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RCS大鼠(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rat,RCS rat)视网膜变性过程中早、中、晚期二级神经元形态的变化。结果发现,P1MRCS大鼠各二级神经元未见明显的形态改变。P2M RCS大鼠视网膜外核层萎缩约85%,视杆双极细胞顶端树突萎缩;水平细胞的树突与轴突在外网状层的分层未见改变。P3M RCS大鼠视网膜外核层萎缩近95%,RCS大鼠视杆双极细胞顶端萌生新的神经突起;水平细胞的树突分支明显丢失,轴突在外网状层的分层发生改变,出现新生神经突起;无长突细胞的树突在内网状层的分层至变性晚期也未见改变。该研究表明RCS大鼠视网膜二级神经元形态的改变是继发性改变,是感光细胞变性后对传入缺失的一种反应,即重构反应。在进行视网膜功能救治时需要考虑重构反应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的离中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脊动物视网膜的离中纤维来自视峡核或中枢的其它部位,主要在内网状层与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形成突触联系,调制这些细胞及神经节细胞的生理反应,进而,通过网间细胞有可能调制远端视网膜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猫视网膜年龄相关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取老年猫(12龄,3~3.5kg)和青年猫(1~3龄,2~2.5kg)各4只的视网膜,经4%多聚甲醛处理后,用H.E.染色以显示视网膜结构,Nissl染色显示神经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以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特征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反应细胞的分布。显微镜下观察测量视网膜厚度,计数神经节细胞、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与青年猫比较,老年猫视网膜总厚度以及外核层、外网状层、内核层和内网状层厚度均显著减小;神经节细胞层的细胞密度显著下降;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显著增加,GFAP阳性细胞阳性反应强,胞体明显膨胀,突起稠密粗大。推测在衰老过程中视网膜细胞有神经元丢失现象,可能是造成视觉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增强可能会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4.
活动依赖的突触结构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哺乳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系统和惊人的气味学习和记忆能力.本研究以CNGA2敲除而导致外周输入缺失的小鼠为模型,研究嗅球内活动依赖的突触结构可塑性.利用特异性的突触前和突触后标记物,发现外周输入缺失减少了突触标记蛋白突触素(synaptophysin)和抑制性突触标记蛋白桥蛋白(gephyrin)在嗅球外网状层和颗粒细胞层中的表达;兴奋性突触标记蛋白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GluT1)的表达水平只在外网状层中有显著下降,而在颗粒细胞层中没有明显变化.进一步通过活体质粒电转标记嗅球颗粒细胞后发现,CNGA2敲除小鼠颗粒细胞上位于外网状层中的远端树突棘密度显著减小,而位于颗粒细胞层中的近端树突棘密度没有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颗粒细胞上的树-树突触具有对外周活动依赖的结构可塑性,而轴-树突触则无.  相似文献   

5.
王艺磊  郑微云 《动物学报》1994,40(2):119-124
对真鲷光感受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视杆外段膜盘为游离膜盘,视锥外段膜盘则为连续的膜结构,视锥和视杆均含有连接纤毛和辅助外段。花萼状突起起源于内段。椭体内充满线粒体,无球状小体。双锥椭圆体并生膜为六层,视锥内段无鳍状突起,视锥突触带,在明适应视网膜中数量增多,在暗适应视网中数量减少,视杆突触带在这两种适应网膜中数量不变,每一杆小球只有一个突触带,而锥小足有4-6个突触带。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鲵视网膜的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鲵视网膜各类细胞的形态及分布, 对视细胞和节细胞进行计数。视网腊中三个核层及两个网状层分布均匀,无中央凹。每张视网膜的视细胞总数约130000,节细胞约8000,视杆与视锥之比为8.5:1。扫描电镜下,视杆外节表面的小叶间沟清晰;视杆视锥外节均有从内节伸出的20-30条萼状突起;核周体表面亦有20-30条细胞质突起。文中还报道了幼体视细胞的形态及密度。讨论了上述结构的机能。  相似文献   

7.
花背蟾蜍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电镜及间接荧光抗体对花背蟾蜍视网膜感光细胞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视网膜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央首先分化,同一切片中位于中央的细胞分化程度最高,离它越远、分化越低。以中央细胞为准,胚胎发育到21期,感光细胞开始分化,22期外节出现,外节盘膜是直接以外凸折叠形成的。同时在视网膜杆锥层出现视蛋白特异性荧光,说明光敏蛋白的合成,感光细胞轴突与双极细胞建立突触联系。至此(22期末),感光细胞行使功能的结构基本形成。到25期,外节盘数达300多层,突触结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组织化学方法对胎龄15周至36周的人胎视网膜含NOS神经元的发育进行了研究。胚胎15周视网膜颞侧半少部分神经元即有NOS的表达,20周视网膜含NOS神经元数密度达峰值。大部分含NOS神经元胞体位于内核层内带,只少部分位于节细胞层,其突起均分布于内同层,形成内同层的1、3、5亚层。含NOS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依据其突起的多少分Ⅰ、Ⅱ、Ⅲ等三种类型,其中Ⅱ、Ⅲ型含NOS神经元在28周以后才开始出现,且愈近晚期胎龄,它们所占含NOS神经元的数量比呈上升趋势。随视网膜发育成熟,含NOS神经元胞体均面积呈不断增大的变化。本文结果显示:人胎视网膜内核层含NOS神经元为无长突细胞,节细胞层的Ⅰ型含NOS神经元为移位无长突细胞,推测它们在视网膜的发育过程中对内网层突触的形成与修饰可能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S-电位的发现揭开了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内研究的序幕。细胞内染色技术已证明 S-电位起源于水平细胞。本文评述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展,特别是结合外网状层神经元回路的研究,讨论对各种水平细胞的感受细胞输入及其相互作用。也将论及水平细胞在视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家兔视网膜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5只,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NGB在家兔视网膜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NGB在家兔视网膜的视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网状层、外网状层、光感受器内节段和色素上皮层中有强阳性表达,在视网膜的内核层有弱阳性表达,在视网膜的外核层和光感受器外节段中未见有阳性表达,内界膜、外界膜和视神经中亦发现有NGB阳性表达。家兔视网膜NGB阳性表达的细胞类型主要有节细胞、双极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其中节细胞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胞核中未见表达。结论除外核层和光感受器外节段外,NGB在家兔视网膜其它各层中均有表达,提示NGB在维持视网膜氧代谢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利用电子显微镜及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了在暗适应和弱背景光下鲤鱼视锥与水平细胞间突触部位超微结构及视锥水平细胞光反应的变化。在长时间暗适应(>2h)后,视锥水平细胞对光反应受到强烈压抑,其突起末端则外形光滑、圆钝。在施加弱背景光(15min)后,这些细胞的反应显著增大,其末端出现大量深陷于视锥小足内部的刺形结构,这种刺形结构增加了视锥与水平细胞间的突触传递效率,可能是视锥水平细胞光反应性增高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神经肽Y(NPY)、五羟色胺(5-HT)和胰高血糖素(GLU)免疫阳性细胞在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视网膜上的组织学定位。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并结合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NPY细胞主要分布于内核层和节细胞层。内核层中出现两种阳性细胞,一种出现在第2、3亚层,常为多个细胞聚集;另一种出现在内侧,有突起伸入内网层。节细胞层阳性细胞分布较少,胞体有大小之分。5-HT细胞主要分布于内核层和节细胞层,位于内核层中邻近内网层一侧的阳性细胞有突起延伸入内网层。GLU细胞分布于外核层、内核层内侧以及节细胞层。结果 黑斑蛙视网膜上NPY、5-HT和GLU细胞的分布与其它物种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符合其晨昏性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15—38周龄人胎视网膜神经肽Y免疫反应(NeuropeptideYimmunorective,NPY-IR)神经元(以下称NPY-IR细胞)的发育。结果表明:①胎龄15周视网膜中央部已出现不同类型的NPY-IR细胞:位于黄斑及其周围外核层的为NPY-IR视锥细胞;位于内核层最内一列的为NPY-IR无长突细胞位于节细胞层的可能为NPY-IR移位无长突细胞或节细胞;内核层和节细胞层的NPY-IR细胞的突起均分布在内网层的第1亚层。②胎龄24周后,NPY-IR视锥细胞完全消失。③随着视网膜的发育,内核层和节细胞层的NPY-IR细胞数量增多,突起增粗增长,胞体分布由中央部扩展到周边部,其中内核层NPY-IR细胞的密度呈现从中央部向周边部逐渐降低的分布方式,节细胞层NPY-IR细胞则多数集中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和黄斑之间,形成较高密度的环状区。  相似文献   

14.
Syntaxin是特异性地分布在神经细胞突触前质膜上的一种多结构域蛋白,它是细胞质膜融合的关键性蛋白,但Syntaxin在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本实验旨在探讨Syntaxin蛋白对神经母瘤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通过在小鼠的神经母瘤细胞(N2a)中过表达不同的Syntaxin蛋白突变体,统计细胞的分化率、突起分支数和突起总长度等参数,来观察Syntaxin蛋白及其突变体对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得知Syntaxin蛋白促进神经母瘤细胞分化的作用位点在其氨基端的Habc结构域,主要影响细胞的分化突起数目和突起总长度,对细胞分化率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鱼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在适应明、暗变化的外环境时,视网膜产生适应性的结构变化:视细胞伸缩运动和黑色素颗粒的聚散运动;视细胞和水平细胞间带状突触“刺”的形成和消失;水平细胞缝隙连接结构及膜通透性的改变。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调质,通过第二信使环化腺苷酸调节视细胞和水平细胞活动。  相似文献   

16.
Du WD  Bao YD 《生理学报》1999,51(3):279-283
本文应用neo-Timm染色法,观察了鲫鱼视网膜内锌离子的分布情况以及明,暗适应条件下鲫鱼视网膜内锌离子分布的变化。结果发现,明适应条件下,外网层、部分光感受器、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胞体锌离子着色明显,含锌光感受器和双极细胞的突起伸入外网层,暗适应条件下,外网层锌离子染色减弱或消失(P〈0.01)。外核层胞体锌离子染色阴性,少数散在分布的视锥细胞呈锌离子阳性,上述资料提示,明适应条件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主要由三群细胞构成。第一群是视细胞(杆细胞、锥细胞),其功能是光的接收;第二群是双极细胞、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它们把视细胞和神经节细胞联系起来,起着网膜内信息处理中心的作用;最后一群是神经节细胞,形成网膜的输出。由于微电极技术及其它技术的发展,对细胞电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各级细胞的突触传递机制的研究十分活跃,是目前视觉生理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本文  相似文献   

18.
正常和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的ACP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镜定量酶组织化学和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兔眼视网膜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分布及急性高眼压对 ACP 分布及溶酶体的影响。ACP 活性强度在视网膜各层的顺序为(F 检验 P<0.05):由高到低依次①色素上皮层,②外网状层,③内网状层,④外核层和内核层,⑤杆锥体层和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层,该结果与以往半定量判定有较大差异。高眼压后15天、30天组色素上皮层 ACP 活性增强,7天组杆锥体层 ACP 活性增强(P<0.01)。电镜下见高眼压后色素上皮层溶酶体数量增多,溶酶体外 ACP 活性增强,外段膜盘内溶酶体外 ACP 活性明显增强。提示 ACP(及其他溶酶体酶)可能在急性高眼压后的视网膜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NG2细胞是广泛分布于CNS中表达NG2蛋白多糖的一种胶质细胞,也被称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precur—sorcells,oPc)。该细胞具有典型复杂的星形形态和长突起围绕于胞体周围,表达电压门控的K+和Na+通道、GABAA以及AMPA/红藻氨酸受体并接受神经元突触的信号输入。NG2细胞增殖分化是保证神经元轴突髓鞘化的首要前提,NG2的增殖分化不能仅依靠其自身调控,NG2-神经元突触联系可能也是调控NG2细胞增殖分化的信息中转站。伴随NG2细胞增殖分化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也不断形成,这些过程在围生期表现尤为明显;NG2细胞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后,其功能上具有”专一性”,所以可能存在NG2.神经元突触联系的作用被削弱的现象。因此,在NG2细胞增殖过程中,NG2细胞保持与神经元之间的功能性突触并将其传递给子代NG2细胞;而在NG2细胞分化的过程中,NG2细胞的突触信号输入迅速减少。NG2细胞不但是一种前体细胞,同时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就NG2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其突触信号的变化以及可能的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封面说明     
大白鼠肠系膜淋巴结髓窦内巨噬细胞的扫描电镜照片.巨噬细胞匍匐在网状细胞突起上,表面被覆密集的形状不同的突起.×5,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