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链球菌粘附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英俊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3):29-30,33
肺炎链球菌粘附宿主我肺炎链球菌侵袭、感染宿主细胞的先决条件。粘附过程是特异的,是细菌表面的粘附分子和宿主细胞膜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英膜对肺炎链球菌的粘附无影响,而细胞壁(CW)在介导肺炎链附粘附宿主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W亚组人脂磷酸(LTA)介导肺炎链球菌的粘附过程,并导致炎症反应;细菌表面的结构蛋白或分泌蛋白是细菌与宿主细胞连接的桥梁;肺炎链球菌能与宿主细胞外基质蛋白特异性结合,进而粘附宿主  相似文献   

2.
肺炎链球菌致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炎链球菌致病过程包括粘附 ,炎症反应 ,细菌产物的细胞毒作用。阻止肺炎链球菌粘附到宿主细胞受体和定植在粘膜表面 ,是预防其感染的最有效的途径。综述了肺炎链球菌粘附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及其可能的致病机理 ,对研制新一代疫苗 ,预防和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一种引起人类多种疾病的革兰阳性病原菌,在宿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是其生存和繁殖进而损伤宿主的前提,其中碳水化合物是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化脓性链球菌具有糖酵解、非完全糖酵解及磷酸烯醇丙酮酸依赖性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enol pyruvate-depend...  相似文献   

4.
A群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类致病菌,可以引起人类的化脓性感染和非化脓性后遗症。A群链球菌能表达或分泌多种毒力因子参与其致病性。大量文献报道,纤溶酶原也是A群链球菌侵入机体的重要因子,A群链球菌通过其纤溶酶原受体能与纤溶酶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与A群链球菌结合的纤溶酶原更易被激活为纤溶酶。纤溶酶能降解宿主的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有利于A群链球菌在人体内的扩散。本文就A群链球菌如何激活并利用人纤溶酶原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型链球菌SN-34和SN-35的抑菌效果。方法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复层琼脂法观测甲型链球菌SN-34和SN-35对化脓性链球菌32309-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1的抑菌环大小;在液体培养基中,甲型链球菌SN-34和SN-35分别与化脓性链球菌32309-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1共同培养,然后观察一定间隔(2h)细菌的数量变化,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化脓性链球菌32309-2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仅甲型链球菌SN-34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神经氨酸酶不仅存在于流感病毒,在细菌中也有分布。细菌的神经氨酸酶可裂解宿主体内糖结合物末端的神经氨酸残基,有助于细菌实现在宿主体内的定殖、穿透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链球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人畜共患的病原菌,在多种链球菌中均可检测出神经氨酸酶。肺炎链球菌的神经氨酸酶研究最为透彻,该菌可产生3种神经氨酸酶(NanA,NanB,NanC),NanA不但可以发挥酶的催化作用,分解唾液酸残基,暴露细菌的黏附受体,还能不依赖酶活基团,辅助细菌感染宿主细胞;NanB催化后产物可作为细菌的碳源;NanC可辅助细菌入侵脑部。在无乳链球菌和猪链球菌中,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一直未得到确切的验证,可能是由于它们的荚膜均含有神经氨酸,所以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逐渐在进化中丧失。另外一些链球菌,例如化脓链球菌和C、G、L群链球菌,其神经氨酸酶的底物偏好相近,均对唾液类黏蛋白的催化活性较强,利于链球菌在含唾液类黏蛋白的组织中扩散。在口腔链球菌和血链球菌中,神经氨酸酶破坏血液成分中的神经氨酸链。由此可见,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与链球菌在宿主体内的定植部位密切相关。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检测,也由早期的硫代巴比妥法,转为现在的荧光值和吸光度的测定,更为便捷和敏感。本文旨在对链球菌的神经氨酸酶的作用机制、与毒力关系及酶活测定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细胞膜锚定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脂蛋白不仅作为细菌的毒力因子,而且能够识别和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是当前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热门靶点之一,本文对链球菌中脂蛋白的主要功能及其在疫苗和抗菌药物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为今后链球菌中脂蛋白的深入研究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某些链球菌在感染过程中,会引发宿主系统性的细胞因子风暴,病程进展迅速,致死率高,即发生链球菌性中毒性休克综合症(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最初认为STSS由链球菌的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引发,但近年来也有不依赖超抗原的STSS病例报道,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本文主要对不依赖链球菌超抗原引发STSS的机制研究进行介绍,包括链球菌感染后宿主细胞中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炎性小体和细胞焦亡的发生、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细胞因子风暴等。同时,对研究链球菌STSS常采用的细胞和动物模型进行总结,旨在为实验室开展STSS的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裂解酶是噬菌体产生的细胞壁水解酶,通过水解宿主菌细胞壁使子代噬菌体释放,在体外能高效且特异性地杀死细菌。本研究旨在克隆和表达链球菌噬菌体裂解酶PlyC,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利用PCR方法扩增PlyC的2条肽链PlyCA和PlyCB,构建表达载体pET-32a(+)-PlyCA和pET-32a(+)-PlyCB,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0.7 mmol/L IPTG在30 oC诱导7 h实现了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PlyCA和PlyCB表达量均可达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采用Ni2+-NTA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其纯度大于95%。用透析复性方法得到目的产物重组链球菌噬菌体裂解酶PlyC,以浊度法和平板计数法检测其体外抗菌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裂解酶作用前后细菌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重组PlyC能特异性裂解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以4μg/mL浓度作用于OD600为0.56的菌液60 min后杀菌率达99.6%,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酶作用于菌体后,链球菌细胞裂解,呈碎片状态。本研究为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链球菌感染疾病治疗药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口腔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益生菌对口腔菌群和宿主健康的调节作用已成为广泛研究的话题。已有证据表明,益生菌可以竞争性地抑制口腔中致病细菌的黏附和定植,分泌抗菌物质以减少病原菌。本文综述了相关益生菌对变形链球菌这一公认的龋齿病原菌的作用,包括:(1)生物表面活性剂、细菌素、胞外多糖等益生菌代谢产物对变形链球菌牙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2)刺激宿主免疫反应,调节口腔菌群组成;(3)下调或阻断变形链球菌细胞中与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生物膜相关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鉴定肺炎链球菌宿主体内诱导的基因,寻找潜在的抗生素作用靶点和疫苗候选者,应用体内表达技术,以肺炎链球菌荚膜合成的关键基因galU作为体内报告基因,利用其缺陷体不能合成荚膜多糖,从而不能在宿主体内存活的特点,筛选鉴定肺炎链球菌体内诱导基因。首先,把肺炎链球菌基因组DNA的随机酶切片段(200~500bp)克隆到含有体内、体外双重报告基因(galU-lacZ)的报告载体pEVP3-galU的BglⅡ位点,将获得的质粒库转化肺炎链球菌galU缺陷菌株,得到肺炎链球菌体内启动子诱捕文库,将此文库去感染BALB/c小鼠,经过两轮体内筛选,在涂布有X-gal的TSA血清平板上得到了165个白色菌落,对插入的随机片段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证实15个不同的体内诱导基因片段,8个为单独的ORF,7个为含有多个ORFs的操纵子结构,它们分别参与细菌在宿主体内的定植与粘附、能量代谢、物质转运、转录调节、DNA复制与重组、细胞壁合成等,另外还包括功能不明的假想蛋白。其中部分ORFs可能与细菌毒力相关,可以作为候选疫苗和药物的靶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锌离子缺乏对肺炎链球菌的影响,找到其适应性生长机制。【方法】以肺炎链球菌为模型,利用加锌和不加锌的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收集细胞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金属亲和层析和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质相互关系,从中找到细菌适应锌离子匮乏条件的关键代谢通路和蛋白。【结果】测定了在限制培养条件下肺炎链球菌的最适生长浓度,建立了锌离子调控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到了96个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共67个差异蛋白,其中32个表达下调,35个表达上调,锌离子调控蛋白的作用可能主要体现在糖代谢、核酸代谢、氧化还原作用、辅助蛋白质翻译、合成及折叠等方面。建立了锌结合蛋白的差异表达图谱,鉴定到了10个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共7个差异蛋白,其中1个表达下调,6个表达上调。锌离子结合蛋白的作用可能主要体现在应对压力、蛋白质折叠和转运、氨基酸代谢等方面。【结论】肺炎链球菌主要通过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核酸代谢等多个代谢通路来应对宿主锌金属离子匮乏的环境,从而使自身能够存活并对宿主形成感染。本研究为揭示细菌在宿主环境,特别是金属离子匮乏条件下的适应性生长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假想脂蛋白连接酶(putative lipoate-protein ligase,LPL)对肺炎链球菌毒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长臂同源多聚酶链式反应(LFH-PCR)的方法失活lpl基因,通过PCR、测序鉴定缺陷菌株,采用细胞实验比较缺陷菌和野生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能力,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lpl基因缺陷后菌株毒力的变化。【结果】小鼠毒力实验表明野生菌株和缺陷株半数致死时间均为12h,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缺陷菌在对宿主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高于野生菌株(P0.01);体外荚膜染色实验表明,野生菌和缺陷菌均有荚膜。【结论】实验结果提示lpl基因对细菌粘附宿主细胞有抑制作用,但不影响其腹腔感染小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化脓性链球菌通常是指Lancefield分类中的A群链球菌(GAS),它是一群革兰阳性致病菌,能引起人们包括咽炎、腥红热、化脓性筋膜炎和链球菌毒素中毒性休克综合症(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等在内的广泛的疾病。感染后遗症有急性风湿热(acute rheumatic fever,ARF),并发病症有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  相似文献   

15.
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2,SS2)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引起猪链球菌病的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人感染SS2后多呈现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2005年猪链球菌在我国四川省的感染暴发和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零散病例给我国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带来了威胁,但迄今为止,对SS2致病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SS2的致病过程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密切相关,SS2-体外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对于揭示SS2致病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研究报道主要是从猪链球菌黏附与侵袭上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猪链球菌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猪链球菌激活免疫细胞炎症反应方面研究猪链球菌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但与其他常致病性链球菌如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相比,有些SS2-体外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模型还缺乏统一的标准,由于感染模型的实验参数不尽相同得到结果也有所不同。本文对近年来猪链球菌2型与宿主细胞体外相互作用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任凯  郭强  徐欣 《微生物学报》2021,61(8):2264-2277
链球菌是人类口腔中最为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在口腔微生态平衡的维持与致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口腔链球菌中的大多数可以进入感受态,在此生理状态下,细菌可摄取环境中的DNA并整合进入自身基因组从而获得新的遗传表型或特性。大量研究表明,口腔链球菌的感受态调控通路不是孤立的,与生物膜形成、细菌素产生、耐酸、氧应激、细胞自溶和耐药性等多个表型的调控存在紧密关系,研究这些不同表型间的相互影响对理解口腔菌群稳态及防治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变异链球菌、格氏链球菌、血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4种典型的口腔链球菌为代表,对感受态与口腔链球菌多种表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铁缺失对化脓性链球菌的影响,并寻找摄铁系统中的关键蛋白。【方法】以化脓链球菌为模型,利用含Fe和不含Fe的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收集全细胞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定量软件分析电泳图谱,质谱鉴定差异蛋白,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上下游关系,从中找到关键蛋白。【结果】鉴定出20个差异蛋白,并用Cytoscape软件对差异蛋白相互关系网络进行节点分析找到其中5个瓶颈分子。【结论】在培养基中的Fe3+缺乏时,细菌的生物合成和含氮化合物、生物大分子等重要代谢受到很大影响,这为进一步阐明细菌铁代谢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普遍定植于呼吸道,是人类重要的侵袭性病原菌之一,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菌血症、鼻窦炎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粘附和毒力因子A(pneumococcal adherence and virulence factor A,PavA)是肺炎链球菌早期感染和侵袭过程中关键的毒力因子。体外试验表明,缺失PavA的肺炎链球菌的突变株其粘附和侵入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能力明显下降。作为一种保护性抗原,其诱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可以有效的抵抗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是肺炎链球菌新一代疫苗的候选蛋白。但是,PavA在肺炎链球菌与人肺上皮细胞交互对话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就肺炎链球菌粘附和毒力因子A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引发人类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人类已研制出了多种相关的疫苗。目前,常用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V23)预防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用7价、10价、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来预防婴幼儿肺炎链球菌的感染。虽然荚膜多糖类疫苗能预防其所包含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的感染,但非疫苗血清型的菌株还是可以在鼻咽部定植,并引起感染,而且结合疫苗研制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在发展中国家使用还不普及。鉴于上述原因许多疫苗公司开始研发具有保护力强、价格低廉的新型疫苗。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全细胞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纯化蛋白疫苗由于其血清非依赖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对肺炎链球菌新型疫苗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分析肺炎链球菌细胞壁胆碱成分在其侵袭宿主细胞的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肺炎链球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侵袭实验 ,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PAF R)拮抗剂BN 5 2 0 2 1对肺炎链球菌侵袭率的变化 ,以及乙醇胺取代细胞壁胆碱后肺炎链球菌侵袭率的变化。研究发现受体拮抗剂BN 5 2 0 2 1处理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后 ,肺炎链球菌的侵袭率显著降低 (P <0 0 1 ) ,乙醇胺取代肺炎链球菌细胞壁成份中的胆碱同样降低了细菌对活化内皮细胞的侵袭 (P<0 0 1 )。实验表明肺炎链球菌可能是通过脂磷壁酸和磷壁酸的胆碱成分与内皮细胞表面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结合来介导侵袭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