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从阴道中分离的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经实验证明 ,其具有产乳酸和 H2 O2 的能力。为研究本菌株是否具有继续开发的前景 ,我们对其毒性及一般药理学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及菌粉来源 实验采用的菌种是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 ,其实验用菌粉系采用 DM890 9菌株经小罐发酵、离心分离、冷冻干燥、乳糖稀释制成 ,均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提供。1 .2 急性毒性试验1 .2 .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 ,体重 ( 2 0± 2 ) g,雌雄兼用 ,共 5 0只 ,随机分成 5个剂量组 ,每组 1 0只。…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制剂的生产 ,除菌种的遗传特征影响其产品稳定性因素外 ,发酵、分离、冻干、分装等多个生产环节都会影响其产品稳定性。本文介绍德氏乳杆菌 DM890 9菌株冻干保护剂的筛选及产品稳定性及菌种稳定性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 德氏乳杆菌 DM890 9( L actobacillus de-brueckii subsp.lactis) ,由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提供。1 .2 设备 离心机采用日立公司生产的 CR- 2 2连续流式离心机 ;冷冻干燥设备采用美国 FTS sys-tems公司生产的 Dura- stopμp型冷冻干燥机。1 .3 保护剂 脱脂奶粉、谷氨酸钠、海藻糖、乳糖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研制的阴道乳杆菌活菌制剂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是为了探讨德氏乳杆菌活菌阴道制剂在正常志愿者阴道中的变化情况 ,确定临床观察的给药剂量、间隔时间和给药方法。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药代动力学试验研究对象 为 1 0名志愿者进行阴道乳杆菌活菌动态研究。1 .2 药品来源 定菌生 DM890 9由大连医科大学科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 961 0 2 0。1 .3 试验设计 分 3个剂量组 ,单次阴道给药 ,低剂量组 ( 0 .2 5× 1 0 6CFU/粒 )、中剂量组 ( 0 .2 5×1 0 7CFU/粒 ) ;高剂…  相似文献   

4.
苏云金杆菌在味精废水中的培养与发酵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剑  郑丽 《生物技术》1998,8(5):32-35
该文讨论了苏云金杆菌HM-1菌株在以味精废水为原料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经多次摇瓶培养,确定了最适培养基成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30L通风搅拌罐的深层培养,研究了苏云金杆菌HM-1菌株在30升通风发酵罐深层培养的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产L-缬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为原始菌株,利用注入低能氮离子束进行一系列诱变,获得一株稳定的高产L-缬氨酸突变菌株。摇瓶培养96h后发酵能力可达38.0g·L-1,较出发菌株提高18.01%。通过对摇瓶中葡萄糖、玉米浆浓度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发酵能力达到40.6g·L-1,50L发酵罐的发酵能力可达70g·L-1左右。  相似文献   

6.
星形孢菌素产生菌H41-38的发酵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对菌株H41-38发酵生产星形孢菌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96h为菌株摇瓶培养最适条件.玉米淀粉和酵母粉为最适碳、氮源.采用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方法确定培养基成分的重要因子:酵母粉和粗盐,然后利用爬坡路径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发酵效价取得最大值时酵母粉和粗盐含量,发酵效价最大理论值为252.31μg/mL,摇瓶实测值为251.28μg/mL,其发酵水平比优化前提高了4.33倍.在30L发酵罐(300r/min、30℃、V空气=10L/min~15L/min)中扩大培养84h后发酵效价达到286.44μg/mL,比摇瓶培养效价提高了45.16μg/mL,其发酵参数变化曲线可指导生产罐的应用生产.  相似文献   

7.
鸟苷发酵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鸟苷产生菌BacillussubtilisAJ2 0 66为生产菌株 ,采用 5 0L自控发酵罐与摇瓶培养相结合的联动优化方法对鸟苷发酵进行了研究。谷氨酸钠对鸟苷发酵比较重要 ,培养基中加入 1 %的谷氨酸钠可使 5 0L罐最终产苷达 31 49g/L。次黄嘌呤 (Hx)作为前体可以直接用于鸟苷合成 ,发酵后期加入 0 2 %的Hx,可使 5 0L罐最终产苷达 33 2 4g/L。  相似文献   

8.
发酵法生产L-精氨酸放大过程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L-精氨酸产生菌株钝齿棒状杆菌突变株971.1继摇瓶发酵条件研究后所进行的2.6L台式发酵罐,2 0 0L和2000L通用发酵罐放大试验及其工艺条件研究的结果。试验表明,发酵PH值及供氧强度的合理控制对提高L-精氨酸的积累量非常重要。在所获得的工艺条件下,2000L发酵罐稳产试验的产酸率平均可达29.0mg/ml,最高32.0mg/ml。发酵液中L-精氨酸的提取收率平均为55.9%,最高可达66.04%。产品的质量符合药典标准。本文也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L-色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代谢控制发酵理论为指导 ,对L -色氨酸产生菌的定向选育、摇瓶发酵条件、30L发酵罐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以谷氨酸棒杆菌Tx5 - 32 (Phe- +Tyr- )为出发菌株 ,经硫酸二乙酯 (DES)多次诱变处理 ,定向选育出一株L -色氨酸产生菌TQ2 2 2 3(Phe- +Tyr- +5 -MTr+5 -FTr+SGr+CINr)。以摇瓶分批发酵最优条件为基础 ,对菌株TQ2 2 2 3进行了 30L发酵罐分批发酵试验 ,该菌株发酵 6 4h ,产L -色氨酸 7.2 8g·L- 1 。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不同培养方式对Xenorhabdus nematophilaYL001生长和抗菌活性的影响,提高YL001菌株的抗菌活性。采用分批发酵方式研究了摇瓶与发酵罐培养对置nematophila YL001生长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通气量2.5L/min、搅拌转速300r/min条件下,发酵罐的体积氧传递系数KLa明显高于摇瓶,通气及供氧状况好于摇瓶,细胞生长及代谢旺盛,细胞生长量较摇瓶发酵增加了23.9%;但由于pH变化幅度大,抗菌物质的活性单位仅达到摇瓶的发酵水平,为229U/mL。发酵罐pH控制初步研究表明,发酵过程中控制pH为7.5时,细胞生长量和抗菌活性达到23.71g/L和290U/mL,较不控制pH分别增加了21%和25%。通风对X.nematophila YL001生长和抗菌物质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发酵罐培养时通气及供氧状况好于摇瓶,有利于YL001菌株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并在不同培养时间测定菌液浊度和活菌数,为弧菌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提供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培养装量以30%较为合适,培养基初始pH 7.5,发酵过程以不再控制为宜.初步确定了弧菌发酵培养工艺参数:弧菌菌株接种TSB,28 ℃摇瓶培养18~20 h,28 ℃种子罐通气搅拌培养12~14 h,28 ℃...  相似文献   

12.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 levulinic acid,ALA)是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在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为了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建立ALA碳四合成途径并优化其发酵体系,首先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过表达沼泽红假单胞菌来源的ALA合成酶(ALAS),建立高效的ALA碳四合成途径,然后从不同发酵培养基的比较、诱导剂和底物甘氨酸的浓度以及初始接种量等不同方面对ALA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过表达Hem A的13032/p ZWA1菌株ALA产量达到1.41 g/L,是对照菌株的67.14倍。ALA的最优摇瓶发酵条件为以酵母粉为氮源的M9培养基,采用5%的接种量0.1 mmol/L IPTG进行Hem A的诱导表达,体系中甘氨酸的浓度要控制在4 g/L,摇瓶中ALA产量可达到3.28 g/L,比优化前提高了132.62%。采用发酵优化的条件,在5 L发酵罐的放大发酵中ALA产量可达10.08 g/L,这是现有报道中谷氨酸棒状杆菌一步发酵合成ALA的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乳杆菌生态制剂对家兔阴道上皮的刺激性实验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7文姝袁杰利孙永海李兵唐立蒋寒青乳杆菌生态制剂是我所研制的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制剂。本文对乳杆菌生态制剂进行了阴道刺激性试验观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含有Tween 80的琼脂平板和摇瓶发酵法,从若尔盖高原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菌体特征观察初步对菌种进行鉴定,得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的适冷菌Pseudomonassp.DL-B,并设计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产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摇瓶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发酵培养基为:蔗糖10 g/L,蛋白胨20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白地霉脂肪酶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和分批补料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方法:将诱导型表达载体pPIC9K-gcl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通过橄榄油-罗丹明B平板和摇瓶发酵筛选高脂肪酶活力的重组菌株,运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确定其拷贝数,并对菌株进行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重组菌在3L 发酵罐中的高密度发酵工艺。结果:筛选得到一株具有3 个白地霉脂肪酶基因拷贝的菌株GS115/pPIC9K-gcl 78#,初始酶活力为220 U/ml。当摇瓶发酵条件为甲醇诱导96 h,每24 h甲醇添加量1 %,接种量2 %,培养基初始pH 7.0,500 ml摇瓶装液量50 ml,甲醇诱导温度25℃ 时酶活力达735 U/ml。3L 发酵罐高密度发酵176.5 h,酶活力达到3360 U/ml,总蛋白含量达到4.30 g/L,且发酵过程中细胞活性一直保持在96 % 以上。结论:基因拷贝数与重组菌株的产酶水平呈正相关,摇瓶优化可显著提高重组菌株的产酶能力,为白地霉脂肪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A208为供试菌株,运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了摇瓶条件下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鸟苷产量达到19.79g/L,比基本培养条件提高32.37%。  相似文献   

17.
对甜菜夜蛾高毒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物理诱变——虫体传代模式,选育获得一株对甜菜夜蛾高毒菌株BtCZE 99985。通过摇瓶和40t发酵罐3年10批发酵试验,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摇瓶试验表明,与出发菌株93005、对照菌株HD-1-580、GC-91相比较,该菌株对甜菜夜蛾的毒效分别提高429%、655%、114%。40t发酵罐发酵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甜菜夜蛾测定的LC50平均值为0.076μL/mL,比GC-91菌株(平均0.213μL/mL)的毒效提高18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大蒜细胞在发酵罐培养过程中pH变化、细胞生长、SOD合成及培养基中各种基质的消耗规律。结果发现,大蒜细胞发酵罐中悬浮培养的pH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波动范围为4 25~5 37,获得最大生物量和SOD总酶活分别为16 3gDW/L和7 72×104U/L,相应为摇瓶培养的73 69%和71 35%。同摇瓶培养相比,发酵罐培养基中各种基质消耗出现滞后现象,且利用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氧反馈的分批培养流加补料的方法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生产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通过摇瓶培养对菌种和培养条件的初步筛选,采用溶氧反馈的流加补料策略,进行了5L发酵罐的合成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的发酵工艺的研究。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不断优化,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里得到了高效表达,菌体密度最终达到115g/L(WCW)以上,可溶性重组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含量约为1.1~1.2g/L。5L发酵罐的发酵工艺参数在40L发酵罐中进行了放大培养,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放大,可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和甘油生产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摇瓶中进行重组大肠杆菌菌株BL21高密度发酵条件的研究,考察了葡萄糖浓度、盐离子浓度、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对该菌株生产甘油的影响。初步确定底物浓度为2.5%,盐离子浓度0.2%,温度为37℃,接种量为2%,经24h的摇瓶发酵,甘油产量最高达6.8g/L。在30L发酵罐实验中、按初步确定的优化条件发酵26h,甘油产量可达46.67g/L,是LB/葡萄糖培养基中甘油产量的2.0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