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饥饿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刚孵化的中华绒螯蟹第一期的蚤状幼体经不同时间的饥饿后再投喂,发现饥饿可以明显降低幼体的存活率和延长幼体的发育期。实验表明:对中华绒螯蟹第一期的蚤状幼体的饥饿时间(t)和发育期长(D)呈线性关系(D=4.6303+1.3226t r=0.970p<0.01)。对于中华绒螯蟹第一期的蚤状幼体,当起始饥饿时间超过了4d,再予以投饵,幼体均不能恢复正常的发育和蜕皮功能,得出中华绒螯蟹的不可恢复点(the point of no-return,PNR)大约为4d。通常以产生50%的幼体死亡的饥饿期即PNR50,来表明幼体对饥饿的抵抗能力,实验得出中华绒螯蟹第一期的蚤状幼体的PNR50大约为48h。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Zn^2+浓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hao状幼体肝胰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当Zn^2+浓度超过200μg/L时,与对照组相比,肝胰腺结构受到了显著的影响。成熟和正在形成的B细胞的空泡中有很多含有金属的电子致密颗粒(EDG,可能为金属蛋白复合本),随着B细胞的成熟和B细胞从肝胰腺管壁上脱落,这些DG也被释放到管腔中,因此肝胰腺的管腔中常有许多此类颗粒存在。B细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多倍体的诱导研究:Ⅱ热休克诱导中华绒螯蟹三倍体胚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热闹休克方法在中华绒螯蟹进行了三倍体、四倍体的人工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子受精后10-25分钟,用38-41℃的高温处理1-2分钟三倍体的平均诱导率为10-50%,则对受精后30分钟的卵子进行了诱导,或在40℃下处理超过2.5分和处理温度高于42℃诱导1.5分钟的各试验组,均未检测到有三倍体胚胎。依据诱导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温度和处理时间,将受精后81/2-95/6小时的卵子用40℃热休克处理1 相似文献
4.
脂质营养对中华绒螯蟹幼体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期幼体肝胰腺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蟹的肝胰腺腺管上皮由E,F,B和R4种细胞组成,其中E细胞为胚胎细胞,能分化成其他3种细胞;B,R和F细胞均呈,高柱状,腔面有发达的微绒毛,基底部有基膜,呈明显的极性分布;B细胞粗面内质网丰富,胞质中有1-2个大液泡,起分泌作用,属分泌液;F细胞内含发达的粗面内质网,还可见酶原颗粒;R细胞胞质中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游离的核糖体和脂肪滴,主要起贮存养人的作用。细胞的连接有紧密连接和中间连接2种方式。与脂质营养缺乏时相比,脂质营养充足的幼体其肝胰腺超微结构有如下特点:R细胞质中有连多的脂肪滴,线粒体呈饱满的圆形或椭圆形,且膜未见有内陷或萎缩,滑面内质网膨胀成小泡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6.
中华绒螯蟹与合浦绒螯蟹两地理亚种的线粒体DNA序列变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线粒体16SrDNA的PCR/RFLP鉴定和对Cyt b基因全序列的分析对中国大陆7水系绒螯蟹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与合浦绒螯蟹两亚种在17条Cyt b全序列上以40个固定的碱基变异位点相区别。前者分布在瓯江及其以北的水系;后者主要分布在瓯江及其以南的水系。发现了4种在鸭绿江以南的北方水系中生活的合浦亚种单元型,对这些单元型的形成提出了3种可能的解释[动物学报51(5):862—866,2005]。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亲蟹的饥饿代谢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 10~ 12月 ,对体重为 5 4 .5 9(± 2 .37) g的亲蟹在 2 0 (± 0 .5 )℃温度条件下进行饥饿实验 ,研究了饥饿对中华绒螯蟹亲蟹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经过 30d的饥饿处理 ,亲蟹的耗氧率降低为摄食状态的 5 0 .0 % ;CO2 排出率减小为摄食状态的 6 3.4 % ;NH3 N排泄率减小为 5 9.1% .耗氧率和CO2 排出率、NH3 N排泄率的变化差别较大 ,耗氧率的减小可分为 4个阶段 ,而CO2 排出率和NH3 N排泄率的减小仅可分 3个阶段 .与此同时 ,亲蟹的标准代谢水平同样受到饥饿的影响 ,饥饿 30d后 ,由 4 .4 5J·g-1·h-1减小为 2 .36J·g-1·h-1;在饥饿亲蟹的代谢中 ,脂肪消耗最多 ,其次是碳水化合物 . 相似文献
8.
不同发育时期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渗透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渗透压随不同的生长阶段而异;不论是在淡水中,还是在不同盐浓度的海水中,都具有保持血淋巴高渗调节控制的能力。青春期前,6—9月份,血淋巴渗透压自390mOsm/Kg H_2O升至560mOsm/Kg H_2O;青春期后,9—12月份,自555mOsm/Kg H_2O升至656mOsm/Kg H_2O,但12月到翌年3月份却明显下降。雌蟹从淡水移入海水后的血淋巴渗透压调升速度,青春期后是青春期前的三倍左右。 相似文献
9.
10.
中华绒螯蟹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用31个可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辽河、瓯江和长江种群进行了RAPD分析。121个扩增片段中有27个多态片段。遗传距离指数(D)表明中华绒螯蟹种内遗传变异较低(D=0.004~0.063)。3个种群中,辽河种群(D=0.018)和瓯江种群(D=0.025)遗传变异较高,而长江种群遗传变异较低(D=0.013);辽河种群和瓯江种群间遗传距离(D=0.023)小于它们与长江种群间的遗传距离(D值分别为0.028和0.032)。提示人类经济活动可能已使这2个种群发生了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1.
12.
开展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生物学研究,对指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1993年6月20日购于上海市崇明县的仔蟹放养于湖北省保安湖渔场的一个试验塘(2330m2),每天投喂小杂鱼和螺蚌肉.在试验期间,河蟹成活率为18.6%.协方差分析表明,性别对各月体重与壳长、体重与壳宽及壳宽与壳长回归方程的截距和斜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两性数据混合后的不同月份间回归方程的截距却有显著差异(p<0.01).在每次取样时,雄蟹与雌蟹的壳长、壳宽及体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雄蟹与雌蟹可能具有相同的生长率.在各次取样时统计的性比(雄∶雌)均无异于理论值1∶1(X2检验,p>0.10).在九月中旬发现大部分雌蟹开始青春期蜕壳,在11月下旬雌蟹性成熟比例为88%,性成熟雌蟹壳长变幅为26.2-49.8mm,均值为34.1mm.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水系河蟹在长江中游湖泊养成后的日产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研究了不同水系河蟹在长江中游湖泊养成后于秋冬捕捞期间成蟹日产量动态特点。结果表明,盘锦苗种、天津苗种、长江苗种日产量高峰时间分别为9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上旬、瓯江苗种的高峰时间最早在10月19日,最晚出现在11月17日。苗种来源水系纬度(Y)与成蟹日产量高峰出现时间(X:天8月28日为第一天)呈线性相关:Y=43.182-0.232X(n=13,r=-0.96)。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窦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借助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养殖河蟹 1龄蟹种、早熟蟹种和 2龄成蟹窦腺的形态结构和神经分泌物质释放方式。河蟹窦腺位于眼柄视神经节内髓与终髓交界处背侧 ,活体为乳白色 ,扁球状 ,大小约为 0 5 5mm×0 45mm× 0 2 3mm。窦腺呈囊状 ,腺体壁由膨大的神经分泌细胞末梢和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末梢内充满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形态和电子致密度等特征 ,区分出 6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分泌末梢。河蟹窦腺中的神经分泌物质以胞吐作用方式释放 ,一些现象表明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分泌颗粒的释放。 1龄蟹种、早熟蟹种和 2龄成蟹窦腺的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 ,但神经激素颗粒释放情况明显不同 ,从形态结构上证实了窦腺对养殖河蟹性腺发育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中华绒螯蟹卵子皮层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绒螯蟹每个成熟卵的皮层内约有123000枚皮层颗粒。皮层颗粒略呈球形,直径约0.4μm,外围一层薄膜,内含酶多种以及粘多糖,蛋白质等。受精时,一个真正起受精作用的精子穿入卵质膜以后,近穿入下的皮层颗粒破裂,随即破裂由近及远,迅速有序地向四周蔓延,播及全卵的所有皮层颗粒。全部皮怪颗粒因破裂而排出的内含物大部分和卵膜内层组合成坚厚的受精巢,用耿防阻多精受精。同时排出的内含物还引起卵子渗透压的骤升, 相似文献
18.
作者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了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眼柄视神经节端髓X器官 (MTXO)神经内分泌细胞对 0 0 1— 10mmol/L谷氨基酸 (Glu)的反应 ,并结合药理学方法进行了Glu受体研究。结果表明 ,Glu激活A型和B型细胞离子型Cl-通道蛋白受体 ,诱导快速激活、快速失活的配体门控Cl-通道电流 (IGlu)。依据内外液的Cl-浓度比例引发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 ,继续施加Glu ,细胞快速出现脱敏反应 ;去除Glu后 ,细胞约需 2 0s恢复对Glu的敏感状态。IGlu幅值呈浓度依赖性 ,量 效关系曲线呈线形 ,激活阈值为 0 0 1mmol/L ,约 5mmol/L达到饱和。河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细胞IGlu明显受到Cl-通道阻断剂picrotoxin(0 5mmol/L)抑制 ;对离子型Glu受体激动剂Quisqualate、Kainate、NMDA、AMPA不敏感。Ibotenicacid(IA)可模拟Glu诱导快速激活、快速脱敏的Cl-电流 ,并与Glu产生交互脱敏作用。Glu和GABA对河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细胞无交叉脱敏和交叉激活作用 ,甘氨酸 (Gly)没有诱导细胞产生任何反应 ,提示中枢神经系统通过Glu和GABA两套系统实现对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 相似文献
19.
蟹组织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6月从江苏省启东市某水产养殖场患病濒死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分离出 3株致病菌。经回感实验证实了菌株在 2 4h内对健康蟹的致死率分别为 10 0 %、75 %和 6 0 % ,回感温度升高可导致死亡时间缩短。经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分别定名为 ES- 1、ES- 2和 ES- 3菌株。3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 35℃ ,p H8,Na Cl浓度 0~ 1%。 相似文献
20.
从家白蚁实验群体培育出有翅繁殖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hi)是我国破坏房屋建筑物的主要白蚁种类,也是世界性的大害虫。在自然情况下成熟的群体在每年一定时间内以有翅成虫从巢飞出,建立新群体进行为害。家白蚁新群体建立后,究竟多少年达到成熟,亦即新巢群多少年后才能产生有翅成虫进行新的扩大为害,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