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组织化学方法对胎龄15周至36周的人胎视网膜含NOS神经元的发育进行了研究。胚胎15周视网膜颞侧半少部分神经元即有NOS的表达,20周视网膜含NOS神经元数密度达峰值。大部分含NOS神经元胞体位于内核层内带,只少部分位于节细胞层,其突起均分布于内同层,形成内同层的1、3、5亚层。含NOS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依据其突起的多少分Ⅰ、Ⅱ、Ⅲ等三种类型,其中Ⅱ、Ⅲ型含NOS神经元在28周以后才开始出现,且愈近晚期胎龄,它们所占含NOS神经元的数量比呈上升趋势。随视网膜发育成熟,含NOS神经元胞体均面积呈不断增大的变化。本文结果显示:人胎视网膜内核层含NOS神经元为无长突细胞,节细胞层的Ⅰ型含NOS神经元为移位无长突细胞,推测它们在视网膜的发育过程中对内网层突触的形成与修饰可能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15—38周龄人胎视网膜神经肽Y免疫反应(NeuropeptideYimmunorective,NPY-IR)神经元(以下称NPY-IR细胞)的发育。结果表明:①胎龄15周视网膜中央部已出现不同类型的NPY-IR细胞:位于黄斑及其周围外核层的为NPY-IR视锥细胞;位于内核层最内一列的为NPY-IR无长突细胞位于节细胞层的可能为NPY-IR移位无长突细胞或节细胞;内核层和节细胞层的NPY-IR细胞的突起均分布在内网层的第1亚层。②胎龄24周后,NPY-IR视锥细胞完全消失。③随着视网膜的发育,内核层和节细胞层的NPY-IR细胞数量增多,突起增粗增长,胞体分布由中央部扩展到周边部,其中内核层NPY-IR细胞的密度呈现从中央部向周边部逐渐降低的分布方式,节细胞层NPY-IR细胞则多数集中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和黄斑之间,形成较高密度的环状区。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六种单克隆抗体在14例21~38周胎儿胸腺基质细胞中的反应。结果表明,三种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有差异。HLA-DR+和HLA-DQ+细胞多,主要分布于髓质,皮质中较少。HLA-DP+细胞少,几乎只见于髓质。抗表皮角蛋白抗体阳性的上皮细胞见于部分髓质与少数皮质上皮细胞,被膜及小叶间隔下上皮细胞和胸腺小体。S-100+的交错突细胞主要分布于髓质,皮质中较少。MO+2的巨噬细胞见于整个胸腺实质,皮质深层最多。  相似文献   

4.
人胎胰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异种体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胎胰巢蛋白阳性(nestin^ )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自发形成类胰岛细胞团(islet-like cell cluster,ICC),有多向分化潜能,并可产生分泌胰岛素的类β细胞。为了验证其体内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我们进行了诱导后ICC的NOD—Scid糖尿病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肾膜下移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血糖水平监测等手段考察移植后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移植处有明显的血管增生。(2)ICC可使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明显降低。(3)ICC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化为多种结构,同时继续增殖侵入肾实质。  相似文献   

5.
人胎胰腺巢蛋白阳性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胰腺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与胰腺发育密切相关的一种多能干细胞。我们对人胎胰腺中的nestin^ 细胞进行了分离和体外培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胎胰nestin^ 细胞表达高水平ABCG2/BCRP1,并在形态和生长方式上均不同于导管上皮细胞;(2)Nestin^ 细胞在体外可自发形成类胰岛细胞团(ICC,islet-like cell clusters);(3)ICC中的nestin^ 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表达多种细胞特异抗原,经体外诱导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阳性的类β细胞。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合素(SP)显色法研究不同胎龄人胎儿脾中交错突细胞(IDC)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2周时IDC呈散在分布,28周以后IDC逐渐聚集到动脉周围淋巴鞘及与脾小结的交界处和边缘区。IDC在胎脾中有两种类型,一种呈圆形,可能是不成熟的IDC,另一种有细长的突起,是成熟的IDC。IDC的数量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在12~28周数量迅速增加,28周后增长减慢。本文对IDC在胎脾中的发育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重点讨论了心脏发育过程中主要的细胞凋亡以及信号串级联,这些信号串往往伴随着有序的形态学上的事件.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胚胎心脏中非心肌的隔室中,其隔室由心内膜、心外膜和神经嵴衍生的细胞组成.这些信号的级联包含了潜在生长转化因子的激活,导致心肌细胞的迁移以及随后的心内膜垫的心肌化.错误的细胞凋亡将导致心脏发育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对人胎大肠氮能神经元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第5个月胎龄时,肌间神经节处圆形细胞中部分细胞出现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反应,并分化成氮能神经细胞.第6个月胎龄时,氮能神经元胞体增大,突起伸长,在肌层、粘膜下层和肠腺基部出现氮能神经纤维分布.第7个月胎龄时,氮能神经元生长发育达到高峰,肌间神经节细胞数目增多,环肌层神经纤维分布密度增加,膨体结构明显.第8-10个月胎龄时,氮能神经元染色强度加深,其胞体分布以肌间神经节最多,粘膜下层和内环肌层较少.氮能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以内环肌层最高,粘膜下层和外纵肌层次之,粘膜层较低.本研究揭示了大肠氮能神经元发育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19例人胎视网膜内Parvalbumin(PV)和Calbi-din-D28k(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对它们在人胎视网膜发育中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属于视网膜水平细胞,无长实细胞和节细胞的不同亚群,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还可能分属于视细胞。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发育主要是在胚胎中期,胎14周时它们已分别出现于视网膜内的不同部位,其各自的演变规律不同,至胚胎27周时初步建立了各自的分布模式。在整个发育过程,颞测机网膜内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密度及反应强度均高于鼻侧视网膜内的PV免疫反应神经元,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发育与视网膜的组织发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结果提示,PV和CaBP可能在视网膜神经元的分化、迁移及突触形成中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最后共同通路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但确切机制尚未阐明。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相关体内、体外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从凋亡的激发因素、信号传导及基因调控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人胚与鼠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人胚与鼠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差异。实验采用具有丝裂原作用的细胞生长因子。结合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从人胚和鼠胚皮层分离神经干细胞。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观察其体外培养特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estin抗原和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使用单一生长因子即可从鼠胚皮层分离神经干细胞,但在人胚却需同时使用多种生长因子,协同使用bFGF,EGF和LIF是人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较佳条件;(2)鼠胚皮层神经干细胞在连续传代过程中增殖速度快于人胚,其Nestin阳性率和BrdU标记的阳性率亦高于人胚,表明其增殖能力明显高于人胚,(3)人胚神经干细胞较鼠胚更易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人胎垂体生长激素样免疫反应细胞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胎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发育规律,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研究19例不同胎龄人胎垂体生长激素细胞的形态、大小、光密度变化。结果如下:①胎16周已存在生长激素免疫反应细胞,随胎龄增加,细胞多排列成团或索,并由周边部向远侧部的中央延伸。②随胎龄增加,生长激素样免疫反应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逐渐增大,胞浆逐渐增多,核浆比值逐渐变小。至胎龄32周,生长激素样免疫反应细胞以大型细胞为主,多为圆形或卵圆形。③生长激素样免疫反应细胞的光密度随胎龄增加而逐渐增高,26周达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24周的水平,结果提示:垂体生长激素细胞的发育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生长激素细胞的功能在胎24-26周最旺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人胎前额叶皮质中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结果显示,NPY阳性神经元最早于16周出现于前额叶皮质的皮质下板,为未成熟的双极神经元。随着胎儿生长,皮质下板的NPY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胞体增大,着色加深,突起增多增长。30周后较少数量的NPY阳性神经元也见于皮质的Ⅵ层及白质,皮质其它层阳性神经元数量很少。28周后皮质内还能见到各种走向的NPY阳性神经纤维,其数量随胎儿生长而增加。本研究提示,与其它动物相比,人类大脑皮质NPY阳性神经元出现较早,其成熟过程基本上在出生前完成  相似文献   

14.
韭菜细胞溶质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和性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经硫酸按沉淀、SephadexG-200凝胶过滤和DEAE-Sephacel层析3个步骤,将韭菜细胞溶质SOD纯化到均一程度。从500g叶片中得到2·4mm酶,酶比活力达13000U/mm蛋白。鉴定该酶是Cu·Zn—SOD。测得酶分子量约为30900道尔顿,亚基分子量约为15900道尔顿,N一末端氨基酸为丙氨酸。该酶在紫外与可见光区吸收峰分别在260urn和680urn。实验表明该酶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肥大细胞在人胎儿甲状腺发育中数量、分布及组化性质的改变,以探讨胎儿器官发育中肥大细胞的差异。取45例不同胎龄的人胎甲状腺石蜡切片做甲苯胺蓝染色和阿尔辛蓝--藏红染色,并测定肥大细胞的临界电解质浓度值及进行硫酸小蘖硷荧光染色。结果显示:3月龄胎儿甲状腺内开始出现肥大细胞,数量极少,主要分布在被膜及小叶间结缔组织内,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颗粒呈淡紫蓝色,阿尔辛蓝--藏红染色呈蓝色,临界电解质浓度值较低,硫酸小蘖硷染色未见显黄色荧乐的肥大细胞,从3月龄到足月随着胎龄增长,肥大细胞数量缓慢增多,8月龄时肥大细胞经甲苯胺蓝染色,其颗粒呈紫红色,阿尔辛蓝--藏红染色出现少量含红色和红蓝混合染色颗粒的肥大细胞,临界电解质浓度值偏高,可见少量显黄色荧光的肥大细胞,结果表明:在人胎儿3月龄时甲状腺发育中开始出现肥大细胞,但随胎儿发育肥大细胞的组化性质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用组织化学技术方法 ,我们对 5 0例不同胎龄人胎儿的鼻粘膜和气管的组织内的肥大细胞组织化学特征以及其与周围其它细胞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随着胎龄的增加 ,肥大细胞的颗粒甲苯胺蓝 (TB)染色时从浅紫色加深至深紫色 ,Alcian蓝·藏红 (AB· S)染色呈从蓝色到出现红色、红蓝混合染色的变化 ,临界电解质浓度 (CEC)值和硫酸小蘖碱荧光染色强度逐渐增高 ;多见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等密切接触 ,且出现在神经内、外膜之中。这提示 :1肥大细胞的发育成熟与胎儿呼吸道器官的发育是相关的。 2肥大细胞可能参与细胞、组织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7.
蚕豆种子粗提液经乙醇-氯仿混合物处理、丙酮沉淀、DEAE-纤维素层析和Sepharose6B层析,获得比活性为2852单位mg-1蛋白的超氧物歧化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酶已纯化到均一程度.该酶对KCN和H2O2敏感,说明它为Cu,Zn-SOD.酶分子量和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1000和14400,说明它是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该酶在70℃以下和在pH5—9条件下稳定.紫外区最大吸收峰为273.5nm。  相似文献   

18.
观察bcl-2在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诱导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凋亡中的变化。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及TUNEL法检测培养细胞凋亡的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bcl-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一定浓度的NDGA处理SHG-44细胞12-96h,均可诱导SHG-44细胞发生凋亡,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增加越明显;(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显示,NDGA处理细胞后,出现SHG-44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密切相关;(3)原位杂交结果显示,NDGA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出现SHG-44细胞bcl-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NDGA诱导SHG-44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基因的表达降低,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