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维护口腔内菌群平衡的角度出发,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探索一种适用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无副作用,效果好的新型微生态防龋药物。方法将2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无龋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给予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照组给予纯净水。2组病例分别与含漱前,含漱20、40和60 d进行改良菌斑指数(MPLI)、唾液pH的检测和口腔微生物学检查。以对照组为标准观察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和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MPLI和唾液pH的影响。结果(1)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MPLI指数降低、唾液pH升高。(2)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下降。结论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MPLI和唾液pH具有改善作用;对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并对维持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菌群平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龈下菌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0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接受正畸治疗的112例牙周病患者,根据矫治器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固定矫治器,n=54)和实验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n=58)。对比两组牙周健康指标、龈下菌群、龈沟液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矫治10个月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矫治10个月后牙龈卟啉单胞菌(Pg)、具核梭杆菌(Fn)、福塞斯坦氏菌(Tf)和中间型普里沃菌(Pi)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10个月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10个月后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1 d、7 d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升高后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改善牙周健康指标、龈下菌群、龈沟液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等方面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对正畸儿童牙面菌斑中细菌总数和变形链球菌数的影响,以及牙菌斑内原位pH的改变。方法选择42例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正畸儿童,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用复方茶多酚含漱液漱口,对照组用蒸馏水漱口。分别于戴用矫治器前,戴入后1月采集上下颌牙唇颊面菌斑,测定菌斑中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同时测定牙菌斑原位pH。结果对照组戴用后1月,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用前明显增加(P0.01),牙菌斑原位pH较戴用前降低(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戴用后1个月相比,试验组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牙菌斑原位pH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戴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面菌斑内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用前增加,牙菌斑原位pH较戴用前降低,应用茶多酚含漱液可明显抑制正畸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数,减少龋坏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探讨2%氟化钠对正畸患者牙面菌斑内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正畸儿童,分为两组,试验组涂布2%氟化钠;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于戴用矫治器前,戴入后1月采集上颌牙唇颊面菌斑,测定菌斑中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结果:对照组戴用后1月,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用前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戴用后1月相比,试验组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戴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面菌斑内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用前增加,应用2%氟化钠可明显抑制正畸患者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数,减少龋坏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牙周洁治和强化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通过检测牙周菌群和牙周临床指数的动态变化,探讨口腔卫生预防措施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畸初诊患者20例,平均分为试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于正畸治疗开始前检查右上颌第一磨牙16和右下颌中切牙41牙周状况,并采集其近中颊轴嵴处龈缘菌斑做细菌分离培养。T组于治疗前进行全口洁治,每月复诊加力时均给予口腔卫生检查,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C组仅在初诊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其余不作处理。2组患者分别于矫治器安装后1、3和6个月进行临床及细菌学检查。结果 随观察时间的延长,T组颊侧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在第1、3、6个月时较基线降低;C组颊侧菌斑指数第6个月时较基线降低,舌侧探诊深度则升高(P<0.05)。细菌检出率和检出量的变化在T组可见韦荣球菌属降低而弯曲杆菌属和Gn产黑色素厌氧杆菌(BPAR)升高,C组消化链球菌属和BPAR升高(P<0.05);BPAR在第3个月、消化链球菌属在第6个月时T组检出率低于C组(P<0.05),而细菌检出量和牙周临床指数在2组间没有观测到处理因素的作用(P>0.05)。结论 正畸前即存在牙龈炎的患者,建议进行预防性牙周洁治;牙周洁治必须和口腔卫生教育、正确的日常菌斑控制措施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已佩带固定矫治器6个月的患者采用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提取液制成的含漱液含漱治疗,探讨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和牙周可疑病原菌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采取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记录治疗前后牙周指数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细菌培养鉴定法检测含漱前后龈下菌群的变化情况,测定牙周可疑病原菌的检出量和检出率。结果(1)试验组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2)试验组G^-产黑色素厌氧杆菌(BPAR)、梭杆菌、拟杆菌的检出量以及BPAR的检出率治疗后均有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血链球菌的检出量有所上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矫治患者带环牙牙龈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作用,且颊侧优于舌侧;对龈下菌斑中梭杆菌、拟杆菌、BPAR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有益菌中的血链球菌有扶植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矫治方法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唾液趋化因子、龈沟液炎症因子表达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取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将其分为Twin-Block组,30例患者采取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将其分为直丝弓组,40例患者采取无托槽隐性矫治器治疗,将其分为无托槽组。对比三组患者的矫正满意度,治疗前后唾液趋化因子、龈沟液炎症因子及牙周健康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无托槽组咀嚼功能、美观程度、舒适性、方便程度满意度评分高于Twin-Block组和直丝弓组(P<0.05);矫治半年后,无托槽组CXCL13、CXCL11、CXCL10、CXCL8相关唾液趋化因子水平低于直丝弓组和Twin-Block组,Twin-Block组低于直丝弓组(P<0.05);三组患者矫治半年后,无托槽组IL-1β、TNF-α表达水平低于直丝弓组和Twin-Block组,Twin-Block组低于直丝弓组(P<0.05);矫治半年后,无托槽组CAL、PD、BI、PLI水平低于直丝弓组和Twin-Block组,Twin-Block组低于直丝弓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性矫治器在青少年正畸治疗患者满意度优于Twin-Block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但无托槽隐性矫治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唾液趋化因子、牙龈雅正反应及牙周健康水平影响较小,临床可依照患者经济情况及对美观程度的要求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固定矫治器戴入前后的不同时间进行龈缘菌斑的微生物学检查和牙周状况的临床检查,以探讨固定矫治器戴入前后牙周可疑病原菌和牙周状况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选择18名固定正畸患者,于矫治器戴入前和戴入后1、3、6月分别检查16、41牙位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并在近中颊侧颊轴角处采集龈缘菌斑样本,采用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测定牙周可疑病原菌的检出量(CFU/g)和检出率.结果:与基线相比,观察期内龈缘菌斑的G ̄产黑色素厌氧杆菌检出量和检出率在两个牙位均升高(P<0.05),41的优杆菌、弯曲杆菌、拟杆菌、普氏菌亦有升高(P<0.05).临床指标中16的牙龈指数(颊侧)和探诊深度(颊、舌侧)升高;41的菌斑指数(舌侧)降低(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戴入后虽然可通过严格的口腔卫生指导有效控制牙面菌斑,但仍可引起牙周可疑病原菌增加.  相似文献   

9.
固定矫治器对牙周指数及龈下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5例口腔卫生良好、牙周组织健康的正畸患者的90个牙位点,在黏接固定矫治器附件前进行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等临床牙周指数及龈下细菌的检测;根据患者上下颌牙齿错位畸形严重程度进行单颌牙齿黏接固定矫治器附件作为实验组,以暂不黏接固定矫治器附件的对颌牙齿作为对照组,在患者4周、8周复诊时进行重复检测。结果显示,戴用固定矫治器后牙齿的临床牙周指数与对照组及戴用矫治器前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龈下细菌构成及比例亦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研究表明,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如能认真保持口腔卫生,对牙周组织健康不会产生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PCR-DGGE方法探讨戴用牙齿固定矫治器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从20例健康的牙齿正常个体和30例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的唾液中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形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获取口腔菌群的分子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性和多样性的分析以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 PCR-DGGE可明确将正常个体和正畸患者分成2个簇,且正畸患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优势菌群发生转变,序列分析表明口腔链球菌数量明显减少,假单胞菌成为优势菌型。结论戴用固定矫治器能改变口腔菌群分布,引起口腔中有益菌的减少,促使致病菌增长,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矫治恒前牙反(牙合)的方法。方法:将50例恒前牙反(牙合)患者分为两组,用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矫治,观察解除反(牙合)所需的时间。结果:结果显示固定矫治组疗程明显短于活动矫治组。结论:对于恒前牙反(牙合)患者,可以用固定矫治器联合下颌(牙合)垫、颏兜矫治,缩短疗程,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16S rDNA检测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可疑病原菌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6S rDNA检测固定矫治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病原,探讨戴用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随机选择36例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的固定矫治患者组成实验组,29例未经正畸治疗者组成对照组。分别检验特定部位牙周临床指数并收集龈下菌斑样本。采用16S rDNA检测9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可疑病原菌中牙龈卟啉菌、齿垢密螺旋体在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固定矫治器戴入可引起患者牙周可疑病原菌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复方益生菌对成人糖尿病前期患者和新近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60名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单独饮食或饮食加二甲双胍)的BMI≥25 kg/m^(2)且患有糖尿病前期或新近诊断为T2DM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益生菌组(植物乳植杆菌Lp-115、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64、加氏乳杆菌Lg-36、短双歧杆菌Bb-03、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乳杆菌Bi-07、两歧双歧杆菌Bb-06、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21和布拉酵母菌DBVPG.6763)和安慰剂组,每组各30名,干预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代谢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主要和次要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用二甲双胍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Zonulin蛋白和血浆丁酸盐水平增加。益生菌组患者肠道微生物产丁酸盐的作用升高,但安慰剂组患者未见此现象。结论益生菌可以通过增加丁酸盐的产生而作为二甲双胍的辅助剂,增强患者葡萄糖的代谢。  相似文献   

14.
宋俊  王路雅  江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2):204-206, 210
目的探究唾液菌群特征对儿童龋齿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诊断及治疗的龋齿患儿94例,在进行龋齿治疗后第4周搜集唾液样本,并根据12个月后的龋齿发生情况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对比两组微生物检测结果,并使用ROC曲线评估微生物指标对龋齿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随访结束时,龋齿复发23例(25.84%)。龋齿复发与未复发组的唾液微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复发组的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内氏放线菌(Actinomyces naeslundii)、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Capnocytophaga)、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放线菌属(Actin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未复发组在纤毛杆菌属(Leptotrichi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复发组(均P<0.05)。纤毛杆菌属、内氏放线菌、普雷沃氏菌属、变形链球菌载量预测龋齿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53、0.715、0.680、0.940,其中变形链球菌的AUC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菌属(均P<0.05)。结论分析唾液菌群对儿童龋齿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变形链球菌的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女性终末期肾病月经异常患者性激素周期性改变与子宫内膜乳杆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126例ESRD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月经失调患者66例。将ESRD患者中非月经异常患者设为月经正常组60例,月经周期延长患者为延长组36例,周期缩短患者为缩短组3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子宫内膜分泌物微生物组成。结果缩短组患者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延长组和缩短组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惰性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ers)、阴道乳杆菌(Lactobacillus vaginalis)检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缩短组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检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惰性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ers)、詹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ensenii)、阴道乳杆菌(Lactobacillus vaginalis)与月经异常存在相关性。结论大部分ESRD女性患者存在月经失调和性激素水平异常,同时伴随子宫内膜微生物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罗伊氏乳杆菌辅助治疗种植体周围炎(PIS)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的微生物环境。方法 86例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n=43)和联合组(n=43)。所有患者均给予一次牙周基础治疗及种植体清洗治疗,而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服拜奥益生菌滴剂(主要成分为罗伊氏乳杆菌),共计治疗90 d。而后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种植体临床冠高度、种植体探诊深度以及以上4组数据于两个时间点间的差值。同时,取患者种植体周围口袋中分泌物,并分析其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间的差异;根据以往经验,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标本中常见致病菌的负荷量。结果联合组治疗后BI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PLI及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龈沟液中IL-1β、IL-6、TNF-α和MMP-8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福赛斯拟杆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负荷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罗伊氏乳杆菌辅助治疗PIS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同时调节种植体周围细胞因子及微生物环境,对PI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春双歧杆菌辅助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及对常见致病菌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确诊并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双歧杆菌组(n=43)和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均予以一次牙周清洁治疗。双歧杆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含服3周,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炎相关指标、龈沟液(GCF)内双歧杆菌及常见致病菌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之间的差异,并分析GCF内双歧杆菌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双歧杆菌组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探诊深度(P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双歧杆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GCF内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中间普雷沃菌及齿垢密螺旋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双歧杆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GCF内IL-6、TNF-α、MMP-8及TIMP-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GCF内IL-6、TNF-α、MMP-8及TIMP-2含量均与双歧杆菌水平呈负相关(β=-0.311,-0.309,-0.306,-0.142,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能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口腔内微生物环境,降低患处GCF内炎性因子水平,对牙周炎的辅助治疗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PV感染对患者阴道菌群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定期产检的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正常妊娠组和不良妊娠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其阴道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及分析。结果不良妊娠组患者中HPV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正常妊娠组中HPV阴性和HPV阳性患者及不良妊娠组中HPV阴性患者阴道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丰度最高,其次是加德纳菌(Gardnerella),普氏菌(Prevotella)和纤毛球菌(Sneathia)。不良妊娠组中HPV阳性患者阴道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丰度最高,其次是加德纳菌(Gardnerella),芽孢杆菌(Bacillus),巨球菌(Megasphaera)和链球菌(Streptococcus)。不良妊娠组HPV阳性患者阴道中链球菌、巨球菌和芽孢杆菌丰度明显高于HPV阴性患者,乳杆菌和奇异菌(Atopobium)丰度明显低于HPV阴性患者。结论 HPV感染女性更易产生不良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是HPV降低了阴道中乳杆菌丰度,增加阴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和丰富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调阅2010-2013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病历资料,选择病历资料完整且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正畸病人病历44例进行分析,实验组22例为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对照组22例为单纯直丝弓治疗组。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进行扫描分析,对治疗时间及辅助支抗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完成时,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和单纯直丝弓治疗组的前牙覆合覆盖均减少,上切牙切缘均向远中移动,上下磨牙均伸长,前下面高度均增加,两组治疗结束后硬组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直丝弓治疗组相比,治疗时间短,使用辅助支抗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gg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是临床上一种速度快,费用低,效果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PC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420mg/次,3次/d),连用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组成及血清D-乳酸和5-HT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6.646,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logCFU/g:(9.88±1.01)vs(7.35±0.72),(8.96±0.69)vs(7.61±0.58),t=12.9004、9.4722,P0.01],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下降[logCFU/g:(7.86±0.81)vs(8.41±0.80),(8.06±0.69)vs(8.56±0.78),t=-2.9626、-3.0366,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5-HT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69±0.76)μg/mL vs(8.12±0.92)μg/mL,(1.24±0.21)ng/mg vs(1.68±0.19)ng/mg,t=-12.8790、-9.8264,P0.01]。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血清D-乳酸和5-HT的水平,纠正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