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当春季的爱情旋风吹入北爱尔兰的森林,那些平日里机灵万分的小伙子们,突然变得呆头呆脑起来。就拿那只站在枝头、自认为很帅的松鸡来说吧。瞧它,昂着下巴、挺着胸脯,尾巴上的羽毛根根直立,就好像临出门前  相似文献   

2.
Ha XQ  Ren JP  Lv TD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2):132-133,137
目的:探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UDKH在治疗犬肢体缺血时对其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犬左下肢血管完全闭塞性血管病模型,一次性局部肌肉注射不同剂量pUDKH,并在不同时间点检测犬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转染pUDKH组,能使损伤的血管功能恢复,股动脉血流量恢复,脉搏搏动有力,下肢活动正常,肌电图指标无明显改变。血液生化指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结论:局部pUDKH基因治疗犬肢体缺血后对其生理、生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有人在食用或接触某类物质后,就会全身起疹子,奇痒难忍或发生哮喘、腹泻和呕吐等症状,而在停止食用或避免接触后,症状很快消失,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与人体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有关,通常IgE在人体内含量极...  相似文献   

4.
血压:在本课提问过程中,重要地考查学生关于心脏工作和心脏向血管排出血液的知识,这样就容易由旧教材过渡到新教材。血压的不同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作用,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这里重要地是给以鲜明的叙述和运用具体的实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学生明确动物的颈动脉被切断,血液就会像喷泉一样喷出;如果损伤了四肢的大动脉,血液流失较少;从损害的静脉流出的血液却是缓慢的。这样的事实就允许我们作出结论:“心室收缩所产生的血压,由心脏传处到血管里”。现在不难说明血压的不同就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主要原因。应该指出静脉回到心脏入口处的血压是较低的,这就促使血液流回心脏。  相似文献   

5.
于新民  宋文芳 《生物学通报》1994,29(7):29-29,45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和发生机理于新民(安徽省蚌埠市第十二中学233010)宋文芳(安徽省蚌埠市传染病医院233000)动脉粥样硬化是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严重、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不同部位的血管,如发生在脑动脉,会引起脑部缺血而危及生命。如发生在冠...  相似文献   

6.
一、人体节律取决于生物钟你或许有这样的体会,当你欲办某种事情时,会在预定的时间里突然想到或从沉睡中醒来,这是受生物钟调节的结果。事实上,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它的支配,晚间产生睡意,早晨主动清醒,体温在一天中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凌晨最低,黄昏达到高峰。就心脏跳动和人体的吸呼来说也是如此,在正常情况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约七十次,剧烈运动时,心率增加,可达百余次;正常情况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而在运动时则明显加快。再如,女子月经周期为三十天左右,行经前后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所有这些,无不与生物钟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4):219-219
日本欧姆龙公司日前宣布开发出可以在手腕上测出血管硬化程度的微型探测器。 欧姆龙开发出的这种探测器可以缠绕在手腕上测量动脉血管中的压力变化。通常,心脏向外输出血液,血压到达血管前端的时候会“反射”回来,但如果动脉失去弹性,血管硬化,那么血压的“反射量”就会增大。探测器就是通过测量两个压力之间的差值来判定血管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进入脑组织中,常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与偏瘫,有的还同时出现失语或语言障碍。脑血栓形成:其原因由于动脉内膜发生病变后,脑血管内腔变窄或闭塞,主要症状是肢体瘫痪、眩晕等。脑栓塞是由于赘生物脱落后进入脑血管,使脑血管栓塞,临床表现主要发生肢体瘫痪、失语等。敷磁法:用小磁片贴敷于穴位,上肢取穴肩骨禺、合谷、曲池、外关、中渚;下肢取穴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等。每次贴敷4~5穴,磁片表面磁场强度0.06~0.15T。旋磁法:取穴百会、曲池、大脑皮质运动区…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K·D·Wood计算,太阳黑子平均周期为11.05年。当太阳黑子峰年时,对地球磁场及人体磁场产生很大影响,已发现以下诸多现象。太阳黑子峰年交通事故增多,其原因可能是高能粒子流和辐射到地球的时候,对汽车驾驶员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前苏联的学者研究指出,太阳活动增强或耀斑发生后第三天和磁暴发生的当天,心血管病危对达到最高指数,表明太阳活动突然增强对心血管病人的致命威胁。尤其太阳黑子处于双周高峰期,乙脑、流脑、疟疾、钩体病等传染病发病率有所增加。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性减少,红细胞磁化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尔君 《植物杂志》2010,(12):36-39
血液是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着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参与体液调节、保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人体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就会迅速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1.
保持体内酸碱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水平和生理功能。人体血液和体液的pH值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保持在7.35-7.45之间。一旦pH值偏离正常范围,机体代谢就会发生紊乱,造成酸或碱中毒,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人体就是通过血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调节等来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12.
<正>血液是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着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参与体液调节、保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人体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就会迅速危及生命。自英国科学家哈维1628年提出血液循  相似文献   

13.
动脉钙化是指钙盐沉积在动脉壁组织的一种病理改变,会减少主动脉和支动脉的弹性,改变心血管系统的血液流动力学,导致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心脏肥厚、心肌和下肢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动脉钙化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早期研究发现尿毒症患者体内磷酸钙沉积的抑制剂——焦磷酸盐水平升高,故有学者认为钙磷被动地沉积于血管壁是引起血管钙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管钙化并非简单地由于磷酸钙晶体被动地沉积于血管壁,而是一个与骨发育相似的主动的、可预防和可逆转的高度可调控的生物学过程。动脉钙化的发生受多因素共同调控,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最近发现炎症小体也以某种未知的机制参与钙化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症。每年世界上有几千万甚至更多的人正在步入或即将步入高血压患者的行列 ,仅在中国高血压的患者就有 1亿人之多。多数患者的血压是逐渐缓慢升高的 ,经长年累月才能造成全身脏器损害。但是有些人的血压可以在短时间内急剧猛增 ,达到一种特殊的危险状态 ,称之为紧急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如果浑然不觉或者应对有误就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这样的教训成千上万 !1 概述血压血压是血液在动脉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没有血压 ,血液就不会向前流动 ,我们的组织和器官就得不到血液的供应。血压是如何…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中国每年约200万人发生脑卒中,幸存者大部分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残疾率高达60%~80%,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认识脑卒中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60%)和出血性脑卒中(大约占40%)。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后的脑微血管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ng MK  Feng WH  Xu QP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3):236-238
大脑微血管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对脑组织起到了保护性屏障作用,局部脑缺血可以引起这种屏障功能破坏,导致血液成分渗出,以及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整合素表达明显增加,促使炎性细胞以及血小板等向缺血局部聚集和迁移,从而造成局部微血管阻塞。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明显增加,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结构整合素以及对应的基质配体丢失,使微血管细胞间的紧密联系破坏。以上这些变化伴随着神经细胞的损伤,同时,与血管生成和神经发生相关的受体上调,缺血局部区域出现血管生成和神经发生现象,这些过程可能与缺血后期脑功能的恢复相关。本文主要就脑缺血以后脑微血管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中的问题以及今后脑血管病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答:“红丝疗”是中医对急性淋巴管炎的称呼俗称“起钱”。常常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病灶蔓延到附近的淋巴管而引起,出现一条又热又痛的“红线”。这条红线所在的部位就是淋巴管。在一些地处医院偏远的农村,习惯上在发生这样的病症时,就用红头绳在红线的上方强行捆扎。这样不仅不能止住红线的蔓延,而且更加妨碍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加重淋巴管的阻塞,加重局部的炎症和水肿,严重时可使肢体因血流不畅,缺血而坏死。万一发现“红丝疗”就要抬高惠肢,选用抗菌素,积极进行抗炎治疗。用红头绳捆扎是有害而无益的。如有条件配合局部的热敷或理…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肺脏的主要功能是吸进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人体代谢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俗称。吐故纳新”。若是肺脏不能吸进足够的氧气,排不出二氧化碳,血液里的氧气就会减低,二氧化碳就会增高,人就会感到气短,导致呼吸急促,严重时会出现口唇、指甲发绀,医学上称作呼吸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肺脏的主要功能是吸进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人体代谢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俗称。吐故纳新”。若是肺脏不能吸进足够的氧气,排不出二氧化碳,血液里的氧气就会减低,二氧化碳就会增高,人就会感到气短,导致呼吸急促,严重时会出现口唇、指甲发绀,医学上称作呼吸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0.
血液流变学及其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血液流变学作为生物流变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构成血液循环的血液和血管的流动和变形的科学。液体的流动和变形的特性,即流变性一般是通过粘度这一最常用的物理量来反映和量度的。人体血液作为一种液体,其粘度的特点是与切变应力或切变速度的变化有关。这说明人体血液与水等一般液体不同,是属于非牛顿液体。人体血液的粘度属于非牛顿粘度的最主要原因是在于血液内含有红细胞。因此,在各种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镰形血红蛋白病和糖尿病时,构成血液的各种微观组成成分的改变,主要是红细胞的一系列特性的改变,不仅是引起血液粘度异常的最直接因素,而且也是导致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以及组织或器官的缺血、缺氧和功能、代谢失调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基础。流变学(Rheology)作为物理学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流变学一词是1929年由 Bingham 第一个提出来的。“Rheo”一词系来源于希腊文的“ρεo”,具有流动的意思。因此,按其原意来看,这门科学应称为“流动学”或“流的科学”。但是,鉴于物体的流动与物体的变形有着互为因果、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即物体的变形是形成物体的流动的基础,而物体的流动是物体的变形在时间上的连续。因此,更正确地讲,这门科学是研究物体的流动和变形的科学,简称“流变学”。研究与生物机体以及人体的许多重要生命活动过程有关的这一部分流变学,叫做生物流变学。近年来,在生物流变学中,号门研究与循环血液有关的流变学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并已成为生物流变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血液流变学。更详细地讲来,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血液有形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的粘弹性和变形以及心脏、血管的粘弹性和变形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