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乌鲁木齐市3~5岁儿童口腔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的菌群构成及多样性等差异。方法从本团队前期流行病学调查的乌鲁木齐市3~5岁儿童中,按调查时间顺序随机抽取12名儿童。分别收集唾液及粪便样本共计24份,分为口腔微生物组和肠道微生物组。利用16S V3-V4区设计引物来进行PCR扩增,使用MiSeq测序仪进行二代测序,比较两组的微生物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门水平上:放线菌门(t=5.98,P0.001)、变形菌门(z=20.0,P=0.005)、TM7(z=78.0,P0.001)在口腔中丰度较高;厚壁菌门(z=134.0,P0.001)在肠道中丰度较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值在肠道中较大(z=113.0,P=0.017)。属水平上:罗斯菌属、普雷沃菌属、链球菌属为口腔中丰度较高的菌属;粪杆菌属、Ruminococcaceae、拟杆菌属为肠道中丰度较高的菌属(P0.001)。奈瑟菌属、卟啉单胞菌属等仅存在于口腔中。Catenibacterium、肠杆菌属等仅存在于肠道中。菌群功能显示:在细胞运动(z=136.0,P0.001)、碳水化合物代谢(t=-4.71,P0.001)等方面表现出肠道组占优势;在遗传信息的翻译(t=8.17,P0.001)、神经退行性疾病(z=78.0,P0.001)等方面表现出口腔组占优势。结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TM7在口腔中丰度较高;厚壁菌门在肠道中丰度较高。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在菌群功能上差异较大。奈瑟菌属、卟啉单胞菌属、Catenibacterium等可能为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标志性菌属。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乳腺炎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特征与组织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泌乳10 d的昆明雌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健康对照组、低剂量攻菌组(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0~3 CFU/25μL)、中剂量攻菌组(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0~4 CFU/25μL)和高剂量攻菌组(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0~5 CFU/25μL)。用非损伤方法经乳头管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浊液于小鼠的第4对(腹部)乳腺内。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乳腺组织中TNF-α和Cav-1含量变化;收集小鼠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鼠粪便菌群进行分析。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小鼠相比,高剂量攻菌组乳腺组织呈明显的炎性病理变化,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Cav-1表达明显降低(P0.05);(2)不同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不同,对照组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攻菌组乳腺炎模型小鼠厚壁菌门丰度增高,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丰度降低,变形菌门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后发现,从属以上水平看,后者拟杆菌属、另枝菌属、普雷沃菌属丰度相对较低。结论提示乳腺炎发生和进展与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密切的关系,结果为研究乳腺炎的免疫学、病理学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并观察不同途经下乳杆菌微小膜蛋白(MIMP)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的紧密连接蛋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24只根据DSS和MIMP不同干预组合将其分为4组:MIMP腹腔注射组(n=6)、MIMP灌胃组(n=6)、诱导肠炎组(n=6)和健康对照组(n=6),利用Western blot对各组小鼠肠道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JAM-1和ZO-1)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16SrRNA测序技术检测V4区鉴定细菌,并进行菌群差异分析。结果 MIMP腹腔注射及灌胃均可显著提高IBD小鼠肠道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灌胃组效果更为显著;MIMP干预后小鼠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增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降低,LEfSe分析、PCoA分析和PCA分析提示4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途径下MIMP均可显著提高IBD小鼠肠道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纠正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鼠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的30只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花生四烯酸组(基础饲料+10%花生四烯酸)、鱼油组(基础饲料+10%鱼油)。喂食16周,16周后提取小鼠肠道菌群宏基因组DNA,采用Roche 454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16Sr RNA基因V3-V5区域进行测序,对菌群的组成结构以及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花生四烯酸组小鼠体内厚壁菌门的含量达到(55.3±5.26)%,与对照组小鼠体内厚壁菌门的含量(30.23±8.75)%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并且花生四烯酸组小鼠体内变形菌门的含量(3±0.762)%与对照组(1.5±0.265)%相比也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会造成小鼠体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失衡,导致厚壁菌门以及变形菌门的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乳和混合喂养方式对西安地区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24例0~2月龄西安地区健康婴儿粪便样本,根据婴儿的喂养方式,将样本分为母乳喂养组(17例)和以奶粉为主的混合喂养组(7例)。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肠道菌群进行测序,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差异的影响。结果 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t=4.886, P<0.05; t=6.855, P<0.05), 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混合喂养组(t=2.126,P<0.05)。门水平上,2组样本均以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但比例存在差异。相比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升高(U=6,P<0.05;U=0,P<0.05),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降低(U=24,P<0.05;U=16,P<0.05)。属水平上,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双歧杆菌相对丰度(72.04%)显著升高,同时发现罗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也高于混合喂养组(U=17,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以胎龄(周)为34~(0/7)~36~(6/7)的15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n=8)和剖宫产组(n=7)。收集早产儿出生后3 d、7 d、14 d的粪便标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RNA可变区中的V4区进行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结果 (1)自然分娩组晚期早产儿粪便标本菌群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剖宫产组的多样性指数较平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份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10个菌门,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两组晚期早产儿生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呈增多趋势。两组相比,剖宫产组7 d、14 d时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Z=-2.896,P=0.004;Z=-2.120,P=0.040),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仅在7 d时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Z=-2.190,P=0.030);(3)两组研究对象中,除自然分娩组14 d时以双歧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外,余下均以肠杆菌属为优势菌属。相比于自然分娩组,在7 d时剖宫产组拟杆菌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Z=-2.806,P=0.005),肠杆菌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Z=-2.199,P=0.030)。结论 剖宫产能显著影响婴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降低肠道中早期拟杆菌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璐瑶  吴林玲  毕富玺  闫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385-1390, 1397
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肠道菌群及阴道菌群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其结构、多样性、相关性以及BV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今后治疗BV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BV患者11例(BV组),健康者9例(C组),留存阴道分泌物及新鲜粪便进行16S rDNA基因检测分析。结果C组阴道菌群以乳杆菌属为主,BV与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Sneathia、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阿托波菌属、Shuttleworthia、巨型球菌属密切相关。BV组肠道、阴道菌群丰富度均高于C组。Alpha多样性分析中C组和BV组肠道菌群、阴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组间比较,χ2值为29.137, P=0.000<0.05,两组阴道菌群Shannon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V组高于C组。物种多样性曲线反映本研究样本测序数据量的合理性,表明BV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富度均高于C组,主坐标分析表明C组肠道与阴道的菌群结构差距较大,BV组肠道与阴道的菌群结构有相似之处,且两组肠道菌群结构接近。BV组阴道菌群中厚壁菌门丰度较C组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较C组高;BV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丰度较C组低;C组肠道中拟杆菌门明显高于阴道,厚壁菌门明显低于阴道; BV组阴道菌群中放线菌门丰度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阴道菌群与肠道菌群具有相关性,BV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结构比例和多样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针刺应激对小鼠肠道微生物、酶活性及血常规的影响。方法设正常组和针刺组,针刺组用银针扎小鼠尾部,使其疼痛、紧张,共21d;所有小鼠均自由采食饮水。分析小鼠肠道菌群、酶活性及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针刺组小鼠肠道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t=17.8470,P=0.0000;t=67.3900,P=0.0000),淀粉酶和蛋白酶则显著高于正常组(t=-33.4280,P=0.0000;t=-6.9810,P=0.0020)。针刺组四类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总数、乳酸菌、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t=2.3580,P=0.1420;t=-0.4350,P=0.6860;t=-0.5300,P=0.6470;t=-1.3640,P=0.3040)以及血常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1d的针刺应激能显著提高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降低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而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和血常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性别和生长阶段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菌群的影响, 实验对来自虾塘的雌雄成虾肠道样品及来自实验室养殖的幼虾和成虾的肠道样品进行了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性别间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功能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 P>0.05), 其优势菌群在门水平上均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 属水平上包括拟杆菌属(Bacteroidia)、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梭菌属(Clostridium)和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等; 但各优势菌群在个体间的丰度差异较大, 且在成虾阶段趋于保守, 属肠道常驻菌群。幼虾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显著高于成虾(独立样本t检验: P<0.05)。在门水平上, 优势菌群较为一致, 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成虾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高于幼虾, 表明成虾分解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潜力更强。在属水平上, 成虾和幼虾肠道中均存在大量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拟杆菌属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 这些菌属可以帮助机体进行多种营养代谢, 成虾肠道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菌群多于幼虾。PICRUSt功能预测显示, 在克氏原螯虾肠道中, 营养代谢功能相关的菌群相对丰度最高, 而成虾肠道菌群代谢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显著高于幼虾。实验表明, 在野外虾塘养殖下的克氏原螯虾的肠道菌群不论是在群落多样性、物种丰度还是菌群功能预测上, 都未体现出性别间的差异, 且肠道菌群的个体差异较大; 但在不同生长阶段间, 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丰度及功能都有显著差异, 相比于幼虾, 成虾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 多种代谢功能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恒河猴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的变化。方法 50只恒河猴,分为成年(5~10岁)、老年(10岁以上)2组,其中成年组33只,老年组17只。采集动物的新鲜直肠粪便,提取DNA后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本中细菌16S rDNA-V3区进行测序,定量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结果老年组和成年组获得的优化序列数差异无显著性(P> 0.05)。α-多样性分析,老年组恒河猴肠道菌群的Chao1指数(P=0.0174)、Simpson指数(P=0.0258)、ACE指数(P=0.0121)与成年组比较降低,Shannon指数与成年组比较升高(P=0.0132)。老年组与成年组相比,在门水平,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升高(P=0.0013),厚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粘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相对丰度降低(P=0.0283,P=0.0002,P=0.0482,P=0.0242)。在科水平,Prevotellaceae相对丰度升高(P=0.0001),Ruminococcaceae、Clostridiales、Spirochaetaceae、Christensenellaceae相对丰度降低(P=0.0039,P=0.0080,P=0.0002,P=0.0021)。在属水平,老年组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相对丰度升高(P=0.0001),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八迭球菌(Sarcina)、unidentified_Spirochaetaceae相对丰度降低(P=0.0114,P=0.0227,P=0.0028)。β-多样性分析,老年组肠道菌群与成年组分布在不同区域,差异有显著性(P=0.003)。LEfSe分析,在成年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布赫纳氏菌属(buchner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物标记物。结论恒河猴肠道菌群的结构随年龄增长而改变。丰度降低,多样性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发挥饮食对肠道菌群的有益调节作用,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特研究不同肠型人群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对饮食的代谢情况。方法随机招募志愿者(n=102),排除病患和近1个月内有抗生素药物史的志愿者。剩余志愿者(n=70)收集晨便、晨尿样本,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仪对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V3-V4区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通过高分辨质谱仪开展尿液代谢组分析。结果通过肠道菌群可将志愿者分成2种肠型:A和B,A肠型志愿者F/B值(肠道优势菌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丰度比例)低于B肠型。A肠型志愿者结肠拟杆菌科、韦荣球菌科、肠杆菌科、消化链球菌科的丰度高于B肠型,而瘤胃菌科、普雷沃菌科、紫单胞菌科和理研菌科的丰度低于B肠型。结论结果表明研究人群肠道中至少存在着2种肠型,在菌群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微炎症情况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T2DM患者(T2DM组)和57例DKD患者(DKD组)纳入研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对象一般资料、血液标本和粪便标本,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对肠道细菌进行16S rDNA序列测序。比较3组对象一般资料,血液指标,肠道菌群门水平构成情况,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属差异性,并对患者炎性指标与菌群种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T2DM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和DKD组患者BMI、舒张压和收缩压增加,TC、TG、LDLC、HbAlc、FBG、hsCRP、IL6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均P<0.05)。3组对象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T2DM组和DKD组患者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蓝藻菌门及放线菌门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和DKD患者肠道毛螺菌属、罗氏菌属、粪球菌属丰度升高,双歧杆菌属丰度降低(t=34.269 2、23.157 8、3.589 7、12.364 8,P<0.000 1、<0.000 1、=0.012 2、=0.036 1)。DKD组患者毛螺菌属和粪球菌属丰度高于T2DM组(t=65.349 2、13.573 1,P=0.021 3、0.001 3)。T2DM组和DK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肠道毛螺菌属、瘤胃菌科、粪球菌属、梭杆菌属呈正相关,与红蝽菌科呈负相关;血清IL6水平与瘤胃菌科呈正相关,与红蝽菌科、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和肠道菌群失衡,微炎症程度与肾脏病变和肠道菌群数量密切相关。T2DM与DKD患者在肠道菌群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肠道菌群检测有可能成为预测T2DM患者发生肾脏病变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脾虚便秘疗效、肠道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对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 d,进行小鼠脾虚便秘造模。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用无菌水灌胃,治疗组用四磨汤口服液灌胃,共7 d,然后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结果模型组自然恢复后,肠道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真菌)、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大肠埃希菌数和真菌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细菌总数显著增加(P0.01),乳酸菌显著减少(P0.05),双歧杆菌数目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蛋白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平衡,调整肠道酶活性来治疗脾虚便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瘀毒内阻证、气血两虚证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标本,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瘀毒内阻证组(SPOS组)和气血两虚证组(QBDS组),其中SPOS组患者17例,QBDS组患者13例。使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法鉴定2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并分析组间物种差异。结果SPOS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414.08±52.21vs803.07±294.53, P<0.001)、 Ace指数(419.84±52.83vs830.28±310.28, P<0.001)均低于QBDS组。组间差异分析显示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Anosim,R=0.138 7,P=0.017)。2组患者肠道菌群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LEfSe分析显示SPOS组有7个生物标志物菌群,在属水平上为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QBDS组有10个生物标志物菌群,在种、属水平上为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_muciniphil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结直肠癌瘀毒内阻证、气血两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差异可能有助于区分临床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抗生素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并预测相关功能变化。方法 15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浓度抗生素组和高浓度抗生素组,连续灌胃5 d后,采集小鼠新鲜粪便样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的16S rRNA 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的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高、低浓度抗生素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与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肠道肠球菌属、志贺埃希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t=-2.71,P=0.026;t=-2.30,P0.05);分节丝状菌属、拟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t=2.88,P=0.020;t=2.49,P=0.037),理研菌属极显著降低(t=3.79,P=0.005)。低剂量组小鼠肠道菌群变形菌纲成为优势菌,芽胞杆菌属、粪球菌_2、苏黎世杆菌属、普雷沃菌属_2、普雷沃菌属_7、志贺埃希菌属、沙雷菌属和放线菌属等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均P0.05);梭杆菌属、泛菌属极显著升高(t=-3.19,P=0.013;t=-3.50,P=0.008);分节丝状菌属、理研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t=2.69,P=0.028;t=2.33,P=0.048)。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显示,抗生素组显著增加人类疾病、细胞过程和环境信息处理功能层的基因拷贝数,显著降低有机系统、遗传信息处理和代谢功能层的基因拷贝数。结论广谱抗生素能破坏小鼠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有必要深入研究抗生素对心血管、免疫性、感染性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骨病科住院收治的83例老年R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者的体检资料,分别记为A组、B组。对比2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_3水平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老年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富度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低于B组(t=23.297,P0.05);A组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Chaol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B组(t=11.258、14.681、22.157,均P0.05);A组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B组(t=19.472、12.011、27.354、20.304、15.637、24.414,均P0.05),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低于B组(t=10.095、3.663、6.787、12.848、7.786、9.122,均P0.05);RA患者25(OH)D_3水平与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8.126、8.031、8.415、8.057、8.236、8.467,均P0.05),与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呈负相关(r=-7.639、-7.856、-8.135、-8.127、-7.536、-7.865,均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肠道微生物菌群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老年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番泻叶-离心管束缚夹尾法"进行"肝气乘脾"泄泻造模,造模成功后以痛泻要方治疗,造模和治疗后分别分析小鼠肠道酶活性。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道内容物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t=4.007,P=0.015),纤维素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下降不显著。模型组小鼠肠黏膜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活性显著下降(t_蛋=5.652,P=0.005;Z_淀=-1.964,P=0.050;t_蔗=4.737,P=0.009)。痛泻要方治疗后,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内容物蛋白酶、纤维素酶、乳糖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自然恢复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t=-7.497,P=0.002)。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前段黏膜蛋白酶、乳糖酶、淀粉酶、蔗糖酶活性恢复不显著;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黏膜中段乳糖酶、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自然恢复组(t_乳=4.074,P=0.013;t_蔗=8.072,P0.001),而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自然恢复组;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后段黏膜乳糖酶、蔗糖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t_乳=-7.962,P0.001;t_蔗=-15.921,P0.001;Z_淀=6.489,P=0.034),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活性均有所升高。结论 "肝气乘脾"泄泻肠道内容物及黏膜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及淀粉酶活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患儿肠道菌群、疗效及疾病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SP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段于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13C同位素呼吸试验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根据H.pylori感染情况进一步将观察组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观察组患儿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患儿肠道菌群的16S rRNA V4序列进行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同时分析患儿疗效及疾病复发情况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7.00%vs 30.00%,χ2=6.100,P=0.015)。治疗后非感染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感染组(92.45%vs 78.72%,χ2=3.900,P=0.048),复发率显著低于感染组(24.53%vs 44.68%,χ2=4.510,P=0.034)。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门、科水平上肠道菌群结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感染组患儿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感染组,同时其拟杆菌科、瘤胃菌科、链球菌科、双歧杆菌科、巴斯德菌科相对丰度也显著高于感染组(均P<0.05)。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HSP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H.pylori感染可影响HSP患儿肠道菌群组成,同时降低疾病治疗效果以及增加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癫痫和伴腹泻癫痫婴幼儿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就诊的0到1岁婴儿10例,其中癫痫病例5例,伴腹泻癫痫病例5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儿保科体检的健康婴儿作为正常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对样本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对扩增子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癫痫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低于正常婴儿(P<0.05),腹泻对肠道菌群均匀度分布无显著影响(P>0.05)。癫痫、伴腹泻癫痫患儿及正常婴儿肠道菌群组成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P<0.05)。优势菌群主要由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等组成。其中癫痫患儿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伴腹泻癫痫患儿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为最优势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1)。属水平中,癫痫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伴腹泻癫痫患儿大肠埃希志贺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1)。对婴儿肠道菌群组间显著性差异物种分析显示,乳杆菌属、嗜血杆菌属在健康婴儿肠道中丰度较高;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在癫痫患儿肠道中相对丰度较高;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在伴腹泻癫痫患儿肠道中相对丰度较高。结论肠道菌群的失调与癫痫症状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其中双歧杆菌属和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可能与癫痫症状存在相关性,而埃希志贺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可能与伴腹泻癫痫患儿症状存在相关性。癫痫与菌群失衡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灌胃番泻叶脾虚腹泻造模方法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进行小鼠脾虚造模。12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番泻叶水煎液,正常组灌胃等量无菌水,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变化。灌胃7d后称重、无菌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内容物的淀粉酶活性升高极显著(t=-53.0671,P=0.0000),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下降显著(t=23.1230,P=0.0000;t=12.3900,P=0.0410),而蛋白酶活性变化不明显(t=1.3120,P=0.0521);模型组小鼠细菌总数显著减少(t=73.1601,P=0.0000),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真菌总数变化均不明显(t=2.3580,P=0.1432;t=2.2089,P=0.1127;t=2.2813,P=0.1037;t=9.3210,P=0.0510)。结论脾虚造模会使细菌总数减少,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下降,淀粉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