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得到的出血毒素Ⅰ(AaHI)具有破坏血管系统并造成广泛出血的作用。本文报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aHI可以特异地结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外膜上,由此推测内皮细胞膜上存在HaHI的受体或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2.
用~(125)Ⅰ标记从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毒中分离出的出血毒素(Ⅰ Aa-HI),得到Ⅰ~(125)Ⅰ—AaHI。静脉注射~(125)Ⅰ—AaHI到家兔体内,对~(125)Ⅰ—AaHI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注射~(125)Ⅰ—AaHI 5小时后将家兔杀死,测定各组织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表明有血脑屏障存在。~(125)Ⅰ—AaHI代谢的大量产物由肾通过尿排出。对于药物代谢动力学,计算机模似结果为一室模型,其中生物半衰期T_(1/2)为55.9分钟,K值为0.0124分钟。我们认为在动物体内可能有AaHI相关的结合位点或受体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睾酮、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株ECV-304合成分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影响.方法: 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睾酮、OX-LDL及睾酮和OX-LDL培养24 h,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上清及细胞内ADM的含量.结果: OX-LDL能明显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分泌ADM;睾酮呈剂量依赖方式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分泌ADM,但睾酮与OX-LDL合用对内皮细胞合成、分泌ADM的影响减弱.结论: 睾酮可能对OX-LDL损伤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过程是血管内皮细胞转化为类干细胞的基础,持续激活状态的ALK2在EndMT过程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EndMT发生后内皮细胞能获得类干细胞的表现型.TGF-β2和BMP4作为特异性配体激活ALK2,下调某些内皮细胞标志物并上调某些间质细胞标志物,促进EndMT过程.此外,编码ALK2的基因序列在206号氨基酸上突变形成R206H ALK2后作用类似持续激活状态ALK2,同样也能达到促进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通络方药作用后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MIP-1β诱导的大鼠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以及由MIP-1β在小胶质细胞上的受体-CCR5介导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通络方药作用后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加入到由5nM MIP-1β刺激6h后的原代大鼠小胶质细胞中,利用Transwell细胞迁移系统来观察小胶质细胞迁移,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CCR5,p-p38,P-JNK表达情况.结果: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能够显著减少小胶质细胞迁移到Transwell下层的细胞数量(P<0.01),降低小胶质细胞上MIP-1β的受体CCR5表达,同时抑制了其下游信号蛋白p38和JNK的磷酸化.结论:通络方药作用后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务件培养液可抑制由MIP-1β诱导的大鼠小胶质细胞迁移,其作用发挥可能是通过抑制MIP-1β的受体CCR5表达,降低了其下游通路上p38和JNK蛋白磷酸化程度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释放和前列环素测定等方面研究载脂蛋白AⅡ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载脂蛋白AⅡ可部分拮抗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维持内皮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乳酸脱氢酶释放减少,前列环素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7.
利用膜片钳及内皮细胞流动小室方法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内皮细胞膜K 通道的开放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提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存在剪切力敏感的K 通道 ,剪切力作用后 ,内皮细胞膜上K 电流明显增大 ,此电流有明显的短暂延迟现象 ,也可以被胞外施加的TEA抑制 ,符合IKv特征。流动剪切力可以通过影响内皮细胞膜上的K 通道的开放引起穿细胞的离子通透性的增加 ,进而引起细胞内Ca2 的变化。在K 、Ca2 等离子浓度改变的诱导下可以促使G -Actin装配为F -Actin。同时诱导内皮细胞内钙库调节机制的激活 ,这些变化都可以进一步引起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激活。该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剪切力对微血管内皮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影响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哇巴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0.3 nmol/L哇巴因(ouabain)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因谱改变.方法:以包含8464条人类基因的DNA芯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受0.3 nmol/L哇巴因活化后的基因表达谱.结果:血管内皮细胞受哇巴因作用2 h后,340条基因出现表达差异,其中上调的共有145 条,多数与细胞代谢和转录调控相关.结论:提示哇巴因可能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9.
内皮细胞通过产生和与细胞因子发生反应而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由于近年来有关内皮细胞功能调节上研究资料的积累,对于内皮细胞功能的分子基础已逐步得以阐明,并证实内皮细胞活化在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和移植免疫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杂合肽P18体外对内皮细胞EA.hy926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P18对EA.hy926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Matrigel实验检测P18对内皮细胞形成管状结构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18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 MTT结果显示P18可明显抑制EA.hy926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存在剂量依赖性;Matrigel实验表明P18具有抑制EA.hy926细胞体外分化成管状结构的作用;流式结果显示15 μM P18作用内皮细胞6 h后,所诱导的细胞坏死比例达到81.4%.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杂合肽P18具有体外抑制EA.hy926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oll样受体4介导内毒素对内皮细胞NF-κB的激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内毒素(LPS)对内皮细胞NF-κB激活中的作用,以LPS刺激培养的ECV-304细胞为模型,运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了内皮细胞TLR4的表达及LPS对其表达的影响.同时利用基因转染和抗体阻断方法进一步观察了TLR4在LPS对内皮细胞NF-κB激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LPS能明显上调内皮细胞TLR4的表达,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转染TLR4的功能突变体和运用抗TLR4单抗能明显抑制LPS对内皮细胞NF-κB的激活.提示TLR4介导了LPS对内皮细胞NF-κB激活,可能在LPS对内皮细胞激活/损伤效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修饰蛋白对内皮细胞生成白介素8(IL-8)的作用,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内皮细胞来自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的AGE修饰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在体外共同培养,或以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对AGE-HSA进行预处理后再与HUVEC共同培养.用蛋白质液相芯片法检测HUVEC培养上清中IL-8水平,并提取细胞RNA,进行RT-PCR反应,检测细胞中IL-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GE-HSA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刺激HUVEC生成IL-8,未经修饰的HSA无此作用.AGE-HSA用sRAGE预处理后,刺激HUVEC生成IL-8的作用被抑制,并且此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的方式.AGE-HSA刺激HUVEC使IL-8 mRNA表达增高,未经修饰的HSA无此作用.sRAGE能够阻断AGE-HSA诱导HUVEC表达IL-8mRNA的作用.整个变化趋势与蛋白质水平一致.研究首次证实,AGE-HSA与细胞表面受体RAGE相互作用可刺激内皮细胞分泌IL-8,并上调IL-8 mRNA的表达.这为研究加速型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治疗由AGE增多和潴留所引起的病理损害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前列环素参与低氧,高二氧化碳脑血管张力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是在初生小牛基底动脉血管条上,用前列环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Indomethacin)研究前列环素及内皮细胞在低氧高二氧化碳脑血管扩张机制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消炎痛对常氧下脑血管张力没有影响,但可抑制低氧高二氧化碳引起的脑血管扩张反应。去除内皮细胞后低氧、高二氧化碳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显著减小,此时再给予消炎痛对血管张力无明显作用。由此提示,前列环素和内皮细胞参与低氧,高二氧化碳的脑血管扩张作用,而前列环素是来源于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拮抗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液中分别加入Hcy及Hcy MT孵育血管内皮细胞,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同型半胱氨酸增加内皮细胞LDH及蛋白漏出,并使细胞MDA含量明显升高.MT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cy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MDA增高.结论:MT拮抗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内皮细胞的培养是中药药理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研究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内皮细胞出现功能上的异常就说明人体已经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采用这种内皮细胞培养方法能够非常有效的对人体的内皮细胞进行保护,可以十分有效的抑制病情的发展,这样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贴块法培养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培养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SMC-CM)刺激培养的内皮细胞,一步凝固法检测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活性;North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mRNA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MC-CM中IL-1α、IL-1β、TNF-α和VEGF的含量.结果 SMC-CM使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强,作用6h增至最高,最高增强约38倍;SMC-CM使内皮细胞组织因子mRNA表达显著增强;SMC-CM中的组织因子诱导剂不耐热,且并非IL-1α、IL-1β、TNF-α和VEGF等已知的组织因子诱导剂.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提示体内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如动脉再狭窄新内膜中的平滑肌细胞可能诱导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及表达组织因子,在局部血栓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普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所致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离体血管环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实验模型,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R)、内皮细胞活力以及生化参数为指标,用LPC作为损伤因子,用普伐他汀作为保护药,观察LPC对内皮的损伤作用及普伐他汀的保护作用.结果:LPC与血管环共孵或内皮细胞显著性地抑制了血管EDR反应,增加了血管MDA含量,并导致培养的内皮细胞的活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性降低;普伐他汀与血管环或内皮细胞共孵,浓度依赖性地减轻了LPC对血管EDR的抑制作用(P<0.05),保护了内皮细胞的活力(P<0.05).恢复了细胞eNOS活性及NO含量(P<0.05),抑制了内皮细胞活性氧(ROS)的生成(P<0.05).结论:LPC能直接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普伐他汀对LPC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显著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C触发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抑制血管内皮血管内皮细胞NO的合成有关,普伐他汀通过抗氧化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Pei ZH  Chen JZ  Zhu MZ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1):39-40,99,i001
目的: 观察8 Hz、130 dB次声不同时间暴露后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 用8 Hz、130 dB的次声连续作用大鼠1 d、7 d、14 d,每天2 h,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VEGF表达的改变.结果: 在次声暴露期间,与对照组比较,7 d时内皮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和内质网扩张,14 d时出现内皮细胞脱落;VEGF表达随时间较对照组增强.结论: 次声可引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与VEGF表达的变化,这些变化和次声暴露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花生四烯酸经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代谢产生的内皮来源超极化因子(EDHF)[表氧化二十烷烯酸(EETs)]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研究了转染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CYPBM3·F87V、CYP2C110R及CYP2J2产生内源性EETs,通过检测内皮细胞中Bc1-2表达、caspase-3的活性及MAPK磷酸化水平探讨内源性EDHF的内皮细胞保护效应及其抗TNF-α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转染CYP450表氧化酶基因24h后,加入TNF-α作用一定时间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Bcl-2的表达,MAPK磷酸化水平,同时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显示转染表氧化酶基因能抑制TNF-α诱导的时间依赖性Bcl-2下调,抑制Caspase-3的激活.TNF-α使细胞内磷酸化MAPK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减低,转染表氧化酶基因后细胞内的磷酸化MAPK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因此,转染表氧化酶基因CYPBM3·F87V、CYP2C11OR以及CYP2J2使内皮细胞产生内源性EETs(EDHF)通过激活MAPK(ERK1/2)途径,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降解,抑制caspase-3的激活,从而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因而具有内皮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0.
血管壁剪切应力系统及用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对血管壁上的内皮细胞施加剪切应力的系统。通过对系统中的血管内流场分析表明,该系统中的血管段的中间部分作为研究剪切应力对内皮细胞作用,以及研究内皮细胞与其它细胞粘附力的场所是比较理想的。采用该系统对在体内皮细胞研究发现:当对内皮细胞施加28dyn/cm2的剪切应力时,内皮细胞并未出现暴发性释放前列环素的现象,前列环素释放水平略有升高(0.41±0.05ng/cm2min)以后呈线性下降并稳定在一定水平上(0.17±0.04ng/cm2min)。在28dyn/cm2剪切应力下,受机械损伤的内皮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细胞仍能与较多白细胞粘附,而在正常内皮细胞和去掉内皮细胞的动脉壁几乎无白细胞粘附,说明在内皮细胞受损或动脉粥样硬化时,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粘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