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1属自主性细小病毒,对相当多种类的体内外生长的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有抑制作用。本文报道了人胎肝细胞株HuL-1在其发生自发转化后,对H-1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同时发生了变化的结果。 HuL-1细胞经数年体外培养后其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在0.3%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达20.1%,在裸小鼠体内能形成实体瘤,且瘤块的组织切片显示出癌细胞的特性。与此同时,HuL-1细胞对H-1病毒的感染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而HuL-1细胞在数年前并不表现出转化细胞的特性,对H-1感染也是不敏感的。结果显示,HuL-1细胞对H-1敏感性的提高与其本身的自发转化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研究了上述敏感性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受感染细胞存活率的下降,伴随着病毒抗原的产生,也伴随着H-1 DNA复制量的明显增加,以及H-1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用大鼠胶质瘤细胞系(Rat glial cell line C6)替代大鼠原代胚细胞(primary rat embryocells,RE)培养大鼠细小病毒(Toolan virus,H-1)的方法。方法 将0.8 mL H-1病毒接种C6细胞(75T培养瓶,细胞接种量为2×105/mL,培养过夜),待细胞病变CPE达++~+++时,用免疫荧光(FITC)鉴定所培养病毒的抗原,用血球凝集试验(HA)测定培养物上清效价,用DNA测序鉴定所培养的病毒,用96孔板培养法测定H-1病毒的TCID50。结果H-1在接种到C6细胞的第3~4天,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CPE可达++++,FITC鉴定呈H-1抗原阳性,病毒的培养上清中HA效价为1∶320。测序结果表明:该病毒序列与NCBI中H-1序列同源性达99%,确定为H-1病毒。收获的H-1的TCID50为103.2/0.1 mL。结论用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可以替代大鼠原代胚细胞(RE)进行大鼠细小病毒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疗诱导胃癌MKN45细胞凋亡及其对胃癌细胞促凋亡蛋白PU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复苏与培养人胃癌MKN45细胞。对照组常温(37℃)下培养,实验组按不同时间分组43℃水浴加热胃癌MKN45后培养24h,采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热疗后胃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M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AO/EB荧光双染色法及Annexin-V/PI双染色法流式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促凋亡蛋白PUMA蛋白表达。结果光镜观察发现热疗后MKN45细胞明显皱缩、变圆及细胞漂浮,3h多数细胞漂浮。电镜下可见热疗后MKN45细胞核仁增多,胞核及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和凋亡小体。MTT实验提示,热疗可明显抑制MKN45细胞生长(P0.01)。AO/EB荧光双染色显示,热疗后细胞呈淡黄或橘红色,胞核呈现致密斑状。热疗0.5h、1h、2h和3h后,AO/EB荧光双染色法及Annexin-V/PI双染色法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基本一致。热疗0.5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1h略低于0.5h,2h达最高峰。Western blot显示,MKN45细胞各热疗时间的PUM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热疗0.5h开始升高,热疗2h达最高峰,1h略低于0.5h,3h有所回落(P0.05)。结论热疗2h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效果最佳,并且可通过上调基因PUMA表达诱导胃癌MKN45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HM )对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低分化胃癌MKN45细胞,用不同浓度的DHM(0,10,20,30,40,5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24及48 h,每组实验重复3次,采用CCK8实验检测癌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印迹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DHM干预可降低MKN45细胞活力。20,30及40 μmol/L的DHM处理48 h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和侵袭能力(P<0.05及0.01)。20及30 μmol/L的DHM处理48 h可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降低Vimentin表达(P<0.01),从而逆转EMT过程;10,20及30 μmol/L的DHM处理48 h可明显降低pJNK的活性表达水平(P<0.05及0.01),及MMP-2蛋白表达(P< 0.01);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可明显促进DHM对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P<0.01)及降低MMP-2表达(P<0.01)。结论:DHM具有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JNK通路下调MMP-2蛋白表达水平、逆转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槐定碱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将人胃癌MKN45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槐定碱组(设立6个浓度亚组)。用MTT法检测MKN45细胞增殖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观察细胞高迁移率组蛋白3(high mobility group-box 3,HMGB3)的蛋白表达,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槐定碱作用48 h能显著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槐定碱作用48 h后MKN45细胞的HMGB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槐定碱作用48 h可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HMGB3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慢病毒介导Notch2受体胞内段((Notch2 intracellular domain,N2ICD)过表达的人胃癌MKN45细胞稳定株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PCR法扩增N2ICD基因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TYE-EF1α-IRES-EGFP(简写为pLV)中,通过酶切及测序鉴定后,三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病毒,收集且浓缩病毒毒液用于感染人胃癌MKN45细胞并筛选稳定细胞株,用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成功构建慢病毒重组质粒N2ICD/pLV;包装病毒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部分HEK293T细胞发出绿色荧光;收集病毒毒液感染MKN45细胞,显微镜下观察有部分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流式分选技术筛选得到稳定细胞株,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相比于空白对照组,稳定株的N2ICD过表达明显。[结论]成功构建慢病毒表达质粒N2ICD/pLV,并建立稳定过表达N2ICD的胃癌细胞株N2ICD/pLV-MKN4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观察地高辛对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取人胃癌MKN45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sh RNA干扰质粒转染MKN45细胞以构建低表达AEG-1的细胞株,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AEG-1等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地高辛可使MKN45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率均显著下降(P0.05),下调MMP-9和AEG-1蛋白表达水平(P0.05)以及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P0.05),上述作用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经sh RNA干扰AEG-1基因表达后,MKN45细胞中AEG-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时AEG-1干扰组MKN45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迁移率、侵袭率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上述结果提示,地高辛可在体外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和侵袭,这可能与地高辛抑制AEG-1蛋白表达,继而下调MMP-9蛋白表达和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细胞划痕实验研究DDX20基因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胃黏膜细胞GES,胃癌细胞MGC803、SGC7901和MKN74中DDX20基因的表达水平,确定DDX20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细胞株;进而针对DDX20基因设计并包装过表达及干扰慢病毒,基于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基于稳定转染细胞株进行细胞划痕实验并采集图片。结果:与正常的胃黏膜细胞GES相比,DDX20基因在MGC803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在MKN74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次之,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转染DDX20过表达慢病毒后,DDX2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转染DDX20干扰慢病毒,特别是sh-RNA-02干扰慢病毒后,DDX2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过表达DDX20基因能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抑制DDX20基因的表达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迁移。结论:DDX20基因是一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通过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能有效降低细胞的迁移,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靶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TNFAIP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TNFAIP3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胃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NFAIP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胃癌细胞株MKN28和SGC7901中TNFAIP3的表达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两株细胞的凋亡;利用siRNA技术沉默TNFAIP3蛋白的表达后,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凋亡。结果 TNFAIP3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多呈低表达,而在胃腺癌组织中多呈高表达。其在低分化腺癌中表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而与胃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SGC7901细胞中TNFAIP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MKN28,而SGC7901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MKN28细胞。siRNA-TNFAIP3转染SGC7901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降低TNFAIP3蛋白表达可显著提高SGC7901的凋亡率。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TNFAIP3可能通过抑制胃癌的细胞凋亡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血管再狭窄发生过程中 VSMC表型转化的规律及机制 ,采用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和体外培养的 VSMC,通过 Northern印迹分析及 3H- Td R参入实验 ,动态观察血管再狭窄发生过程中 VSMC表型标志基因α肌动蛋白和 SMemb的表达变化及 b FGF、TNF-α和 IL - 1β对两种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 VSMC增殖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血管内皮剥脱后 3d,分化型标志基因α肌动蛋白表达活性开始降低 ,去分化型标志基因 SMemb表达明显上调 ,至第 7d,前者的下调与后者的上调均达到最大 ,此后 ,两者的表达活性趋于向正常恢复 .b FGF可明显下调 α肌动蛋白的表达和诱导 SMemb表达 ,对分化型和去分化型 VSMC均有促增殖作用 ,但对后者的作用大于前者 ,TNF- α和 IL- 1 β对 VSMC的促转化及促增殖作用较弱 .提示 b FGF等生长因子介导血管内皮损伤所诱发的 VSMC表型转化并促进其增殖 ,内皮损伤 7d后 ,在发生表型转化并进行增殖的 VSMC中 ,一部分细胞再分化 ,一部分细胞仍处于去分化状态并继续进行增殖并持续较长时间 .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细胞划痕实验研究了DDX20基因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首先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胃粘膜细胞GES、胃癌细胞MGC803、SGC7901和MKN74中DDX20基因的表达水平,确定DDX20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细胞株;进而针对DDX20基因设计、包被过表达并干扰慢病毒,基于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基于稳定转染细胞株进行细胞划痕实验并采集图片。结果显示,与正常的胃粘膜细胞GES相比,DDX20基因在MGC803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MKN74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次之、SGC7901胃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转染DDX20过表达慢病毒后,DDX2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转染DDX20干扰慢病毒后,DDX2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特别是转染干扰组2干扰慢病毒。过表达DDX20基因能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抑制DDX20基因的表达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迁移。结果表明,DDX20基因是一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通过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能有效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靶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人肝癌裸小鼠QGY-9204移植模型为材料,进行了细小病毒H-1抑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以两种不同剂量(5×10~7PFU和5×10~8PFU)的H-1进行瘤内注射,发现注入H-1后的肿瘤生长速率明显缓于对照组,且5×10~7PFU的H-1注入即可产生这一效应。以1×10~8PFU H-1注入瘤内,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从感染后第3天起瘤内开始出现坏死,且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坏死范围也逐渐扩大,而对照组在该期间均未见此变化。电镜结果也表明,在受损的肿瘤细胞内有H-1病毒颗粒存在。PCR反应和ABC免疫染色显示在感染后的肿瘤组织内也有H-1 DNA扩增和NS-1蛋白表达,并且两者显示的时间与组织内坏死的过程相一致。这些结果提示,细小病毒H-1通过它的DNA复制和NS-1蛋白的表达以促进肿瘤的坏死,从而达到肿瘤抑制和裂解。  相似文献   

13.
载体表达的siRNA分子对猪圆环病毒2型复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燕  刘文博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2008,48(11):1507-1513
[目的]寻找一种基于RNA干扰技术的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防控方法.[方法]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毒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3条特异性小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子,其中2条针对猪圆环病毒1型和2型复制酶基因(rep),1条针对猪圆环病毒2型核衣壳蛋白基因(cap),将合成的DNA片段退火形成双链,分别连接到RNAi-Ready pSIREN-RetroQ ZsGreen载体鼠源U6启动子下游,转化大肠杆菌得到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后分别命名为Retro-SH1,Retro-SH4,Retro-SH6.用上述质粒转染PCV2感染前、后的Dulac细胞及肌肉注射PCV2感染前、后的BALB/c小鼠,应用实时定量PCR试验评价其对病毒在细胞及小鼠体内复制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中病毒的存在.[结果]感染PCV2前或后转染500 ng Retro-SH1,Retro-SH4,Retro-SH6质粒能有效抑制PCV2在Dulac细胞上的复制,抑制率最高可达99%以上,对10株不同来源的临床分离株在细胞中复制的抑制作用同样明显,且不同毒株间差异不大.动物试验中,肌肉注射10μg上述不同siRNA分子对小鼠体内PCV2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26%至99%之间.[结论]载体表达的siRNA分子可能成为防控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一种新工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17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杂合性分析,Northern印迹,免疫沉淀,p53基因第7外显子酶切等技术检测了两个中国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YY-8103和一个自发转化的人肝细胞系L-02的p53基因结构与表达。实验表明,这三个细胞系中没有出现17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第4—9外显子也没发生突变,但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很低。利用MTT比色分析法研究了这三个细胞系和其他已知p53基因背景的八个人肝癌细胞系(QGY-7703、PLC/PRF/5、Huh-7、Hep3B、FOCUS、Tong/ HCC、SK-Hep-1、HepG2)对自主性细小病毒H-1的敏感性。除HepG2细胞外,其他十个细胞系p53基因的结构和/或表达都不正常。经H-1感染(moi=20)后,其敏感性均高于HepG2细胞。本研究初步表明了p53基因结构或表达的不正常可能导致人肝癌或转化细胞对H-1的敏感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丁酸钠对人胃癌和食道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mM丁酸钠可使人胃癌MGc803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变长,出现胞浆突起,趋向于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变化,使食道癌ECa109细胞的核/质比下降。同时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生长率下降,丁酸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是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丁酸钠可促进人胃癌MGc803细胞胞质中微管和食道癌ECa109细胞内中等纤维的组装,这种变化对丁酸钠处理后细胞形态的改变有关。丁酸钠可使细胞阻断于G_1期。??对3’,5’-cAMP—PDE(cAMP-磷酸二酯酶)活力具有强的抑制作用,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这些结果表明丁酸钠对人胃癌MGc803和食道癌ECa109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初产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许多国家从初产母猪的流产、死产及木乃伊化胎儿中分离到猪细小病毒。我们从湖北省某猪场的初产母猪流产、死产及木乃伊化胎儿中分离到两株病毒。研究表明,它们可在PK15,Hela、BHK及Vero传代细胞系和胎猪肾、婴兔肾等原代细胞上产生特征性的细胞病变:对豚鼠红血球有血凝作用;对脂溶性溶剂不敏感,对热和酸有较强的抗性:对胰蛋白酶处理不受影响。对DNA合成抑制剂5—FVDR敏感。电镜观察发现这两株病毒大小为20nm左右,呈球形。两株病毒能被标准的细小病毒阳性血清中和。回感豚鼠,成功地从死产胎儿胎盘中收获到该病毒。按照国际病毒学分类原则,我们将这两株病毒鉴定为猪细小病毒,填补了湖北猪细小病毒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7.
迄今,据最新报道可感染哺乳动物和禽类的细小病毒有17余种。被感染细胞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和坏死,呈现典型以细胞折光性增强、圆缩直至溶解脱落等为特征的细胞病变。NS1蛋白是细小病毒主要的非结构蛋白,其结构和功能保守,在病毒生命周期与感染宿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影响病毒复制,还参与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细小病毒NS1蛋白主要经由线粒体途径诱导被感染宿主细胞发生凋亡,本文全面归纳与总结细小病毒NS1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胃癌(GC)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丁硫磷是华蟾酥的主要活性成分,从蟾蜍的皮肤和腮腺毒腺中提取,在体外具有抗癌活性.然而,丁硫磷是否对胃癌有抗癌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价丁硫磷对GC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转移性MKN28 GC细胞为细胞模型,研究华蟾素的抗癌作用.使用CCK-8测定细胞活力,LDH检测丁硫磷对细胞...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hsa-miR-125a-5p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胃癌MKN45细胞株中瞬时转染hsa-miR-125a-5p-mimics使其表达明显上调,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然后,通过micRNA靶基因预测软件获得hsa-miR-125a-5p的潜在靶基因Rock-1,以抗体阻断及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瞬时转染后hsa-miR-125a-5p在胃癌MKN45细胞株中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sa-miR-125a-5p表达上调后Rock-1表达明显上调,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MKN45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hsa-miR-125a-5p表达上调后阻断Rock-1表达,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 hsa-miR-125a-5p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其机制与Rock-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APE)的表达状况。方法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MKN45细胞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HFE145细胞、GES-1细胞分别进行爬片培养,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PE表达水平。结果APE在MKN45细胞主要是胞核弱阳性表达,部分胞质有轻度表达;SGC-7901细胞胞核强阳性表达,个别细胞有胞质表达;HFE-145细胞中绝大部分细胞核呈阳性表达,胞质呈弱阳性表达;GES-1细胞主要是分裂期的细胞呈胞核和胞质的阳性表达。结论APE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普遍表达,以胞核表达为主,其表达方式可能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