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们人类的远祖用双腿刚刚站立起来的时候,矛尾鱼早在六千万年前就已绝灭了。从前,古鱼类学家们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到了1938年,南非的捕鱼船船长亨德里克·古森竟然在印度洋捕到一条矛尾鱼。这是一条1.5米多长的大鱼,在外貌上与它的古代前辈化石矛尾鱼几乎一模一样。学者们一般都认为,矛尾鱼是两栖类以至最终产生我们人类的演化分枝处的原始鱼类。这条鱼有8个肉质的鳍,整个形体粗壮,下颌方形,长有牙齿。它如此“长寿”,再加上那惊人的外貌,很快赢得了“活化石”的绰号。南非罗兹大学鱼类学家詹姆斯·史密斯研究了古森的猎获物,并立即登广告出悬偿:谁能再送给他一条矛尾鱼,将得到100镑的奖金。史密斯足足等了14年,才又得到第二件矛尾鱼标  相似文献   

2.
矛尾鱼(又叫拉蒂迈鱼)是久已闻名的动物界的活化石。过去只在泥盆纪至白垩纪(约四亿年前至七千万年前)的地层里发现到这一类鱼的化石,可是从1938年首次在非洲东海岸捕到第一条活着的矛尾鱼后(见图),便引起了科研部门的广泛注意。人们想方设法、费尽心思地捕捞这种鱼,甚至派出军用飞机在有关海域上空搜寻它的影踪,组织水下摄影师考察队在海面下捕捞。三十多年来,有经验的渔民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的科摩罗群  相似文献   

3.
<正> 北京自然博物馆和民盟北京市科技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们的鱼祖先》展览于1985年1月7日—3月7日在北京展出.展览的标本中有拉蒂迈鱼(矛尾鱼)、肺鱼(非洲、美洲和澳洲)、多鳍鱼等.大厅正中陈列的矛尾鱼是科摩罗伊斯兰联合共和国于1983年10月赠送给我国的珍贵标本.该鱼的体长1.56米,体重60公斤,它是1977年4月在科摩罗群岛附近捕获的第97条矛尾鱼.迄今世界上已发现有170余条.这是我国首次公开展出的矛尾鱼标本.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动物学教材中,认为矛尾鱼科(Latimeriidae)中包含2个现生属,矛尾鱼属(Latimeria)和马兰鱼属(Malania)。通过文献史料考证马兰属矛尾鱼为无效属名。  相似文献   

5.
阿里沙州位于印度的东海岸,森林覆盖面积达43%。这里有一个叫南单卡南的生物公园,1973年6月以来在当地捕到9条眼镜王蛇(King Cobra),其中最大的全长396厘米,重达7公斤。(译者注:泰国曾捕到一条5.4米长的眼镜王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剧毒蛇)。  相似文献   

6.
事情已过去30多年,然而一位捕蛇者死于非命的惨景,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那是我读小学的时候。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半路上见一捕蛇者追着一条大眼镜蛇不放。“索索索……”眼镜蛇很快从田边窜到小河里。捕蛇者自恃有捕蛇本领,纵身一跳,跃入河中。说时迟,那时快,他迅速抓住眼镜蛇的腰身。冷不防,眼镜蛇突然回过头来咬中他的手臂。他迅速将  相似文献   

7.
猪獾(Arctonyx collaris)属经济动物,当地又称聋猪。1978年7月8日,在广西桂北兴安县苗儿山地区的华汇公社垌上大队的小崖头(海拔1,000米)捕到雄猪獾一只;1978年7月14日在垌上大队小岗岭(海拔850米)捕到雌猪獾一只;1978年7月26日和30日在高寨大队(海拔850米)捕到雌猪獾二只;7月20日捕到雄猪獾一只。其身长520—680毫米、后足长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温泉县海拔2100米的别珍套山、海拔2800米的阿拉套山和海拔3200米的西天山的山谷溪流中,栖息着一种身体最长不足30厘米的世界珍稀动物——新疆北鲵。新疆北鲵这个2.5亿年前的古老生物成功活到了今天,成为现在新疆唯一存活的鲵类。与此同时,圆鳞鲵、乌鲁木齐鲵则永远封存在化石当中了。最新研究表明,新疆北鲵的 DNA与鱼类中总鳍亚纲矛尾鱼的相似性可达97%。矛尾鱼最早出现于4亿年前泥盆  相似文献   

9.
薛良义  钱凯先 《遗传学报》2001,28(9):832-839
Hoxa-11基因调节鱼类鳍和四足动物肢的发育,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和鼠的Hoxa-1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两个兼并引物,通过PCR扩增到了矛尾鱼的Hoxa-11基因,经克隆和DNA序列分析,该片段为2065bp,包括绝大部分外显子Ⅰ,内含子和部分外显子Ⅱ,编码204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人、鼠、鸡、蛙和斑马鱼的同源性分别为66.0%、67.6%、74.4%、72.8%和59.7%。外显子Ⅰ的长度从矛尾鱼到蛙、鸡、鼠和人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人比矛尾鱼增长了16%,进一步分析,外显子Ⅰ可分为4个区域;两个高度保守区域,1个中度保守区域和1个可变区域,外显子Ⅰ的长度变化主要是由于可变区域内丙氨酸同聚物以及两侧富含甘氨酸和丝氨酸序列的累积。矛尾鱼只有1个由两个丙氨酸组成的同类物,蛙有1个由5个连续丙氨酸组成的同聚物,而鸡、鼠和人有3个丙氨酸同聚物,其中最大的同聚物由7个连续丙氨酸组成,而且在同聚物两侧出现了富含甘氨酸和丝氨酸序列。这表明可变区域可能与脊椎动物进化和鳍-肢转换过程中新功能的获得有关。同源异型盒所在的外显子Ⅱ区和剪接位点是高度保守的。内含子的长度变化较大,但在其内部也发现了两个高度保守的35bp和16bp的DNA片段,这两个片段在人、鼠、鸡、蛙和矛尾鱼中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序列的高度保守性提示其功能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1980—1982年我们在福建平潭岛沿海进行海蛇调查,捕到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1245条、长吻海蛇(Pelamydrus platurus)1822条和黑头海蛇(H.melanocephalus)46条,合计3113条。其中有24条海蛇身体上附着数量不同(1—28个)的细板条茗荷(Chochadermavirgatum hunteri):长吻海蛇6♂6♀,附着1—  相似文献   

11.
双头蛇     
1988年11月15日,陕西省长安县乾河乡宫子村原建斌同志,在玉米地(海拔410米)捕到一条畸型的蛇,颈的前部分叉,并生着两个头即称双头蛇。头部眼、鼻和口的功能外观均正常。经鉴定是白条锦蛇(Elaphe dione)的幼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研究,获得了农田优势种黑线姬鼠与臭聃的巢区、活动距离、领域性等资料,分析了种间领域性及空间分布的关系。并观察到随着捕获突数增多,对动物的可捕性产生影响,再结合对重捕期体重变化的分析,发现长期标志重捕对两种动物产生了正与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发现“活化石”——矛尾鱼的故事童合一邢湘臣古生物学家从化石研究中发现,距今约3.5—4亿年的泥盆纪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球上生活着一类腔棘鱼(Coelacanths),腔棘鱼类曾与恐龙一样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古腔棘鱼类的典型代表是仅见之于化石的大...  相似文献   

14.
金猫(Felis temmincki),当地人称土豹或土豹子.据<宁夏新志>物产篇记载,明代在六盘山地区就有土豹等大型动物分布.隆德县1935年也有捕到土豹的报道,但在以往报道中未见任何形态特征描述.最近,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捕到一只雄性个体,证实金猫在宁夏确有分布,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4年3月在蓟县下营乡刘庄附近山区 重4100克,体长560毫米,尾长400毫米。捕到一只雌性的花面狸(Paguma larvata)。体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找巢的目标——鸡(土从)菌 在调查和防治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O.)formosanus(Shiraki)、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过程中,于1976年6月7日在我省繁昌县环城公社阳冲林场发现一簇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Berk.) Heim共15根,顺着菌柄挖掘,有一条“菌根”连着菌圃,翻开即很快捕到了蚁王、蚁后,消灭了巢内幼年蚁群,既省工又省力。  相似文献   

17.
拉蒂迈鱼(又名矛尾鱼)属于被认为早已绝灭了的、只有化石为代表的空棘鱼类,可是在三十多年以前,人们竟捕捞到活着的空棘鱼。它的被发现曾轰动了全世界的学术界,而古生物学家和鱼类学家更为重视这个发现。之所以那样重视,是因为它不但早已被认为绝灭了,更重要的是它的身体结构和曾经同它一起生存过的、后来进化到四足动物的骨鳞鱼  相似文献   

18.
以蛇为生     
在印度南部沿海地区,有一个人口十万的依罗拉部落,其中的数千名依罗拉人都是捕蛇好手。他们特有的捕蛇技艺使得这块早年蒺藜丛生的森林地带变成了今天的马德拉斯市,曾一度以印度发达的蛇皮出口中心而享有盛名,仅在1966—1967年期间,蛇皮的出口多达一千万张。印度政府考虑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在1976年宣布禁止出口蛇皮。由于这一禁令大量减少了依罗拉人的收入,反倒使得他们为了谋生而对蛇类大肆狂捕滥捉,每年损失的蛇多达数百万条。由于吃老鼠的蛇类急剧减少,结果老鼠大量繁殖,鼠害异常猖獗,吞噬了大量的农作物和仓库里的粮食。严峻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捕蛇必须严格限制,以保持生态平衡。可是以捕蛇取皮为生的依罗拉人的收入怎样才能得到保障呢?毒蛇的毒液是印度三个大型实验室用来生产抗毒素的重要原料,需求量很大。因此,  相似文献   

19.
鲸鲨     
1956年5月6日,广东省北海外沙渔业生产合作社渔民,在防城县企沙港外三墩:捕到两条极罕见的大鲨鱼,其体型及各部的结构与一般习见鲨鱼不同。当这种鲨鱼被拖到外沙海滩时曾轰动全市,许多渔民都从未见过。现经我们鉴定为鲸鲨,在过去关于我国产鲨鱼的文献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纪载过这种鲨鱼,因此把它的形态及特征等简单介绍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2006年10月30日凌晨在云南新平金山丫口秋季夜间鸟类环志工作中捕获到1只戴环的紫啸鸫,环号为F03-9907,经查询该鸟为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理局于2005年10月在金山丫口环志放飞。此鸟环志1年后在原地被重捕是国内夜间环志工作中首次捕到戴环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