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髋骨性别分级判别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骨骼性别判别分析方法无疑是判别率最好的方法之一 ,但是否能在原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为此 ,本文选取 1 6项髋骨指标 ,制作“分级判别分析表”对 82副髋骨 (男42副 ,女40副 )进行分级性别判别分析 ,并与传统单因素及多因素判别分析法进行比较 ,3种方法最高正确判别率分别为 97.0 %、85 .4 %和 92 .1 % ,结果显示 :分级判别分析法可提高正确判别分析率 ,为考古学和法医学工作者提供了一种骨骼性别判别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256副中国汉族成人左右侧髌骨分别观测,显示各项指标测量值的平均值都是男性大于女性,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指标以髌骨体积判别性别效果最好,单项判别率达94%以上;运用Fisher线性两类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得出多项指标判别性别的公式,判别率最高达96.1%。本研究还设计了髌骨体积及髌骨内外关节面高指标的测量方法。本研究为髌骨性别判别提供了简单、实用、科学、判别率较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256副是国汉族成人左右侧髌骨分别观测。显示各项指标测量值的平均值都是男性大于女性,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指标以髌骨体积判别性别效果最好,单项判别率达94%以上,运用Fisher线性两类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得出多项指标判别性别的公式,判别率最高达96.1%,本研究还设计了髌骨体积及髌骨内外关节面高指标的测量方法,本研究为髌骨性别判别提供了简单,实用,科学,判别率较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汉族锁骨的性别判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279副中国汉族成人锁骨的测量,其中男性241副,女性38副。使用性别判别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锁骨性别判别的分析式,使中国汉族锁骨性别判别的准确率达到了90-94.7%,该文提出的性别判别方法,是锁骨性别判别的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快速准确地鉴定两性同型鸟类个体性别在鸟类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2008年春季迁徙期在崇明东滩停歇的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红腹滨鹬(C.canutus)、红颈滨鹬(C.ruficollis)、尖尾滨鹬(C.acuminata)及翘嘴鹬(Xenus cinereus)5种两性同型的鹬类,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性别鉴定,并基于个体的形态特征(体重、翅长、喙长、头喙长及跗跖长)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性别进行判定。结果表明,尖尾滨鹬雄性各形态特征均显著大于雌性,其他4种鹬类则相反。5种鹬类形态特征的性别差异指数在0.5%~25.3%之间,重叠度在29.4%~98.6%之间。5种鹬类判别分析判定性别的准确率在(0.69±0.06)~(0.96±0.01)之间,其中,尖尾滨鹬判别准确率(0.96)最高,翘嘴鹬判别准确率(0.69)最低。形态特征在两性间的差异程度影响性别的判别准确率。另外,两性性比对性别判别的准确率也有影响:性比偏雄性鸟类的雄性判别准确率高于雌性,而性比偏雌性鸟类的雌性判别准确率高于雄性。采用判别分析估测的性比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相似,表明判别分析在判定种群的性比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疟原虫血涂片细胞进行了分类研究。用169个红细胞(其中正常红细胞为130个,带疟原虫的红细胞为39个)作为训练集,192个红细胞(其中正常红细胞为157个,异常的为35个)作为考试集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实验调整判别阈值。对考试集的判别:假阴性率为11.4%,假阳性率为7.6%,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的性别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的性别差异。对24例掌骨和26例蹠骨的长度变量进行测量,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掌骨和蹠骨的长度变量在性别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各掌骨和各骨的长度顺序在侧别之间和性别之间有一定差异, 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 0.05) 。用全模型法和逐步判别法根据长度变量分别建立性别判别函数, 其性别正确判别率掌骨分别为91.7%和93.8%, 而蹠骨的性别判别率为84.6%。表明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性别之间存在明显性差。使用掌骨和蹠骨长度变量进行性别鉴定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猕猴掌骨性别判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成年太行山猕猴5根掌骨的性差大小。本文对太行山猕猴掌骨标本40例(雄:10, 雌:30)进行观察并选择掌骨的9项形态变量进行测量。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5根掌骨长度等变量在性别之间有明显差异。用全模型法5根掌骨的性别正确判别率范围为94.1%~100.0%, 用逐步判别法掌骨性别正确判别率范围为93.8%~97.5%。有关掌骨的9个形态变量, 长度变量首先被挑选出来, 说明在性别判别中起重要作用。分别用左右侧掌骨的判别函数来判别性别时侧别差异不明显。结论: 用每根掌骨的形态变量建立判别函数可以有效地区分性别, 对非人灵长类掌骨标本的性别鉴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粪便形态指标鉴定有蹄类动物的性别和年龄对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个体的生态学和性别分离具有重要价值。利用2006年3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145头(次)已知性别和年龄组的野生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粪便4006粒,将坡鹿划分为成年雄鹿、成年雌鹿、亚成年雄鹿、亚成年雌鹿和幼鹿5个性别年龄组,使用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粪粒的4项直接测度指标(干重、体积、长轴长、短轴长)以及2项间接测度指标(长短轴比和椭球形状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逐步判别分析对海南坡鹿粪粒的性别年龄组正判率为成年雄鹿76.17%、成年雌鹿42.22%、亚成年雄鹿34.94%、亚成年雌鹿40.46%、幼鹿79.34%,聚类分析的判别率为成年雄鹿19.48%、成年雌鹿20.02%、亚成年雄鹿37.37%、亚成年雌鹿42.82%、幼鹿91.50%。利用粪粒形态判别海南坡鹿的性别年龄组最可靠的是幼鹿,次之为成年雄鹿。利用粪粒形态判别海南坡鹿的性别年龄组可以应用于以取样原理进行的群体水平研究,但个体水平上的性别和年龄鉴定由于判别误差较大而难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肩胛骨性别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光金 《人类学学报》1987,6(2):144-146
就青岛出土已知性别成年肩胛骨84例(男66,女18)进行了12项测量,从中挑选出肩胛形态宽(X1),肩胛宽(X2),肩胛冈长(X3)和关节盂长(X4)四个变量,按Fisher法进行判别分析,其中有五种组合方式其判别率均在92.9%以上,而X3与X4两因素判别率最优,高达97.62%。此法简便,准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下肢长骨的性别判别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对在长春地区收集的下肢骨进行了37项线性测量,统计分析显示,所有项目性别差异显著,采用单项指标性别鉴定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一些肢骨两端项目性别鉴定价值优于长度项目,本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多项下肢骨性别判函数,可用于鉴定国人下肢骨性别,判别率可最高达96.3%。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踽骨长度的性别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的性别差异.对24例掌骨和26例蹠骨的长度变量进行测量,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掌骨和踱骨的长度变量在性别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各掌骨和各踱骨的长度顺序在侧别之间和性别之间有一定差异,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用全模型法和逐步判别法根据长度变量分别建立性别判别函数,其性别正确判别率掌骨分别为91.7%和93.8%,而蹠骨的性别判别率为84.6%.表明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性别之间存在明显性差.使用掌骨和踱骨长度变量进行性别鉴定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影响灰脸鵟鹰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文洪  高玮  王海涛 《生态学报》2003,23(11):2246-2252
1996~1997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及土门岭地带对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的巢树和巢址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因子进入判别方程的先后顺序检测因子的重要性,通过对Wilk’sλ值的检测确定各因子对判别模型的贡献率,根据生态因子的重要性和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灰脸鵟鹰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两年共观测灰脸鵟鹰的巢址12处,其中83.3%(n=10)位于山坡的上部位置,66.7%(n=8)位于山北坡;在灰脸鵟鹰所利用的巢树中,松科(Pinaceae)植物占的比例最大,为75%(n=9)。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胸径大于30cm乔木的基面积、针叶林的基面积和灌木数量等生态因子是影响灰脸鵟鹰巢址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14.
Fisher判别分析法在川金丝猴亚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焱  汤强 《生物数学学报》2003,18(2):238-242
根据川金丝猴头骨标本的性征指标数据,应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对川金丝猴的亚种进行了判别分类.  相似文献   

15.
应用Fourier变换对东北地区成人颅骨性别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所用材料为已知性别、已知年龄的东北地区汉族成人干燥颅骨。应用Fourier变换,将额骨矢状弧的形态转变成Fourier极数,然后应用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求得性别判别函数,判别符合率达到90.10%。对31例已知性别汉族成人颅骨盲测,正确率达到84.21% (男性) 和83.33% (女性) 。研究表明,颅骨的大小和年龄对本方法的判别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人们用判别分析的方法解决了不少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作fisher判别的思想,从变量检验入手,给出了对RK手术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朴素贝叶斯判别的独立性假定对误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两个二维正态总体,当两类的距离为1、2、3时,在真实密度下进行判别的误判率随类内特征间相关系数的增加而减小,而朴素贝叶斯判别的误判率与特征间相关系数变化无关,因此随着类内特征间相关系数的增加,朴素贝叶斯判别的误判率明显增加,当类内特征间相关系数均为0.8时,朴素贝叶斯判别的误判率分别提高43.8%、220.8%和785.7%;对于高维正态总体模拟实验显示出同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上肢长骨的性别判别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武 《人类学学报》1989,8(3):231-239
本文对100例(男女各50)国人上肢骨进行了36项测量。统计结果显示所有测量项目均值男性都大于女性并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本研究表明可以采用单一指标对破损严重的肢骨进行性别鉴定。36个测量项目中有23项单一指标性别判别率达75%以上,其中9项在80%以上。本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了56项单一肢骨性别判别函数,判别率为80%—87%。为进一步提高判别效果,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了四项逐步性别判别函数,判别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是了解太行山猕猴髋骨性差特征及异速增长模式。太行山猕猴髋骨标本66例(雄21例,雌45例)。选择髋骨4个比值变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判别分析采用逐步判别法。结果表明:成年太行山猕猴大部分髋骨变量性差显著(P0.05)。根据髋骨变量的异速增长分析可以得到3种模式。回归模型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少量髋骨变量可以有效地识别性别,性别正确判别率是87.0%。结论:髋骨变量的性差与异速增长模式主要与雌性髋骨变量青春期异速增长有关,髋骨的形态特征是猕猴运动功能与生殖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用多级判别技术预测害虫种群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世飞 《昆虫知识》1997,34(5):292-294
判别分析有基于Buyes准则和Fisher准则两种类型,它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种方法,常常应用于气象的预测预报工作,在害虫预测预报领域中还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报道。作者应用四川省营山县1971~1983年的虫情和气候资料[1],根据Buyes准则的多级判别原理,对第二代二化螟Chilosupressalis(Walker)发生量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水稻孕期保护提供依据。1多级判别的基本原理1.1多级判别的基本思想[2]从已经掌握的历史上每个类别附体)的若干组数据(个体)出发,总结出分类的规律性(判别函数或判别方程或判别模型)。这样,对于新的个体,由巴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