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宏禄 《生态学报》1993,13(3):272-279
分析测定了主养鲢鳙非鲫高产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周日、周年变化及其与主要生态因素、鱼产量水平的关系。探讨了初级生产力在能量转化中的生态学效率:毛初级生产力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为0.84%—1.64%;鲢鳙非鲫净产量对浮游植物净产量的直接利用率为8.46%—15.56%;太阳能转化为成产量的生态学效率为0.058%—0.156%。  相似文献   

2.
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黑白瓶测氧法测定 ,山东省高青县赵店渔场盐碱池塘鱼类生长期内 (4— 9月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9 42± 4 2 1gO2 (m2 ·d) ,日P/B系数平均 0 2 4± 0 18,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平均 1 5 3%。无鱼对照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显著低于养鱼池。回归分析表明 ,浮游植物现存量、透明度、水温、盐度是决定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态因子。营养盐中磷比氮的限制作用大。文中探讨了养鱼池初级生产力在能量转化中的生态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刺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及其粒级结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森颢  周一兵  唐伯平  蔡勋 《生态学报》2014,34(7):1698-1706
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粒级结构的周年变化规律,旨在明确刺参养殖池塘的基础生态学特征,为刺参养殖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持。结果表明:刺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年平均值为(5.16±3.04)gO2m-2d-1,全年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初级生产量分别在初春、夏季和初冬形成高峰。初级生产力群落净产量占毛产量的50.2%。P/R值与日P/B系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2.20±1.25和0.39±0.35。按初级生产力水平和P/R值划分的水体营养类型,调查刺参养殖池塘属富营养型水体;初级生产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最高生产层约在透明度的0.5倍处,且0.5倍透明度(约50 cm)以上水层初级生产量占水柱总产量的56.3%;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生产量占总生产量的百分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除夏季外,以小型浮游植物(micro-,20—200μm)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最大(43.5%),夏季为微型浮游植物(nano-,2—20μm)对初级生产力贡献最大(35.3%)。以年平均值计算,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占总生产量百分比的大小顺序为:小型(40.1%)微型(28.2%)中大型(16.1%)超微型(15.7%)。回归分析表明:试验池塘初级生产力水平与水温、营养盐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果提示,刺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显著,垂直分布并不均匀,小型浮游植物是其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的组织理论:食物链动态论与互惠共生—控制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生态系统的组织理论,食物链动态理论和互惠共生-控制论,这两种理论代表了进化生态学家与系统生态学家两个学派。前者是建立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思想耻,强调初级生产力是关键变量,捕食作用和食物资源两者随初级生产力梯度的增加交替控制食物网结构,并预报相邻营养级的生物量和周转率为负相关关系,被称作“生态学的中心理论”后者是建立在控制论基础上,认为生态系统是正,负反馈联合构建的,并预报生物量和周转  相似文献   

5.
春季季风转换期间孟加拉湾的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印度洋科学考察期间,对孟加拉湾水域初级生产力展开了研究.孟加拉湾表层水体的水温较高,盐度变化范围较大,且上层水体营养盐含量较低,在真光层底部营养盐浓度突然增加.表层叶绿素a浓度较低(<0.1 mg/m3),叶绿素a最大值常出现在75 m水深处,上层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氮限制明显.表层潜在初级生产力低于0.2mgcm-3h-1,且初级生产速率在50-75 m出现最大值.水柱中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199-367 mgCm-2d-1,高值出现在88°-89°(E)附近.浮游植物固碳的主要贡献者是微微型浮游生物(<3 μm),其次是小型浮游生物(>20 μm)和微型浮游生物(3-20 μm),但表层与75 m水深处固碳浮游植物的结构有一定差异.将孟加拉湾与阿拉伯海初级生产力进行对比,孟加拉湾水体初级生产力显著低于阿拉伯海,且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叶绿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海洋水域生产力的盛衰。为要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蕴藏量,查找能为人类提供大量食品的高生产力区,首先必须对海洋水域中的浮游植物生产量及其变化作定量研究,亦即进行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近些年,国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江苏沿海滩涂不同养殖模式下初级生产力特征、能量利用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滩涂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存在垂直分布、日变化和季节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与太阳辐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滩涂养殖水体净初级生产量平均值为(7.58±2.52) gO2/(m2 · d),只占毛产量的55.41%,太阳能转化为鲢、鳙鱼产量的生态效率为0.020%~0.029%,这些指标低于我国高产养殖塘,鱼塘生态系统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浮游植物生物量、透明度、N/P值、Mg2+浓度等因素显著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多元逐步回归表明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和到达水体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初级生产力的最主要因子,其回归方程为:Pg =0.0785Cha+0.0577 Iλ0+1.346;n=22, FCha>F Iλ0>F0.1,而盐度、Na+、Cl-浓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根据1962—1964年部分调查研究资料整理而成的。文中列出了83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的名录,比较了全湖21个采集断面、3个植物带和17个植物群丛以及长江中下游6个浅水湖泊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分析了东湖两个断面(Ⅻ和ⅪⅡ)的生物量的周年变化和湖中不同水深区的生物量变化情况。全湖面积为28.5平方公里。8月是生物量的高峰期,平均每平方米的生物量为1,068.1克(湿重)或94.8克(风干重)或82克(烘干重)或322千卡(能量)。其中,以黄丝草所占的比例为最大,其次为大茨藻、聚草、黑藻和金鱼藻。全湖水生植物的年生产量为30,440吨(湿重)或2,337吨(烘干重)或9×109千卡(能量),连同浮游植物(16×109千卡)一起,则东湖全年的原初生产量为25×109千卡,其中水生植物约占总原初生产量的36%。本文最后讨论了水生植物在湖泊渔业上的合理利用问题,提出了草食性鱼种放养量的计算公式和合理利用水生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主养青鱼高产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测定结果,揭示了其垂直、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生态因子、鱼产量水平、鲢、鳙鱼产量的关系,分析了D/B、P_G/R_W、N/P的作用。研究查明:1米以上水柱的光合产氧量占水柱总产氧量的90%以上。水柱日毛产氧量变动在5.00—17.04克氧/平方米·日之间,水柱年产氧量达2063—2814克氧/平方米·年。初级生产量全年只有一个高峰,常出现在7—8月。主养青鱼型年净产鱼量7500、11250、15000公斤/公顷级池塘的浮游植物鲜重净产量分别为100 674.4、118 560、128 197.6公斤/公顷·年,青鱼、草鱼并重型年净产鱼量15000公斤/公顷级池塘的浮游植物鲜重净产量为137 323.2公斤/公顷·年。 4—11月,毛初级生产力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为0.81—1.11%;鲢、鳙产量对浮游植物净产量的直接利用率为3.49—5.13%;太阳能转移为鱼产量的生态学效率为0.028—0.055%。  相似文献   

10.
池塘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及其与若干生态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亭  张悦  刘云波 《植物研究》1991,11(2):101-108
本文应用黑白瓶法测定了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分析了初级生产力与主要生态因子间的关系。晴天,水柱的最高生产层常出现在水下0.5倍透明度左右的水层,此处光强约为20000Lx,补偿深度常随天气变化。#br#浮游植物的生产量与生物量和镁之间常表现出正相关。生长季节内单位水面下浮游植物的P/B系数为177.7,日平均1.4。浮游植物对总辐射能的利用率为0.31%。氮是三江平原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潜在生态学功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首次探讨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可转化氮与该海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以及初级生产力的关系 ,研究了沉积物中可转化氮在海洋生物生长、繁衍中的潜在生态学功能。结果表明 ,不同粒度的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生态学功能有较大差异 ,一般细粒度沉积物中可转化各形态氮与浮游植物、底栖生物有较密切的关系 ,而中、粗颗粒沉积物中的可转化氮主要与浮游动物有关 ;在南黄海不同粒度的表层沉积物的 4项可转化氮中 ,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 (SOEF- N )、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 N)与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提升海域的生产力有密切关系 ;两种无机形式的氮 (NH4 - N和 NO3- N)和叶绿素 a、浮游植物细胞总量以及初级生产力具有正相关关系 ,说明表层沉积物中的可转化态 NH4 - N和 NO3- N对于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以及提高初级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浮游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的两种主要形式 ,其中 NO3- N的作用要稍大一些 ,且粒度越细 ,影响越大 ;NH4 - N和 NO3- N对于促进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则不明显 ,因其不能直接被它们吸收利用 ,而与通过食物链的传输等一系列中间环节有关 ;且在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 ,氮无论以什么形态存在 ,只有转化为无机形式的 NH 4后 ,其生态学功能才易被显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夏季基础生物生产力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夏季对南海北部不同海区的基础生物生产力(初级生产力及细菌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初级生产力(C)和真光层水柱初级生产力平均值(C)分别为(0.83±1.15)mg·m-·3h-1和(225.39±136.64)mg·m-·2d-1;表层细菌生产力(C)和真光层水柱细菌生产力平均值(C)分别为(0.14±0.19)mg·m-·3h-1和(128.14±74.86)mg·m-·2d-1。基础生产力的平面分布整体呈由近岸向深海降低的趋势,同时在西沙群岛邻近水域存在一个基础生物生产力的高值区。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温度、营养盐不是影响南海细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细菌生产力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初级生产过程密切相关IBP:IPP比平均值为(67.55±37.13)%。与细菌生产力的分布规律不同,IBP:IPP比值在深海海域明显高于近岸水域,在吕宋海峡附近水域发现了IBP:IPP100%的高比值区,说明异养细菌在南海寡营养海域碳循环体系中的重要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春季赤潮频发期东海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2002年4~5月在东海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8、11、14、23和28号5个典型站位采样。用现场稀释法对春季东海水域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行为在东海赤潮过程起到关键作用.各站位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以急游虫、红色中缢虫和夜光藻为主,在种类上砂壳纤毛虫是主要的类群.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范围在0.28~1.13d-1,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范围在35.14%~811.69%。对浮游植物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范围在74.04%~203.25%,对浮游植物碳的摄食率范围在9.58~97.91μg·L-1·d-1,靠近岸边的站位,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和对浮游植物碳的摄食率相对较高。而远离岸边的站位对浮游植物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却较高.与世界其它海区比较此水域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处于较高水平.急游虫是控制东海主要赤潮原因生物具齿原甲藻生长的关键种类.  相似文献   

14.
太湖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琳琳  朱广伟  李向阳 《生态学报》2013,33(22):7250-7258
利用高频溶解氧监测,估算了太湖梅梁湾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高频变化特征。结合同步气象监测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的周年逐周观测数据,分析了气象和环境条件对富营养化湖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频溶解氧监测估算的初级生产力变化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一致,能够反映出浮游植物生产力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规律。统计分析表明,气温对太湖这一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影响很大;氮的供给与浮游动物的选择性牧食也是影响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湖岸带的水华堆积过程对初级生产力影响巨大,气象、水文过程又加剧了蓝藻水华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幅度,反映出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可能存在极大的时空不均一性。研究表明,溶解氧高频监测法估算初级生产力能够捕捉到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快速变化过程,可以用于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监测、蓝藻水华灾害预警中。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承载量     
正从主要饵料生物类群估算,三峡水库周年潜在渔产量约1.9万吨,每年每平方千米潜在渔产力约24.6吨。生态承载量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某一生态系统的全部资源所能支撑的生物量的最大总和,一旦超过,将会引起生态系统的恶化。因此,三峡水库发展生态渔业必须考虑生态承载量的问题,科学计算其潜在渔产量和渔产力(实际捕捞利用应控制在该范围内)。在此有两种方法体系给予了解答。一种是基于初级生产力估算的传统方法。根据梁彦龄等学者的计算公式,结合我们对水库初级生产力的测量结果,可推算三峡水库每  相似文献   

16.
珊瑚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珊瑚礁生态系统由珊瑚礁生物群落及其周围的海洋环境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而引起科学家的重视 ,特别是高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者包括底栖植物、浮游植物、共生藻和自养细菌等。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较多 ,各有利弊 ,通常采用 1 4C同位素法。在初级生产力中 ,新生产力更引起科学界关注。对于新生产力的测定 ,主要应用 1 5N示踪法 ,采用“f”比或 Redfield比值来估算。为了减少误差 ,一般同时使用几种方法。光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而对新生产力构成限制的主要因素是氮源。珊瑚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研究较多 ,但新生产力却很少。未来科学界研究重点在于珊瑚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浮游动物     
不论海水或淡水中,都漂浮着许多微小的生物,叫做浮游生物.这类生物没有运动的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只能随波逐流,因而得名.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较单纯,常见的如各种硅藻、绿藻和蓝藻,一般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是水中的物质生产者.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较复杂,通常以浮游植物为食,是初级消费者或其他级消费者,因而是水域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孙军  薛冰 《生物多样性》2016,24(7):739-222
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而相比于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洋暖化、海洋酸化、大洋环流系统的改变、海平面上升、紫外线辐射增强等方面。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同时对海洋碳循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主要体现在物种分布、初级生产力、群落演替、生物气候学等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暖水种的分布范围在扩大, 冷水种分布范围在缩小; 浮游植物全球初级生产力降低; 浮游植物群落会向细胞体积更小的物种占优势的方向转变; 浮游植物水华发生的时间提前、强度增强; 一些有害物种水华的发生频率也会增加; 海洋表层海水的酸化会影响浮游植物特别是钙化类群的生长和群落多样性; 紫外辐射增强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厄尔尼诺、拉尼娜、降水量的增加通常抑制浮游植物生长。浮游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变化会体现在多样性的各个层面上。对于浮游植物在全球变化各种驱动因子下的生理生态学和长周期变动观测等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也将为理解全球变化下的浮游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响应与反馈机制提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853-860
研究在三峡库区选取秭归、巫山、云阳、忠县、木洞5 个断面, 自2012 年8 月至2013 年4 月采用黑白瓶法进行为期一周年季节性的原位初级生产力测定, 探讨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等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以溶氧计)的四季变化规律为: 夏季5.613 mgO2/(Ld)春季3.630 mgO2/(Ld)冬季0.906 mgO2/(Ld)秋季0.552 mgO2/(Ld), 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 含量的季节变化一致;在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上, 5 个断面中库首最高(秭归)、库中次之(巫山、云阳、忠县)、库尾最低(木洞);且全年所有断面干流初级生产力均显著低于支流初级生产力;在垂直分布上, 初级生产力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水下0-1 m 间, 在水下1-5 m 随着水深增加呈现递减趋势, 光能可得性可能是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 毛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溶解氧、pH 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东太湖水生食物网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之一。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常用来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常用来确定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构建了东太湖食物网结构。结果表明:东太湖食物网主要由两条营养传递途径组成,即浮游植物为初级生产者的浮游营养传递途径和苦草等大型水生植物为初级生产者的近岸底层营养传递途径,湖中9种主要鱼虾类能量主要来自近岸底层传递;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鳜(Siniperca chuatsi)和鲶(Silurus sp.)作为湖泊中的顶极捕食者,具有相对最高的营养级,并占据食物网的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