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报导了用补体结合、血凝抑制、病毒中和及毒性中和试验4种方法对沙眼病毒进行研究的牿果。通过对我们分离的三株病毒的抗原检查,发现它们之间呈现密切的相互交叉反应,表明它们属于同一种抗原类型。据补体结合试验及血疑抑制试验结果,沙眼病毒与淋巴肉芽肿病毒篼疫血清以及天然岛疫阳性血清亦呈现阳性反应,表明沙眼病毒与鹦鹉热一淋巴肉芽肿病毒粗有共同的补体结合及血凝抗原。病毒及毒性中和试验的结果 表明,沙眼病毒与鹦鹉热一淋巴肉芽肿组病毒在抗原性上有一定的差别,而沙眼病毒株之间则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报道以四种核苷三磷酸为底物,在磷酸丙酮酸、丙酮酸激酶、皂土及S-腺嘌呤核苷-L-甲硫氨酸(以下简称SAM)存在下,在体外复制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毒(简称CPV)mRNA,用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分离复制产物。并对体外合成的mRNA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是单链大分子的RNA。用电镜观察经复制后的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毒,仍是含有核酸的颗粒。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原的人 1955年6月12日,汤飞凡(1897.7.23—1958.9.30)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沙眼病原体。国际眼科学界和微生物学界为中国学者的这一重大成就所震动,他们声称这是自1907年捷克学者发现沙眼包涵体以来,眼科学界的最重要的贡献。第一届国际沙眼病原体会议认为,这一成就为全世界的沙眼研究工作开辟了道路。人们把这种病原体称做“汤氏病毒”。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7个种,其中有1个新种:香椿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toonae Guo & Lin,sp.nov.),10个新组合和6个中国新记录。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绘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2.
用乙型脑炎病毒或其RNA感染小白鼠时,观察到脑组织中RNA酶活性有先增加而后降低的现象。在注射病毒RNA或大量病毒材料时,RNA酶活性增加速率较快,而在用少量病毒接种时,酶活性的增加缓慢。在各次实验中,当受染鼠脑中病毒繁殖到一定数量时,酶活性开始下降,同时随着病毒}茼度的上升,继续降到明显地低于正常水平,直到动物死亡。当接种很少量(或不致死量)的戚染性材料时,一些(或全部)动物恢复健康,测定其中一部分动物脑组织的RNA酶活性也有恢复正常的情况。作者根据实验材料的分析提出一种看法:受染脑组织中RNA酶活性的增加可能为捆胞对乙型脑炎病毒戚染的一种初极抵抗反应,而其后酶活性的降低可能解释为与病毒的致病机制有关。文中同时讨论到细胞内RNA酶的生成与病毒RNA的低威染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旨在探讨1例由疫苗株病毒引起成人水痘的病例,以提高对水痘疫苗二次传播的认识。从1名23岁女性水痘患者皮肤水疱中采集水疱液,接种至人胚胎成纤维细胞,3d后观察到细胞发生病变效应。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gE`糖蛋白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结果阳性。测序分析显示,分离到的毒株其疫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Oka疫苗株一致,为疫苗株病毒。回顾性调查显示,患者没有水痘史和疫苗接种史,病毒可能来自1名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接种疫苗后发生带状疱疹的儿童。  相似文献   

15.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和威胁性的入侵检疫害虫之一,对农林业生产安全、公共设施以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为筛选对红火蚁有致病性的病原真菌,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自然罹病的红火蚁进行致病菌分离,结合病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从罹病红火蚁上分离出3株病原真菌HHYSFJ01、HHYSFJ02和HHYSFJ05,分别为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致病性测定,这3株病原菌对红火蚁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3株病原菌致病性间差异显著。经1.0×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红火蚁10 d后,球孢白僵菌菌株HHYSFJ05的致病性最强,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84.71%,LT50为4.67 d;红绶曲霉菌株HHYSFJ01和淡紫拟青霉菌株HHYSFJ02次之,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8.82%和73.29%,LT50分别为4.99 d和5.20 d。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发病与人工感染发病蚌分离的三角帆蚌瘟病病毒(HcPV)呈球形、类球形,大小差异悬殊,直径45--296nm。病毒颗粒外被一层表面突起和类脂质的囊膜。核衣壳呈串珠状,直径10一12nm,卷曲于细胞浆内,可超过1000nm。超薄切片中病毒颗粒积聚于细胞浆与内质网中。超微病变的主要特征:内质网高度扩张,核糖体增殖并凝聚,胞浆内出现包裹着病毒的层卷状结构。病毒核酸对RNA酶敏感,对DNA酶不敏感,经聚丙烯酰胺凝歧电泳,出现。条大分子带与1条低分子带。HcPV的上述特征与嵌砂样病毒基本吻合。因此认为三角帆蚌瘟病的病原是一种嵌砂样病毒。  相似文献   

17.
草鱼出血病病原的研究:Ⅱ.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病鱼肾组织中发现有病毒颗粒,在头肾组织中也看到类似的颗粒。病毒呈球形或六角形,直径为60—78毫微米,平均为69毫微米;颗粒中央有一电子密度较高的核心,其直径平均为32毫微米,核心周围包有外膜,宽20毫微米左右。此外,还有一种无外膜的、电子密度均匀的病毒颗粒,直径为46—60毫微米,平均为52毫微米,这种颗粒出现在细胞核和胞质包涵体内。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均出现在肾的造血组织内,但红血球和颗粒白血球中没有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也未观察到病毒颗粒。在正常鱼的肾组织中没有发现与病鱼标本中类似的病毒颗粒。因此可以认为,我们人工感染致病的草鱼肾组织中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暂名为草鱼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18.
使用恒河猴胚肾(MEK)细胞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和适应了甲肝病毒W和X,通过阻断实验、中和实验、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实验、RT-PCR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证明了甲肝病毒。W株和X株第7代在MEK细胞上的抗原滴度分别为1:512、1:1024,感染滴度(logTCID50/mL)分别为8.17、8.50,只有分离株W可以适应于Vero细胞,第6代21d抗原滴度为1:256,感染滴度(logTCID50/mL)为8.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根霉属内各种羣产生淀粉葡萄糖苷酶的情况及选择高活性的菌种。我们由150株根霉中选择出3株淀粉葡萄糖苷酶很强的根霉,共名称和菌号为Rhizopus japonicus AS 3.849(日本根霉),Rh. Tonkinensis AS 3.1175(河内根霉)和Rh.chinensis AS 3.2746(中国根霉)。酶作用的最适pH是4.5—5.0,最适温度因菌而异,一般以50一55℃最好,其中3.2 746耐热性最强,稳定性最高。根霉睫粉酶对原料的选择性不强,对6种不同的淀粉(可溶性淀粉、马铃薯、甘薯、玉米、大米和高粱),几乎都能全部水解成葡萄糖。3种根霉的性能,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在一般条件下,3.849糖化力最强,3.1175次之,3.274 6糖化之初速度较低,而它的优点是生长迅速,酶的耐热性和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酶解离两种方法在鸡胚孵化的第14期、19期、28期,分离、培养鸡胚中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探索PGCs分离、培养的适宜时期及方法,以期获得较多数量,较高活力的PGCs作介导生产转基因鸡。结果表明:1.提取、分离PGCs的最佳时期依次为19期、28期。2.两种分离方法均能分离到一定数量的PGCs细胞。但在19期和28期,酶解离法分离到的PGCs的相对数量较多,存活时间较长,是一种较适宜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