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苯二氮(?)(BDZ)类药物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焦虑药。大量证据表明,这类药物的效应是通过体内BDZ受体中介产生的。BDZ和吗啡均为机体的外源性物质;自从体内发现阿片受体后,又发现了阿片受体的内源性配体阿片肽及非肽类吗啡样物质。在发现BDZ受体的同时,人们就开始寻找可能存在的BDZ受体内源性配体。先后在多种组织提取物中发现嘌呤,嘌呤核苷酸、烟酰胺,以及一些肽和分子量在1500至70000的蛋白质可与BDZ受体结合,但未见它们具有与BDZ相似或相反的药理效应。1980年从人尿中分离出β-卡  相似文献   

2.
自1975年Hughes等从猪脑中提取出脑啡肽(enkephalin),已先后发现十几种内源性阿片样肽。研究这些内源性阿片肽的生理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阿片拮抗剂(如纳洛酮)去阻断阿片受体,以观察哪些功能发生了改变,进而推测内源性阿片肽本身的功能。纳洛酮阻断法有不足之处:用纳洛酮阻断阿片受体后,所有阿片样激动剂都将失效。因此,不能区分究竟是哪一种阿片肽在起作用;纳洛酮对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有不同的亲和力,较小剂  相似文献   

3.
阿片能神经是肠肌间神经丛的主要肽能神经元,含有丰富的内源性阿片样肽。最近,Bitar 等将豚鼠和人空肠环肌和纵肌分离,检测阿片受体的分布。作者采用甲啡肽、甲啡肽Arg~6-Phe~7、β-内啡肽、强啡肽-13及亮啡肽等5种阿片样肽收缩环肌和纵肌。当浓度在10~(-12)~10~(-5)mol/L 时,上述阿片样肽均可呈浓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发现了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等多种内源性阿片肽。这些阿片肽虽然分子量大小不同,但在分子结构上都含有共同的N端氨基的序列:酪-甘-甘-苯丙,这种结构可能与其阿片活性有关。近来,西德Brantl等人报告了一种新的天然阿片肽(7肽)。其特点是具有不同的N端结构:酪-脯-苯丙-脯。由于此肽为β-酪蛋白(β-casein)的片段,可由酪蛋白裂解得到,因此命名为β-酪吗啡(β-caso-morphin)。作者对这一新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及各种生物学效应作了详细研究,发现此肽及其几个N端片段(β-  相似文献   

5.
心脏内含有阿片样肽及阿片受体,阿片受体的活动参与心脏调节。在离体灌流的心脏加入外源性阿片样肽,和缺血—再灌流的心脏一样,均可导致 cAMP 含量增加,并伴有心律失常。根据以上结果可推测:缺血—再灌流导致心脏内阿片样肽的释放增加,引起心脏 cAMP水平增高,激活钙通道而引致心律失常。一、心脏内的阿片样肽Hughes 等用小自鼠输精管生物检定法,首先在兔及大白鼠的心房提取物中发现心内源性阿片样肽。Weihe 等和 Lang 用高效液相色谱披术(HPLC),放射免疫法和大鼠输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工作已经证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并具有十分复杂的生理功能。随着这方面工作深入,对于脑内是否存在其对抗性物质已引起人们注意。已经从脑内分离提取得到了某些具有对抗阿片活性的未知物质,同时也发现了某些已知的神经化学物质,特别是神经肽,也可不同程度地调节阿片样物质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钙内流是细胞的重要生理过程,推测体内有内源性物质负责它的调节,如果这些物质是特异性地作用于受体,那么,这种调节就可能更加精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在神经母细胞瘤的细胞和血管平滑肌中,甲状旁腺素(PTH)就起着这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工作已经证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并具有十分复杂的生理功能.随着这方面工作深入,对于脑内是否存在其对抗性物质已引起人们注意.已经从脑内分离提取得到了某些具有对抗阿片活性的未知物质;同时也发现了某些已知的神经化学物质,特别是神经肽,也可不同程度地调节阿片样物质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内源性吗啡样多肽和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吗啡样多肽(简称内啡肽)是近年来从脑、垂体、肠分离出来的一类具有吗啡样活性的神经多肽,目前已达8种,它们可能是一类新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节物质。其中脑啡肽是两个5肽:亮-脑啡肽及甲硫-脑啡肽,其脑内分布与(阿片)受体有相当显著的平行关系。β-内啡肽首先发现于垂体,然后亦在脑内找到。在脑内给药时其镇痛作用比脑啡肽强而持久。最近有许多资料提示脑刺激或针剌引起的镇痛都可能是由于激活了脑内的内啡肽能神经原使之释放内啡肽。本文讨论了有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氧化亚氮广泛用于外科麻醉和牙科镇痛。尽管该药历史悠久,效果良好,但它消除焦虑,解除疼痛的机制却不甚清楚。1979年Berkowitz 等发现,氧化亚氮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地与激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内源性镇痛系统有关,即可能通过释放阿片样肽激动阿片受体。在动物和人体内均发现,阿片受体阻断剂纳  相似文献   

11.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s)包括甲啡肽、亮啡肽、β-内啡肽、γ-内啡肽、α-内啡肽等多种。它们是体内存在的一类具有鸦片样活性的物质,在体内起着神经介质或激素的作用。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不仅在痛觉调制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体内激素分泌、体温调节、消化活动、睡眠、精神、运动等生理功能亦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促性腺激素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哺乳动物胎儿时的促性腺激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及成体时促性腺激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着重介绍儿茶酚胺、阿片样、γ-氨基丁酸(GABA)、GPR54(视黄酸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kisspeptin(GPR54内源性配体)以及Ghrelin(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对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孤啡肽受体是阿片受体的家族成员,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中A类视紫红质样受体,其天然的内源性配体被称为痛敏肽。孤啡肽受体分布广泛,对神经系统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孤啡肽配体-受体系统生物学作用做简单综述,从而为孤啡肽受体参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感兴趣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如脑啡肽、β-内啡肽等),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也分布在胃肠胰内。最近,在人和狗身上发现,这些内源性阿片物质参与进食后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调节。由于胃肠激素(例如CCK)可由于饭后胃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刺激而释放,并参与胰腺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因此,在CCK与内源性阿片物质之间就可能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MENK)作为内源性物质,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发挥阿片样物质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表明,MENK在成熟的骨组织和成骨细胞中均有分布,并且在成骨细胞表面发现了阿片受体。实验旨在进一步研究MENK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MTT方法检测MENK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0-7、10-8、10-9mol/L的MENK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0.05)。提示MENK可在骨缺损疾病中发挥促进骨组织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内阿片受体PET成像及其在痛与镇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阿片受体在痛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目前在体定量检测脑内相关分子参与神经信号转导的唯一途径。本文在简要回顾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的发现、生理功能及其脑内分布的基础上,对已应用或有望应用于人体的阿片受体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示踪剂及其在PET成像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阿片成像结果所反映的神经机制进行解读。鉴于脑内阿片受体在介导痛与镇痛中的重要作用,文中着重就近年来有关痛与镇痛的脑内阿片受体PET成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内吗啡肽”的发现是阿片肽研究的一次突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Han JS  Wan Y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237-239
早在70年代,人们即发现了内源性的δ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脑啡肽)和k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强啡肽),但一直未能找到内源性的μ阿片受体的选择性配体。1997年4月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发现了两种内源性的α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分别命名为endomorphin-1(EM-1)和endomorphin-2(EM-2)可译为“内吗啡肽”。本文拟就内吗啡肽的发现过程及其与其它内阿片肽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观察家兔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紧张性高血糖反应中的作用。通过向家兔侧脑室内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或羧基肽酶 A 的抑制剂 D-苯丙氨酸以分别减弱或加强脑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作用。结果表明,纳洛酮能使由乙醚或2-脱氧葡萄糖所引起的高血糖反应减弱,而使由胰岛素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加强并延搁其回复过程。D-苯丙氨酸表现为相反的效应。在已对吗啡形成耐受的家兔,2-脱氧葡萄糖所引起的高血糖反应也呈减弱。这些结果提示,脑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与紧张性高血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75年Hughes从脑内发现有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以来,有许多作者相继报道从体内分离出许多具有吗啡或鸦片样活性的物质,主要有亮啡肽、甲啡肽,β-内啡肽,α-内啡肽,γ-内啡肽、垂体吗啡样物质,快泳动性吗啡样物质和非肽类的吗啡样物质等近10种。它们总称为内啡素(endorphins)或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s,OLS)。  相似文献   

20.
自1975年发现脑啡肽以来,十余年间已陆续发现了20多种阿片肽。在研究它们的功能中发现,内源性释放的阿片肽如果量大、持续时间长,也可引起与外源性注射吗啡相类似的耐受现象。这种现象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体内是否具有内源性的抗阿片物质(AOS)与阿片肽相抗衡?在发现脑啡肽后不久,Terenius和Ungar等曾提出体内存在AOS的设想及初步的实验证据。我们实验室也从电针耐受的大鼠脑中提取出一种具有抗阿片活性的小肽。1985年,日本Kaneko等从牛脑中提纯了第一个抗阿片肽——血管紧张素II,此后国际上又陆续发现了十几种具有抗阿片活性的神经肽,它们多数是已知结构的神经肽,新发现其具有抗阿片功能,少数是新确定结构的小肽。近几年,关于抗阿片物质的研究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