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土壤铜污染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在制订土壤铜的环境卫生标准时,常涉及土壤有效态铜的参数问题.一般估计土壤有效态铜的方法是通过盆栽试验程序、检测萃取剂从土壤中萃取的铜与植物铜的相关性,但是其结果却因各个研究的试验条件及土样理化性质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自然条件下,萃取铜是否能有效地反映作物可食部分的铜含量,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近年Mathur等根据土壤基本特性对土壤铜有效性的影响,提出了以土壤总铜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比值为土壤铜参数,在反映  相似文献   

3.
可扩散型吲哚乙酸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eterminationofDiffusibleIndole-3-aceticAcidLIChun-Jian(DepartmentofPlantNutrition,ChineseAgriculralUniversity,Beijing100094)在研究吲哚乙酸(IAA)对植物体中不同生理生化过程的调节与控制时,往往需要测定植物体中IAA的含量。测定的IAA包括可扩散型、可提取型和束缚型三种。相比之下可扩散型IAA的收集、分离和测定最为简单。IAA的合成主要在植物的分生组织和幼嫩部分(如茎尖、芽、幼叶和种子等[1])进行。它可以从其合成部位通过极性运输向作用部位移动。人们正是利用这一特性来收集植物体中的可扩散型IA…  相似文献   

4.
植物根系分泌物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形成是植物体代谢过程中重要的生理现象,为“植物-土壤”体系物质周转的重要环节.研究植物根系分泌物对于了解陆地生态系统质能过程、碳氮收支平衡及提高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植物生理性状、土壤微生物、土壤物质周转及有机污染物降解影响等4个方面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生态效应进行综述,并从重金属含量、营养元素水平、土壤水分和光热条件、物种基因型、土壤微生物状况和外源有机污染物添加的角度综述了影响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因素,旨在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生态效应和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效应评估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一直倍受各国科学工作者关注,土壤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其中,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技术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有关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应用技术,如植物挥发、固化及提取等修复方法进行了评述,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加快对汞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和植物体对重金属耐性机制的研究,对今后开展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苹果铁结合蛋白基因(**Apf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结合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铁储藏蛋白,是动、植物生长发育使用的储存铁的唯一共同来源.该蛋白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功能是在种子形成、叶片衰老或环境中铁过量时积累,在种子萌发或质体绿化过程中释放铁,从而调节植物对铁的吸收和释放[1,2].同时,该蛋白也是解决全球动物和人类饮食缺铁有效的方法[3].转基因研究证明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能提高水稻种子中铁结合蛋白的的含量[4].同时在转基因烟草植株后代中由于叶片中积累了铁结合蛋白而对病毒引起的坏死和真菌的感染表现出耐性,对因各种环境胁迫而导致的细胞氧化性损伤有保护作用[5].铁结合蛋白基因是植物体内唯一依赖于铁而进行表达的基因[6].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和融合,我们对分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酶的生产进行了研究,并对酶制剂进行了细胞生物学的鉴定。试验结果证明:用我们的方法和程序生产的酶制剂完全可以满足植物体细胞杂交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乌鲁木齐雅马里克山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土壤铁、锰各种化学形态进行浸提.研究了土壤中有效铁、锰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土壤铁、锰形态之间的关系,及对铁、锰在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对铁、锰的植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占全铁的92.3%,其它形态含量均小于全量的8%.土壤锰主要是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分别占全锰的49%和41.6%,其它形态含量均小于全量的10%.用二级出水灌溉处理可增加铁、锰的有效性,原污水灌溉不利于铁、锰的供应,土壤缺铁、锰的现象可通过施加一定量的铁盐和锰盐而得以改善.相关分析还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质与铁锰形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土壤的pH值、CaCO3含量、有机质及阳离子交换态等对土壤铁、锰的有效性影响较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铁的氧化物结合态对植物最为有效,锰的有机结合态对植物有效性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γ-氨基丁酸在植物抗逆生理及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GABA已经在多种植物体中被发现,但是它在植物体中的生理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对γ-氨基丁酸在高等植物体中的合成、代谢途径、逆境条件下GABA在植物体中起的作用以及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氮代谢以及信号调控作用等生理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述,为GABA在植物体中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至今为止,将近一个半世纪的研究,证明了18种化学元素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中的氯和钠在本世纪SO年代才被发现它们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进入SO年代又确认了镍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已发现几乎含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中自然存在的全部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来源于它们的生活环境——形成土壤的母质,以及环境的污染。在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基本上可分为3类:(1)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这些化学元素组成了植物体,成为植物体的结构物质,或参与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新陈代谢活动。(2)虽然是非…  相似文献   

11.
中国首次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商陆   总被引:100,自引:4,他引:100  
自2000年以来。对位于湖南省湘潭锰矿污染区的植物和土壤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调查,以着力寻找锰的超积累植物。结果表明。商陆科植物商陆对锰具有明显的富积持性。叶片内锰含量最高达l9299mg/kg。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锰超积累植物的空白。为探讨锰在植物体中的超积累机理和锰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植物叶片的水分传输是SPAC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而且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是复杂的生理过程。为了搞清SPAC系统水分传输机理,人们对植物叶片导水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体叶片导水率研究的一些新的进展和发展动态,就叶片水分传输在植物水分平衡中的作用、叶片导水率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影响植物叶片导水率的内部、外部环境因素各异,文章重点阐述了土壤因素、气象因素、植物激素、生育阶段和解剖特性等对叶片导水率的影响,提出植物叶片导水率研究中亟需考虑的问题,并对今后SPAC系统中叶片导水率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秋橄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超临界萃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橄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丰富。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萃取秋橄榄中的番茄红素,对影响萃取的诸因素,如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等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丙酮作为夹带剂效果最佳,优化后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37MPa,萃取温度52℃,萃取时间3.8h。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萃取烟叶中茄尼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烟叶中的茄尼醇,考察了萃取过程温度、压力、二氧化碳流量、萃取方式、夹带剂种类及其用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以茄尼醇的提取率为指标,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能较准确测定烟叶中游离茄尼醇含量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萃取产物进行了分析。以探索提高提取率的方法,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甲醇为夹带剂,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5MPa,CO2流量15kg·h-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茄尼醇的提取率为:92.1%。  相似文献   

15.
西鄂尔多斯地区土壤与四合木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从西鄂尔多斯地区生境适宜性特征的角度,研究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a)的生态适应性,探讨迁地保护不易成活的原因,对不同生境条件下四合木分布区土壤和植株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合木分布区土壤中Cu、Fe、Mn、Zn、B、Mo、Se、Co、CI9种微量元素中,除B的含量明显高于国内土壤平均含量水平和荒漠区土壤平均含量水平;其它元素都低于国内土壤的平均含量;迁地实验区土壤中除Cu的有效量略低于荒漠区土壤和四合木分布区土壤的含量外,Fe、Mn、Zn、B、Mo的有效量均略高于荒漠区土壤和四合木分布区土壤,四合木植株中Fe、Cu、Zn、B、Se、Co的含量远高于各种类型草原植物,而Mo含量高于植物体含量均值,但低于荒漠草原植物,仅为荒漠草原植物的50%,四合木分布区土壤与四合木成株、幼苗9种微量元素相关性不显著,而且植物体中9种元素含量远远大于土壤中的有效量,从四合木植株中各元素含量与各类型草原植物(包括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中含量比较表明,四合木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元素呈富集特征,可见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不是四合木迁地种植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16.
植物铁蛋白是植物体重要的铁调节蛋白。许多研究表明植物铁蛋白与氧化胁迫抗性之间具有较强关联。植物铁蛋白不仅能抵御高铁产生的氧化毒性,在很多氧化胁迫及环境胁迫抗性中也发挥作用。对植物铁蛋白在氧化及逆境胁迫中的应激加以综述,为铁蛋白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壤呼吸组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陈敏鹏  夏旭  李银坤  梅旭荣 《生态学报》2013,33(21):7067-7077
分离土壤呼吸组分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步骤,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组分的呼吸过程和机理对促进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碳汇增加、气候变化适应、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土壤呼吸组分分离的理论依据、主要技术及分类,系统比较了现有技术优势、劣势和应用领域,并总结了土壤呼吸组分分离技术在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由于多数分离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中发展而来,它们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十分有限,目前应用以同位素法、根分离法和回归法为主。由于土壤呼吸理论划分和分离方法的差异,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往往难以比较。分离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土壤呼吸源分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土壤呼吸组分分离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1)利用现有观测技术促进组分集成分析法和根分离法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强化土壤呼吸组分和环境因子的同步观测,准确评估农田碳收支;(2)利用定位观测数据开展大尺度模型研究,改进和重构现有全球碳模型的碳氮过程,并在其中考虑重要的土壤呼吸过程;(3)利用FACE试验评估气候变化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和土壤-植物碳循环的适应机制;(4)分析呼吸组分与植物-土壤-养分的交互作用,评估农田管理措施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遗传》2008,30(2):202
“植物铁营养与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是一个国际例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其目的是聚集各国从事植物铁营养研究方面的科学家进行交流,讨论植物铁营养所影响同时受之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土壤、微生物、植物、动物等)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促进该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发展,揭示植物对土壤中铁的活化、吸收、代谢以及积累的生理及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土壤真菌差异影响入侵豚草与本地植物生长及互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温室盆栽实验,研究了本地植物土壤与豚草入侵地土壤中真菌对外来植物豚草和2种本地植物生长及对豚草与本地植物互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地植物土壤中,杀真菌剂处理下,豚草单独种植、与本地植物狗尾草混合种植或与紫花苜蓿混合种植时,其生物量分别比未采用杀真菌剂处理高46.7%、39.1%和90.5%,但杀真菌剂对狗尾草及紫花苜蓿的生物量却没有显著影响;在豚草入侵地土壤中,与未采用杀真菌剂的处理相比,杀真菌剂处理使单独种植的豚草的生物量降低了44.3%,同时杀真菌剂也降低了本地植物狗尾草和紫花苜蓿的生物量,但杀真菌剂的施用对与狗尾草或紫花苜蓿混合种植的豚草的生物量却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比较了本地植物土壤和豚草入侵土壤中真菌对植物生长的反馈作用,结果显示,在本地植物土壤中,真菌对豚草生长呈现负反馈,但在豚草入侵地土壤中,真菌对单独种植的豚草表现出正反馈,而且与本地植物土壤比较,土壤真菌对与本地植物混合种植的豚草的负反馈作用明显变小了。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豚草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使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钝顶螺旋藻粉进行萃取与分离,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优条件为压力20Mpa,夹带剂使用量100mL/100g,温度50℃,萃取时间2h;利用凯氏定氮法及气相色谱法分别对超临界萃取处理过的螺旋藻中蛋白质和多糖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螺旋藻粉中蛋白质含量为49.39%,螺旋藻多糖中的单糖含量占多糖粗品的9.25%,主要组成为鼠李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