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辽宁省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5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能分型者147株,分型率高达97.35%;14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分成14个噬菌体型,其中4774型(46.26%)、7777型(24.49%)、6774型(11.56%)、4000型(6.80%)。上述4型为辽宁省鼠伤寒沙门氏菌优势噬菌体型(89.12%)。辽宁省各种来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均以4774型最为常见,肠炎病人和健康带菌者型别众多,医院交叉感染病人型别相对集中,食物中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型别为4774型和6774型。  相似文献   

3.
病原微生物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既适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也可用于分子进化学的研究。通过分析多个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450bp左右的核心片段的核酸序列,从而对菌株的等位基因进行多样性的比较,不同的菌株对应不同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所以MLST越来越多的被作为能进行国际间菌株比较的常用工具,建立一种更为准确的分型系统方法。并且应用于研究出现的不同的抗生素抵抗株,毒力或抗原的相关特殊基因型,及新的变异株引起的疾病流行等流行病学分析,进行生物进化和种群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调查及分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要:【目的】系统调查我国南方代表性地区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分型研究,为溯源和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定性法和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对七大类食品(肉与肉制品、水产品、速冻食品、熟食、蔬菜、乳制品和食用菌)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利用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确定南方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和优势血清型,研究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从400份食品样品共检出75 份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污染率为18.8%(75/400)。其中,97.3%(73/75)的阳性样品污染水平均低于10 MPN/g。对93株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分属9个群、2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利用ERIC-PCR对96株沙门氏菌(包括93株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进行分型研究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分为15个聚类簇,56种型别,分离株的基因型别呈现多样性。【结论】南 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率较高,但污染水平低。S. Derby和S. Typhimurium为优势血清型。初步建立了沙门氏菌ERIC-PCR指纹图谱数据库,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是存在于多数细菌和古菌中的遗传结构,能够有效防御外源DNA的入侵(质粒、噬菌体等),进而防御外源基因的水平转移。【目的】本研究以沙门氏菌属中常见的鸡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gallinarum)、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以及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等30个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索CRISPR位点在不同沙门氏菌种中的结构差异。【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比较间隔序列与插入序列的同源性以及CRISPR位点与质粒数量关系。【结果】30株沙门氏菌中均存在CRISPR结构,包括CRISPR位点61个以及可疑位点12个。重复序列和cas1基因均不能作为这4类细菌的分类依据。【结论】虽然我们发现CRISPR位点数量与间隔区数量和质粒数量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关系,但间隔序列整合子、耐药基因等移动遗传原件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说明沙门氏菌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受外源基因的侵袭。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炭疽杆菌DNA分型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炭疽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并经常造成人畜疾病,在一项合作研究中,用多位点VNTR分析(MLVA)对从1952-1998年自中国主要地理流行区域分离的病人,病畜和土壤等来源的炭疽杆菌进行了基因分型,MLVA分析结果揭示了21种新的基因型,其等位基因组合在以前世界范围分离物的研究中未曾发现,此外,分离物的分群显示,A3b组是地理上最广泛分布的基因组,说明该组可能是中国的“地方流行株”。而来自古丝绸之路重要贸易中心新疆的大量分离株其基因型特别分散。  相似文献   

7.
8.
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HCV是一高度异质性的RNA病毒,体外培养系统尚未建立,其分类依赖于核苷酸序列或相应核苷酸的合成肽或表达产物,本文从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两个方面对丙型肝炎病毒分型的方法,现状及其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及比较两组毒力差异明显的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特点并进行交配型鉴定。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设计7个看家基因(CAP59,GPD1,LAC1,PLB1,SOD1,URA5和IGS1)的引物,扩增并分析来源分别为环境和临床的各10株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的基因型,并鉴定实验菌株交配型,与多位点微卫星分型(MLMT)结果对比,比较不同基因分型方法在分类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在微卫星分型中为MLMT-36的10株环境分离株,MLST分型为ST-15,而在微卫星分型中为MLMT-13型的10株临床分离株,MLST分型为ST-32,所有菌株交配型均为MAT-α。结论MLST分型结果与MLMT分型结果高度一致,提示以上两种分子分型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研究中可显示对于其分离背景及进化来源的高分辨率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空肠弯曲菌华东动物源分离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空肠弯曲菌菌株间的分子特征,对不同宿主来源的空肠弯曲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选择空肠弯曲菌的7个看家基因gltA、aspA、glnA、glyA、pgm、tkt和uncA作为目的基因,对2006-2008年间华东地区分离的42株空肠弯曲菌样本进行PCR扩增后测序。将测序结果软件分析并上传到数据库进行比对,将结果制作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遗传进化树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数据库已有类型比对,发现了24个新的ST型,通过进化树得到其遗传关系。【结论】MLST方法对于研究空肠弯曲菌的菌株群体基因差异与进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并评估1种适宜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基因组分子分型方法.[方法]本研究以125株代表性Nm菌株的基因组序列为对象,建立了基于核心基因SNP的基因组分型方法,并与pubMLST网站公布的MLST和cgMLST分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基于核心基因SNP的基因组分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11年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的27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生物学和分子分型特征,为该菌引发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7株腹泻源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Aer毒素检测和PFGE分型,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27株腹泻源性嗜水气单胞菌中7株菌的Aer毒素为阳性,占总数的25.93%;PFGE图谱分为27个带型。结论在通州区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的菌株部分携带Aer毒力因子,目前无优势流行菌株。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该菌的监测,避免该菌引发的各类疾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6‒2017年辽宁省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特性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为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防控及抗生素使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分离的54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PulseNet沙门菌标准PFGE分型技术,选取全部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分析,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条带进行分析,确定菌株间的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54株沙门菌血清型居首位的是肠炎沙门菌,占46.30%;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占24.07%;共分为10个血清型。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分析显示多重耐药菌株为36株,占66.7%,其中耐3~5种的13株(24.1%),耐6~8种的13株(24.1%),耐9~11种的10株(18.5%)。54株沙门菌经聚类分析获得36种带型,相似度区间为49.7%~100.0%。结论 辽宁省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状况比较严重,相同血清型其PFGE带型相似度相对较高,同时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而且发现同一PFGE型菌株的耐药谱相对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15.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不仅能引起动物伤寒、霍乱,还会导致人类胃肠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畜的生命健康,由其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高居所有食源性致病菌之首。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是预防与控制沙门氏菌传播蔓延的重要手段。随着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已从传统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发展到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电化学、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快速、高通量检测,尤其是近年来与纳米技术、光谱学、质谱学以及代谢组学等的结合使用,为沙门氏菌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进行总结阐述,并对沙门氏菌未来检测技术的发展动向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百多年前发现的一种病原体,是一种常见的重要人畜共患 病原菌,它不仅可以引起胃肠炎,还会引起伤寒、败血症及肠外灶性感染等多种症候群.在 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中毒病例占首位或第二位,因而受到了人们强烈的 关注,而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正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沙门氏菌检测技术有了很 大的进展,由十分困难的传统分离培养法到免疫学检测方法发展成为今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技术.毫无疑问,检测方法的进展在便利沙门氏菌检测的同时,也将为更好地了解沙门氏菌奠定基础.综述了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概况以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PFGE和REP-PCR两种分型方法对溶藻弧菌进行分子分型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并将两种分型方法进行对比,并结合对抗生素耐药试验结果对其关联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辽宁省2017年食品中分离的39株溶藻弧菌进行分型,应用BN(7.6版本)软件分析同源性。以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为引物,对40株溶藻弧菌DNA进行扩增,得到DNA指纹图谱,并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DNA扩增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将两种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PFGE和REP-PCR两种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均可分出两种优势带型A型和B型,且包含的菌株一致。PFGE分型方法在一些菌株中出现的DNA条带更多更复杂一些,分辨力指数(DI)为0.974,REP-PCR分型方法的DI为0.936。溶藻弧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57.5%,其次是氨苄西林(20.0%)和红霉素(12.5%),三重耐药菌比例达12.5%。结论 PFGE和REP-PCR两种方法均可以对溶藻弧菌进行分型,且均具有较好的分型能力,分辨力和再现性都很好,但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力更优于REP-PCR分子分型。耐药菌株间带型具有高度同源性,优势带型菌株易耐药。综上所述,PFGE和REP-PCR两种分子分型方法对于评估溶藻弧菌流行及分布规律均是有用的,并且分型结果是一致的,都可以对菌株间亲缘关系进行有效溯源,因此在溶藻弧菌所致疾病爆发流行时,在普遍缺乏昂贵的PFGE专业设备和昂贵的配套BN软件以及专业操作人员的实验室,可以应用REP-PCR方法和SPSS统计软件代替PFGE方法和BN软件对菌株进行快速有效溯源。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分型血清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中国金葡菌荚膜流行型,用5型和8型国际标准菌株的菌悬液免疫家兔,吸收除去交叉凝集素研制出金葡菌5型和8型荚膜分型血清,并应用于333株临床菌株荚膜分型。该血清效价为1:1280和1:640,与本菌及其它同型菌株玻片凝集反应呈强凝集,与其它型菌株不凝集,且与美国标准血清同时对333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分型比较的符合率为100%。333株金葡地方菌株荚膜分型结果显示,8型菌株占绝对优势,所占百分率为70.9%;5型占6.3%,5型和8型菌株共占77.2%。这与国外金葡菌荚膜5型和8型占70%-80%的报道相似。试验为金葡菌疫苗株选择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类鼻疽菌血清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类鼻疽假单胞菌根据不耐热抗原的有无分为血清I型和II型。在没有标准血清情况下,用吸收试验,选出产不耐热抗原较好的菌株,用scphadex G—200纯化抗原制备I型血清,用该血清对我国分离的68株及引进6株菌以琼脂扩散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表明:68株为血清I型,3株为血清II型菌,3株不稳定。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即血清I型菌多存在于亚洲,血清型与菌株来源(环境、动物)无关,但与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了解其基因型特征,并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应用MLST方法对2012年石家庄市分离出的18株食源性金葡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该地区食源性金葡菌分子特性和流行病学特性进行分析。18株食源性金葡菌通过MLST分析得到10个ST序列型,其中ST5序列型最多,共5株;其次为ST464序列型,共3株;ST7型和ST15各2株;ST6型、ST9型、ST59型和ST2138型各1株,有2个菌株是2个新的ST型其ST码分别为287-1-1-8-1-1-1和10-14-8-6-278-3-2。本地区食源性金葡菌的ST型别丰富,主要流行克隆系为ST5和ST464,ST6、ST7、ST9、ST15、ST59和ST2138等克隆系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