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索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先暴露和游离受体的吻合段血管,再获取供心以缩短移植心脏冷缺血时间;保留供者的心脏及右上肺,将其胸主动脉与受者的腹主动脉间断端侧吻合;开放血流时,先开放远心端再间断开放近心端,同时按摩心脏至心脏搏动规律、有力,其色泽恢复红润,右上肺亦充盈良好。结果A组(n=20)成功16只,动脉吻合口出血2只、心脏复跳失败1只、吻合口狭窄1只;B组(n=20)成功17只,2只死于吻合口出血,1只死于吻合口狭窄。A组手术成功率为80%,B组为85%(P>0.05)。结论(1)先暴露并游离好受体血管吻合段,再获取供心,可以缩短移植心冷缺血时间。(2)边灌注边获取的方法利于快速而又完整的获取供心。(3)在切取和植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低温保护。(4)利用腹主动脉段进行移植,使手术方便易行。左心做功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简单、安全、实用,因其左心参与循环而使血流动力学更接近生理状态,是进行心脏移植及血流动力学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美国麻省总医院心内科的矶部光章等开发了早期诊断移植脏器排斥反应的图像诊断技术。方法是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从患者体内检测随着排斥而早期在移植脏器上诱导的组织适应抗原(MHC抗原)2级。代替了活检等方法。可进行排斥反应的非侵袭性诊断。矶部准备在循环器官系统的医学专门杂志Circulation,92年2月号上发表用小鼠进行的心脏移植的实验结果。打算与国内的大学协议在日本进行开发实验。移植脏器,发生排斥反应时在排斥的脏器侧诱导MHC抗原。MHC抗原是支持T细胞进行抗原识别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以近交系大鼠Dark Agouti(DA)为供体、Lewis(LEW)为受体(A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通过观察手术情况、生存情况及肝功能和病理学检查对此模型进行评价,同时以LEW→LEW作为对照组(B组)。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1.3%;手术时间为(90.70±5.68)min;无肝期时间(9.96±1.19)min;平均存活时间A组为(12.44±3.43)d,B组超过100d;A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术后不断升高,在第10~14d最为明显,血清白蛋白在术后第3d开始逐渐降低,在相同时相点,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A组移植肝脏病理检查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而B组没有。结论:DA→LEW为稳定、强烈的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抑制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成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年来人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来克服这种排斥反应。从直接降低MHCⅠ类分子表达的方法、Fas和Fas配体系统、微囊技术、移植物中导入各种细胞因子基因以及共刺激因子阻断剂等方面对近年来抑制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而可靠的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选用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30只SD大鼠为受体。取供体左肾,采用HC-A离体肾保存液原位灌注,将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以输尿管膀胱植入法行尿路重建,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3、6、9周取移植肾观察大体和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移植肾脏大体和组织形态学呈渐进性变化,至术后9周可出现明显的慢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移植肾脏可顺利存活,部分出现肾积水并发症,但不影响排斥反应病理变化。结论本方法可建立稳定、可靠的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是研究慢性排斥反应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小型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小型猪胰腺移植动物模型 ,探索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  4 0只猪随机配对行胰腺移植 2 0次 ,将供胰所带的血管与受体髂血管吻合 ,所带小段十二指肠与空肠吻合 ,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血气。术后测定受体的血淀粉酶、血糖 ,监测外周血免疫指标 ,彩色多普勒检测供胰血流及超声引导下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移植手术成功率为 90 % ,受体平均动脉压在吻合血管开放后有明显下降 ,与血流开放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输血有助于手术成功 ,受体术后平均存活 (12 6± 2 3)d。外周血免疫学监测指标早于供胰的组织病理改变 ,两者的改变均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结论 小型猪适用于胰腺移植模型的建立 ,加强术中循环功能的管理、及时输血有利于受体成活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供胰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与监测外周血免疫指标均适于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有效地控制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和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是当今移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基因工程由于在克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中具有独特优势而倍受人们关注。然而,在临床应用基因治疗克服移植器官排斥之前,必须确定有效、安全的载体及适宜的靶基因。对该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第2外科教授周隆宏、赤见敏和和东雪基础研究所小组确认表达人补体抑制因子CD59基因的小鼠细胞株可避免人淋巴细胞的攻击。如能抑制排斥反应,将使异种移植的实用化前进一大步。赤见等于9月在东京召开的日本移植学会上发表了这项成果。该小组将阻碍补体反应的终因子(C9因子)活化的人细胞表面分子CD59的cDNA导入小鼠细胞株(A31)。重组A31细胞与人血清反应时,由补体介导的细胞障碍随血清浓度不同(3~25%)而抑制程度不同(浓度8%时能抑制94%、浓度25%抑制47%)。异种移植的最大难关是超急性排斥反应。在移植患者的血液流入移植脏器血管的同时引起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的方法将幼稚CD4+T细胞(na觙ve CD4+T cell)转化为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s),并验证其在小鼠异体皮片移植模型上对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分选na觙ve CD4+T细胞并在体外诱导其转化为Tregs,流式检测细胞确定其转化率。将诱导性Treg(induced Treg,iTreg)与效应T细胞(Effective T cells,Teffs)以不同比例共同培养检测其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建立C57bl/6到Balb/c小鼠的异体皮片移植模型,植皮术后将iTreg经由股静脉输注入受体(Balb/c小鼠)体内,观察皮片存活情况,绘制皮片存活曲线。同时于皮片移植术后11天对皮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移植排斥反应状况。结果:体外诱导na觙ve CD4+T细胞转化为iTreg的比例约44%,在iTreg:Teff比例大于1:4时,iTreg具有明显地抑制Teff增殖的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植皮小鼠输注iTreg后皮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约2.4天,病理切片显示排斥反应减轻,但皮片在14天左右时仍被排斥。结论:体外诱导的iTreg能够在体外抑制Teff增殖,且能有效抑制小鼠异体皮片移植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已成为一种应用于临床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较为有效方法.急性排斥反应是目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中最常见的一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心脏移植第一年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和研究心脏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及其发生机制,己成为当今临床移植研究的紧迫课题.现就其免疫学机制,目前研究现状及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供体为近交系F344大鼠,受体为Lewis大鼠,供肾采用左肾,在体修整,原位灌注。肾静脉用硬膜外导管做为临时内支架管端-端、六针法吻合,腹主动脉端-侧连续缝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受体术前3 d开始环孢素A灌胃至术后30 d(5 mg/kg·d),以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结果手术时间120~180 min;手术成功率90.9%(40P44);受体均存活60 d。并发症有吻合口出血、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排斥反应等。结论供肾原位灌注,在体修整是简单可靠的方法。静脉內支架管端端吻合,腹主动脉端侧吻合能够达到稳定的成功率,值得推广。熟练的外科操作技能和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同系移植组、异系移植组和TGF-β1组。于术后第5d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情况。结果异系移植组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明显升高(与同系移植组相比,P〈0.01)。TGF-β1组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明显降低(与异系移植组相比,P〈0.01)。结论TGF-β1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输注(donor-specific transfusion,DST)及不同剂量FK506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颈部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小鼠模型,将移植受体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移植组,未加DST),DST 移植组,DST 移植 FK506(2meg/(kg·d))组,DST 移植 FK506(0.3mg/(kg·d))组,比较各组移植心脏生存时间,心肌病理改变及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血清IL-2,IL-4,IL-10和IFN-γ水平.结果:术前1天应用DST与连续应用较小剂量FK506可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术后第七天病理检查发现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移植物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明显比其他两组减轻.血清中IL-2和IFN-γ水平在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IL-4和IL-10水平在联合应用DST和FK506的两组高于对照组和DST 移植组.结论:术前DST及持续应用较小剂量FK506可有效抑制同种异体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延长移植物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移植手术患者28例,根据移植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将肝移植的28例患者分为急性排异反应组6例和无排斥反应稳定组22例,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急性排斥组及稳定组在移植术后3 d和7 d,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同时检测受检者外周血Th17细胞,受检者血清中IL-17水平。结果移植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显示急性排斥组随着移植时间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肝组织出现典型的细胞免疫性病理损伤,术后7 d肝脏汇管区、肝实质、小静脉壁、胆管上皮内及小叶间胆管被大量的淋巴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包绕及浸润,胆管上皮细胞内空泡形成、上皮细胞凋亡。病理改变明显比术后3 d严重;急性排斥组患者术后3 d和7 d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中IL-17含量较稳定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且Th17细胞及IL-17在术后急性排斥期7 d值均明显高于3 d(P〈0.05)。结论 Th17细胞及IL-17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慢性排异反应是导致肺移植后期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OB)是肺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的最主要病理学特征改变。而动物模型在肺移植慢性排异反应研究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种动物模型被建立并用来模拟人类肺移植后中、远期慢性排异反应。但这些动物移植模型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近年来,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为研究OB提供了潜在可能。本文通过回顾各类肺相关移植模型的建立,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今后肺移植慢性排异疾病模型建立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重度糖尿病的有效疗法,胰岛肝脏移植目前广受关注,但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严重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日本研究人员新开发出一种抑制排异反应的方法,有望促进胰岛肝脏移植的成功。为调节体内血糖浓度,重度糖尿病患者必须每天接受胰岛素注射。胰岛肝脏移植即从捐献者的胰腺内提取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组织——胰岛,再把它植入重度糖尿病患者的肝脏。接受胰岛肝脏移植手术的  相似文献   

17.
体内一氧化碳 (CO)是一种可扩散性气体分子。内源性CO由血红素加氧酶 (HO)分解血红素生成 ,具有扩张血管、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等生物学效应。HO/CO系统广泛存在于身体各个器官中。2 0 0 1年 ,Sato(JImmuno ,2 0 0 1,16 6 4 185~ 4 194 )等通过对HO/CO系统进行干预 ,发现身体内源性CO对小鼠与大鼠间心脏移植的排斥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近 ,Song等将移植了异体肺脏的大鼠持续暴露于含有 5 0 0 ppmCO的环境中 (相当于CO中毒剂量的 1/ 10 ,由 1‰的CO与 2 1%的O2 混合而成 )。 6天后取材 ,发现吸入CO组免疫排斥反应较非吸入…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发现的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是不同于辅助T细胞1型(Thelpercell1,Th-1),辅助T细胞2型(Thelpercell2,Th-2)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T细胞亚群,有其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且互相影响。它由初始T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B(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TGF—B)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1L23)联合作用及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素受体γt(retinoic acid 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m,ROR-γt)的协同诱导精细的调节下分化而来。其主要分泌的生物效应分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是一种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在免疫和造血系统等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就是炎性反应。因此深入研究Th-17细胞分化及其相关生物效应,有助认识其在器官移植排斥中的病理机制,也为治疗移植排斥反应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糖抗原决定簇与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免疫抑制和诱导免疫耐受手段的进步和发展,使人体组织和器官移植已成为当前医疗活动的重要部分,特别是治疗慢性器官衰竭的肾、心、肝和肺移植获得了相当的成功。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性的可供移植器官来源不足与器官移植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急待解决。例如在美国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Gal表位和异种天然抗体在异种移 植排斥中的作用,综述了目前针对Gal表位遗传修饰在异种移植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这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