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问敏  周丽伟  李冠华 《菌物研究》2010,8(3):125-130,168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多孔菌调查采样,鉴定出隶属于46个属的81种多孔菌,其中大部分种类为该地区首次报道。文中列出其名录和寄主等采集信息。高山绚孔菌(Laetiporus montanus)为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文中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2.
在对黑龙江省东部和南部地区木腐菌调查中,发现两种多孔菌:红斑波氏菌(Postia lateritiaRenvall)和烟曲色干酪菌(Tyromyces fumidicepsG.F.Atk),均为中国新记录种。前者发现于宁安市地下森林公园内的松树倒木上,后者采集自虎林市七虎林林场内的阔叶树上。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并对相似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多孔菌目真菌一个中国新记录属---假棱孔菌属(Pseudofavolus)。同时帽形假棱孔菌(Pseudofavolus cucullatus)也是中国的新记录种,对该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相似文献   

4.
万县贞  袁海生 《菌物学报》2013,32(6):1086-1096
对我国木生齿状真菌齿耳属进行了研究,报道了该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阔纤毛齿耳菌Steccherinum ciliolatum、山生齿耳菌S.oreophilum和强壮齿耳菌S.robustius。3个种分别采集自黑龙江、四川和吉林省。从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面确定了该属3个种类的分类地位。阔纤毛齿耳菌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平伏,奶油色至浅黄色,短齿,边缘呈绒毛状,孢子椭圆形;山生齿耳菌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小,平伏至反卷,菌盖表面光滑,子实层体齿状至孔状,骨架囊状体锥形,孢子窄椭圆形;强壮齿耳菌的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平伏至反卷,菌齿浅橘红色至暗黄色,孢子宽椭圆形。分子系统学方面,Steccherinum 3个种类获得了高的支持率,分属不同分支,显著区别于该属的其他种类。根据采集到的标本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绘图,并给出了我国该属已知15种的检索表及每种的简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江苏紫金山的多孔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3年7月、10月,2004年10月和2005年6月在中国江苏省南京紫金山采集木腐菌标本157号,此外,还研究了其它标本馆保存的采于同地的木腐菌标本,经鉴定发现多孔菌67种,本文报道了这些多孔菌名录,并根据采样列出了每种的寄主,其中绝大多数种类为该地区首次报道,47种为江苏新记录种,Ceriporialacerata为中国新记录种,根据中国的标本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紫金山的多孔菌主要是温带广布种,也有一些热带或亚热带种类分布。  相似文献   

6.
魏铁铮  姚一建 《菌物学报》2013,32(3):557-562
报道了产自我国云南的丝膜菌属一新种:柯夫丝膜菌Cortinarius korfii。该新种主要特征为菌盖表面橄榄褐色并具小鳞片,菌褶蓝紫色,菌柄表面具绒毛,子实体在紫外光下有显著的荧光反应。详细描述了这一新种,并与其相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多孔菌目(AphylloPhorales)中诸如粉孢革菌科(Coniophoraceae),伏革菌科 ,刺单菌科(Hymenochaetaceae),齿菌科(Hydnaceae) 和多孔菌科 resupinate form)。在国内,此目中的平伙类型被专门系统地研究过的除卧孔属(Poria)外尚不多。戴芳澜(1934)对伏苓(Poria cocos (Fr.)Wolf.)作了研究;凌立(1933)报道卧孔菌11种;赵继鼎)(1964)报告37种卧孔菌;邓叔群在《中国的真菌》(1964)中记叙了多孔菌目平伏类型57种,隶属于17属。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1979)记载了原来散载于真菌志略或真菌名录中的平伙多孔菌类约18属110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鹅膏菌属(担子菌)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鹅膏菌属(Amanita)是一个近世界性广布的大属,全球已被描述而又被承认的有近500种。在文献中,我国此属已记载约200种。然而,许多种都是原初描述于欧洲或北美的种类。近来的研究表明,东亚的鹅膏菌独特且有其自身的分布范围。东亚的有些种虽与产于欧洲或北美的某些种相似,但仔细的野外观察,详尽的形态解剖学和分子进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东亚的鹅膏菌是独立的分类群。在欧洲,人们有采集著名食菌恺撒鹅膏菌的习  相似文献   

9.
司静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16,(3):252-278
对中国西南部的东喜马拉雅山地区进行了16次野外考察,共采集孔状木生真菌标本约2 440号。本文是对这些标本研究的总结。报道该地区多孔菌391种,给出了每种的寄主和生长基质。灰皮多孔菌Polyporus cuticulatus为新种,对该种进行了描述和绘图,并提供了ITS和LSU序列。  相似文献   

10.
李娟  魏玉莲  戴玉成 《菌物研究》2007,5(4):198-201
通过对湖北省后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调查采样,鉴定出隶属于31个属的62种多孔菌,并列出名录。全部种类均为该保护区首次报道。其中,苹果薄孔菌、白黄小薄孔菌、紧密蜡孔菌、干环褶孔菌、长囊锐孔菌、淡黄针层孔菌、淡黄裂孔菌、白干皮孔菌和薄皮干酪菌是该地区的常见种类。后河自然保护区多孔菌主要是世界广布种和温带种类,少数亚热带种类如亚拉巴马全缘孔菌、纸全缘孔菌和拟浅孔大孔菌等也有出现。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平胸龟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为的滥杀滥捕,平胸龟野外资源数量急剧下降,现已处于濒危状态。将13条可重复的、扩增图谱清晰的RAPD引物用于广东省内20个平胸龟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扩增所得的条带显示,多态性位点含量为60.7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196,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1966,表明平胸龟遗传多样性仍较丰富。同时,计算20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507-0.2925,并采用UPGAM方法绘制聚类分析树状图,20个个体聚类较分散,主要聚为1个大群体,表明广东省内的野生平胸龟并没有形成明显的种群的分化。了解平胸龟的遗传现状、种群结构,可为该物种的种质资源保护、野生资源恢复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我国齿状木生真菌的4个新记录种,分别是:玫瑰色肉齿菌Climacodon roseomaculatus、带状小冠齿菌Hydnocristella himantia、棘丝刺齿耳Stecchericium acanthophysium和肾形齿耳Steccherinum reniforme。根据我国采集的标本对其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13.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taxonomy,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of primates is essential for their conservation. This review of the status of the taxonomy of lemurs is based on a 5-d workshop entitled “Primate Taxonomy for the New Millennium,” held at the Disney Institute, Orlando, Florida, in February 2000. The aim is not to present a taxonomic revision, but to review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ity and current and past ranges of lemurs and indicate where there is controversy, discrepancy, or lack of knowledge. Our goal therefore is to provide a baseline for future taxonomic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a clearer focus for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We here focus on the lemurs of Madagascar and recognize 5 families, 15 genera, and 99 species and subspecies. We list 39 species of lemurs described since 2000: 2 dwarf lemurs, Cheirogaleus; 11 mouse lemurs, Microcebus; a giant mouse lemur, Mirza; a bamboo lemur, Hapalemur; 17 sportive lemurs, Lepilemur; and 7 woolly lemurs, Avahi. Taxonomic revisions have resulted in the resurrection of a further 9 taxa. However, the figures do not represent the total diversity of Malagasy lemurs because more new species are being identified via new field studies and accompanying genetic research, and should be described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4.
对珠海淇澳岛地区肉实树占优势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肉实树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38科51属61种,种类组成具有极强的南亚热带性质;(2)年龄结构显示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属于稳定型种群,群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群落的频度指数规律为A〉B〉C〉D〈E,与RaunKiaer频度规律相一致;(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D=13.70,H=4.12,均匀度指数为E=0.39,E’=0.82,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接近典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5.
云南开远市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云南省开远市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开远市分布鸟类共计16目52科183种,其中留鸟95种,夏候鸟18种,冬候鸟56种,旅鸟11种,迷鸟3种.区系组成方面,东洋种84种(74.3%),古北种仅8种(7.1%),广布种21种(18.6%).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4种生境按多样性排序:稀树灌丛河谷>针阔混交林>湖泊湿地>农耕地.稀树灌丛河谷群落鸟类分布均匀度最高,且与农耕地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高等子囊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载吉林省核菌纲和盘菌纲高等子囊菌150种,隶属于22个科。补充吉林省新分布种4个,它们是碳壳胶球、银莲花核盘菌、皱盖钟菌和钟菌。新记录种提供形态描述,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内。  相似文献   

17.
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6年11月和2007年2~9月,对齐云山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本底调查和物种监测,共记录到鸟类257种,隶属于17目54科.其中留鸟120种,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137种;古北界种类97种(37.7%),东洋界种类141种(54.9%),广布种有19种(7.4%);国家重点保护鸟类8科34种;发现江西省新纪录鸟类4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3.875、0.791和0.964.从各生境群落多样性指数看,农田居民区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是灌草丛和阔叶林,溪流水域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优势度指数在不同生境的变化趋势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相似;灌草丛中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高,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低.通过与周边包括九连山、井冈山、江西武夷山和广东车八岭4个保护区的鸟类进行物种多样性G-F指数对比分析,得出齐云山鸟类多样性与九连山相当,而高于其他3个保护区.  相似文献   

18.
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了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长期变化,并探讨了多样性丧失的机理及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主要结论:(1)长湖现有水生植物98种,多度最大的是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密齿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野菱(Trapa incisa)、双角菱(T.bispinos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2)长湖现有水生植物群丛类型14个,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芡实 野菱 双角菱群丛(Euryale ferox Trapa incisa T.bispinosa Ass.),其次为轮叶黑藻 密齿苦草|大茨藻群丛(Hydrilla verticillata 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 Najas marioa Ass.)与竹叶眼子菜 穗花狐尾藻群丛(Potamogeton malaianus Myriophylhum spicatum Ass.)。(3)20年来,已有6种水生植物和7个水生植物群丛类型从长湖消失,植被覆盖率下降了54.85%,全湖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下降了69.78%。(4)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养殖、过度打草和耙捞作业,以及由此导致的湖水透明度的大幅度下降。(5)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与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