放湖北省科学学院寄研究所和福建医学院医学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大锥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6月,第二作者在甘肃省天水县麦积山针阔叶林中的岩石庙内,自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edithae) 体上采到跳蚤2,2,其中11邮寄中遗失。所余一对为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一新种,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整理了已在在贵州省采集的蚤类标本,其中有3个新种、新亚种和2个我国新纪录。现将这5种分别记述如下:从江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congjiangensis,新种(图1—6)  相似文献   

9.
在整理采自四川、青海的蚤类标本中,发现一新亚种,现记述如下: 栉头细蚤腹凹亚种Leptopsylla(Pectinoctenus) pectiniceps ventrisinulata新亚种 鉴别特征 本新亚种与指名亚种L.(P.) pectiniceps pectiniceps(Wagner, 1893)的主要区别有:(1)♂可动突后缘的近基2/3段较圆凹,其最宽的位置稍高;(2)抱器不动突  相似文献   

10.
卷带倍蚤(Amphalius spirataenius Liu,Wu et Wu,1966)从1966年发表以来,其分布地区现已遍及西藏、云南、青海、四川等省区。除了指名亚种(A。spirataenius spiratae-nius之外,1981年又报道了采自湖北省神农架地区的卷带倍蚤巴东亚种(Amphalius spi-rataenius badongensis),本文再报道采自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黑水县的另一新亚种。  相似文献   

11.
报道采自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Ewing,1929一新亚种,即河北大锥蚤神农架亚种Macrostylophorahebeiensisshennongjia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媒介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Ewing,1929-新种,木鱼大雄蚤Macrostylophoramuyuensissp.nov,采自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的棕足鼯鼠窝(Petauristaclarkei)和岩松鼠(Sciurotmiasdavidianus)体上,模式标本分别存放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和福建医学院医学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3.
近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采获的一批蚤类中,经鉴定研究,发现圆指额蚤一新亚种,兹记述如下。 圆指额蚤上位亚种Frontopsylla(Frontopsylla)wagneri superjecta,新亚种 鉴别特征 新亚种与圆指额蚤Frontopsylla wagneri Ioff,1928的指名亚种和天山额蚤F.tianshanica Schwarz,1953为近缘,具体表现在眼鬃列均为4支,两性外生殖器比较近似。但新亚种的下列性特征,与上述近缘蚤易于鉴别:(1)抱器不动突高达可动突前缘2/3—3/4,明显高于指名亚种(内蒙西苏尼特旗、松道里、昭乌达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采自云南景东的景东大锥蚤Macrostylophorajingdongensussp.nov。和采自四川黑水的黑水大锥蚤M.heishuiensissp.nov,两个新种,并与在西南几省广为分布的无值大锥蚤M.euteles(Jordan&Rothschild,1911)的形态特征相比较。  相似文献   

15.
龚正达  解宝琦 《昆虫学报》1990,33(3):362-365
二刺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bispiniforma Li, Hsieh & Yang)系李贵真等1976年根据云南德钦标本首次记述的。在此以后,作者等先后从本省的剑川、中甸和贡山又采到数批标本。经进一步研究鉴定,认为其中的贡山标本系一新亚种,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锥蚤属一新种记述及对我国该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卫生防疫站的一批蚤类标本中发现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 1929(角叶蚤科)一个新种,从此比较少见的古北界大锥蚤又增加了一种,它对该属的区系分布和起源问题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兹记述如下: 阿坝州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abazhouensis,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具有下列特有或组合的特征易与我国、印度、锡金和缅甸等邻邦的大  相似文献   

17.
大锥蚤属两新种记述(蚤目:角叶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年6—9月间,从四川省黑水和铁布两地采集到3种大锥蚤(MacrostylophoraEwing)。其中除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J.et R.,1911)为已知种以外,另二种均为新种。 新种记述 微突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microcopa新种(图1—3) 鉴别特征 微突大锥蚤新种与三刺大锥蚤M.trispiosus(Liu,1939)及纤小大锥蚤M.exilia Li,Wang et Hsieh,1964接近。后足第Ⅰ跗节与第Ⅱ、Ⅲ跗节之和约同长。雄性第Ⅶ背板后上角在两组臀前鬃之间有一个短于臀板的臀前突(antepygidial process);第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锥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80年5月至1981年6月,第二作者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苗儿山和南丹县分别从棕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普通鼩鼱云南亚种Sorex araneus excelsus和“松鼠”体上采到大锥蚤属Genus Mactostylophora Ewing,1929一种跳蚤,共计4♂♂10♀♀。经鉴定为本属一新种,依其主要产地命名。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地区卫生防疫站调查队采到一批蚤类标本,发现其中有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1929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叉形大锥蚤,新种 Macrostylophora furcata sp . nov. 鉴别特征 本新种属于无值大锥蚤种团,其近缘种为阿坝州大锥蚤 M. abazhouensis Liu, Liu et zhai, 1981。它们的不动突均较长几与可动突同高,可动突端段均较狭窄,无臀前突。但本新种以下列特征易与阿坝州大锥蚤相区别:(1)可动突形状特异,上半段极  相似文献   

20.
长爪沙鼠体蚤和巢蚤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96年对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体蚤和巢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获体蚤15种,同型客蚤指名亚种Xenopsylla conformis conformls (50.8%) 和秃病蚤蒙冀亚种Nosopsyllus laveiceps kuzenkovi (40.6%)为优势种。获巢蚤15种,秃病蚤蒙冀亚种(74.3%)为优势种;盔状新蚤Neopsylla galea (11.9%)和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Coptopsyllus lamelliferardua (8.1%)为常见种。年巢蚤指数的均值是年体蚤指数的6.92倍。体蚤指数与巢蚤指数不相关(P>0,05),体染蚤率与巢染蚤率不相关(P>0.05)。不同年份 的体蚤和巢蚤多样性比较稳定。连续两年春季或秋季秃病蚤巢蚤指数大于10只后,可能流行动物鼠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