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运用双重巢式PCR 方法于2014 年10 月和11 月份对广东省阳江市、台山市、中山市、惠州市(大亚湾地区、惠东地区)、汕尾市(东涌地区、红海湾地区)等主要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养殖地区的青蟹呼肠孤病毒(mud crabreovirus, MCRV)和青蟹双顺反子病毒-1(mud crab discistrovirus-1, MCDV-1)流行情况进行检测调查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地区中, 60%-100%的拟穴青蟹至少携带一种病毒。10 月份阳江地区、台山地区、中山地区、汕尾东涌和汕尾红海湾地区拟穴青蟹MCRV 携带率分别为71.42%、68.97%、70%、72.41%和64%, MCDV-1 携带率分别为61.29%、24.14%、63.33%、13.79%和12%; 各地区两种病毒双重感染率均在50%以下。11 月份阳江地区、台山地区、中山地区、惠州大亚湾地区和惠州惠东地区拟穴青蟹MCRV 携带率分别为50%、95.65%、100%、93.1%和82.76%, MCDV-1携带率分别为10%、100%、93.1%、37.93%和27.59%, 台山和中山地区地区两种病毒双重感染率均在90%以上, 惠州、汕尾地区以单独感染为主。五个地区获得的27 株MCRV 序列中, 各个地区内获得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2%-100%之间, MCRV 序列遗传进化基本无地域差异; 获得35 株MCDV-1 序列中, 各个地区内获得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1.4%-100%之间, MCDV-1 序列遗传进化出现一定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2.
地带性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在群落调查以及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对暖温带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区、亚热带地区以及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笥植被不同群落类型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这4类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在热带地区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为最高,然后依次是亚热带地区、秦蛉地区和东灵山地区;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则以亚热带地区为最高,其次是秦岭地区,热带地区的则仍高于东灵山地区;灌木层  相似文献   

3.
曹晓杰  曹伟  张悦  郭佳  高燕 《植物研究》2022,42(5):753-761
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区系的起源、种系分化及演化进程,推进特有植物保护工作,本文对东北地区内分布的中国特有植物、东北地区特有植物和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的物种组成、科属结构、生活型组成、区系特征和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共有中国特有植物289种、东北地区特有植物109种、长白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154种、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16种、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10种、华北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20种。②各类特有植物中均以草本植物种数最多,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乔木、灌木和藤本相对较少。③中国特有植物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山脉和长白山山脉。④东北地区特有植物集中分布地区与东北地区主要山脉走向一致,说明东北地区特有植物以山地起源植物为主。⑤长白植物区系地区植物特有性较强,表现出区系较为成熟的性质。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地区、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地区和华北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性较弱,表现出区系较年轻的性质。⑥长白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集中分布在吉林长白山山脉和长白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上。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在区内分布较均匀,华北植物区系地区和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地区特有植物在区内分布较零散。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部分地区开始逐渐出现范围较广、程度深且治理困难的石漠化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以及环境状态都非常差,人们生活水平也低于其他发达地区。因此,怎样处理好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基于CDM的林业碳汇为中心,就怎样提高云南省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的效率,以促进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雷北农作区鼠类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雷州半岛北部栽培作物地区(包括遂溪县、湛江市郊及海康县的北部、廉江县的东南部等广大地区),土地平坦,起伏轻微,是粤西地区经济作物主要产区之一;盛产甘蔗、花生、蕃薯、芝麻及豆类,接近河沟两岸还种植水稻、席草。这些地区的农作物常受鼠害。为了查明这些地区农业害鼠情况,笔者于1964年6月至1965年7月间,选择有代表性地区,进行了重点调查。现将调查资料整理出来,希望对当地农田鼠害防除,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6.
云贵高原蝗虫的新属和新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77,(3):303-313
1973—1975年,我们曾先后到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自治州、曲靖地区)、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地区、遵义地区、毕节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四川省(重庆市、绵阳地区)等地区进行了蝗虫调查,采到很多标本,经过鉴定整理,发现有2新属及10新种(亚种),现记述如下。 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无脊椎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生产和分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1983—1985年“高原水稻高产栽培的生理生态规律研究”中低热的元江(海拔400米左右)、温凉的昆明(约1900米)和冷凉的丽江(约2400米)的资料,以六个处理、十八个小区、三年总平均值,比较了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中地上部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总趋势。主要结果如下: 1.全生育期总的干物质生产量以温凉地区最高,低热地区居中,冷凉地区最低。 2.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速率和齐穗期干物重占黄熟期干物重的比例随海拔降低而增加;抽穗期至黄熟期干物质生产速率,以温凉地区最高,低热地区居中,冷凉地区最低,但低热地区低于前期,高海拔地区高于前期,不过冷凉的丽江增加的更多。 3.抽穗前(旗叶完全展开后)叶干重占当时植株总干重的比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抽穗期至黄熟期的次库(茎 叶鞘)干重的改变,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表现不同:低热地区减重,温凉地区稍增,冷凉地区明显增加。 5.与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相比,在黄熟期低海拔地区的有较高的穗重/总重和穗增重/总增重的比例。另外低海拔地区的穗增重超过总增重。结实率和谷/草比例均随海拔增高而减低。  相似文献   

8.
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是云南省优势蜂种,为更好地挖掘本土熊蜂资源,繁育农业授粉蜂群,本研究从云南3个地区(屏边、个旧和昆明)收集短头熊蜂蜂王后,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统计分析其蜂王产卵前期、工蜂发育期、蜂群生长特性、群势、产卵蜂王率及蜂群可应用率等繁育特性指标。结果表明:3个地区工蜂的发育期相同,屏边地区的蜂王产卵前期最长,蜂群始见工蜂时间及工蜂数量达到6头、30头和60头的时间也最长,均显著高于个旧地区和昆明地区(P<0.05)。3个地区短头熊蜂的群势差异不显著(P>0.05),但昆明地区的工蜂数量最少,显著低于屏边地区和个旧地区(P<0.05),而子代蜂王数量显著高于屏边地区和个旧地区(P<0.05),雄性蜂数量显著高于屏边地区(P<0.05)。昆明地区的产卵蜂王率和蜂群可应用率高于屏边地区和个旧地区。总体而言,云南的短头熊蜂群势强,产卵蜂王率75%以上,蜂群可应用率均在63%以上,易于人工繁育,具有重要的授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林业方面科研与生产的联合体,笔者随中国林业科学院考察组从1985年6月29日至7月23日赴长江三峡,由宜昌、万县、涪陵、巴东等地、县林业局同志陪同,对该地区的林产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宜昌地区,参观了宜昌地区林科所、木材加工厂、磷肥厂和葛洲坝枢纽工程;在万县地区考察了白帝城和茅草坝林场,并与奉节县林业局和林场有关同志进行了技术座谈;在涪陵地区考察了地区林科所、林产品公司、民主乡黑荆树基地,南川县松香厂、单宁酸厂和金佛山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部石灰岩濒危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所说中国南部石灰岩地区主要指广西、云南、贵州三省的石灰岩地区,这一地区以其植物的多样性和岩溶特有性而闻名。本文对这一地区的植被和植物保护现状、自然屎护区状况、植物濒危原因筹进行了初步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麦长管蚜为害迟熟连作晚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0年以来,浙江各地常有蚜虫为害迟熟晚稻。有的年份为害十分严重,仅次于第五代褐稻虱。在1974年晚稻被害期间,经我们调查,系麦长管蚜(Macrosiphum granarium Kirby)危害。 (一)发生为害情况 麦长管蚜为害晚稻,几年来在宁波地区、台州地区、丽水地区、金华地区、绍兴地区、杭州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麦长管蚜为害晚稻,主要集中在迟熟连作晚稻(包  相似文献   

12.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也是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 对这一地区河流健康的研究, 可为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恢复等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见解。因此, 确定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流域健康的主要因素、制定可快速监测与检测其健康状况的生态指标,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诊断与预测, 随时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以河流健康的定义与评价内涵、评价指标研究态势为根本, 在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的生态系统特征、河流关键生态环境机理及表现、社会-生态-文化系统长期相互影响的基础上, 从水资源、植被、物理化学特性、社会经济等方面出发, 提出了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健康评价的关键控制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马鹿生境破碎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姜广顺  张明海  马建章 《生态学报》2005,25(7):1691-1698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马鹿生境相关因子重要性、对景观连接度进行模糊相对赋值,建立了景观连接度评价模型及景观斑块指数,研究了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关于马鹿生境的景观连接度水平、生境的适宜性以及景观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在155.6km2的面积中,适宜地区的总面积仅为14.81km2,占研究地区的9.52%;次适宜地区的总面积为9.57km2,占研究地区的6.15%;一般适宜地区的总面积为130.05km2,占研究地区的83.58%;不适宜地区的总面积为1.17km2,占研究地区的0.75%;(2)研究地区马鹿各类适宜地区呈多个斑块且相互隔离,在空间分布上处于破碎状态,而且不适宜地区斑块(人为活动景观)的面积比例虽小,在生态系统中形态上的破碎化程度较小,但对马鹿的生境的生态功能的丧失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为干扰对城市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人为干扰导致植物多样性下降是当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尤其在城市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植物多样性降低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本文以太原地区为例 ,着重分析了人为干扰对城市地区植物生境、物种多样性和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找出了城市地区植物多样性与人为干扰强度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地区植物多样性保护 ,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 ,为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城市地区植物多样性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潘洁 《植物研究》2000,20(1):27-35
贡嘎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横断山系的东北段,现有杜鹃属植物73种4变种2亚种。在贡嘎山地区东坡的不同垂直高度上分布有43种(包括变、亚种)杜鹃,西坡则分布有63种(包括变、亚种)。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的区系组成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大致分为:1、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只有1种杜鹃。2、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有78种(包括4变种, 2亚种),其中(1)1种分布于西藏、云南,并经云南入缅甸分布;(2)44种为四川特产;(3)5种为贡嘎山地区特有种。另外,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区系还有其特点:1、贡嘎山地区是杜鹃属植物分布中心之一;2、贡嘎山地区是杜鹃属植物分化中心之一;3、贡嘎山地区杜鹃属植物有垂直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16.
湖北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类植物是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本研究在搜集文献、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湖北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及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共有39科96属380种,其中中国特有种106种;该地区蕨类植物起源古老,物种分化水平较高,优势科属明显、物种丰富、组成多样,是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地区之一。(2)该地区稀子蕨属、荚果蕨属、黔蕨属和骨牌蕨属种类齐全、分布广泛,是这些属的分化和分布中心。(3)该地区蕨类植物生活类型齐全,以土生为主(占81.36%)。(4)恩施地区在中国蕨类植物地理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地区蕨类植物科属以泛热带区系成分相对较多,总体偏热带区系成分;物种以温带亚洲、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型为主(占60.79%),具有显著的亚热带性质。(5)恩施蕨类植物区系与其他地区联系广泛,过渡性比较明显,尤其与四川地区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
葛梅钰 《古生物学报》1990,29(3):364-370
一、前言江苏宁镇山脉是我国发现笔石最早的地区之一(Frech,1912),也是我国下古生界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昆山及苏北沿海地区的奥陶、志留系中陆续发现笔石、牙形刺等化石(葛梅钰等,1982;葛梅钰,1984;段金英,1985;丁连生,1987),证明了这些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的存在,同时,也表明这些地区在奥陶纪、志留纪应属于扬子区或扬子海的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8.
南京老山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但迄今尚无对老山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的系统研究。为了解南京老山地区鞘翅目昆虫种类、群落结构及分布状况,于2020年和2021年在老山地区对鞘翅目昆虫种类的多样性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鞘翅目昆虫的种类及数量,并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对其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山地区共鉴定出鞘翅目昆虫23科130属152种,从属种关系来看,该地区鞘翅目昆虫属内以单种为主。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以东洋-古北界共有种和古北种为主,比例分别为46.05%和41.45%,东洋种最少,其比例为2.63%。对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及优势集中性的相关分析表明,老山地区鞘翅目昆虫群落结构稳定,物种丰富。本研究填补了老山地区鞘翅目昆虫资源及多样性调查的空白,为该地区鞘翅目昆虫的深入研究、多样性保护和害虫防治奠定了基础,可以为其它相关类群昆虫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喀斯特地区适生植物的生境适应性、光合生理、水分生理、养分生理、菌根生理以及遗传生理等方面综述了当前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开展的一些生理生态学研究成果,提出今后喀斯特地区需要开展适生植物的钙适应机制、碳循环以及抗旱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东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的种类及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灰岩地区植被中的蕨类植物颇有特色,目前少有论文专门研究。我们初步调查了广东石灰岩地区的蕨类区系组成,并对其地理成份,植物性状及其分布、形态和生态特点、蕨类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以供南亚热带石灰岩植被的各项研究和开发、利用、保护石灰岩地区植物资源、发展此地区经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