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上海常见蚊种:淡色庙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棕垲麻蚁等6咱,在相似条件下进行对犬丝虲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犬丝虫能在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及三带喙庸蚊完垒傲育;骚援阿蚊吸血後,所有进入马氏管中的微丝蚴全成角質化,不能发育;棕尾麾蚊不能吸血,无法观察。各试验种中以感染率论,淡色庙蚊最高,中摹按蚊和白纹伊蚊次之,三带喙庵蚊最低。以发育率论,中华按蚊最高,白纹伊蚊次之,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庳蚊最低。以蚊虫存活率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最高,三带喙应蚊次之,中莘按蚊最低。根攘Kartman氏(1954)所建议的实验戚染指敷比较各蚊种的感受力,试验蚊植中以白纹伊蚊最高,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最低。各蚊种的吸犬血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白纹伊蚊为最高,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及骚扰阿蚊及淡色库蚊次之。上述试验结果指出四种蚊虫中,以白牧伊蚊为最適宜的试验媒介,也可能是自然媒介;中华按蚊灾之,其他二种库蚊更次之,似不重要。  相似文献   

2.
1.于1953、1954年在北京市发现5属19种蚊子,在居民区内常见的蚊种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伊蚊、仁川伊蚊、背点伊蚊、中华按蚊、帕氏按蚊。 2.淡色库蚊栖止在室内暗处,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帕氏按蚊、骚扰伊蚊、背点伊蚊常栖止在畜舍内,仁川伊蚊多发现在室外阴凉处。 3.淡色库蚊成虫越冬场所为花洞子、废城墙洞、白薯窖、废砖窖、地下室、花窖等。 4.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的消长曲线一年中出现两个峯,第一个峯出现在8月上旬以前;仁川伊蚊于8月上中旬出现一个峯。另外,在一年内以淡色库蚊活动的期限为最长,约7个月左右,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次之。 5.蚊子与当地脑炎流行的关系已予讨论,并推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可能为本市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3.
1.本文报告了济南市蚊虫种类,孳生地,栖息场所,幼虫发现季节,尖音库蚊淡色变种成虫、幼虫及白纹伊蚊幼虫的密度调查结果。 2.过去在济南曾有人作过蚊类的初步观察,而此次调查较为普遍。共采获蚊类标本3属11种。其中吉浦伊蚊、拟态库蚊、二带喙库蚊、褐尾库蚊4种为济南市新发现之蚊种。其中褐尾库蚊在山东省为首次发现。 3.3属蚊虫中以尖音库蚊淡色变种为最普遍,其与居民之关系亦最为密切;次之为白纹伊蚊与中华按蚊。 4.尖音库蚊淡色变种之幼虫从5月上旬开始出现,到8月中旬达最高峯,9、10月份渐少,到11月下旬绝迹。白纹伊蚊之幼虫,8月上旬密度最高,9月中旬绝迹。各种蚊幼 之密度随雨量之增减而消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边境地区蚊虫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边境地区的15个省区的蚊虫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分布,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蚊虫优势种共有12种,包括背点伊蚊,刺扰伊蚊,哈萨克斯坦伊蚊,白蚊伊蚊,圆斑伊蚊,凶小库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薛氏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优势种的分布在各地存在差异,蚊虫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为:云南〉浙江〉广西〉辽宁〉福建〉江苏〉广东〉天津〉山东〉西藏〉内蒙古〉新疆〉吉林  相似文献   

5.
1985年4~11月在湖北神农架林区共发现蚊虫7属34种,包括按蚊属3种,伊蚊属17种)库蚊属10种,阿蚊属、直脚蚊属、杵蚊属和巨蚊属各1种。其中单环伊蚊(Aedesunicinctus,为我国新纪录,阿萨姆伊蚊(Ae.assamensis),金背伊蚊(Ae.gilli)、金叶伊蚊(Ae.oreophiles)、美腹伊蚊(Ae.pulchriventer)和金毛巨蚊(Toxorhynchitesaurifluus)为湖北省新纪录。原见于文献报道的黄边巨蚊(Tx.edwardsi)经核对实为金毛巨蚊之误。单环伊蚊1985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林区松柏镇附近的山坡上(海拔800—1,200米)的树洞内采集到,其主要特征有:幼虫头毛4细小,常分2—3枝…  相似文献   

6.
为给三峡水利枢纽在施工和建成后开展防蚊灭蚊等方面的工作提供资料,我们于1982—1984年在三峡水库四川地段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县、石柱、忠县、丰都、涪陵、长寿等十一个县(市)进行了蚊虫区系调查。共查见蚊虫10属68种,其中按蚊属14种,库蚊属28种,伊蚊属17种,阿蚊属1种,杵蚊属3种,蓝带蚊属、赛氏蚊属、直脚蚊属、曼氏蚊属和局限蚊属各查见1种。以上各属的蚊种与邻近地区所见一致。将捕获标本作分类统计,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等为优势蚊种,其数量占调查总蚊数的52.37%(12250/23389)。其中以…  相似文献   

7.
一.1954年3—10月,在长沙市初步调查蚊虫,共採得蚊种9属26种。其中有按蚊属1种、拟三翅蚊属1种、Uraunotaenia属2种、Orthopodomyia属1种、番蚊属1-种、曼蚊属1种、阿蚊属土种、蚊属3种及库蚊属15种(其中2种未定名)。所採得的9属26种蚊虫中,有树竹拟三翅蚊、Uranotaenia bimaculata、Orthopodo-myia anopheloides及罗宗番蚊4种,在湖南尚系首次报告。 二.长沙市蚊种的分佈,郊區有25种、中心區有13种。较为常见者有致乏库蚊、三 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貪食库蚊及骚扰阿蚊六种。 三.”长沙市各种成蚊的停歇处,主要是山陵、住宅、郊野及猪、牛栏。 四.在长沙市所发现的蚊虫中,只发现17种幼虫。各蚊种幼虫孳生地的范围是有差别的。致乏库蚊及贫食库蚊范围最广;Uranotaenia bimaculata、othopodomyiaanopheloides、黑足伊蚊的幼虫,只在树洞渍水中发现。 五.各蚊种幼虫间共生情况,已在文中讨论。 六.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黑足伊蚊在傍晚时吸吮人血。 七.将湖南省已肢知蚊虫编为俭索表,以便有关工作人员之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大的水稻田地,一直是蚊类孳生的良好环境,根据书本及文献上的记载,在我国约有22种蚊类能孳生在稻田之中,其中按蚊有中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 sinensis)等16种,库蚊有二带喙库蚊(Culex bitaeniorhynchus)等5种,以及一种刺扰伊蚊(Aedes vexans)。  相似文献   

9.
几种蚊虫线粒体DNA-16SrRNA序列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测定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4亚种(尖音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骚扰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mtDNA-16S rRNA)序列,发现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4亚种mtDNA-16S rRNA序列基本一致,长度为555bp(554bp),GC含量为25.41%。该序列与其他3种蚊虫在种间存在差异,与三带喙库蚊的种间差异为0.54%;与白纹伊蚊的种间差异为5.77%;与中华按蚊的种间差异为9.62%。分子系统关系分析表明该序列与传统分类系统的同属或同亚科种类近似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应用豫南罗索线虫防制峨眉稻田内三带喙库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群力  彭玉芳 《四川动物》1994,13(2):79-79,82
应用豫南罗索线虫防制峨眉稻田内三带喙库蚊的研究薛群力,宋锦章,彭玉芳,唐登明,王绪勇成都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成都610061华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豫南罗索线虫(Romanomermisyunanensis)已被证实对多种库蚊、伊蚊、脉毛蚊和少数按蚊...  相似文献   

11.
石臼港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经119°25′,北纬35°33′,是我国正在崛起的一个深水港口。1986年我们在港区内对蚊虫种类及成蚊越冬场所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7、8、9月份,在港区内寻找积水处(海水及淡水)捞取孑孓,实验室羽化成蚊后鉴定蚊种。1986年1月中旬,对港区的人房、花窖、下水道及暖气管道等查看有无成蚊栖息越冬,采用捕光法或计数法(蚊数/一刻钟)记录蚊密度及种类。结果捞取孑孓38瓶,羽化成蚊后鉴定有3属14种: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潘氏按蚊(济南按蚊)An.pattoni海滨伊蚊(东乡伊蚊)Aedes togoi刺扰伊蚊Ae.vexans朝鲜伊蚊Ae.korei…  相似文献   

12.
秦耀庭 《昆虫学报》1959,(3):272-283
一、前言 关于东北蚊类之文献,首先是1932年Jettmar氏报告在松花江下游,有中华按蚊之存在并谓可传播疟疾。1936年秦耀庭在沈阳、海龙、吉林、长春曾采到中华按蚊1种、伊蚊属4种及库蚊属7种。1937年冯兰洲、秦耀庭在龙镇、黑河,除采到中华按蚊之外,并采到羽斑按蚊。1937年秦耀庭又采到2种伊蚊,1938年冈部浩泽有北满蚊科之调查。1941年浅田及大野曾调查以上2种按蚊之分布状况,除在海拉尔(现属内蒙自  相似文献   

13.
孙延昌  胡玉祥 《昆虫学报》1991,34(3):383-384
蚊虫的幼虫体色突变品系已在淡色按蚊(Anopheles albimanus)、斯氏按蚊(An.stephensi)、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等许多蚊种中被分离出来。这些遗传变异品系的发现对研究蚊虫的变异性和遗传性及蚊虫和蚊媒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种内至今未见关于体色遗传变异类型的报道。作者于1987—1988年在上海中华按蚊种群中,成功地分离出幼虫绿色和幼虫褐色两个品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83年、1987年,先后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色达草原清水坑、松潘黄龙寺林下清水坑中采到伊蚊属、骚扰蚊亚属一新种,记述如下:色达伊蚊Aedes(Ochlerotatus)sedaensis sp.nov.(图见封二)雌蚊:翅长4.5—5.0mm,棕黑色中型蚊虫。头顶及头顶两侧全覆淡黄色窄鳞,后头竖鳞淡黄色,颊部平覆淡黄色宽鳞。触角梗节内侧和鞭分节1背侧有淡黄色鳞片分布。触须短大约为喙长的1/5—1/6,表面暗色,基段1/2和末端背面有淡色宽鳞。喙全部暗色。前胸前背片和后背片均具淡黄色窄鳞,后者下部有时有少数淡黄色宽鳞。中胸盾片完全由淡黄色窄弯鳞覆盖,中部有不甚明显的两…  相似文献   

15.
正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为蚊科库蚊属的一种,体形中等,整体为淡褐色,喙与足呈深褐色,无白环,中胸背板无白色条纹,腹背各节基部有灰色横带,带的后缘平直。主要孳生于人居附近污染的积水中,幼虫可以在受污染的积水中生长,但不能在室内干净的贮水中孳生。淡色库蚊分布地区偏北,幼虫出现的季节随纬度升高而推迟,在苏南、浙江等偏南的地区每年有6~7月、10~11月两个季节高峰,在北方和西北地  相似文献   

16.
吴家驹 《昆虫学报》1959,(1):100-100
1957年7、8月间,我们在鄂南的通山、通城、蒲圻、武昌、崇阳、咸宁等六县进行了蚊种调查。同年9、10月间,我们到鄂中的当阳、远安两县工作时,又采获了数种蚊类。共有4属16种,计按蚊3种,伊蚊4种,阿蚊1种及库蚊8种,其名录及采集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孙铎 《昆虫学报》1960,(2):222-222
本溪地区的蚊虫过去未有过文献报告。我们于1957—1958年,在本溪地区(本溪市、本溪县)进行了蚊虫的初步调查。经两年的调查已发现的蚊种,有按蚊属1种,伊蚊属4种,库蚊属6种,共计11种。其名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以BsC3-41杀蚊幼制剂对3种蚊幼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野外灭蚊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致乏库蚊Culex fatigans Wiedemann的毒杀效果最好、对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次之、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的效果较差,24小时LC50值分别为0.2025μg/ml、2.5363μg/ml和59.7302μg/ml.野外水体灭蚊使用3ml/m2的浓度防治淡色库蚊效果可达98.88%~100.00%,使用10ml/m2的浓度防治中华按蚊效果可达96.81%~100.00%,使用200ml/m2的浓度防治白纹伊蚊效果达到90.64%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电泳和酶活力两个方面观察和分析了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ullens Coq.)的敏感品系(SEN)和敌百虫抗性品系(RD)的AchE同工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同性别及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的变异,从中获得了一些颇有意义的结果。 1.从SEN品系与RD品系AchE同工酶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比较发现,AchE质和量上的变异与敌百虫抗性的产生密切相关。 2.一切品系的各个发育阶段,在凝胶相同的位置上都有一条相同的AchE酶带,这是主带。 3.在SEN品系和RD品系的雌成蚊中,有一条活力很高的AchE慢带,此带仅在雌成蚊的胸部存在,显示了性别和部位差异,称它为特征性慢带。此带的活力,RD品系高于SEN品系。 4.以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的敏感品系及其抗双硫磷品系与淡色库蚊作比较,发现其雌、雄成蚊中除共有的主带外,还有一条较主带稍慢的AchE带,此带相当于淡色库蚊雌成蚊中的特征性慢带,但不存在性别差异,此带的泳动速度要略快于特征性慢带。 5.雌成蚊胸部的特征性慢带轻胰蛋白酶的限制性处理后,泳动位置发生改变,变动后的新位置恰与三带喙库蚊慢带的位置相同。两种库蚊在进化上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位移后的特征性慢带活性未变。 6.用伴性红眼区分幼虫性别后发现,淡色库蚊不同性别的幼虫和蛹,都存在1—3条向正极移动但活  相似文献   

20.
王兴相 《昆虫学报》1984,(2):217-220
1981年5—10月我们在广东省海南岛万宁县三更罗公社调查了蚊类,共发现13属58种,其中一库蚊经鉴定为一新种,根据产地命名为三更罗库蚊Culex(lophoceraomyia)sangengluoensis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现描述如下: 雄蚊 小型蚊种,黄褐色,翅长2.2—2.4毫米。 头部 头顶和枕部被黑色宽鳞,杂有少数淡色窄弯鳞及竖立叉状鳞;颊部被淡色宽鳞,并与枕、顶部黑色宽鳞区成弧形交界,故头顶黑色区呈亚圆形,喙黑褐色,约和腹部等长;喙基部下方有一横行竖立毛,10根。触须比喙长,约长出整个末节;基节外侧有一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