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14年至2015年对厦门地区蚜虫虫霉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共鉴定出6种虫霉目病原真菌: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普朗肯虫霉Entomophthora planchoniana、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弗雷生新接霉Neozygites fresenii、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新蚜虫疠霉和普朗肯虫霉是春季蔬菜蚜虫种群中发生、流行的最重要病原真菌,夏季未观察到虫霉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 1986—1988年对福建南平毛蠓(Psychoda sp.)上的双翅虫疫霉(Erynia dipterigena)流行病进行连续观察,流行病均在3—4月份的雨季发生。其病原鉴定、分离和感染实验结果如下: (一)野外症状患病致死的毛蠓成虫乳白色,淡灰色。虫体膨大,以腹部的假根固着于基物上。死亡虫尸以近水洼地的草丛叶背居多。 (二)病原形态低倍镜下扫描观察,虫尸头部、腹部以及翅脉均覆以浓密子实层。虫菌体分枝状,柱状或不规则状,粗10.0—13.3μm。分生孢子梗二叉分枝或掌状分枝。分生孢子通过乳突翻转强力弹射,淡绿色,长椭圆形-卵圆形,基部有一钝且明显的乳突,乳突多不对称而偏向一端。单  相似文献   

3.
虫霉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虫霉是一群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它们具有显著的流行病潜力和适度的寄主专化性,是生物防治中正在开发的重要资源。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分类一直较乱,本文介绍了目前较流行的新巴氏分类系统。在虫霉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一直在试用不同的田间应用方式。虫霉的培养和生产过去被认为很难,但近10年来进展较大,少数已可工业生产。我国虫霉研究起步较晚,最近在弗氏三孢霉(Triplosporium fresenii)的培养方面取得突破。虫霉的休眠孢子、分生孢子和菌丝皆可生产,各具利弊。除2种耳霉及一种蛙粪霉外,尚未发现其它虫霉在人和哺乳动物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几种病原真菌对二点叶螨、桃蚜的侵染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兰州市刘家堡乡自然感病的菜豆蚜尸上,经分离、纯化、筛选得到5种病原真菌,即新接霉属、干尸霉属、虫瘴霉属、虫疠霉属、匍柄霉属。以室内盆栽菜豆上饲养供试桃蚜、二点叶螨为供试生物,测定了几种病原真菌的侵染力。结果表明:匍柄霉属、新接霉属、虫瘴霉属、虫疠霉属对桃蚜有较高的侵染力,接种第7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4.0%、70.0%、64.0%、62.0%;对二点叶螨雌成螨的侵染力相对较低,干尸霉属、新接霉属、虫瘴霉属、匍柄霉属接种第7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8%、45.9%、42.7%和38.8%。几种病原真菌孢子悬浮液处理二点叶螨螨卵后,可延长螨卵的发育历期,降低螨卵孵化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虫霉目的一个新种和3个新记录种。新种叶蝉虫疫霉(Erynia cicadellisLi et Fan sp.nov.)是我国南方稻叶蝉虫霉流行病的病原之一,与近缘种飞虱虫疫霉[E.Deiphaeis (Heri) Humber et Ben-Ze’ev] 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孢子较大,且不具有假根。蚜虫疫霉[E. aphidis (Hoffm.) Humber et Ben-Ze'ev]系世界不常见种,国内首次在陕西岚皋及福州的桃蚜上记录;飞虱虫疫霉和佩氏虫疫霉[E.Petchii Ben-Ze'ev et Kenneth)皆系南方褐稻虱虫霉流行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6.
稻纵卷叶螟根虫瘟霉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春生  洪波 《菌物学报》2012,31(3):322-330
在广东省发现一种新的侵染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昆虫病原真菌,经鉴定该病原真菌为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这是中国首次报道该菌侵染稻纵卷叶螟。在室内进行的温度和光周期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该菌在15-2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周期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根虫瘟霉主要侵染稻纵卷叶螟3-5龄幼虫,对3-5龄幼虫的侵染率分别为2.71%、24.32%和72.97%。在10-11月,根虫瘟霉可持续引发稻纵卷叶螟幼虫高强度流行病,侵染率高达95%。该菌以休眠孢子越冬,成为次年稻纵卷叶螟幼虫流行病的初侵染源。因此,根虫瘟霉是稻纵卷叶螟幼虫一种有效的自然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在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调查中发现松树上的菱沫蝉(Agrophora sp.)的新病原真菌一种,因其分生孢子远大于任何已知种虫疫霉,故定为新种巨孢虫疫霉(Eryniagigantea Li,Chert et Xu)。其初生分生孢子长倒拟卵形或拟纺锤形,对称或略弯曲,42.6—76.7×l 2.3—26.0μm(平均57.6×l 8.6μm),长径比2.2—4.9(平均3.1);顶稍圆或尖削;基部乳突略钝,有时有孢领。次生分生孢子倒拟卵形至广倒拟卵形;毛管分生孢子未见。假根成束。假囊状体及休眠孢子未见。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调查中发现松树上的菱沫蝉(Agrophora sp.)的新病原真菌一种,因其分生孢子远大于任何已知种虫疫霉,故定为新种巨孢虫疫霉(Eryniagigantea Li,Chert et Xu)。其初生分生孢子长倒拟卵形或拟纺锤形,对称或略弯曲,42.6—76.7×l 2.3—26.0μm(平均57.6×l 8.6μm),长径比2.2—4.9(平均3.1);顶稍圆或尖削;基部乳突略钝,有时有孢领。次生分生孢子倒拟卵形至广倒拟卵形;毛管分生孢子未见。假根成束。假囊状体及休眠孢子未见。  相似文献   

9.
块状耳霉的分离、鉴定、培养和寄主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自感染真菌的扁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虫尸上分离到一株虫毒菌,经鉴定是耳霉属的块状耳霉(couidiobolus thromboides Drechsler)。该菌易于分离和培养,在培养基上可形成大量休眠孢子,休眠孢子容易萌发,六天中萌发率达53%。经试验该种虫霉可以感染多种蚜虫,是一种有希望制成杀蚜菌剂的真菌。  相似文献   

10.
麦蚜虫霉流行病的初始侵染源及传播途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春  冯明光 《中国科学C辑》2003,33(5):414-420
在河南省原阳县麦区于2002年4~5月期间自空中诱捕到迁飞性有翅麦蚜共1092头, 其中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415头,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642头, 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22头,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13头. 每日诱获的有翅蚜带回室内在试管麦苗上单头饲养7 d, 共发病死亡341头(麦长管蚜224头, 禾谷缢管蚜106头, 麦二叉蚜3头, 麦无网长管蚜8头), 全部在饲养的前5天死亡, 其中前3天的死亡占78.9%, 有翅蚜的总带菌率为31.2%. 病死有翅蚜经逐头镜检确认病因, 全系虫霉感染所致, 其中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占84.6%, 普朗肯虫霉(Entomophthora planchoniana)占5.5%, 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占9.9%, 另有4例为新蚜虫疠霉和暗孢耳霉的复合感染. 基于迁飞性有翅麦蚜高比例带菌和田间麦蚜虫霉流行病的调查资料, 可以认为麦蚜的虫霉流行病可能主要借有翅蚜的迁飞定殖而异地传播, 并讨论了这种传播方式对蚜虫流行病研究与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