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立名 《生态学报》1988,8(2):164-169
东北血革螨活动的适温为10—25℃。40±1℃时10分钟全部死亡。爬行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呈Y=a+b logX型指数曲线,35±1℃时爬速最快。爬行速度在不同光照处无明显差别。活动不受光线影响,绝大多数螨绕圈爬行,少数螨爬行方向无规律。该螨多数在宿主死后6—7小时内离开鼠尸,至24小时全部离开。亦随时离开活宿主体。夏季饥饿螨在阴暗处玻璃皿内4日全部死亡。在东北平原和青藏高原发现该螨宿主12种。该螨指数在达乌尔黄鼠体表和喜马拉雅旱獭巢内夏季最低,在黑线仑鼠体表夏季最高。  相似文献   

2.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94,37(1):44-50
本文对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侵袭与离开宿主的习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1)蚤攻击宿主距离平均在2cm以内,最大攻击距离不超过10cm。在有效侵袭范围内,蚤与宿主距离近时较距离远时吸血蚤数增多。(2)蚤对宿主的侵袭程度雌蚤大于雄蚤,繁殖蚤大于新羽化蚤,二齿新蚤大于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对小白鼠大于对达乌尔黄鼠。(3)宿主死后一定时间内,仍有部份蚤侵袭其尸体。 死亡时间越长侵袭蚤数越少,呈logY=a-blogX型曲线。(4)蚤离开宿主时间呈偏态分布,温度越高偏态分布越明显。蚤离开死鼠和离开活鼠所需时间很接近。 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离开宿主时间几乎相同。二种蚤离开宿主平均时间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且呈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宿主背部螨数超过腹部。育幼巢螨数最多,旧巢螨数亦多,新巢最少。育幼鼠螨指数最高,旧巢内的鼠螨指数亦高,新巢内者最低、宿主死后8小时内多数螨离开尸体,24小时几乎全部离开尸体。多数螨在阴暗处可活5天,最多10天。多数螨在烈日下2小时内死亡,至3小时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4.
马立名 《昆虫知识》1996,33(5):270-272
宿主背部螨数超过腹部,育幼巢螨数最多,旧巢螨数亦多,新巢最少。育幼鼠螨指数最高,旧巢内的鼠螨指数亦高,新巢内者最代,宿主死后8小时内多数螨离开尸体,24小时几乎全部离开尸体。多数螨在阴暗处可活5天,最多10天。多数螨在烈日下2小时内死亡,3小时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5.
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251只大足鼠体表寄生螨进行了调查.调查点是我国11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也是我国恙虫病和出血热的流行地区.大足鼠已经被鉴定为鼠疫、汉坦病毒、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储存宿主.我们的研究发现大足鼠携带好几种与人兽共患病有关的螨类.为了丰富大足鼠体表寄生螨的研究,在此,对大足鼠的体表寄生螨群落和体表寄生螨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有191只大足鼠寄生有体表寄生螨,侵染率为76%.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螨有35种,包括15种恙螨和20种革螨.其中6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主要媒介.因此大足鼠很显然成为流行性出血热和恙虫病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云南省微板无前恙螨Walchia micropelta的分布规律及感染情况,2001—2015年选取云南省33个县(市)进行恙螨的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微板无前恙螨的构成比、感染率、平均多度和感染度,并比较其在不同生境、地域和海拔的感染差异。采用扩散指数、I指数、聚块指数和CA指数分析微板无前恙螨的空间分布型;用协调系数分析微板无前恙螨和葛洪无前恙螨W.koi的种间协调关系。结果显示,在22个调查点采集到微板无前恙螨4 014只,占全部恙螨的3.15%,且广泛分布于20种宿主体表;微板无前恙螨多采集于云南省南部,在低海拔地区、山区和室外生境的数量丰富;不同年龄宿主体表的微板无前恙螨的感染存在差异,成年宿主恙螨的构成比、感染率和平均多度均高于未成年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板无前恙螨与葛洪无前恙螨在黄胸鼠Rattus tanezumi体表存在正协调关系(V=0.12,P 0.05)。由此可见,云南省微板无前恙螨分布广泛,但其宿主特异性低,多聚集分布于啮齿动物上。地域、海拔、宿主的种类和年龄等因素对微板无前恙螨的感染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娜  李剑虹  包军 《生态学报》2007,27(8):3520-3526
实验室条件下小鼠常表现多种异常行为,通过对跳跃爬行鼠和非跳跃爬行鼠的亲代及F1代的行为观察,研究小鼠异常行为在继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皮质醇浓度与异常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代跳跃爬行鼠和非跳跃爬行鼠的异常行为差异显著(P<0.05),在正常行为中跳跃爬行鼠的平均睡眠时间和修饰行为的次数明显少于非跳跃爬行鼠(P<0.05),而探究行为的次数明显高于非跳跃爬行鼠(P<0.05)。F1代跳跃爬行鼠的异常行为类型基本和母体一致,异常行为的发生次数明显高于亲代,说明异常行为具有遗传基础。通过测定皮质醇浓度,发现跳跃爬行鼠的皮质醇平均浓度明显高于非跳跃爬行鼠(P<0.05),说明皮质醇的分泌量影响着异常行为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省西南部山区选取调查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采集并鉴定其体表的所有寄生虫。从7个调查地点共捕获大绒鼠127只,采集到恙螨、革螨、蚤和吸虱4大类体表寄生虫共3128只,分类鉴定为131种。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96.06%,总平均多度(平均个体数,虫指数)为24.63只寄生虫/每鼠。恙螨优势种为绒鼠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eothenomydis(24.26%,450/1855);革螨优势种为金氏厉螨Laelaps chini(70.28%,506/720);蚤类优势种为方叶栉眼蚤Ctenophthalmus quadratus(47.30%,149/315)和绒鼠怪蚤Paradoxopsyllus custodis(13.65%,43/315);吸虱优势种为缺齿甲胁虱Hoplopleura edentula(95.38%,227/238)。U检验结果显示,雌、雄大绒鼠宿主间的全部体表寄生虫、恙螨和蚤的物种数和平均个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表寄生虫与宿主身体参数(体质量)间无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较低(r<0.3,P<0.05)。四川西南山区大绒鼠的体表寄生虫种类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很高,主要寄生虫类群是恙螨和革螨,并有多种传染病媒介种类。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寄生螨类的区系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生  李明立 《昆虫知识》1996,33(2):105-107
根据建国以来的大量研究调查资料,对青海地区已记载的寄生螨类(主要包括革螨、恙螨)计10科33属100余种进行了初步的区系分布、数量与宿主关系的探讨。(1)河湟谷地小区[1]:计有45种,主要有:赛氏血革螨、秉氏血革螨、旱獭青厉螨、毒厉螨、鼠兔赫刺螨、褪色巨螯螨、似田鼠新恙螨、旱獭新恙螨等;(2)柴达木盆地小区:计有15种,具代表性种类为乌兰纤恙螨;(3)祁连青南小区:计有85种,具代表性种类为久治真棒恙螨、玉树羽叶恙螨和朱雀禽棒恙螨;(4)羌塘高原小区:计有3种,皆为血厉螨属种类。  相似文献   

10.
记述采自湖北西部恙螨科Trombiculidac 4新种,吴氏叶片恙螨Trombiculindus(Plumosicola)wuhouyongi Liu et Ma,sp.nov.。武陵山纤恙螨Leptotrombidium(Leptotrombidium)wulingshanense Liu,Xiang et Ma,sp.nov.,猪尾鼠纤恙螨L.(L.)typhomyis Liu et Ma,sp.nov.和敦清徐氏恙螨Hsuella dunqingi Liu et Ma,sp.nov.,文中综合讨论了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体外已知16种寄生虫,蚤、螨和吸虱的地理分布及与宿主动物的关系等问题。模式标本存放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1.
五种鲟鱼线粒体控制区异质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保守引物得到五种鲟鱼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loop)全长,长度在795~813 bp。序列中包括了CBS(conserved sequence block)和TAS(termination-associated sequence)区域。利用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育树分成两枝,呈现明显的生物地理分布。分析表明,现有的鳇属鱼类不是单系群起源。五种鲟鱼D-loop序列都存在长度和数目不等串联重复序列,长度在78~82 bp之间,重复序列拷贝数在4~6次不等,因此造成了mtDNA广泛的异质性现象。不同种类的重复序列单元十分相似,达氏鳇和史氏鲟重复序列单元相似度为82.93%,西伯利亚鲟和俄罗斯鲟重复序列单元相似度为90.59%。在串联重复序列后是一段不完全重复序列。通过与已有同种的重复序列比对发现不同鲟鱼重复序列相同,不同地理区域相同物种的重复序列可能发生过分子内重组。这些表明重复序列在鲟鱼进化上具有相关意义,推测重复序列可能产生在种分化前,重组发生在种分化后。  相似文献   

12.
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豆野螟Maruea testulalisGeyer(1832)是我国豆类蔬菜,特别是长豇豆Vigna sesguipedalis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七代,以预蛹越冬。以1—3代为害为主。一龄幼虫头宽0.197毫米,Dyar常数为1.653。随虫龄增加,取食场所从花器转向豆荚。产卵前期为3—4天,羽化后6—8天卵量最集中。幼虫、蛹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间的对数回归方程为Y1=3.5825—1.7766x,Yp=3.8118-2.0800x。卵期2—4天。田间为害以6—8月为主;灯下威虫有7月和9—10月两个高峰。有分距姬蜂Cremastus sp.和稻苞虫寄蝇Pseudoperiehaeta insidiosa二种天敌。应用80%敌敌畏800倍等农药,在百花虫数达40头上下、二龄幼虫约占50%时,兼喷植株、落地花,能达到降低花、荚被害率,提高鲜荚产量、品质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华白蛉的自育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场及实验室结果表明,我国黄土高原的大多数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应属自育性品系,它通常在羽化后、吸血前经交配能依靠腹节内脂肪体发育卵泡,一般在产卵后始行吸血。其生理性状是:胃内无血、腹节内有大量块状或条状脂肪体。羽化24小时后,附腺内有暗色颗粒,卵巢内有发育的卵泡。在25℃士1℃下它的生活史分快、慢两型。快型从卵至成虫仅需44—50夭,慢型需要以四龄幼虫滞育,其长短随滞育期而定,最长的滞育期达301天。观察了白蛉幼虫在饥饿状态下对自育性的影响。此外,还比较了吸血白蛉与自育性白蛉的妊卵数。吸血白蛉的妊卵数约较自育性的高出1/5。这种自育性品系的中华白蛉在自然居群约内占92%、主要栖于洞穴内为野栖种类。本文对自育性中华白蛉的生态及其防制策略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荔枝蝽象卵寄生蜂——平腹小蜂体外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嘉琪  李丽英 《昆虫学报》1990,33(2):166-173
本文报道用人造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μm的聚丙烯膜,培养基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33.3%、鸡蛋黄11.1%、尼氏盐11.1%.体外连代培养平腹小蜂的结果表明,除蛹化率(72—83%)外,各代间在寄生率(40—44%)、孵化率(94—96%)、羽化率(91—96%)、展翅率(97—99%)方面无明显的差别,且人造卵育出的各代蜂在身体大小、寿命及繁殖力方面均与柞蚕卵育出蜂基本相似或优于柞蚕卵育出蜂.筛选出的人工培养基的氨基酸种类与蓖麻蚕卵和柞蚕卵相同,但量上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还报道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15.
苹毛丽金龟痘病毒的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显微镜技术对苹毛丽金龟(Proagopertha lucidula Falderman)幼虫痘病毒进行研究。寄主受感染的部位是脂肪体细胞和血细胞的细胞质。病毒包涵体有三种形状:纺锤体、球状体、椭球体,大小分别为3.69x 6.30μ,8.10μ,7.78×9.84μ。前者中无病毒粒子存在,后二者含病毒粒子。在被感染的脂肪体细胞内,病毒粒子成熟一般需要经过六个阶段:1)在病毒基质周缘形成部分弧形囊膜;2)囊膜完全形成;3)在囊膜内产生内核物质;4)内核物质分化;5)内核外膜出现;6)单个侧体产生,病毒粒子由圆形被压抑成长圆形,最后被包埋进入球状体或椭球体的蛋白质晶格内。在包涵体内的成熟病毒粒子的大小为250 ×500 nm,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电子高度致密的内核;2)内核中的绳索物质,直径为20nm,叠成4-5折,按病毒粒子的长轴方向排列;3)内核的外膜,分为三层;4)单侧体,位于内核的凹窝处;5)囊膜和囊膜外面的球状亚单位,其直径为12nm。这些球状亚单位使病毒粒子似桑葚外形。  相似文献   

16.
蚕豆象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昌,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必须取食蚕豆花后才能正常交配和产卵。4月为交配盛期。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最喜欢把卵产到生长已有1l—20天的嫩蚕豆荚上,但不在豌豆荚上产卵。产卵历期约为9天。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共四龄,在豆粒内的死亡率随着单个豆粒上侵入孔的增多而增高。8月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出的成虫绝大部分藏在豆粒内越冬。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约需120天。成虫寿命一般为212天,最长达295天,但不能度过两个冬季。  相似文献   

17.
宁夏地区麦长管蚜远距离迁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1992—1978年的调查试验, 初步明确了以下事实:本地越冬的麦长管蚜尚未羽化, 田间已出现有翘成蚜;小麦苗期发现了穗期才能产生的穗型蚜;在冰冻期的高山上多次捕到有翅麦蚜;有翅成蚜大范围的“同期突发”现象;外来麦蚜占春季田间有翅蚜的98.8%以上.首次提出, 在有本地蚜源的情况下, 存在外来蚜源, 且外来蚜源可以成为春季田间麦长管蚜群的主体.本文分析讨论了迁入蚜源的可能基地和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区粘虫群体的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粘虫(Mythirana separata)五个地区群体(福建、贵州、安微、北京和吉林)的同工酶变异.分析10种同工酶(ADH,AO,GOT,α-GPDH,HK,LAP,LDH,MDH,ME和TYR)的14个座位,其中单型座位有8个,多型座位有6个,后者占42.9%.五个地区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138.根据14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的五个地区群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978,平均遗传距离为0.023,表明这五个地区群体的基因结构基本相似,遗传分化程度很小.可以认为,在这五个地区群体之间不存在基因流动的障碍.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证明了粘虫的远距离迁飞特性,迁飞阻止了不同地区群体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9.
梳角窃蠹的生物学与防治(鞘翅目:窃蠢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振国  吴洪源 《昆虫学报》1989,32(2):200-206
梳角窃蠹(Ptilinus fuscus Geoffroy)在青海省东部对杨树房木的蛀损最高达78.43%,平均为36.67%;房屋平均蛀危年限为20.46±9.42年.青杨干材的抗弯强度(kg/cm2)与其表面的蛀孔量(孔/200cm2)呈幂函数曲线相关:Y=559.9X-0.2042.本种窃蠹2年1代.成虫主要发生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海拔每升高100米,发生期约推迟3.6天左右.成虫发生期喷洒80%敌敌畏200—400倍液4—5次,毒杀成虫有效.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和Wu)对潜藏在干材深层的窃蠹幼虫和蛹,有较高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20.
纳氏皱皮螨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氏皱皮螨Suidasia nesbitti Hughes是我国重要储藏物螨类之一.在我国大陆和台湾省,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是最重要的储藏物螨类,其次是皱皮螨属Suidasia的二个种,即大陆的纳氏皱皮螨和台湾省的棉兰皱皮螨S. medanensis Oudemans.本文研究了纳氏皱皮螨的生活史,并对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形态进行描述.本文还对纳氏皱皮螨和棉兰皱皮螨的形态,分布和为害情况列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