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施肥对大棚甜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塑料大棚栽培的甜椒进行滴灌施肥,研究不同用量的氮磷钾肥料对甜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枝是甜椒硝态氮的敏感反应部位,且含量最高,叶片次之,果实最少,高量施肥对甜椒果实的硝态氮与可溶性糖含量没有产生不良影响,果实是甜椒糖分的主要贮存器官,其可溶性总糖含量在50%-55%范围内,高于叶片和侧枝,施肥量减少,果实中肌醇和蔗糖的含量增加,葡萄糖与果糖是甜椒果实主要的可溶性糖类,高量施肥削弱叶片的C素代谢作用,表现为抑制同化物淀粉在叶片的积累,粗淀粉在果实中的含量最高,叶片脂类含量均超过侧枝和果实3-4倍以上,可能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所致。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针叶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喀斯特地区黄壤针叶林和石灰土针叶林为研究对象,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 对其枯落物层的水文效应进行定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枯落物总蓄积量表现为黄壤针叶林(52.14 t·hm-2)>石灰土针叶林(32.98 t·hm-2); (2)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 R2>0.94, 吸水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 R2>0.91。半分解层枯落物在浸泡4 h 时已经达到饱和, 而未分解层需浸泡9 h。枯落物在浸水20 min 内吸水速率大幅下降, 在20 min-4.5 h 下降幅度减缓, 到9 h 时吸水速率基本稳定;(3)黄壤针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最大, 为86.59 t·hm-2, 石灰土针叶林未分解层最小, 为8.39 t·hm-2。最大持水率的均值表现为黄壤针叶林(194.11%)>石灰土针叶林(152.68%); (4)枯落物最大拦蓄量表现为7.14-64.37 t·hm-2, 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5.81-51.06 t·hm-2, 黄壤针叶林各层枯落物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大于石灰土针叶林。综合对比分析发现, 黄壤针叶林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比石灰土针叶林好, 能更好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南坡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及其土壤持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南坡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是西北内陆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高寒生态脆弱区,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 该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基于此对该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持水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持水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持水性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枯落物蓄积量为青海云杉(17.80 t·hm–2)>混合灌丛(15.50 t·hm–2)>祁连圆柏(6.08 t·hm–2)>高寒草甸(4.08 t·hm–2)>高山草地(3.33 t·hm–2), 自然含水量为混合灌丛 (7.58 t·hm–2) >青海云杉(2.13 t·hm–2) >高寒草甸(1.25 t·hm–2) >高山草地(1.17t·hm–2) >祁连圆柏 (0.75 t·hm–2), 最大持水量为青海云杉(30.33 t·hm–2)>混合灌丛(19.67 t·hm–2)>祁连圆柏(10.25 t·hm–2)>高寒草甸(4.08 t·hm–2)>高山草地(3.17 t·hm–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质量含水量(P<0.01)、贮水量(P<0.05)及饱和蓄水量(P<0.001)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砂含量、粉砂含量、黏粒含量及有机质含量因不同植被类型立地条件和生长环境的影响而具有明显差异。经分析后发现, 各土壤理化指标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各植被类型的持水性能, 其中土壤容重和砂粒越大, 相应的土壤持水能力越差, 土壤粉砂、黏粒、总孔隙度及有机质越大,相应的土壤持水能力越好。 相似文献
4.
山杨林地枯落物层对溅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然降雨下30年生山杨林内溅蚀试验结果表明,当I_(30)(最大30分钟雨强)为0.076mm/min或P_o(林内降雨量)为3.3mm时,清除枯落物层林地发生溅蚀,在I_(30)为0.35mm/min或P_o为25.56mm时具1cm枯落物层的林地不发生溅蚀;从溅蚀月动态看出7、8月份占全年溅蚀量的60%以上;在同一土壤和坡度条件下,I_(30)、P_o、H_1(枯落物层厚度)是溅蚀发生的主要因素,且溅蚀量(S_t)与其呈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但当枯落物层具有一定厚度时溅蚀与其他因素无关。溅蚀主要发生在清除枯落物层的林下,随枯落物层厚度增加,溅蚀量剧减,当枯落物层积累到1cm时防止土壤溅蚀量达97.50%。 相似文献
5.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N、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不同龄组(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叶片、枯落物和土壤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 研究区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和土壤N、P含量分别为0.17~49.02和0.11~3.01 g·kg-1,N/P为0.51~19.74,均表现为叶片>枯落物>土壤,且N含量和N/P在3个组分间存在显著差异,叶片P含量显著高于枯落物和土壤.不同地区或林龄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各组分N、P含量及N/P有一定的影响,但地区和林龄的交互作用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各组分N/P无显著影响.随着林龄的增加,沙地樟子松各组分N、P含量也增加,在成熟林达到最大值,而N/P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N、P含量及N/P在3个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叶片N/P在14.53~15.57,说明这两个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可能受N、P的共同限制;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叶片N/P在18.56~19.71,说明该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可能受P限制,且林龄对沙地樟子松N、P养分限制的影响不显著.建议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抚育管理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添加N肥或P肥,以提高沙地樟子松林的生产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N、P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与制约规律,并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西南山区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点尺度上,其结果难以用于评估整个西南山区枯落物储量及持水能力。本研究整理了2004—2021年西南山区站点尺度的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了西南山区3种典型森林(共16个研究点,70个数据)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结果表明: 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过程整体变化趋势一致,均可分为3个阶段:迅速吸水→逐渐减慢→趋于稳定。但不同森林类型各阶段吸水速率和持续时间不同,阔叶林吸水速率最快,针叶林吸水速率最慢且达到稳定时所需时间最长。不同林型枯落物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3种林型枯落物总储量介于8.26~8.82 t·hm-2,半分解层枯落物储量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造成了枯落物总储量显著的空间差异性。3种森林枯落物总最大持水量介于17.85~19.87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介于200.6%~228.0%。不同森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与枯落物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3种森林枯落物总有效拦蓄量介于11.66~12.29 t·hm-2,枯落物总有效拦蓄率介于128.1%~145.2%。西南山区3种林型2种分解程度枯落物储量及持水能力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枯落物层的降雨截留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地面苔藓枯落物层 (苔藓植物和枯落叶交织而成的层状结构 )持水能力、截留降雨过程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苔藓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很强 ,最大持水量相当于 4 .8mm的降雨量 ,这个结果大于将苔藓与枯落物分开来测定的结果之和 ,说明成层结构能够提高持水能力。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对降雨截留过程的观测发现 :持水量刚开始随降雨增加而增加 ,到一定量时 ,降雨再增加 ,持水量反而缓慢下降。对持水动态变化一个月的观测 ,表明苔藓枯落物层水分蒸发较快 ,当长时间无雨时 ,持水量显著下降 ,当降雨再次发生时 ,持水量迅速回升 ,这种动态过程伴随着降雨的发生而不断往复。此外 ,在夜间苔藓枯落物层有吸收空气中水气的特点 ,吸收量受空气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与湿地松 (Pinus elliotii)人工林枯落物层的水文生态功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了马占相思与湿地松人工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年凋落量及凋落动态、枯落物层对大气降水的截留、以及枯落物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阻滞径流的效应.结果表明①15龄的马占相思林枯落物蓄积量32.3t/hm2,年凋落量11.14t/hm2,最大持水率253.7%,最大持水量28.26t/hm2;15龄的湿地松林枯落物蓄积量18.7t/hm2,年凋落量7.30t/hm2,最大持水率216.7%,最大持水量15.82hm2;②2种林分对大气降水的截留率分别为15.9%和11.7%,截留率随1次降水降水量(>10mm)的增加而减少;③2~4cm枯落物覆盖下不同含水量的土壤水分蒸发比无覆盖的土壤减少18.2%~78.3%,枯落物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效应随枯落物层厚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④2种枯落物对径流流出时间的阻滞效应随径流深(<3mm)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枯落物层厚度的增加呈直线增加.通过与部分其它森林类型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比较,认为马占相思与湿地松林枯落物层具有较为优越的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
松嫩草原三种主要植物群落枯落物层生态水文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松嫩草原主要植物群落羊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碱茅群落枯落物层的蓄积量及持水能力、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以及枯落物层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应.结果表明,羊草群落枯落物蓄积量最大为4.7t·hm-2,最大持水量为9.6t·hm-2,最大持水率为208.4%;虎尾草群落枯落物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分别为3.0t·hm-2、7.4t·hm-2和262.8%;碱茅群落分别为2.6t·hm-2、5.0t·hm-2和202.2%;3种群落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量分别为6.57、5.79和5.26t·hm-2,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截留量增加,截留率减小;0.5~2mm枯落物覆盖下不同含水量的土壤水分蒸发比无覆盖的土壤减少7.95%~56.79%,枯落物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效应随枯落物层厚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马占相思与湿地松人工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年凋落量及凋落动态、枯落物层对大气降水的截留、以及枯落物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阻滞径流的效应。结果表明:①15龄的马占相思林枯落物蓄积量32.3t/hm^2,年凋落量11.14t/hm^2,最大持水率253.7%,最大持水量28.26t/hm^2;15龄的湿地松林枯落物蓄积量18.7t/hm^2,年凋落量7.30t/hm^2,最大持水率216.7%,量大持水量15.82hm^2;②2种林分对大气降水的截留率分别为15.9%和11.7%,截留率随1次降水降水量(>10mm)的增加而减少;③2-4cm枯落物覆盖下不同含水量的土壤水分蒸发比无覆盖的土壤减少18.2%-78.3%,枯落物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效应随枯落物层厚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④2种枯落物对径流流出时间的阻滞效应随径流深(<3mm)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枯落物层厚度的增加呈直线增加。通过与部分其它森林类型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比较,认为马占相思与湿地松林枯落物层具有较为优越的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compared litter production,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turn in pure and mixed species plantations. Dry
weight and N, P, K, Ca, Mg quantities in the litterfall were measured in one pure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PC) and two mixed-species plantations of C. lanceolata with Alnus cremastogyne (MCA) and Kalopanax septemlobus (MCK) in subtropical China. Covering 6 years of observations, mean annual litter production of MCA (4.97 Mg·ha−1) and MCK (3.97 Mg·ha−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C (3.46 Mg·ha−1). Broadleaved trees contributed 42% of the total litter production in MCA and 31% in MCK. Introduction of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litterfall pattern. Total litterfall was greatest in the dry season from November to
March. Nutrient returns to the forest floor through leaf litt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oth MCA and MCK than in PC (P < 0.05). The amounts of N, K, and Mg returned to the forest floor through leaf litter were highest in the MCA, and P and
Ca returns were highest in the MCK. Percent contribution of broadleaf litter to total nutrient returns ranged from 41.7% to
86.9% in MCA and from 49.3% to 74.8% in MCK.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individual leaf litter increased in the order: C. lanceolata < K. septemlobus < A. cremastogyne. Litter mixing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decomposition rate of the more recalcitrant litter and promoted nutrient return.
Relative to mass loss of A. cremastogyne decomposing alone, higher mass loss of the mixture of C. lanceolata and A. cremastogyne was observed after 330 days of decomposi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xed plantations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 have
advantages over monospecific plantations with regards to nutrient fluxes and these advantages have relevance to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sites.
Responsible Editor: Alfonso Escudero. 相似文献
12.
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利用尼龙网袋法对滇中亚高山华山松和云南松两种人工林开展模拟氮(N)沉降下凋落叶和凋落枝原位分解试验,N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g N·m-2·a-1)、低N(LN, 5 g N·m-2·a-1)、中N(MN, 15 g N·m-2·a-1)和高N(HN, 30 g N·m-2·a-1)。结果表明: 华山松凋落叶和凋落枝年分解率分别为34.8%和18.0%,分别高于云南松凋落叶的32.2%和凋落枝的16.1%。模拟N沉降下,LN处理使华山松凋落叶、枝分解95%所需时间较对照分别减少0.202和1.624年,MN处理分别减少0.045和1.437年,HN处理则分别增加0.840和2.112年;LN处理使云南松凋落叶、枝分解95%所需时间较对照分别减少0.766和4.053年,MN处理分别增加0.366和0.455年,HN处理分别增加0.826和0.906年。经过1年的分解,低N处理促进了华山松和云南松凋落物(叶、枝)的分解,而高N处理表现为抑制作用;N沉降对两种林型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与凋落物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密切相关。可见,凋落物基质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凋落物分解对N沉降的响应情况,尤其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剔除林下植被对凋落层养分循环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3个试验地点的林下植被去除试验,研究了林下植被剔除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未分解凋落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凋落物现存量分别为(123.7±46.3)、(204.2±79.1)和(187.1±94.8)g·m-2,相应的C浓度为(447.51±16.75)、(418.89±35.75)和(376.11±47.33) g· kg-1,N浓度为(4.87±1.24)、(6.4±2.38)和(4.66±2.64)g·kg-1,P浓度为(0.14±0.01)、(0.16±0.03)和(0.16±0.02)g·kg-1.在试验点DL87和MS90中,林下植被剔除对半分解层凋落物的现存量和养分储量有显著影响,且不同试验地点的结果不一致,DL87的C、N、P储量降低55%以上,而MS90则上升约1倍,但对未分解层和已分解层的现存量和养分储量基本没有影响.林下植被剔除对凋落物分解早期阶段没有显著影响,处理150 d后则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剔除组分解速率下降了20.8%.因此,林下植被对凋落物养分循环的短期效应受其所处环境条件和作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降雨格局改变对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的影响,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穿透雨减少50%和不减雨(对照)处理,开展连续观测野外降水控制实验。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减雨处理对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以及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凋落叶分解2年后,减雨处理和对照林凋落叶残留率分别为38.09%和38.06%;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元素表现为淋溶-富集-释放,而氮元素表现为富集,减雨50%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氮的富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凋落叶的残留率与氮浓度和月积温呈显著负相关,与碳/氮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发现,减雨50%并未改变马尾松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模式,凋落叶的残留率与氮浓度、碳/氮及月积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子午岭典型植被凋落叶-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任家台林区内刺槐、油松、侧柏等3种人工林以及桦树、辽东栎等两种天然次生林的凋落叶C、N、P含量、林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3种酶的活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凋落叶C、N、P含量与土壤C、N、P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该区植被恢复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结果发现:刺槐、辽东栎凋落叶碳氮比值显著低于其他植被,凋落叶分解速率相对较快;辽东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19.18、1.60g/kg,刺槐土壤全磷含量最高(0.61g/kg);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土壤有机碳、全氮、容重及p H影响,与土壤全磷相关性不显著;人工林中,侧柏土壤中3种酶活性均高于其他植被,且侧柏凋落叶碳氮比值相对较低,分解速率较快,相比于刺槐作为造林树种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南亚热带4种人工林凋落物动态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过程的重要环节。研究了南亚热带4种常见人工林凋落物特征,材料取自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人工林栽植于1984年,从2002年至2003年进行了每月凋落物测定,同时测定了地表凋落物量。人工林凋落物总量大小依次为马占相思(10.433 t/(hm2.a))>大叶相思(7.538 t/(hm2.a))>湿地松(6.445 t/(hm2.a))>荷木(5.541t/(hm2.a)),凋落物量年度间无显著变化,凋落叶量占总凋落物量的83.2%(马占相思)至93.7%(湿地松)。上半年凋落物量通常较平稳,下半年7~9月份多有一个峰值凋落期,主要原因是台风雨及叶子进入成熟期。除台风等因素引起激烈变化的月份外,二年度对应月份凋落物量极为相似。除大叶相思外,其它林型从14a林龄开始凋落物量有所下降。4种林型中,只有马占相思与湿地松的凋落物量与气温或降雨有显著的相关,特别是马占相思的总凋落物量与这些气候因素相关性最高。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大小为湿地松(13.81 t/hm2)>马占相思(13.53 t/hm2)>大叶相思(6.46 t/hm2)>荷木(5.02 t/hm2),马占相思的高蓄积量源于大凋落物量及较慢的分解速率,湿地松的高蓄积量源于针叶的难分解性。与世界其它类型的比较显示,低气温高纬度地区,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大大高于凋落物量,高温高湿的低纬度地区,地表凋落物蓄积量通常低于年凋落物量,但松林在不同纬度区,地表凋落物量均高于年凋落物量。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山地橡胶林凋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凋落物具有阻滞径流、拦截泥沙和均衡土壤水热状况等功效.以西双版纳地区20年生橡胶林为对象,采用径流微小区法和剔除-对照凋落物等实验,测定了其凋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橡胶林坡地剔除凋落物径流微小区(2009年10月-2010年9月)径流量为625.7±18.5 mm,显著高于对照的185.1±72.7 mm;剔除凋落物径流泥沙浓度与最大1h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剔除凋落物使橡胶林坡地(6、7月除外)和台地(8月除外)表层土壤(0~10 cm)湿度均显著降低;剔除凋落物表土平均温度在雾凉季(11月-翌年2月)显著低于对照,而在干热季(3-4月)显著高于对照,且剔除凋落物表土温度整年都比对照具有更大日变化幅度.可见橡胶林凋落物具有较好的生态水文功效,然而,受频繁人为割胶活动等的影响,台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雨季中、后期加快,不利于其生态水文效应的发挥,故在营林活动和生态恢复中应加强对凋落物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人工纯林凋落松针数量及基质质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与基质质量是影响植物-土壤间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以3种密度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松针凋落模式及基质质量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林分密度间松针凋落特性差异,探讨松针基质质量、产量及气候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松针凋落数量动态变化属双峰型,在2月呈现一个小高峰,在10/11月达最高峰。3种密度林分中各月凋落松针的N、P浓度均差异显著(P0.05),全年最高值出现在4—6月,8—12月的松针N、P浓度显著低于其他时段;不同月份凋落松针木质素浓度也差异显著(P0.05),在2月木质素含量达峰值,7、8月含量较低;3种密度林分中各月凋落松针的C/N、C/P、L/N和L/P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4—6月呈现最低值,9/11/12月则出现最高值,相差达2—3倍,且均高于养分释放临界值,不利于松针N素和P素的释放。林分密度对松针凋落数量和N浓度影响显著(P0.05),中等密度林分松针凋落数量高于低、高密度林分,中、高密度林分凋落松针N浓度显著高于低密度林分。凋落松针基质质量与自身凋落数量密切相关,并且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凋落松针N、P浓度与凋落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C/N、C/P、L/N、L/P比与凋落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更多凋落物产量将伴随着更低的基质质量,将有更慢的分解速度。 相似文献
19.
模拟氮沉降对两种竹林不同凋落物组分分解过程养分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 Dendrocala mopsi)人工林几种凋落物组分在模拟氮沉降下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状态,试验周期为2 a。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g · m-2 · a-1)、低氮(5 g · m-2 · a-1)、中氮(15 g · m-2 · a-1)和高氮(30 g · m-2 · a-1),每月下旬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苦竹林和杂交竹林凋落物主要由凋落叶、凋落箨和凋落枝组成,其中凋落叶约占80%;两个竹种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释放的种间差异主要与初始养分元素含量有关;凋落物养分元素初始含量对元素释放模式和最终净释放率的大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目前,这两种竹林生态系统土壤氮输入主要以大气氮沉降(8.24 g · m-2 · a-1)为主,同时凋落物氮输入(苦竹和杂交竹林分别为1.93,5.07 g · m-2 · a-1)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模拟氮沉降对苦竹凋落物碳、磷、钾、钙元素和杂交竹凋落物碳、氮、磷、钾、钙、镁元素释放的抑制作用较弱,处理与对照之间元素总释放率差异一般小于10%;氮沉降显著抑制了苦竹林凋落物氮元素释放,减小幅度为19.0%-27.2%,但由于氮沉降增加对土壤肥力的直接改良作用,氮沉降的增加并不会因为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降低造成植物生长所需养分供应的减少;从短期来看,在氮沉降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该地区这类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吸存能力仍可能会因为N沉降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而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