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定于2001年9月,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全国绿豆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绿豆科技应用学术交流会”。会议具体时间和地点将另行通知。会议主要内容:1.总结交流近年来绿豆、小豆等食用豆类品种资源、遗传育种、生产栽培、病虫害防治、营养品质、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2.探讨绿豆、小豆等食用豆类在当前西部开发和种埴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及发展方向;3.研究绿豆、小豆等食用豆类产业化发展对策;4.绿豆、小豆等食用豆类新品  相似文献   

2.
绿豆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是亚洲国家重要的经济作物。绿豆基因组的研究工作已开展多年,至今已经发布了6张遗传连锁图谱,然而还未有一张图谱的连锁群数与绿豆(2n=2x=22,n=11)的染色体基数一致。近年来,豆科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为绿豆遗传连锁图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绿豆遗传连锁图与其他豆类连锁图比较发现,绿豆与小豆、豇豆、普通菜豆、大豆、藊豆以及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的基因组间有不同程度的保守性,其中尤以绿豆与普通菜豆基因组间共线性水平高。本文分别从绿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比较基因组作图以及抗豆象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绿豆遗传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豆抗豆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豆象是豇豆属食用豆类作物重要的仓储害虫,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防治豆象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就绿豆抗豆象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及抗豆象特性的遗传机理与分离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抗豆象的生化基础研究和分子标记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抗豆象育种的重要性及尚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进行不同抗源的基因等位性鉴定、高效地利用抗源、培育多价抗豆象绿豆品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绿豆尖镰孢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是我国的主要食用豆类之一。由尖镰孢引起的绿豆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从根部侵入,引起植株矮化,叶片黄化、枯萎,根茎部维管束变褐,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枯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利用抗病品种。本研究在控制条件下以具有不同抗性表型绿豆品种为材料,分别对接种方法、植株生育期、接种体浓度、接种体处理时间及接种后植株培养温度等影响绿豆抗性表型的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建立一个快速、准确和高效的绿豆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为抗病资源的筛选和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绿豆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最适宜的接种方法为剪根浸根法,最适宜接种体浓度为105~106孢子/m L,接种最佳植株生育期为2叶期,最短有效接种体浸根时间为2 min,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5℃,接种后14 d调查病情。  相似文献   

5.
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粗蛋白及粗淀粉含量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十五"期间收集、整理并存入国家种质库的1696份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9种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的粗蛋白、粗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24.93%、45.11%,不同食用豆类种质资源中各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菜豆和鹰嘴豆的粗蛋白和豇豆的粗淀粉含量变异最大.不同来源的食用豆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国内绿豆种质资源粗蛋白含量明显优于国外种质资源.通过鉴定筛选出一批品质性状优良的食用豆类种质,并对使用的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国家食用豆类行业科研专项实施一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总体布局和规划及全国各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已在黑龙江、河北、江苏、云南、山西等地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8月4—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华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城市农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国家食用豆类行业科研专项中期工作总结交流及绿豆高产示范现场观摩会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7.
绿豆抗豆象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象(Callos0bruchun chinensis L.)是豇豆属豆类作物重要的仓库害虫.本研究通过抗豆象杂交育种后代VC1973A/TC1966 F1、F2和VC1973A/(VC1973A/TC1966 F2)BC1F1及TC1966/(VC1973A/TC1966 F2)BC1F1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发现绿豆抗豆象性状符合31的遗传分离规律,证明绿豆对豆象的抗性由1对显性单基因(Aa)控制,抗虫性为显性(A),感虫为隐性(a).  相似文献   

8.
<正> 粉丝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主要原料多采用淀粉含量较高的薯类、高粱及豆类如绿豆、豌豆、蚕豆等,其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0%左右。全国每年生产粉丝的数量十分可观,其中有大量蛋白质从粉丝尾水中流失,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形成公害。粉丝尾水蛋白就是从生产粉丝的大量尾水中回收而得到的一种粗蛋白,其蛋白质含量为60%以上,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饲料蛋白资源。为合理开发利用粉丝尾水蛋白,本文对其进行了蛋白质营养效用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绿豆抗豆象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是豇豆属豆类作物重要的仓库害虫。本研究通过抗豆象杂交育种后代VCl973A/TCl966F1、F2和VC1973A/(VCl973A/TC1966F2)BC1F1及TC1966/(VC1973A/TC1966F2)BC1F1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发现绿豆抗豆象性状符合3:1的遗传分离规律,证明绿豆对豆象的抗性由1对显性单基因(Aa)控制,抗虫性为显性(A),感虫为隐性(a)。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绿豆象教学和研究中,总结出一套实用方法,可用于采集绿豆象各龄期幼虫标本,跟踪观察幼虫发育过程,还可粗略估计绿豆象卵的孵化率或侵入率。方法是,将绿豆象产过卵的绿豆放在烧杯中,加清水浸没。将漂浮物捞出,可从中采集到脱离绿豆的成虫和尚未从绿豆中钻出的成虫。有蛀孔或仅着卵及含各龄期幼虫或蛹的绿豆则沉到水底,将其浸泡10分。浸泡后捞出,摊晾约10分,至晾干表面明水后即可观察。不论幼虫刚蛀入绿豆,还是早已蛀入,只要有蛀孔,经浸泡,蛀孔周围种皮都有面积大小不等的突起。突起面积随幼虫蛀入深度增加而增大。也…  相似文献   

11.
中国预防医科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刚完成的《中国总膳食研究》提供了以下数据: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质量显著提高。肉、蛋、奶、水产品、豆类、水果的人均年消费量已由1982年的9.9、2.1、0.9、4.2、5.5和10.7千克分别上升到1990年的17.8、6.2、4.0、8.4、  相似文献   

12.
甘蓝夜蛾(Barathra brassicae Linnaeus)为分布较广的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和棉、麻、豆类等作物。1979年6月,从泰安市省庄公社油菜地自然病死的甘蓝夜蛾幼虫上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室内感染和田间试验表明毒力较强,对家蚕安全。对该病毒的多角体观察国内已有报道,四年来,我们又对此株病毒的分离、形态特征和杀虫效果等方面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56年,植生所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会上决定成立新的《通讯》编委会。那次我参加《通讯》的编辑工作。编辑期刊我没有经验。好在《通讯》已经内部发行了20期,公开发行已一年。《通讯》的任务已经明确[1]。公开发行后的内容和版面已有框架,征稿筒约也拟好。这些都是罗士韦先生的操心,使我在编辑上得到很多便利,可以萧规曹随。  相似文献   

14.
在 2 0℃、2 5℃、2 8℃、30℃、32℃、35℃及 75 %rh下 ,采用绿豆作饲料 ,研究比较重庆绿豆象及西昌绿豆象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两地绿豆象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繁殖力影响显著 (ANOVA ,P <0 0 5 )。t测验表明两地理种的整个未成熟期在 2 5℃、32℃下差异显著 (P <0 0 5 )。在 30℃、75 %rh条件下 ,研究绿豆、饭豆、蚕豆、爬山豆及大豆对绿豆象两地理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对产卵量的影响显著 (P <0 0 5 ) ,同一食物两地理种群产卵量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本研究还测定了新羽化成虫体重及危害豆类后造成的羽化孔内径。由于地理隔离和豆类栽培制度的不同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绿豆象两地理种群生长发育、繁殖及危害特性上已明显达到分化程度 ,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地理种群。  相似文献   

15.
孙守家  孟平  张劲松  黄辉  万贤崇 《生态学报》2010,30(14):3718-3726
通过对比核桃枝条和绿豆茎内δD值差异来分析核桃和绿豆水分来源和利用。结果表明,核桃-绿豆农林复合系统的根系在表层土壤(0—30cm)中交叉存在,生态位重叠。旱季中表层土壤含水量与δD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77,P=0.02),雨季相关关系不显著(R2=0.03,P=0.73)。δD值分析表明,旱季中核桃利用深层土壤(30—80cm)水分占总水分来源的51%以上,雨季中则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分,间作绿豆和单作绿豆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分。雨季中表层土壤水分能同时满足核桃和绿豆生长需要,但复合系统中光能竞争导致间作绿豆光合速率显著地低于单作绿豆。旱季间作绿豆0—20cm土壤水分含量、凌晨叶片水势和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单作绿豆,显示间作绿豆体内水分状况好于单作绿豆。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间作绿豆体内约有1.58%—5.39%的水分来核桃夜晚水力提升,表明复合系统在旱季一定程度上缓冲季节性水分胁迫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绿豆和花生的超弱发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黄化绿豆幼苗光形态建成过程的超弱发光图象的初步观察发现:见光培养40min后绿豆幼苗即可探测到明显的延迟发光;见光时间越长,光诱导的延迟发光强度也越强。从绿豆和花生幼苗的超弱发光图象来看,生长健壮的幼苗发光较强。其中茎尖和新生幼叶的延迟发光最强,上胚轴,子叶和一胚轴钩较强,下胚轴伸长部分次之,根部发光最弱。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0ppm木质素磺酸钠浸种后,绿豆的苗期长势最优,根长以及苗高的增加量、发芽率都较清水组好。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木质素磺酸钠可以促进绿豆种苗的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8.
利用ISSR标记对33份绿豆种质进行了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分析。 结果表明,从4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利用这10条引物从33份绿豆种质中共扩增出11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5条,多态性位点比例98.18%。遗传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绿豆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0~0.98之间,平均0.68。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2时,供试33份绿豆种质资源分为4个ISSR类群( ISSR Groups,IGs),第Ⅰ类群包括产地为黑龙江、吉林共9份和河北的1份绿豆种质资源,第二类群包括河南、山西和陕西的所有和河北的4份绿豆种质资源,第三类群为来自泰国的5份绿豆抗虫资源,第四类群包括山东和内蒙各2份绿豆资源;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98时,供试的33份绿豆种质资源可被全部区分开。 ISSR分析结果表明, ISSR类群划分与绿豆的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相关性;而同一类群中,地理来源相同的绿豆种质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经10℃低温胁迫后,绿豆下胚轴MDA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极显著(P<0.01)升高,而豌豆下胚轴细胞中sOD活性极显著(P<0.01)上升;绿豆下胚轴细胞内的质体过量积累淀粉粒,豌豆下胚轴内的质体却无此现象,呈现各种形态,其中以哑铃形最为常见;在绿豆和豌豆中均观察到中央大液泡被分割成小液泡,线粒体数量增加、出现聚集现象,且线粒体向质体和内质网靠拢.从上述结果看,10℃低温对绿豆下胚轴细胞产生可逆的损伤,而对豌豆没有显著伤害,还能提高它的耐寒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利用硫酸铵沉降、弱阳离子色谱、强阳离子交换色谱、高效液相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等方法从绿豆中分离纯化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nsLTP,并培养出绿豆nsLTP的晶体。对绿豆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作了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