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柯氏鼠兔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氏鼠兔(Ochotona koslowi)是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属中最古老的遗留种,也是稀有的濒危物种,自1894年命名以来,国内外对该物种的生存现状、生物学特征知之甚少.2007年10~11月,在藏北地区捕获到13只柯氏鼠兔,通过显微组织分析法对其胃及结肠内容物和收集的60份粪样进行了食性分析.结果表明,柯氏鼠兔胃、结肠内容物和粪便中镜检到可识别植物碎片属6科15种,其中豆科植物碎片占可识别植物碎片的39.44%,藜科植物碎片占36.00%,莎草科植物碎片占16.42%,禾本科、十字花科和菊科植物碎片分别占3.75%、2.67%和1.25%.食性分析表明,柯氏鼠兔偏爱豆科植物.  相似文献   

2.
伊犁鼠兔分布区与栖息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据目前调查所知,伊犁鼠兔的分布区仅限于新疆北天山的婆罗科努山和伊连哈比尔尕山。该鼠兔为裸岩栖息型动物,栖息地为海拔2800—4100米的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及垫状植被带的裸岩区。  相似文献   

3.
2002年6~9月,作者在天山山区对伊犁鼠兔以往各定位观测点开展了生存现状和栖息环境变化的调查,与10年前的研究资料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曾有伊犁鼠兔分布的6个定位观测区内,仅有1处保持原状,其它3处种群呈现减少趋势,已有2处定位观测区的鼠兔基本消失,其中包括伊犁鼠兔的模式标本产地。根据野外调查的结果初步推算,伊犁鼠兔的数量已由过去的2900只降至1300只左右,成熟个体由2100只降至930只左右,在近10年间伊犁鼠兔的种群数量至少减少了55%以上。目前,伊犁鼠兔是数量减少、种群持续衰退、栖息地被严重分割的受胁物种。受IUCN/SSC兔形目专家组的委托,按新制定的《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重新评估,结果表明,伊犁鼠兔基本符合濒危物种A2abc和C2a(i)项标准,从两方面指标可归为濒危(EN)级物种。  相似文献   

4.
5.
达乌尔鼠兔扩散过程中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梦军  钟文勤 《动物学报》1998,44(4):398-405
通过调控牧压,研究了达乌尔鼠兔扩散过程中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放牧活动强了草原植被的斑块性,改变了植被为鼠兔提供的资源条件,导致鼠兔斑块间的扩散和扩散鼠兔对不同植被斑块的生境选择。  相似文献   

6.
黄河鼠兔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宁  郑昌琳 《兽类学报》1992,12(3):175-182
  相似文献   

7.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食物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作者于1993年在青海省刚察县年诺索玛地区发现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达乌尔鼠兔(0.daurica)在布哈河谷二阶同域且重叠分布之现象,并从这两种鼠兔的食物资源利用出发,研究了其生态位关系问题。在食物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PS),高原鼠兔为0.4744,达乌尔鼠兔为0.4964,即它们具有相近似的生态位宽度。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在食物资源谱维上的重叠值(FT)为0.809  相似文献   

8.
9.
藏鼠兔与高原鼠兔表型及分子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宁  施立明 《兽类学报》1994,14(4):265-271
本文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藏鼠兔和高原鼠兔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并结合形态、生镜、地史和化石资料综合探讨两物的异同。结果表明,形态上差异显著的两个物种,在分子水平上也同样具有明显的区别,用16种酶分别消化各样品,共检出30例限制性类型,两种间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它们的mtDNA分子均为17.9kb(千碱基对)左右;平均遗传距离为0.0455,分歧时间约为距今二百三十万前的上新世晚期,相当  相似文献   

10.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鼠兔的繁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2年4月至8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附近,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高原鼠免的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高原鼠兔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4月下旬和5月为繁殖高峰期,雄性的睾丸重而饱满,雌性的怀孕率最大。雄性成体的体重和睾丸重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段具有显的差异,在4月11日至5月10日、6月11日至7月10日体重和睾丸重之间呈显正相关。雌性怀孕早期胚胎数与临产前胚胎数没有显差异,未发现胚胎吸收现象;同时,胚胎数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段存在显差异。采用种群统计学中同生群的划分方法,将5~8月份出生的幼体依次记为L1、L2、L3、L4。在出生后20天内L1、L2幼体存活率明显高于L3、L4;在从出生50天至80天期间L4的存活率显高于L2。当年出生的雌雄幼体在发育上存在不同步现象,当年出生的雌性幼体性成熟早,有的可以直接参加繁殖,但当年出生的雄性幼体却无此现象。结果表明:在海北地区,经过综合治理后,高原鼠兔的生境发生改变,其繁殖策略也随之发生改变,即,减少每次繁殖活动的投入,增加繁殖次数,延长繁殖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维东 《动物学杂志》2004,39(1):106-111,F003
作者自1983年发现伊犁鼠兔以来,完成了新种的分类命名,并对其栖息分布、种群数量、个体生态、昼夜活动节律、毛被和季节性换毛序、人工饲养、与疫病关系等内容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工作。在伊犁鼠兔被发现20周年之际,又对伊犁鼠兔的生存现状、栖息环境的变迁、受胁因素等内容做了调查,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制订的《世界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的判断标准》(3.1版)对伊犁鼠兔濒危等级做了重新评估。多年的研究资料表明,伊犁鼠兔是一种古老、残留、发现较晚的兔形目动物。由于生态习性特殊,分布局限,种群过度破碎,呈数量稀少的小种群生活状态,加之恶劣栖息环境的影响,伊犁鼠兔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努布拉鼠兔(Ochotona nubrica)的分类地位迄今未能得到合理解决,曾被列为草原鼠兔(O.pusilla)、灰鼠兔(O.roylei)或藏鼠兔(O.thibetana)的同物异名。作者根据原始文献、地模标本及邻近地模产地的标本与有关的鼠兔种类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努布拉鼠兔既不同于藏鼠兔,也不同于灰鼠兔,而是一个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13.
四川藏鼠兔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研究微进化过程的核心内容.为探讨地理隔离对小型兽类种群分化的影响,本文系统比较了四川西部3个隔离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19个头骨形态指标中,岷山与邛崃山、邛崃山与凉山、岷山与凉山的藏鼠兔种群已分别在9、14及4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颧宽、眶间宽、鼻骨长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山系藏鼠兔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由于藏鼠兔在各山系内部属一较为常见的物种,分析认为其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可能与隔离状态下局部环境差异导致的选择压力不同有关.本研究揭示了在进行藏鼠兔等小型兽类种及种下阶元划分时,除数理统计手段引入的必要外,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种群可能已产生的局部分化.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在季节性繁殖动物的生殖细胞发育与性腺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褪黑素如何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实现其调控功能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取典型的长日照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雌雄鼠兔的血清褪黑素水平昼夜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褪黑素受体基因Mtnr1a与Mtnr1b在下丘脑、垂体与性腺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确认两种受体在性腺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显示,非繁殖期雄性鼠兔的血清褪黑素含量始终高于繁殖期,且呈现不同的昼夜变化模式;雌性鼠兔的血清褪黑素含量远低于雄性鼠兔,且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Mtnr1a与Mtnr1b在下丘脑、垂体与性腺中均有表达,雄性鼠兔在下丘脑与垂体中表现出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基因表达的显著差异,而雌性鼠兔基因表达的差异主要出现在垂体与性腺中。两种受体蛋白在雄性性腺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中均有分布,但MTNR1A更局限于精原细胞内,MTNR1B则在管腔内生殖细胞中表达。雌性性腺中MTNR1A在卵母细胞胞质内有表达,但更集中表达于颗粒细胞;MTNR1B在颗粒细胞以及卵母细胞核质内均有表达,且在生长卵泡的卵泡膜细胞中呈现高表达。以上结果表明,褪黑素调控雌雄高原鼠兔季节性繁殖的模式并不相同,其作用不仅限于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间接调控,也可能通过性腺内靶向受体直接影响生殖细胞与体细胞命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统计模型及空间信息数据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物种分布模型已经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大尺度物种分布情况的重要工具。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关键物种,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采集高原鼠兔的分布点数据及环境变量数据,基于R语言中BIOMOD包中的7个模型对其在青海湖流域的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主要分布于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天峻县周边及布哈河流域上游,影响高原鼠兔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最暖月最高气温、NDVI标准差、最冷季和最干季降水量。BIOMOD组合模型中,推进式回归树模型(GBM)和最大熵模型(MAXENT)的模拟效果最好,广义线性回归模型(GLM)结果较差。而优化后的结果显示,模拟结果的集成和筛选能有效提高模型的精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Large-scale patterns of biodiversity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these patterns are central topics in biogeography and macroecology.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serves as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studying these issues. However, most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entire Qinghai-Tibet Plateau, leaving independent physical geographic subunits in the region less well understood. We studied the current plant diversity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an independent physical geographic subunit located in northwestern China on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e integrated measures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geological history, and phylogeography, and analyzed the taxonomic richness,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current plant diversity in the area.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1911 seed plants showed that specie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eastern regions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The taxonomic richness,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ra richness showed that the eastern regions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should be the priority area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articularly the southeastern regions.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endemic species inhabiting the Kunlun Mountains and their floristic similarity may indicate that the current patterns of species diversity were favored via species colonizatio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 biodiversity hotspot, is likely the largest source of species colonization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after the Quaternary. The net relatedness index indicated that 20 of the 28 communities examined were phylogenetically dispersed, while the remaining communities were phylogenetically clustered. The nearest taxon index indicated that 27 of the 28 communities were phylogenetically cluster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pecies colonization and habitat filtering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current plant diversity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via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and habitat filtering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ecological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粤东代表山地铜鼓嶂的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铜鼓嶂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598属1166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8科593属1160种,含有16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铜鼓嶂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也受到温带成分一定程度的影响,铜鼓嶂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联系强于温带地区。铜鼓嶂特有科仅有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1科,中国特有属8个,在种的水平上特有现象很强,中国特有种515种,占44.9%,其中中国温带一热带亚热带特有种25种,中国热带亚热带特有种490种(包括广东特有种9种,粤东特有种6种)。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采自云南片马的鼠兔属1新种,以其体色在鼠兔属中最为深黑为其主要特征而命名为片马黑鼠兔Ochotona nigritia sp.nov.。正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模标本保存在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