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典型剧毒性食源性病原体,它可穿越血脑屏障、肠道屏障及胎盘屏障,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尤其是新生儿、老年人、体质虚弱、或怀孕个体发生一系列严重疾病,包括脑膜炎、脑炎、败血症、自发感染性流产等,病死率高达20%~30%。单增李斯特菌主要通过其毒力因子内化素或溶血素O等侵入并感染宿主细胞。在感染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能够引发免疫细胞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导致感染部位发生炎症反应。我们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导致炎症反应性疾病的种类及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胞内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且易污染动物性食品,人及动物感染后可引起严重的李斯特菌病,死亡率高达30%。单增李斯特菌通常对多种药物敏感,然而,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或消毒剂形成的选择压力导致李斯特菌多重耐药情况的报道日渐增多。外排泵蛋白是细菌中一类重要的蛋白,可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影响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促进有毒化合物泵出、影响细菌毒力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单增李斯特菌耐药外排泵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理解李斯特菌耐药等环境适应机制及有效控制该病原污染传播和筛选抗感染药物新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 LPXTG蛋白Lmo0880的基因缺失菌株和回补菌株,探究Lmo0880在细菌生长、细胞感染和宿主感染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lmo0880的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比较野生株、缺失株和回补株在生长能力、细胞黏附与侵袭和胞内增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鉴定Lmo0880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宿主中的作用。【结果】缺失lmo0880基因后,单增李斯特菌在生长能力上无明显变化;对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对细胞侵袭能力、胞内增殖能力、小鼠致病力和小鼠组织定殖能力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单增李斯特菌LPXTG蛋白Lmo0880在细胞侵袭、胞内增殖和组织定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opuCA基因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生长过程及渗透胁迫下发挥的作用,探究opuCA基因参与细菌抗氧化应激和致病力的生物学功能,为阐明OpuCA蛋白介导细菌环境适应和宿主内感染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细菌同源重组方法获得opuCA缺失株及回补株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感染生物学和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长能力、抗渗透应激能力、抗氧化应激能力、细胞粘附、侵袭以及胞内增殖能力。【结果】缺失opuCA基因后,李斯特菌体外生长能力并没有受到影响,但在渗透条件下生长能力减弱;opuCA缺失株在铜离子和镉离子中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但在巯基特异性氧化剂肼应激中无明显变化;opuCA缺失株在细胞中的侵袭能力显著减弱,且缺失该基因导致细菌聚合actin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了细菌在胞间迁移。【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缺失opuCA基因能降低单增李斯特菌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感染宿主能力,并且在渗透胁迫下细菌生长能力减弱,但具体的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单增李斯特菌OpuCA蛋白介导的细菌体外环境适应及宿主内感染的分子机制,为防控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提供...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革兰阳性食源性病原体,可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的李斯特菌病。侵袭性李斯特菌病通常很严重,临床上表现为自然流产、败血症和脑膜脑炎,也可表现为发热性胃肠炎综合症。成孔蛋白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O(Listeriolysin O,LLO,由hly基因编码)是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属于胆固醇依赖性细胞溶解素(cholesterol-dependent cytolysins,CDC)毒素,其通过膜穿孔机制介导Lm从吞噬体逃逸并引起李斯特菌病。最近的研究表明LLO除了主要的膜穿孔作用,还存在其他功能,在Lm感染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LLO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些年对该毒素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机制,为防治李斯特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高压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的损伤和致死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超高压对病原微生物单增李斯特菌细胞膜损伤的影响。【方法】本文以单增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压力处理(100-500 MPa)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灭活作用,利用透射电镜观察高压处理对细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压处理对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采用超微量Na+/K+-ATP酶试剂盒测定高压处理对细菌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25℃经300、350、400 MPa压力处理15 min后,单增李斯特菌总数由9.00分别降至5.20、3.27、1.35个对数单位,经450MPa及以上的压力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的致死率达到100%。超高压处理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细胞超微结构造成明显的损伤,细胞结构不完整,细胞壁局部被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细胞内物质聚合,出现透电子区。由于细胞膜的损伤使得细胞内无机盐离子、紫外吸收物质流出,细胞膜上的Na+/K+-ATPase失活。【结论】超高压处理造成单增李斯特菌细胞形态结构明显损伤,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细胞膜上Na+/K+-ATP酶活力,最终使得细胞内无机盐离子和胞内大分子物质外流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妊娠动物和孕妇感染后会导致妊娠失败。研究显示,LM感染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胎盘,在其毒力因子(内化素A、李斯特菌溶血素O、肌动蛋白聚合蛋白、InlP蛋白等)的作用下,首先靶定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再穿过合体滋养层细胞或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到绒毛基质,再通过胎儿毛细血管感染胎儿;在此过程中,LM诱导的胎盘细胞凋亡、母胎界面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和胎盘细胞炎性体的激活导致了妊娠失败。该文对上述问题就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InlA与InlB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其介导的黏附作用是细菌建立感染的前提。本研究拟探明天然缺失inlAB基因簇的非典型单增李斯特菌的表型与基因型特征。【方法】针对inlAB天然缺失株S10,进行生化特征、细胞黏附力、小鼠体内毒力、感染相关基因检测、谱系分析等。【结果】 S10株为具有典型单增李斯特菌生化特征的1/2b型菌株,对HeLa细胞的黏附力显著低于其他菌株(p<0.05),对小鼠毒力较弱。S10缺失inlAB及与其毗邻的lmo0431、lmo0432、lmo0436、lmo0437基因,但具有李斯特菌第一毒力岛中完整的毒力基因构成。S10分布于谱系Ⅰ的进化枝上,与4b型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近。【结论】 S10为单增李斯特菌inlAB天然缺失株代表该类非典型菌株的首次报道。S10具有典型的单增李斯特菌谱系Ⅰ基因背景,inlAB可能通过独立的重组或水平转移事件缺失于基因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斑马鱼的生活环境中微生物众多,会激活其先天免疫系统,从而影响相关试验结果,因此需建立适合于感染与免疫研究的斑马鱼无菌培养体系。【方法】建立了基于受精卵短时消毒和温控正压无菌隔离器的培养流程;根据无菌动物标准对斑马鱼胚胎及其生活环境进行微生物检测;并通过定量PCR检测无菌斑马鱼先天免疫相关基因(TLRs)表达水平;利用无菌斑马鱼胚胎模型进行了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试验。【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斑马鱼培育的无菌操作系统,无菌检验结果显示其生活环境及体内不含病原微生物,先天免疫分子TLRs表达量较低或不表达,而常规培养斑马鱼以及浸泡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的无菌斑马鱼中这些基因转录水平较高。无菌斑马鱼对单增李斯特菌强毒株EGDe静脉注射感染很敏感,100 CFU感染量能导致鱼在1周内全部死亡,而其mpl或plc B基因缺失株感染后致死率显著下降(分别为70%和40%)。巨噬细胞在亲本株EGDe浸泡感染的鱼肠道周围聚集,而mpl或plc B基因缺失株感染的鱼中几乎观察不到这一聚集现象。【结论】通过简易培养体系获得的无菌斑马鱼胚胎可用于先天免疫和病原感染机制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食源性致病菌,建立快速及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监控尤为重要。文中联合免疫磁珠与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浓度(101~105CFU/mL)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并对3种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溶血弧菌进行交叉试验;同时模拟食物污染,探索免疫磁珠-平板法检测样品的检测限以及该方法的最快检测时间。结果显示特异性免疫磁珠联合选择性平板法可检出浓度为103CFU/mL及以上的单增李斯特菌;牛奶样品仅需6 h增菌能被检出,检测限为0.7 CFU/mL。联合使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与选择性培养基,能在30 h内完成对牛奶样品的检测,较国标法减少38 h以上,且具有同等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NOD:一类新的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主要通过Toll样受体(TLR)识别微生物。最近,发现一个新的蛋白质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参与胞内微生物的模式识别。NOD是一类位于胞质有典型的LRR-NBS结构的蛋白质家族,可以识别细菌细胞壁成分——细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活化NF-κB,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并诱导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NOD1和NOD2。最近的研究发现,NOD1和NOD2能识别细菌特殊结构。对该家族的研究将有助于防治胞内病原体感染、探索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引发人类的李斯特菌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菌易感染孕妇,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侵袭性李斯特菌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因此,建立有效的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胎盘体内外模型,解析和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经胎盘感染机制,是预防和控制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母婴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可用于研究单增李斯特菌母婴感染的体内外胎盘模型,总结和讨论了各类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并着重分析了体外三维胎盘屏障模型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解析该菌经胎盘感染的途径、发病机制提供支持,并为预防和控制母婴李斯特菌病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孤儿调节因子DegU在介导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宿主感染和高温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以单增李斯特菌参考菌株EGD-e、degU基因缺失菌株ΔdegU和回补菌株CΔdegU为研究材料,通过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凝胶阻滞试验等方法探究DegU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宿主细胞和适应高温的调控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缺失degU后,单增李斯特菌在Caco-2上的黏附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在RAW264.7中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在L929中的空斑形成能力也显著降低;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degU基因缺失后引起的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转录水平变化,发现多个重要毒力因子转录水平均显著下调;该试验结果还发现与毒力相关的热应激基因clpE(受CtsR抑制的ATP依赖蛋白水解酶编码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而在43℃高温条件下,clpE转录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通过凝胶阻滞试验结果表明DegU能够与clpE的启动子直接结合。【结论】综上所述,degU基因缺失能够降低单增李斯特菌在宿主感染过程中的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硫氧还蛋白Lmo1609的基因缺失株,分析Lmo1609的氧化还原酶学活性,及其在细菌生长、运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探究了Lmo1609参与细菌抗氧化应激和致病的生物学基础。为阐明其抗应激生物学作用以及完善李斯特菌的感染机制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lmo1609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通过分子生物学、应激生物学和感染生物学等手段,对Lmo1609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探索。以胰岛素为底物分析其氧化还原酶学活性;通过构建lmo1609缺失株和回补株,比较野生株和突变株在运动性、生长能力、抗氧化应激、细胞黏附、侵袭和增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而鉴定Lmo1609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缺失lmo1609后,单增李斯特菌在生长能力上无明显变化,而运动能力明显减弱;对H2O2的敏感性增强;对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没有差异;对小鼠的致病力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单增李斯特菌硫氧还蛋白Lmo1609具有还原酶学活性,参与调控细菌的运动和对H2O2的氧化应激耐受,不介导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存活率及细胞内pH(pHi)变化,分析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在体外模拟消化道中的抗性.[方法]模拟唾液、胃液和小肠液根据其主要组成成分配制,按试验设计顺次加入后获得模拟的消化道各段混合液(包括相应的pH及其可能的范围).平板计数法测定单增李斯特菌在模拟消化液中的存活率,并用荧光比例成像显微镜(fluorescence ratio imaging microscopy,FRIM)测定细菌的pHi.[结果]单增李斯特菌在唾液中存活率>90%;经pH≤3.0的胃液处理后,其在胃液和胃-肠混合液中的存活率低于0.05%;提高胃液pH至3.5,细菌存活率开始上升;在胃液pH4.0时,两株单增李斯特菌在模拟胃肠液中存活率显著提高(11.2%-85.9%).FRIM研究表明,单增李斯特菌在模拟唾液中的pHi与对照组相近.经过pH为3.5和4.0的胃液和胃-肠混合液处理后,pHi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7.75).[结论]单增李斯特菌在经过pH≥3.5胃液后,能够维持菌体细胞内的pH稳态,且存活率较高,表明其细胞膜仍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固有免疫受体NOD1对人早孕期滋养细胞侵袭功能的调控及对侵袭相关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原代滋养细胞NOD1的表达,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激活NOD1后滋养细胞侵袭功能的改变,ELISA检测配体刺激后滋养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滋养细胞分离鉴定成功,且原代滋养细胞可以表达固有免疫受体NOD1。使用NOD1的特异性配体及非特异性配体,发现激活NOD1可以抑制滋养细胞的侵袭,且非特异性配体LPS可以下调侵袭相关金属基质蛋白酶分子MMP2和MMP9的分泌,特异性配体i E-DAP仅下调MMP9的分泌而对MMP2的分泌无影响。结论: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NOD1可以在早孕期滋养细胞表达,可调控滋养细胞的侵袭功能,其激活会导致侵袭相关分子MMP2和MMP9的分泌下降。  相似文献   

17.
评估转铁蛋白受体-1在土拉弗朗西斯菌LVS感染鼠巨噬细胞期间的作用.用表达GFP的土拉弗朗西斯菌LVS感染鼠巨噬细胞J774A.1.结合单抗的转铁蛋白受体-1分别用键合了Alexa594的羊抗鼠二抗显色,用小干扰RNA下调转铁蛋白受体-1的表达,进而用土拉弗朗西斯菌LVS分别感染转铁蛋白受体-1表达下调的细胞和转染无关siRNA的细胞,并进行细菌计数.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1参与巨噬细胞对弗朗西斯菌的摄入.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小于扰RNA对转铁蛋白受体-1的表达下调了大约75%.细菌入侵试验显示,在感染1 h时,转铁蛋白受体-1表达下调的细胞内细菌数量等同于对照(F=1.06.P=0.3265);而在感染24 h时,Tfr1下调样本中的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样本(F=24.12,P=0.0006).这些发现说明在感染早期转铁蛋白受体-1参与了细菌的摄入,这可能与弗朗西斯菌获取铁以利在胞内生存有关.转铁蛋白受体-1的下调不影响细菌的入侵,但抑制细菌在细胞内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单增李斯特菌末端细胞色素aa3氧化酶亚基qoxB基因缺失株,并探索其在细菌生长及感染过程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获得缺失株ΔqoxB后,对野生株EGD-e和缺失株ΔqoxB的生长能力、细菌运动能力和细胞内黏附、侵袭、增殖及胞内迁移能力进行比较,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ΔqoxB中鞭毛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缺失qoxB基因后细菌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能力没有差异,细菌的鞭毛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在30℃培养24 h和48 h后ΔqoxB运动圈直径分别较EGD-e下降35.86%和34.20%,且22个鞭毛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通过细胞感染试验发现缺失qoxB基因后细胞黏附、侵袭、增殖及胞内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末端氧化酶亚基QoxB能降低单增李斯特菌的运动能力和对细胞的感染能力,此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末端细胞色素氧化酶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牛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热失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牛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热失活动力学模型。【方法】将接种了3种不同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混合菌液的牛肉分别在55℃、57.5℃、60℃、63℃、66℃和70℃进行热处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数从109CFU/g下降至103CFU/g,其热失活曲线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进行了拟合;利用线性模型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相对失活率(μ)和所持续时间(M)的自然对数值与温度(55℃-70℃)进行拟合;通过在59℃和64℃对牛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热处理,对所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建立了牛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热失活动力学的一级模型和二级模型,经验证其准确因子和偏差因子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模拟不同温度(55℃-70℃)对牛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热失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肽聚糖(peptidoglycan, PGN)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与体内多种受体信号分子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1/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protein 1/2, NOD1/2)、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 TLR2)和PGN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 PGRP)等结合后,参与人体如发烧、睡眠和骨生成等生理功能。研究发现,PGN作为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结构成分,在临床血流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PGN在人体内的代谢、功能及疾病诊断应用价值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