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蚜茧蜂随寄主有翅桃蚜迁飞而被携带扩散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近  冯明光  陈学新 《昆虫学报》2010,53(2):175-182
蚜虫寄生蜂的广泛分布可能与有翅蚜的迁飞有关。为了证明这一假说, 本研究利用微小昆虫飞行磨系统, 分数十批(≤16头/批)对被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单头寄生后的有翅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进行模拟飞行并系统观察了飞行后有翅桃蚜的单头定殖情况。对实验观察数据按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进行归类,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对有翅桃蚜定殖后的存活和生殖力、烟蚜茧蜂发育等变量的影响; 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对所有变量和归类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成功飞行并定殖的有翅桃蚜有378头, 其中239头有翅桃蚜定殖后形成僵蚜。形成僵蚜的有翅桃蚜在飞行实验时平均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分别为2.63 h和2.16 km, 定殖后平均存活了6.11 d, 定殖第6天和第14天平均产若蚜累计数量分别为8.5头和162头。形成僵蚜和未形成僵蚜的有翅蚜的模拟飞行数据和定殖观察数据无显著差异。形成僵蚜的239头有翅桃蚜中, 最终成功育出烟蚜茧蜂205头, 僵蚜出蜂率为85.8%。雌雄性比为1∶5.2。结论认为, 专性寄生蚜虫的烟蚜茧蜂可以利用有翅蚜的迁飞而被携带扩散传播, 有翅蚜迁飞在蚜虫寄生蜂扩散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七星瓢虫的饲养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瓢虫 成虫天敌——瓢虫小茧蜂。这对于开展以瓢治蚜工作 是很不利的。我们每隔十天左右从田间捕捉一部分瓢 虫的成虫、幼虫和蛹对其被寄生情况做了观察,并初步 观察了小茧蜂的生活习性,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麦长管蚜是我国冬小麦产区的重要害虫.试验探索了不同间作方式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查期内,麦-油(油菜)间作田和麦-蒜(大蒜)间作田中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种群密度多显著低于单作田;麦-油间作田中有较高的瓢虫种群密度和瓢蚜比;5月2日前,麦-油间作田中蚜茧蜂的种群密度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5月5日后,麦-油间作田的僵蚜率和蜂/蚜比也显著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麦-蒜间作田有翅蚜的种群数量较高,但瓢虫和蚜茧蜂的种群数量无明显变化.麦-油间作和麦-蒜间作均能对麦田中麦长管蚜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小麦-油菜(麦-油)间作田释放水杨酸甲酯(MeSA)对麦长管蚜及其优势天敌时序动态的影响和对麦长管蚜的生态控制效应,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实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麦-油间作与MeSA协同处理区的麦长管蚜无翅蚜种群数量比对照约提前12 d达到高峰,但峰值显著低于小麦单作区.百株小麦麦长管蚜无翅蚜年平均总量:小麦单作区>麦-油间作区>MeSA处理区>间作和MeSA协同处理区,而且间作和MeSA协同处理区瓢虫总量最高;蚜茧蜂发生高峰期比对照提前约10 d,对小麦灌浆期的蚜虫能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以生物控制指数(BCI)作为定量指标、把瓢虫和蚜茧蜂作为优势控制因子进行分析发现,从小麦抽穗到灌浆期,2种因素协同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寄生烟蚜Myzus persicae的烟草品种、育苗方式和烟蚜来源,为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和复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调查了不同烟草品种(云烟87、K326、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繁殖烟蚜若蚜、不同来源烟蚜(来自烟区、来自非烟区和室内繁殖种群)若蚜和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土壤育苗和湿润育苗)繁殖烟蚜若蚜时,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以及成蜂羽化率、寿命、体型大小和雌蜂比。【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繁殖烟蚜若蚜对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在红花大金元和翠碧1号繁殖烟蚜上的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分别比在K326繁殖烟蚜上的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高19.00%和14.00%,但对烟蚜茧蜂的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烟蚜来源对烟蚜茧蜂寄生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烟蚜茧蜂成蜂对非烟区烟蚜若蚜和烟区烟蚜若蚜的寄生率比对室内繁殖种群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分别高20.25%和16.75%,但对烟蚜茧蜂成蜂的羽化率、寿命、体型大小和雌蜂比没有显著影响;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对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烟蚜茧蜂对烟蚜...  相似文献   

6.
【目的】矿物油乳剂因其安全性好、杀虫谱广、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果蔬、农作物、园林害虫的防治,但有关其对害虫天敌烟蚜茧蜂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研究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安全性,为更好地协调蚜虫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150、250、350、450倍液)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各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成虫的影响较小,无明显胃毒作用,但有一定的触杀作用,以最高浓度150倍液(4986.960 mg·L-1)处理24 h后的存活率依然高达92%;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寄生蚜有较高的致死率,LC50为859.541 mg·L-1,该浓度远远低于此次供试的最低浓度450倍液(1662.320 mg·L-1),说明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卵和幼虫的安全性较差;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蛹期羽化率的影响较显著,处理组的僵蚜与对照组的僵蚜相比,羽化高峰期均滞后1 d,且羽化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下降(450倍液时羽化率为81.25%,150倍液时仅为47.75%)。【结论】当蚜虫发生严重时,可考虑在烟蚜茧蜂成虫期协调使用矿物油乳剂进行联合控制,但矿物油乳剂的使用浓度和施用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7.
不同烟草品种上节肢动物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1998年5~7月对合肥郊区自然状态下Nc89、Nc82和K326烟草生产品种上重要节肢动物种群数量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烟田重要蜘蛛类天敌是皿蛛、狼蛛、球蛛、肖蛸蛛、蟹蛛、跳蛛和管巢蛛等,重要昆虫类天敌是烟蚜茧峰(Aphidiusgifuensis)、瓢虫、隐翅甲、步甲、大灰食蚜蝇(Syrphascoralae)和小花蝽(Oriusmiutus)等,重要害虫是烟蚜(Myzuspersicae)、烟青虫(Heliothisasulta)、斑须蝽(Dolycorisbacarum)和油葫芦(Grylustestaceus)等.烟蚜种群数量消长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16日和6月13~21日前后.文中对烟蚜种群数量动态模型,烟蚜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a)种群相互作用做了分析.烟蚜茧蜂种群平均数量Nc89烟草品种显著高于Nc82和K326,主要害虫个体总数平均数量Nc89品种显著高于K326,不同烟草品种上的其它节肢动物种群平均数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栽培措施对烟田前期烟蚜和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设置 5种类型烟田 ,研究了栽培措施对烟田前期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和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hsis(Ashmead)种群数量的影响。地膜和耕作方式对烟田前期烟蚜种群数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烟田烟蚜种群数量大小依次为桃园附近、纯作未覆膜、间作未覆膜、纯作覆膜、间作覆膜烟田。其中 ,桃园附近烟田烟蚜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其它烟田 ,未覆膜烟田高于覆膜烟田 ,纯作烟田又高于间作烟田。地膜对烟田前期烟蚜茧蜂种群数量有显著影响。覆膜烟田烟蚜茧蜂种群数量高于未覆膜烟田。因此 ,烟田覆膜有利于降低烟蚜种群数量、增大烟蚜茧蜂种群数量 ;间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烟蚜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9.
韩宝瑜  周成松 《生态学报》2007,27(9):3637-3643
为研究茶蚜蜜露的分泌节律及对蚜茧蜂、中华草蛉、大草蛉、门氏食蚜蝇、七星瓢虫、异色瓢虫二斑变型、显现变种、显明变种和十九斑变种的引诱效应,在21℃、85%RH、3500lx光照和12L∶12D光周期下,把1头无翅胎生雌成蚜在1h内产出的45头无翅胎生雌若蚜分别引至小茶苗上,观测发育,收集蜜露。发现若蚜和成蚜历期为32.4d±5.8d,分泌蜜露325.6滴±35.8滴,体积为41.98μl±6.14μl,质量为45.34mg±8.76mg。1~4龄期间的蜜露量与天数呈Logistic关系。其中1~2龄期分泌的蜜露量较小。成蚜历期22.0d±0.0d,分泌蜜露176.31滴±22.38滴,体积30.38μl±5.32μl,连续分泌5~8h之后间歇2~5h。另取一头雌成蚜在1h内产出的、已发育为成蚜的45头雌成蚜,在13~21℃、85%RH、3500lx光照和12L∶12D光周期下观测,发现室温的升降明显影响蜜露分泌量。蜜露显著延长9种(亚种)天敌昆虫搜寻时间;随着蜜露剂量的增大,搜寻时间显著地延长。蚜茧蜂搜寻时间最长,门氏食蚜蝇最短,异色瓢虫4变种(型)中,显明变种搜寻时间最长。茶蚜蜜露是重要的引诱多种天敌的接触性利它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蜜源植物为天敌提供栖境和营养的生物防治增效技术已广泛应用。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Asterales:Asteraceae)由于生长快、花期长而具备作为蜜源性功能植物为天敌昆虫定殖、迁移和控害能力增效的潜力。本试验从室内种群定殖、诱集助迁和控害增效作用评价3个方面研究了金盏菊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Coleoptera:Coccinellidae)温室定殖控害的增效作用。试验表明,在金盏菊的伴存下七星瓢虫种群个体数在15 d和30 d时分别增长170%和320%,显著高于对照组。金盏菊伴存时番茄植株对七星瓢虫的诱集助迁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控害增效作用评价试验表明,引入瓢虫15 d后,试验处理内各个区域间七星瓢虫个体数量和蚜虫密度均有显著差异,种植有金盏菊的小区内七星瓢虫个体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蚜虫密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引入瓢虫30 d时,不同区域间的七星瓢虫个体数量和蚜虫密度未见显著差异。本研究证明了金盏菊对七星瓢虫诱集助迁、温室内定殖及控害效果均有增效作用,为其作为功能性蜜源植物增加天敌释放效率和控害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是我国冬小麦产区的重要害虫,为明确小麦-油菜间作(简称:麦油间作)和小麦-大蒜间作(简称:麦蒜间作)田中麦长管蚜及其天敌的种群发生动态,进而为麦田天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小麦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间作方式下,麦长管蚜及其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发生特点,并尝试采用数量食物网的分析方法,描述和分析了不同营养阶层的互作关系。【结果】在调查期内,麦油间作田和麦蒜间作田中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种群密度在小麦灌浆期显著低于单作田;麦油间作田中有较高的瓢虫种群密度,而寄生蜂的种群密度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显著高于单作田和麦蒜间作田;麦蒜间作田有翅蚜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单作田和麦油间作田,而对瓢虫和蚜茧蜂的种群数量变动无明显影响。数量食物网分析表明,除草蛉类和食蚜蝇类外,其他同一种类的天敌类群,对3种间作方式下麦长管蚜的控制贡献率差别不大。【结论】麦油间作和麦蒜间作能够提高麦蚜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进而控制麦长管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吴珂珂  顾钢  赖荣泉  周挺  韩梦 《昆虫学报》2022,65(11):1488-1497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烟蚜Myzus persicae有着极高的寄生率,而被广泛用于烟田防治烟蚜。但在人工扩繁烟蚜茧蜂过程中,环境因素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光周期、湿度和温度对烟蚜茧蜂在烟蚜上寄生力的影响。【方法】在室内分别调查温度25℃、相对湿度70%与4个光周期(9L∶15D,12L∶12D, 14L∶10D和19L∶5D)组合条件下,温度25℃、光周期14L∶10D与4个相对湿度(65%, 70%, 75%和80%)条件下,以及相对湿度70%、光周期14L∶10D与4个温度(10℃, 15℃, 25℃和35℃)组合条件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及成蜂羽化率、寿命、性比(雌性占比)和后足胫节长度。【结果】结果表明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对烟蚜茧蜂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70%时,光周期14L∶10D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大,其成蜂后足胫节最长,为0.439 mm;光周期为12L∶12D下烟蚜茧蜂成蜂的体型最小,后足胫节长度只有0.345 mm;光周期14L∶10D下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寿...  相似文献   

13.
烟蚜属半翅目蚜科,是烟田的重要迁飞性害虫,成蚜和若蚜聚集于烟叶幼嫩部位,吸食植物汁液,滋生霉污病并传播烟草病毒病害,造成产量和质量损失.本文在湖北恩施地区选择烤烟田对烟叶从移栽至中部烟叶开始采收阶段的田间有翅烟蚜和无翅烟蚜的空间分布和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半变异函数特性,模拟其田间迁移模式.结果表明:恩施烟区有翅烟蚜种群动态为双峰曲线,烟叶移栽后第3周和烟叶打顶后第2周为发生高峰,呈现随机、聚集、随机、聚集、随机5步过程;无翅烟蚜种群动态为单峰曲线,烟叶打顶前为发生高峰,呈现随机、聚集、随机3步过程;人为因素和寄主特性对其种群密度影响较大;空间分布模拟插值图可以清晰反映出田间烟蚜的发生动态,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有翅蚜迁入高峰期,烟蚜种群数量小并高度集中,构成了田间烟蚜的虫口基数,是烟蚜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烟草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国各产烟省(区)广泛分布.其发生数量大,危害时间长,防治较困难.1999年5月下旬~6月中旬,在云南省宜良县九乡烟田调查,烟蚜的捕食性天敌除食蚜蝇、瓢虫、草蛉类外,还发现了一种新天敌-奇臀花金龟Campsiura mirabilis(Faldermann).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七星瓢虫成虫对棉蚜的自然控制能力,本文通过密度-天敌双因素控制试验分析了不同棉蚜初始密度(200头/株、400头/株、800头/株)和不同七星瓢虫数量(0头、1头、2头、4头)组合处理下棉蚜的种群动态;使用棉蚜种群增长率、益害比、控制效果等指标评估了天敌的控制能力,并建立简单的模型来明确天敌有效控制棉蚜的益害比....  相似文献   

16.
棉田蚜茧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蚜茧蜂是蚜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国内有些地区已开始应用于防治烟蚜和菜蚜等。为探索蚜茧蜂对棉蚜的控制作用,1977—1979年我们先后在江苏省扬州、高邮、大丰、东台、南通等地对棉田蚜茧蜂种类,发生消长和寄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 一、种类 江苏棉田蚜虫以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为主,但粮、棉夹种地区,棉苗(5月至6月初)上的蚜虫尚有桃蚜Myzus persiae(Sulzer)、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可持续防控蚜虫的优良内寄生蜂,适宜的低温短光照可诱导其进入滞育,滞育后产品货架期长达120 d,对害虫生防意义重大。为深入探索滞育烟蚜茧蜂的亲代效应,分析滞育机理,提高滞育诱导效率,指导该天敌产品的贮存实践,开展本项研究。【方法】在室内测试了滞育烟蚜茧蜂F1代的羽化率、性比、成蜂寿命、滞育率、寄生力以及F2代的羽化率、性比等生物学指标,综合评价滞育烟蚜茧蜂的亲代效应。【结果】滞育经历对烟蚜茧蜂子代的部分生物学性状具有显著性影响,F1代雌蜂比例显著增加,滞育维持30 d后子代雌蜂比例由0.59上升至0.65;F2代雌蜂比例与CK无差别,维持在0.58左右;F1代滞育率显著升高,可由对照的44.75%提高至74.01%,滞育维持30 d后子代滞育率具升高趋势;F1代寄生力略增加,各处理形成的僵蚜数在117~129头间,但无显著性差异;F1代羽化率、子代成蜂寿命与CK相比无差异。【结论】烟蚜茧蜂具有较显著的滞育亲代效应,亲代滞育经历可显著提高子一代的滞育率,利于子代抵御不良环境胁迫,提高种群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评价了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茧蜂生命参数及控害效果的影响。分别在烟蚜茧蜂寄生桃蚜后不同时间进行高剂量(1900孢子/mm2)接菌,检测蚜虫感病率和寄生蜂形成的僵蚜率及僵蚜出蜂率。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僵蚜率和僵蚜出蜂率的影响随接菌时间不同而变化。在烟蚜茧蜂寄生前1d、寄生当天和寄生后3d接菌,蚜虫感病率分别为59.6%、56.2%和34.8%;与对照相比,僵蚜率分别下降94%、59%和47%,僵蚜出蜂率分别减少83%、54%和49%。在寄生后5d或7d接菌,僵蚜率和僵蚜出蜂率不受明显影响,但蚜虫感病率降低到8.2%以下。对蚜尸内白僵菌菌体含量检测表明,随着烟蚜茧蜂寄生后接菌时间的推移,菌体数量迅速下降。寄生蜂寄生后5d或7d接菌,蚜尸内几乎检测不到菌体。直接喷雾接菌烟蚜茧蜂,成蜂寿命缩短4d左右,且81.8%的蜂尸受白僵菌感染。接菌后的寄生蜂对蚜虫寄生率几乎无影响,但寄生蜂在蚜虫体内的存活时间缩短了27.8%。  相似文献   

19.
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茧蜂生命参数及控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评价了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茧蜂生命参数及控害效果的影响。分别在烟蚜茧蜂寄生桃蚜后不同时间进行高剂量(1900孢子/mm2)接菌,检测蚜虫感病率和寄生蜂形成的僵蚜率及僵蚜出蜂率。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僵蚜率和僵蚜出蜂率的影响随接菌时间不同而变化。在烟蚜茧蜂寄生前1d、寄生当天和寄生后3d接菌,蚜虫感病率分别为59.6%、56.2%和34.8%;与对照相比,僵蚜率分别下降94%、59%和47%,僵蚜出蜂率分别减少83%、54%和49%。在寄生后5d或7d接菌,僵蚜率和僵蚜出蜂率不受明显影响,但蚜虫感病率降低到8.2%以下。对蚜尸内白僵菌菌体含量检测表明,随着烟蚜茧蜂寄生后接菌时间的推移,菌体数量迅速下降。寄生蜂寄生后5d或7d接菌,蚜尸内几乎检测不到菌体。直接喷雾接菌烟蚜茧蜂,成蜂寿命缩短4d左右,且81.8%的蜂尸受白僵菌感染。接菌后的寄生蜂对蚜虫寄生率几乎无影响,但寄生蜂在蚜虫体内的存活时间缩短了27.8%。  相似文献   

20.
对山东烟区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7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烟蚜的发生为单峰型曲线,发生高峰大致在每年的5月底6月初,大多数年份不能形成第2个蚜量高峰,且烟蚜的发生以无翅蚜为主。并对以无翅蚜为主以及近年来烟蚜田间发生的数量较少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