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琛  向娟娟 《生命科学研究》2012,16(6):531-538,544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在体内外可以分化成骨、软骨、脂肪、肌腱和肌细胞等.由于其强大的分化潜能,MSC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MSC存在于高度受调控的被称为"壁龛"的微环境中.干细胞壁龛处于一个缺氧的环境中,氧分压可以低至7.2 mmHg.同时MSC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的细胞组成成分,肿瘤微环境也是存在于一个缺氧的环境中.了解MSC在缺氧状态下的分化能力,对于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缺氧相关的信号转导参与MSC定向分化能力的过程.目前MSC在缺氧状态下的成脂和成骨分化的研究存在着差异,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MSC的异质性以及实验操作不同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可塑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减少心肌缺血后损伤,促进心肌细胞和血管再生是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心力衰竭的重要思路,而干细胞移植为该思路带来了新的曙光。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也称为骨髓基质细胞,能分化为骨、软骨和脂肪细胞表型。研究表明,MSCs还能分化为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表型。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且自体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同时也易于在体外大量扩增。研究显示,MSCs移植能抑制损伤心肌的重塑和改善心肌功能。因此,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给人们展示了一个诱入的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MSCs特性的新认识,尤其是MSCs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可塑性、影响因素和信号转导机制,以及MSCs治疗心肌梗死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广泛存在于全身的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外,MSC还参与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这些特性预示了MSC应用于再生医学和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可行性。本文旨在总结MSC的生物学行为特点,概括机体对MSC在分化、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生物学调控,并简要总结了MSC在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证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可以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发挥治疗作用,其疗效与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及细胞凋亡有关。MSC分泌组即MSC所分泌的生物活性分子的总和,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多种活性成分,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再生及功能恢复等许多生理过程具有调控作用。在创伤治疗领域,基于MSC分泌组研制的制剂极有可能成为替代MSC治疗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5.
骨髓中存在着一种多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其在体内分布广泛,易分离,能在体外大量扩增,并具有强大的可塑性,除能在体内、外诱导分化形成骨、软骨、脂肪、神经胶质等细胞以外,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还能分化形成包括血液、内皮、肝实质细胞以及视网膜等几乎三个胚层的细胞。由于间充质干细胞跨越了人胚胎干细胞所面临的伦理问题,这使得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等应用方面具有其他组织干细胞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MSC)属于成体干细胞的一种,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其来源丰富,免疫原性低,目前体内外实验均发现MSC可促进损伤肝脏修复,改善症状,提高存活率。通过调节肝脏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就MSC治疗肝脏疾病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具有多向分化和增殖的能力。BMSCs与肿瘤关系密切,除了对肿瘤具有趋向性,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BMSCs在肿瘤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也日趋受到重视,为肿瘤治疗拓展了研究思路。本文主要就BMSCs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胚胎干细胞(hESC)是具有体外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亚全能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为机体的各种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SC)。该研究以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为对照,对hESC衍生间充质干细胞(hESC-MSC)在体外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其条件培养上清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功能和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研究发现,hESC-MSC的条件培养上清可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其促进HUVEC增殖的作用显著高于UC-MSC的条件培养上清;hESC-MSC经不同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方案诱导后均具有体外类血管网络生成的能力,其网络长度均显著高于ADSC和UC-MSC经单一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方案诱导后的长度。因此,hESC-MSC可显著促进体外血管生成,提示该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新型心血管疾病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按其发育阶段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和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ASC)。由于干细胞这种特殊的增殖分化潜能,使其具备着多学科临床治疗的可塑性,研究意义巨大。随着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发现以及对其他类型干细胞提取手段的进步,干细胞为治疗子宫内膜相关性疾病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此外,宫内干细胞移植治疗胎儿疾病,干细胞介导损伤后血管内皮的修复以及改善生育功能、治疗不孕症等几个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参考近7年国内外文献,以干细胞治疗妇产科几种常见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主要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主要药物之一的血管生成抑制素ES(Endostatin)对肿瘤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在数值生成ES作删下肿瘤血管的基础上.设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用扩展的Poiseuille定律和Starling定律分别计算管内流量和跨壁流量,肿瘤内间质流动遵循Darcy定律,肿瘤微血管渗透率受Endostatin的影响,用差分法数值模拟在ES作用下肿瘤血管网络的血液灌注。结果在ES作用下,肿瘤微血管生成减少,间质压力下降,压力梯度增大。结论ES药物在减少肿瘤血管生成数量的同时,改变肿瘤血管渗透性,改善肿瘤血液动力学环境,有利于其他治疗肿瘤药物的输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实体肿瘤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作用下,血管正常化期肿瘤血管微环境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包括渗透率、水力传导系数、胶体渗透压、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和血管管径)对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 数值模拟肿瘤血管止常化期过程中的血液灌注.设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肿瘤内间质流动遵循Darcy定律,管内流量用扩展的Poiseuille定律,跨壁流量采用Starling定律.用差分迭代法数值计算肿瘤血液灌注组织间质压强.结果 在"血管止常化窗口期",肿瘤组织间质压强下降,压强梯度增大.结论 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而且随肿瘤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在"血管正常化窗口期"改善了肿瘤血液动力学环境,有利于其他治疗肿瘤药物的输运.抗肿瘤血管生成和其它方法联合可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分化成需要的其他功能性细胞。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人体起着关键作用,无论是正常新陈代谢还是再生医学治疗都离不开干细胞。干细胞按所处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本文主要讨论Notch信号通路对不同种类的成体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等的分化影响,展望干细胞在医学应用中的前途,对再生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源性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listatin,Kal)是一种负性急性期内源性蛋白,与多种内皮相关性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如血管生成及损伤修复、炎症、心功能不全、肾损伤、糖尿病等。炎症和氧化应激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而Kal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的内皮细胞活化,通过KLF4-eNOS、PI3K-AKT-eNOS和AKT-FOXO1等信号通路,增加内皮细胞NO合酶的表达和NO生成,抑制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动物实验显示,Kal表达增加可减弱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器官损伤。基于内皮细胞所处的状态或来源,如健康或损伤情况,成熟内皮细胞或内皮祖细胞,Kal的作用可能有所区别。内皮细胞是参与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关键因素已达成共识,但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尚待确认。Kal可诱导肿瘤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能力已被证实。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Kal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特别是肿瘤治疗具有应用前景,但其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仍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肿瘤生长抑制因子—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控制血管生成成为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已发现了许多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尤以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最为引人瞩目。综述了两种肿瘤生长抑制因子的发现、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等,尤其侧重于它们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血管抑素与内皮抑素的发现与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近年来发现的,天然产生的新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在体内由胶原ⅩⅧ经酶解产生,可以抑制新血管生成,在肿瘤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显著的抑瘤活动。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的新血管的形成来治疗肿瘤,是目前出现的新疗法,内皮抑素是这种疗法中很有前景的侯选药物之一。在美国已经开始了用内皮抑素治疗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关于它的临床前基础实验也在广泛开展。本文综述了内皮抑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BMSC)是骨髓基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不但能与其他细胞一起支持造血干细胞造血,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增殖功能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诱导因素下可定向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近年来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等对BMSC增殖、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向内、中、外3个胚层包括肌腱、韧带、肝细胞、心肌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等分化、发育的潜能。有研究表明,MSC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它可以通过与免疫细胞直接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等机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成为移植免疫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MSC的生物学特性、免疫抑制作用及在移植免疫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内皮抑素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近年来发现的,天然产生的新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在体内由胶原ⅩⅧ经酶解产生,可以抑制新血管生成,在肿瘤动物模型中显 同显著的抑瘤活动。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的新血管的形成来治疗肿瘤,是目前出现的新疗法,内皮抑素是这种疗法中很有前景的侯选药物之一。在美国已经开始了用内皮抑素治疗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关于它的临床前基础实验也在广泛开展。本文综述了内皮抑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具有迁移,增殖、分化、黏附和吞噬功能,在体内外均可以诱导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损伤的修复,病理及生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等过程,从而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器官移植、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EPC的特性、功能,在血管新生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的研究EPC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内皮祖细胞在炎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  汤耀卿 《生命科学》2008,20(2):225-230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出生后,可以在机体内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一种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多种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疾病都可引起外周血EPCs数量变化。有研究显示EPCs参与炎性损伤修复,并且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和疾病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EPCs。通过动员、迁移、归巢和分化等步骤修复内皮。炎症反应中受损组织释放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与EPCs相应的受体结合,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途径调节内皮修复过程,这是EPCs分化为内皮细胞过程的主要调控机制。此外,EPCs还可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相邻的内皮细胞增殖分化。目前,EPCs在炎症领域仅用于内皮炎性损伤和疾病预后评估,但是EPCs在心血管疾病和组织工程领域应用研究的成功,为EPCs在炎症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