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是一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仅能缓解患者的运动症状,尚且没有阻止和逆转帕金森病变的有效办法.神经干细胞是动物脑内能够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的一组多潜能细胞.近年来,有证据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以及动物模型脑内存在着神经干细胞,它们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生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因此,促进内源性神经干...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是目前世界性多发病,常见病,以选择性脑区域进行性神经变性为特征[1],发病机制不清,其研究一直是神经疾病的热点。以往的PD动物模型仅局限于神经变性的急性诱导,与临床实际相差较远。广大研究者迫切希望有实用可行的新动物模型的出现。McNaught等最新研究建立了应用蛋白酶抑制因子(proteasomeinhibitors I,PSI)导致进行性神经变性的慢性动物模型[2],该模型的最大优点是:慢性模型,更接近临床;在建立PD模型的同时,可检测治疗及延缓该病发展的因素的作用。新模型的建立为帕金森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前…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及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研究认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相互作用,影响神经发生以及神经环路的连接等神经可塑性过程,引起脑内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孤独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啮齿类动物孕期丙戊酸(VPA)暴露模型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环境因素诱导的孤独症动物模型。现综述VPA诱导的啮齿类动物孤独症模型脑组织形态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可能的神经环路机制。  相似文献   

4.
灵长类动物遗传、行为、认知、生理、生化和解剖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人类,具有其他实验动物无法替代的高级脑功能结构及神经活动的优势,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理想的模式动物,研究的结果更容易推广应用到人类。常被用来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程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药物等,为人类神经科学及相关医学研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灵长类动物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以期为神系统经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脑是有机体衰老过程中最突出的器官,也是人和动物老年性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灶之一。本文阐述了衰老脑的特征、衰老动物在机能方面所表现的机能障碍、脑衰老机理的研究概况和改变脑衰老过程的一些措施。指出,目前用于脑衰老研究的主要是啮齿类鼠、兔等动物模型,其研究结果很难肯定完全符合于灵长类或其它脊椎动物。因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已经成为脑衰老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利用SD大鼠、Wistar大鼠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不同,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利用立体定向仪建立SD大鼠、Wistar大鼠大脑皮层接种C6细胞(2.5×105个细胞/只),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利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比较两种动物模型在成瘤率、肿瘤生长状况、死亡率以及动物一般情况等方面的异同。结果SD大鼠组、Wistar大鼠组的成瘤率均为100%,两组均未见转移;但SD大鼠组肿瘤成瘤时间较长,且部分肿瘤有自愈倾向,而Wistar大鼠组则未出现类似情况。结论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肿瘤性状更接近于人的脑胶质瘤,因此更适合探索和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而SD大鼠的肿瘤由于性状类似转移瘤,且有自愈倾向,不适合作为上述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HF  Zhang YX  Zhao XD 《动物学研究》2012,33(3):337-342
脑胶质瘤约占中枢神经肿瘤的一半,临床治疗效果差。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其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性差,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的关键。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转基因小鼠,以及其他越来越多模式生物的出现,目前已建立了多种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该文将对目前所建立的各种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 给予小鼠脑内接种隐球菌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小鼠被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小鼠脑内接种隐球菌菌悬液,对照组小鼠脑内接种生理盐水。结果 从组织病理方面观察到,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的蛛网膜下腔、软脑膜表面、脑实质内、侧脑室脉络丛组织内均可见隐球菌菌体,脑膜轻度增生,侧脑室轻度扩大,脉络丛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对照组小鼠脑组织可见侧脑室轻度扩大,蛛网膜下腔血管、脑实质内血管、脉络丛血管均有轻度扩张充血,而蛛网膜下腔、软脑膜表面、脑实质内及侧脑室和室旁均未见隐球菌浸润。从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两组具有一定的对比性。结论 小鼠脑内接种隐球菌构建其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模型,为研究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提供了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多发性脑栓塞是在动物身上模拟出人类多处脑组织缺血造成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动物模型。目前虽已建立了多种脑缺血动物模型,但国内外尚无多发性脑栓塞对大鼠脑功能影响的报道。本研究利用大鼠多发性脑栓塞模型,观察多发性脑栓塞后清醒大鼠的学习、记忆、神经症状和脑组织结构改变。1 材料与方法1.1 模型的制备 参考Kaneko等报道的方法加以改进。(1)取同种大鼠无菌自然干燥血凝块,研碎后经20μm筛孔  相似文献   

10.
脑科学旨在阐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揭示大脑工作的神经机制.由于大脑中神经元数量庞大,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种类多样,神经元之间的结构与功能联接错综复杂,使得研究脑工作原理尤具挑战.因而,在全脑尺度上绘制神经元之间的联接,即神经联接图谱,揭示大脑各脑区、核团、神经元之间的功能和结构联系,是全面理解脑工作原理的基础.近几年,多维度多模态成像、神经环路示踪与功能调控、图像处理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神经联接图谱研究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得以在局部脑区乃至全脑尺度上观察神经元的形态、联接与活动.本文总结近年来宏观、介观、微观脑神经联接图谱相关技术的进步和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进展,对脑联接图谱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加以探讨,并提出斑马鱼(Danio rerio)是目前在全脑尺度上阐释脑结构和功能神经联接图谱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三疣梭子蟹胚胎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俊增 《动物学研究》2005,26(2):184-189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三疣梭子蟹胚胎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育,光学显微镜下镜检切片,在第二期卵内无节幼体阶段开始观察到脑;第二期卵内状幼体阶段,前脑由视神经层、侧原脑和中央原脑组成,与位于食道两侧的中脑和后脑形成完整的脑。三疣梭子蟹胚胎期腹神经链由1对大颚、2对小颚和2对颚足所对应的神经节以及腹部神经链组成。光镜下大颚神经节可于第二期卵内无节幼体阶段观察到,2对小颚和2对颚足神经节则在第二期卵内状幼体阶段观察到;腹部神经链则在第三期卵内状幼体阶段观察到。三疣梭子蟹胚胎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腹神经链组成,脑由前脑、中脑和后脑组成,脑位于背部,通过2条围食道神经与腹神经链相连。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的形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成年脑内终生存在持续性神经发生,该过程受多种内外因素的调节.小胶质细胞是脑内固有的免疫细胞,在维持脑稳态和脑的免疫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清除细胞碎片,并通过与神经元的直接接触和/或释放可溶性因子影响成年海马神经发生.本文综述了在生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如何调控成年海马神经干/祖细胞及新生神经元的不同阶段,进而调节神经发生.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在脑损伤条件下,海马神经发生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功能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干预小胶质细胞影响海马神经发生,为应用小胶质细胞促进脑的内源性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目前小儿时期最主要的神经运动功能伤残疾病,且终生存在。尽管有支持性医护,但是目前并没有效治疗的方法。近几年,许多实验室开展了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动物模型的研究,并且报道说人脐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脑瘫是有治疗作用的。而神经干细胞也被用于移植治疗脑瘫动物模型,并被证明这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迁移至受损脑部并分化为神经元。本文就至今已发表的一些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的研究中所用到的细胞种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妊娠中晚期接触可卡因的小鼠动物模型,研究可卡因对子代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thase,NOS)分布和含量的影响,同时探讨这种影响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纹体内与海马内NOS的分布与相对含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妊娠中晚期接触可卡因导致子代纹状体神经元性一氧化氮合酶(neural NOS,nNOS)与海马CA1区与CA3区内皮细胞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OS,eNOS)免疫染色增强,相对含量增多。结论:妊娠中晚期接触可卡因可引起子代脑内NOS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是可卡因引起的机体神经毒性反应,还是机体对可卡因毒性反应的代偿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昀  卢光琇 《生物磁学》2011,(18):3558-3561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目前小儿时期最主要的神经运动功能伤残疾病,且终生存在。尽管有支持性医护。但是目前并没有效治疗的方法。近几年,许多实验室开展了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动物模型的研究,并且报道说人脐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脑瘫是有治疗作用的。而神经干细胞也被用于移植治疗脑瘫动物模型,并被证明这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迁移至受损脑部并分化为神经元。本文就至今已发表的一些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的研究中所用到的细胞种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斑马鱼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模式脊椎动物,具有脊椎动物保守的神经系统构造和丰富的行为模式.近年来随着在体电生理、光学成像、遗传工程等方法的建立和完善,幼龄斑马鱼因其脑部透明、结构简单的特点,日益成为从突触、神经元、环路到行为等多层次,在全脑尺度上探究神经系统功能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斑马鱼在感觉信息处理、运动控制、学习与神经可塑性等方向上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对新技术的开发提出了展望.随着研究思路的深化和实验手段的推陈出新,斑马鱼模式动物必将成为探索脑工作原理之利器,为神经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幼虫脑的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 5龄幼虫脑解剖结构,并分析和构建幼虫脑以及脑内部各神经髓结构的三维结构模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利用突触蛋白抗体,染色标记脑内神经突触,定位突触联系密集分布的区域,获得脑内部神经髓的结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取脑扫描图像,然后利用三维图像分析软件AMIRA进行图像分析,构建脑的三维结构模型,并计算脑以及脑内各神经髓结构的体积。【结果】突触蛋白抗体染色显示,茶尺蠖5龄幼虫脑内具有很多神经突触联系密集分布的区域,这些不同区域即为脑的不同神经髓结构。茶尺蠖幼虫脑主要包括前脑、中脑和后脑3个组成部分。其中前脑最大,包括成对的视叶、蕈形体、前脑桥和侧副叶以及不成对的中央体。视叶位于前脑的两侧后端。蕈形体位于脑半球正中间位置。侧副叶在中央体的下前方两侧。中央体在脑的正中心。前脑桥在中央体的上方后侧。除这些形态结构明显的神经髓区域外,前脑还包括大量内部边界不明显的神经髓区域,位于前脑左右两侧以及背侧和腹侧,这些区域被总称为中间脑,占整个脑神经髓的66%。触角叶为中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脑的下部最前端,为一对球状结构。后脑在脑的腹侧和触角叶下方,即围咽神经索进入脑的入口处。【结论】构建了茶尺蠖5龄幼虫脑以及各神经髓结构三维模型,分析了脑内各个神经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明确了各神经髓的体积。茶尺蠖幼虫脑体积小而且结构简单的特征与其幼期视觉、嗅觉等感觉器官不发达、活动能力弱、行为简单的生物学习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情感障碍性疾病,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神经炎症机制在抑郁症的研究中逐渐深入。临床和动物模型均证实,抑郁症体内高水平的炎性细胞因子和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等典型神经炎症反应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染色体结合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危险相关模式分子,可被免疫活性细胞和坏死细胞释放至细胞外,启动脑内炎症反应。HMGB1拮抗剂的研发也为神经精神类疾病治疗拓宽了治疗途径。该文重点介绍了HMGB1介导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脑内透析技术及其在神经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透析是神经化学领域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在体(in vivo)取样方法,它操作简单,材料易得。结合灵敏适当的检测手段,可在动物清醒状态下测定脑内不同神经核团的多种神经递质和其它化学成份的浓度变化。此技术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更接近生理条件,适用于神经生物学领域中生理、生化和药理等多种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外伤后癫痫(PTE)动物模型模型的制作方法和稳定性。方法:将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液压损伤组40只,手术对照组10只。液压损伤组的大鼠在清醒状态下给予液压打击造成其重度颅脑外伤,于致伤后6个月内观察大鼠的行为、脑电图改变,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液压损伤组在致伤后约有42.86%的大鼠出现典型的癫痫发作症状和脑电图上痫样放电。病理检查见伤侧脑皮质有局部挫伤,蛛网膜下腔及脑实质有出血灶和胶质结节形成等改变。液压损伤组其发作形式、脑电图特征和病理学改变与人类的PTE特征基本一致。结论:颅脑液压冲击伤可建立起清醒状态下大鼠的PTE动物模型,操作简单、稳定性及可靠性较好,有望为PTE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