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rankia与链霉菌融合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Frankia菌株CcOl与金色链霉菌GL原生质体融合,得到3株融合子,均具有GL生长快的特性与CcOl的结瘤固氮能力.固体培养时,3株融合子呈现出与GL不同的颜色;且均具有Frankia菌的顶囊形态,以及链霉菌的链状孢子丝结构.与两亲本相同,3株融合子均对大肠杆菌有抗性,其中F4与GL的抗菌谱基本相同.在传10代之后,它们仍具有结瘤与固氮能力.血清学分析表明,F1与F6兼具两亲本的特异抗原,而F4仅具有GL的特异抗原,融合子F1、F6较F4在遗传上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固氮细菌导入水稻原生质体并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利用广亲和水稻品种02428细胞悬浮系为材料、分离出原生质体,将固氮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A-1501导入水稻原生质体并分化培养成株。A.faecalis A-1501是我国南方分离出的一种水稻根际固氮细菌,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和吸氢酶活性,并可利用同化 CO_2作为碳源生长及进行固氮作用。该菌不仅可附着和积聚在水稻根表,并可进入水稻根细胞以至原生质体内,并具有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3.
西红柿(蕃茄)是茄科(非豆科)植物一类蔬菜作物。一般是不能与微生物行共生固氮作用的,但有一类细菌--根癌病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能引起西红柿形成肿瘤(冠瘿瘤),这是一种有害的寄生现象。如何消除这种有害,或变害为益、或实现非豆科经济作物有效共生固氮?这是当今国际上密切注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 thuringensis subsp kurstaki)Bt-3701与具有解磷活性的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 var. phosphaticum)Bm-107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Bt-3701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9.4%,再生率为21.4%;Bm-107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7.5%,再生率为23.8%。以PEG为助融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22个融合子,融合率达6.03×10^(-3)。融合子在双抗培养基(DR-CNB)上连续传代12次,得到4个稳定的融合于生物测定表明,融合子既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又具有一定的解磷活性。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融合是微生物遗传育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在种间、属间及科间构建出新型菌株,同时也是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育种上的特点,原生质体制备及影响因素,融合方法,融合子的鉴定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植物亚原生质体中的胞质体和微原生质体在植物遗传改良等应用方面上具有重要意义,就国内外在胞质体和微原生质体分离和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 thuringensis subsp kurstaki)Bt-3701与具有解磷活性的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 var. phosphaticum)Bm-107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Bt-3701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9.4%,再生率为21.4%;Bm-107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7.5%,再生率为23.8%。以PEG为助融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22个融合子,融合率达6.03×10~(-3)。融合子在双抗培养基(DR-CNB)上连续传代12次,得到4个稳定的融合于生物测定表明,融合子既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又具有一定的解磷活性。  相似文献   

8.
引言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是在高等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838年Muller曾见到肿瘤多核细胞的融合现象,直到1962年才由Okada首次用仙台病毒诱导建立了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植物的体细胞杂交也得以开展,去除细胞壁的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再生成植株。1970年英国的Power等首次报道了高浓度NaNO_3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1972年Carlson等用Na_2CO_3诱导融合。目前在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中主要用的方法有两大类:keller等建立的高Ca~(2+)、高pH方法以及高国楠等发展起来的聚乙二醇诱导  相似文献   

9.
真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生质体融合具有许多常规杂交方法所无法比拟韵独到之处,生物学研咒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正在逐步完善。近几年来,在原生质体融合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领域中,都有相当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型真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细胞工程育种新技术,它具有许多常规杂交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处。随着生物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正在逐步完善。本文综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型真菌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固氮作用     
871702 引导固氮蓝细菌进人植物和真菌原生质体的研究[会,中]/陈廷伟…//第一届农业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资料(上海)-1986 报道了以PEG引导植物(小麦、水稻、玉米、烟草、大白菜、绿豆)和真菌链抱霉原生质体摄取固氮蓝细菌Gloeocapsa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及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氧双岐杆菌,以解决双岐杆菌制剂开发中始终存在的“活菌数低”和存活时间短等问题。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Mutanolysin分别制备长岐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原生质体,在电场作用下诱导长双岐杆菌原生质体和经56℃热灭活30min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融合,并在双层再生培养基上筛选融合菌株。结果:成功地构建出几种较为稳定的兼具长双岐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融合菌株;其中融合株F2具有良好的耐氧性;且能在有氧、CO2条件下良好生长。结论: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能改良双歧杆菌的严格厌氧特性,有利于对双岐杆菌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在发酵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microbial protoplast fusion)技术具有重组频率高、受结合型或致育型限制小以及遗传物质传递完整等优点,是微生物育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组成,包括制备、再生、融合的影响因素以及融合子的筛选方法,重点评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在微生物育种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硅酸盐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原生质体融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唐宝英  朱晓慧  刘佳 《生物技术》1998,8(5):19-21,31
具有解钾活性的硅酸盐细菌──胶质芽孢杆菌(R.mucilaginesus)W9-12与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ensis)Bt179208原生质体质进行了融合。W9-12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9.7%.再生率为24.9%,Bt179208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9.9%,再生率为35%。以PEG为助融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56个融合子.融合率为5.92×10-6。融合子在双抗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得到12个稳定的融合子,生物测定表明,融合子既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又具有一定的解钾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探讨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转移野生稻有利基因的途径,进行了栽培用与4种野生稻融合试验。总计6·28×107个野生稻原生质体与栽培稻原生质体进行了电激融合。获得了4364块愈伤组织,再生了490个植株。试验了Y射线处理野生稻原生质体的有效剂量和碘代乙酰胺抑制栽培稻原生质体生长的浓度。探讨了原生质体来源对融合效果的影响,讨论了融合亲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凤尾菇和裂褶菌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具有双重营养缺陷型的裂褶菌单核体突变菌株的原生质体经过灭活处理后作为供体与同样带有营养缺陷型标记的凤尾菇单核体原生质体融合,得到大量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多核体和双核体融合子。这些融合子完全恢复了供体亲本双核体的遗传特性,同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值得继续探讨的新的生理特性,如菌丝体在木屑麸皮以及废棉培养料上生长速度较快,在平板培养基和木屑培养料上均较早较快地形成原基和子实体等。结果表明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融合方式,可以作为食用菌育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具有抗病、优质丰产等优良性状的柑桔体细胞杂种,本研究应用当前推广良种朋娜脐橙胚性细胞原生质体和抗裂皮病、耐盐碱的红桔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作为亲本进行体细胞杂交研究。通过对原生质体分离,融合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调控等环节的研究,建立起原生质体融合及其后的胚状体再生系统,并从融合处理后的原生质体培养中获得了大最的胚状体,进而获得个别体细胞杂种植株。同时对融合后再生的胚状体染色体数目和同工酶分析,还揭示了在柑桔原生质体融合再生中,胚状体水平上存在淹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有14.1%的胚状体为四倍体,近20%为超倍体的非整倍体,并讨论了变异发生及由胚状体再生植株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用聚乙二醇诱导选定的成对原生质体间的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微吸管选取单对原生质体,在含聚乙二醇(PEG)的微滴中诱导融合。此法克服了常规的PEG群体融合方法中的盲目性,能排除一方亲本原生质体自相融合和多个原生质体的融合,以及未融合的原生质体的混杂,保证融合产物来自选定的成对原生质体,从而使PEG融合技术精确化。此法在植物细胞工程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凤尾菇和裂褶菌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双重营养缺陷型的裂褶菌单核体突变菌株的原生质体经过灭活处理后作为供体与同样带有营养缺陷型标记的风尾菇单核体原生质体融合,得到大量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多核体和双核体融合子.这些融合子主要显示了供体菌株的特性,数次转接后,有的融合子从多核体转变成双核体,有的融合子完全恢复了供体亲本双核体的遗传特性,同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值得继续探讨的新的生理特性,如菌丝体在木屑 皮以及废棉培养料上生长速度较快,在平板培养基和木屑培养料上均较早较快地形成原基和子实体等.结果表明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融合方式,可以作为食用菌育种的一种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20.
酿酒酵母缺陷型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融合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缺陷型作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倍体融合亲株的遗传标记。采用营养缺陷型LY—2和LY—4菌侏的对数生长前期的细胞,在0.5%的蜗牛酶作用时间40分钟,0.7MKCl高渗稳定剂的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形成率分别为98.2%和91.0%。原生质体再生率为6.12%和2.13%。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在35%聚乙二醇(PEG, M.W.6000),50mMCaCl_2下诱导融合15分钟,在基本培养基上长出营养互补的融合菌株,融合频率为4.14x10_(-4)。本文就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